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母親聰明,女兒也聰明。 神悅的孩兒只要能有她兩三分聰慧,他就滿足了。 張禎又叮囑道,“大將軍,我母生性低調,此事勿要外傳!若有人問起,只說是我從典籍中學到的便可?!?/br> 傳到母親耳里,會穿幫。 呂布信誓旦旦地道,“神悅放心,我絕不多說!” 他怎么敢得罪蔡夫人? 再借幾個膽子也不敢! 張禎一笑,繼續喝茶。 小學課本上就有四大發明的簡介,只是不太詳細。 她會懂得造紙的理論知識,不是因為熱愛學習,是因為熱愛八卦。 歷史上的某些八卦,比現實里的精彩刺激多了。 華夏古代的女性政治家并不少,主要集中在兩漢。 最為杰出者,是西漢呂后、東漢鄧后。 蔡倫會改良紙張,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討好鄧后,因為她“不愛金玉、獨善紙墨?!?/br> ——只能說每個圈子都有競爭,都很卷,宦官圈也不例外。 鄧后名叫鄧綏,身高七尺二寸,約合173cm,異常美貌,《后漢書》上稱其“姿顏姝麗,絕異于眾”,有“東漢艷后”之稱。 但美貌只是她不值一提的特點,她最厲害的地方是腦子。 天資聰穎還愛學習,極有政治頭腦。 老公漢和帝駕崩之后,先后扶持漢殤帝、漢安帝,以女君之名臨朝十六年。 并且自稱“朕”,這個稱呼,在秦始皇之后就成為了至尊之稱,通常只有皇帝能用,而她用了。 大臣們對她的稱呼是“皇太后陛下”,不是殿下,也不是娘娘,是皇帝專用的陛下。 史書上又稱其為鄧太皇,列入皇帝本紀。 她的人生,是真正的大女主劇情。 廣施德政,政績卓然,被譽為皇后之冠。 與她相關的,還有另一名女子班昭。 班昭身上最為顯著的標簽是才女,但其實她還是位政治家。 鄧綏是她的學生,因為這層關系,鄧綏臨朝后,她也參與政事,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她的兒子也被封為關內侯,榮極一時。 鄧綏對班昭,可說是仁至義盡,兩人的師徒之情也很深。 但到了晚年,班昭忽然寫下《女誡》,規勸天下女子柔順、卑弱、敬慎,逆來順受。 于鄧綏而言,無疑是遭到了背刺。 ——若是遵從班昭的教導,她就該安安分分待在后宮,不理政事,任人主宰自己的命運,哪能臨朝當什么鄧太皇? 自然大為光火。 《女誡》也沒能得到當時女子們的認同,班昭的小姑子曹豐生也是才女,第一個跳出來寫文駁斥。 還有另外一些女郎,也對其極為反感。 當時的她們,大概想象不到,多年后《女誡》會成為束縛女子的精神枷鎖,流毒千年。 鄧綏也是不能忍,很快將班昭的兒子曹成貶出京城,命班昭隨其就職,從此遠離政治中心。 因為按照班昭的理論,夫死從子,她不該再有什么事業。 不過,班昭去世后,鄧綏依然素服舉哀,并派使者監辦喪事,全了兩人的情誼。 要讓張禎來說,班昭是女子里的男夫子。 才學出眾,知識淵博,卻十分擔心男權衰弱,苦心孤詣地幫助男子鞏固統治地位。 縱然才高八斗,也是面目可憎。 與鄧綏相識數十年,她也看不到鄧綏的胸懷格局,只記得鄧綏是個女子,而女子不能凌駕于男子之上。 或許,她寫《女誡》是出于政治目的,但付出代價的是無數女子。 在張禎眼中,鄧綏才是難得一見的女中英豪。 不僅引導、鼓勵蔡倫改進造紙術,還關注自然科學。 征召張衡,升遷至太史令,使其主持全國天象觀測工作,有此便利,方能研制出渾天儀、地動儀。 并且,鄧綏創辦了史上最早的男女同校學堂。 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問世,也有她一份功勞。 蘇軾那位大冤種弟弟蘇轍,盛贊其為“和熹盛東漢”,和熹是她的謚號。 總之,因為鄧綏,張禎對蔡倫的造紙術有了興趣。 對張衡的渾天儀、地動儀也略有了解。 那都是華夏文明的結晶。 第302章 活字印刷術 “拜見長公主、大將軍!” 嚴度隨著臺舒進來,俯身施禮。 張禎:“嚴郎君,臺大匠都跟你說了?” 嚴度臉色微紅,眼中暗含激動,“說了!承蒙殿下、大將軍與臺兄看得起,某定不負所望!” 張禎笑道,“我也信你能做成此事?!?/br> 成不成另說,鼓勵得跟上。 招手讓嚴度坐到身側,跟他細說造紙的工藝流程。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其實已經很科學,現代的濕法造紙工藝,本質上與蔡倫的沒什么區別。 以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為原料,先是加入堿液進行蒸煮,使其脫膠,變成分散的纖維。 堿液可以是草灰水,也可以是石灰水。 然后切碎并帚化。 具體的cao作方法,是將細碎的纖維放入石臼中,加水不停攪拌,直到成為漿狀物。 再用竹篾將這些漿狀物挑起來晾干,就是可以書寫的紙張。 流程很簡單,也易于cao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