第428章
張禎:“但不是在京城放。令人押回原籍,于縣衙公堂之上,宣讀其罪狀,許百姓旁聽。如此三日,方準其歸家?!?/br> 罪狀也是現成的,破壞農桑大事。 朱儁老眼一亮,臉上露出笑容,“神悅好巧思!” 明年種植高產的徐州三號,這消息已發往各縣,并張貼布告。 此時,庶民們應該也知道了。 就算暫時不知道,本縣課農司也會告知。 如果他是農戶,肯定對徐州三號充滿期待。 這些士族卻不想讓大家種,互相串連,準備鬧到朝堂上,逼靖國長公主收回成命,何等惡毒! 設身處地想一想,他都要氣炸了! 完全可以預料,丑惡行徑被當眾揭穿后,這些人定然遭到當地庶民的仇視。 縣里官吏,也會怨他們壞自己政績。 他們家族以后的日子不會好過。 如此甚好,殺人不見血。 張禎謙虛地道,“談不上巧思,只是想讓百姓知道真相而已?!?/br> 順便讓這些士族感受一下人民的力量。 免得他們還真以為百姓如泥,可以任意揉捏踐踏。 士族會為了土地費盡心機,百姓也會為了自己的生存拼盡全力。 匹夫之怒,也能血濺五步! 朱儁捋須而笑,“真相,確實該讓百姓知道?!?/br> 還該讓他們知道,為了培育、推廣徐州三號,神悅和課農司付出了多少。 又夸了她幾句,匆匆回去安排。 他沒走一會兒,王允來了。 身邊跟著位十六、七歲的少年郎,儀態風雅,眉眼溫和。 張禎看了兩眼,不認識,大約是王家旁支子弟。 嫡支主脈的她都見過。 請兩人坐下喝茶,寒暄幾句,笑道,“多謝司徒大人!” 王允知道她指的是敲打關中士族一事,故作不悅地道,“既知老夫是司徒,還有何好謝?你能為朝廷盡力,老夫不能?” 張禎頭大,“王叔莫要誤會,我萬無此意!” 真是小心眼,不過是句客套話,他還較真了。 王允見她著急,自己笑了會兒,嘆道,“老夫卻是枉做壞人?!?/br> 張禎:“......何意?” 王允:“各家主都說,那幾個外地來的瘋了,他們沒瘋,絕不會與你、與朝廷作對?!?/br> 這個壞人,他白做了。 心里感慨萬分,當年那個裝神弄鬼的小道姑,有朝一日竟得到了關中大族的信任。 那會兒誰能想到! 張禎笑道,“不一樣的?!?/br> 王允:“什么不一樣?” 張禎認真地道,“王叔開口說話,跟不開口說話,效果不一樣?!?/br> 給她的感觀也不一樣。 愿意為朝廷、為百姓站出來敲打士族的王允,才是合格的司徒大人,也才能得到她的認可。 王允:“你就別安慰我了,我心里有數?!?/br> 眼下在關中大族心中,張神悅排第一,他不知排到了第幾。 他說的話,根本沒她說的管用。 但這也不是壞事兒。 自嘲地笑了一笑,關切地問道,“新稻種夠么?” 他今日來大將軍府,主要為的就是這個。 張禎笑道,“王叔放心,管夠!” 去年,共有三個地方種了徐州三號,遼東原烏桓三郡、皇莊、關中某些世族的田莊。 僥天之幸,全都豐收了。 遼東黑土地里長出來的,顆粒還更為飽滿,味道也更香。 繳納田賦剩余的,她用兩斛換一斛的標準,全部換了回來。 派去換糧種的使者回信說,那兒的百姓欣喜若狂,都快樂瘋了。 各村莊載歌載舞,如同過年。 她可以體會那種喜悅的心情。 白白多得一倍糧食,換誰誰不高興? 王允不解,“全部換回來,不給他們留糧種?” 張禎解釋道,“各地糧種輪換著種,收成會更好?!?/br> 具體為什么,她也說不清。 上輩子家里偶爾會來些鄉下的客人,聽他們說的。 王允知她精通農事,并不追問,臉上若有所思,“關中各家的徐州三號,也不能自留自用?” 張禎點頭,“沒錯!” 她從關中世族手里換出全部的徐州三號,用的就是這個理由。 他們明年所需糧種,需要跟她重新換遼東的。 ——不得不說,各家很識趣,她給出理由,他們就麻溜換了,沒有半絲推諉,也沒跟她分辯自家只需拿出一部分來換就夠了,并不需要全部換出去。 如此,也省得她動用武力。 此時的徐州三號屬于戰略物資,必須掌握在朝廷手里。 遼東的也照此辦理。 標準不變,還是兩斛換一斛,由朝廷主持,誰也不虧。 三個地方的徐州三號加起來,足夠各地種植,還綽綽有余。 王允面露欣慰,“這就好!” 之前,他擔心新糧種不夠,引起紛爭。 也擔心關中大族自留糧種,私下里高價換出,影響朝野穩定。 兩斛換一斛,實在是低了些。 他們大可待價而沽。 現在知道全部換出來了,也就放了心。 哎,也是他白擔心了,張神悅心思縝密,定是在年初就想好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