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當初說好了照顧孫權,結果他回來了,孫權還在路上。 感覺像是不負責任。 孫策笑道,“大將軍多慮了,我并不擔憂,又不是只有他獨行,跟著大軍呢!” 呂布對他家,是真的很照應。 能在這么小的年紀就跟著呂布出征,是仲謀的福氣。 別人求也求不來。 他怎會因為仲謀暫時未歸而生怨? 感激還來不及呢。 父親當年,肯定也想不到,自己只是打敗一個敵人,卻為兒女打來一位叔父。 又敘了一會兒話,張禎沉吟道,“江夏如今,是誰在主事?” 孫策明白她真正想說的是什么,答道,“我們來襄陽時,命長史張昭暫時管著。未來如何,還請長公主示下!” 張禎作沉思狀,“張昭?此人之名,我似乎曾聽過?!?/br> 孫策有些驚喜,“張公的才名,竟已傳到你耳中?我回去告知,他一定很高興!” 張禎一笑。 心說我對張昭的了解,遠勝于你。 畢竟歷史上的你去得早。 此人算是東吳集團的原始股東,一直跟著孫策打地盤。 孫策對他極為敬重,曾升堂拜母,與他同輩論交。 文武之事,也全部交付于張昭。 后來孫策遇襲,去世前將弟弟孫權托付給他,還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br> 他當然也沒自取,而是盡心輔佐孫權。 但君臣兩人也存在很大的矛盾。 例如赤壁之戰,孫權想打,周瑜、魯肅等人也主戰,張昭卻說曹cao勢大,又是挾天子以征四方,名正言順,力主投降。 孫權沒聽他的。 之后打贏了,張昭被孫權一通諷刺。 孫權稱帝后,大臣們都推薦張昭為丞相,他就是不同意。 但就算如此,張昭在東吳也是地位超然。 “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這是孫權憤恨時說的話。 意思是東吳士族入宮拜他,出宮就拜張昭。 當時遼東太守公孫淵,即公孫度的孫子,想要反魏,約東吳為外應。 孫權想答應,但張昭覺得不妥,大力勸阻。 勸來勸去,把孫權給勸怒了,甚至想拿刀殺他,后又各訴衷腸,相對而泣。 不過,泣歸泣,孫權還是沒聽,派了兩名使者去遼東找公孫淵,結果被公孫淵出賣,使者也被殺了。 孫權這才知道后悔,又回頭找張昭。 可張昭氣性也很大,見他一直不采納自己的意見,索性退居不朝。 孫權一怒之下,命人用土封了張昭的門,意思是你永遠不用出來了。 張昭針尖對麥芒,也用土從里面封了門,意思是老子再也不出門了。 孫權數請不出,又用火燒門,逼他出來。 但張昭也很強硬,就是不出。 孫權無法,只好服軟,久站張家門前不離去,張昭這才出來與他和解。 遇上這樣的君王、這樣的重臣,張禎都不知道該同情誰。 ......好像還是孫權更可憐些。 堂堂吳大帝,屢次被逼到瘋狂的邊緣。 只能說,不愧是他們張家人,哈哈。 張禎收回思緒,抿了抿唇,對孫策說道,“江夏郡,隸屬荊州?!?/br> 孫策不敢含糊,“沒錯,江夏隸屬荊州。我攻江夏,也只是為父報仇,萬無他念!” 張禎看著他,沉聲道,“此話當真?” 孫策:“當真!” 他敢存妄念么? 呂布就在旁邊虎視眈眈,他若答得不對,只怕今日站著進來,躺著出去。 這叔父對他家再好,也不及對小姨的萬分之一。 張禎微笑,“如此,再好不過?!?/br> 劉備派去瑯琊的人已傳信回來,諸葛瑾應召入朝。 正好讓他到江夏當太守。 又道,“小小江夏,也不夠你們施展!” 孫策和周瑜對視一眼,都有些興奮。 “殿下何意?” 張禎笑道,“容我先賣個關子,過幾日再說?!?/br> 孫策、周瑜心里癢癢,又知她不想說的事,再怎么問也問不出,只得作罷。 心里暗自吐槽,這小姨慣會故弄玄虛,吊人胃口。 第283章 那么,就請從張禎開始! 孫策攻打黃祖,這事兒劉表是知道的。 還曾派兵增援。 但自從跟張禎對上,后又節節落敗,就擔心陶謙、袁術等人趁火打劫,便將援兵撤了回來,一支屯駐當陽,一支屯駐南陽。 知道黃祖已被孫策殺死,甚是痛心。 可再痛心,也得多顧著自家。 孫策明顯得張禎、呂布看重,因而不但不能尋他麻煩,還要與之交好。 于是暗令三個兒子宴請孫策、周瑜幾人,還時常約著去打獵。 呂布閑極無聊,偶爾也跟他們去。 這天,一群人又去了。 張禎趁機偷得浮生一日閑,不理公務,只管玩耍,打了大半天的斗紙將,贏了一堆錢。 周羽和花妮的荷包都空了。 花妮還想翻本,叫囂著再來一局。 “女君莫囂張,風水輪流轉,這次我肯定能贏!” 張禎閑閑地道,“誰給你的信心?是周羽么?” 其實她已經放水了,奈何她們水平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