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呂布眉目含笑,“想到哪兒去了?最多同屋!” 這幾日朝夕相處,他一顆心漸漸安定,不像之前那樣五內俱焚。 感覺還能再忍一忍。 張禎:“......我想什么了?我什么都沒想!” 呂布一臉寵溺,“好好好,你沒想,我想!” 第267章 我替大人慶幸 張禎上表諸葛玄為遼東太守之前,先給他去了封信。 兩名精兵帶著這封信,一路找到南陽諸葛家。 諸葛玄卻不在,諸葛亮也不在,家中只有諸葛亮的二姐諸葛暄和兄弟諸葛均。 說是那叔侄倆去襄陽看望他們的大姐諸葛晴。 諸葛晴幾年前就已出嫁,嫁的是襄陽望族蒯祺。 而蒯祺,是蒯良、蒯越的侄兒。 張禎要是知道這一層關系,更得感慨三國是個圈。 兩名精兵又追到襄陽,在蒯家找到了諸葛玄。 得知這信是張禎寫來的,諸葛玄愣了愣,匆忙展信,看完遞給侄兒。 諸葛亮也看得很快,心里極為感動。 叔父固然有才,可天下有才者多矣,神悅阿姐不薦別人,卻薦自家叔父,定是因為他。 這份情誼,他牢記在心。 “叔父意下如何?” 諸葛玄一捋胡須,笑道,“敢不從命!” 聽說遼東風物與中原大不相同,能去見識一番,是他的榮幸。 侄兒認的這位阿姐,還真把他們當自己人了。 他也愿為她,為朝廷守好遼東! 諸葛亮笑道:“我隨叔父前去!” 踏遍大漢疆域,是他的夙愿! 諸葛玄一擊掌,放聲大笑,“好!” 這侄兒年紀不大,卻極為聰慧,有他相助,不愁穩不住遼東。 兄長雖早逝,可喜后繼有人。 侄兒的名字,也是兄長根據其生辰八字取的,用神為火,是為亮。 亮,則孔明。 果真是心明眼亮,凡事洞若觀火。 當下回了信,感謝張禎的舉薦,表明自己愿意去,“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諸葛亮也寫了一封,囑她保重身體。 等兩名精兵離開,諸葛玄忽想起他們來襄陽的目的,眉頭微皺,躊躇道,“這舉薦來得不是時候,只恐劉景升疑我有私?!?/br> 諸葛亮笑道,“叔父盡管照實說?!?/br> 諸葛玄一怔,“你的意思是,直接告知劉景升,張神悅薦我為遼東太守?” 諸葛亮:“沒錯。咱們一見面,叔父便坦然告之!” 諸葛玄略一思索,也回過味來,嘆道,“還是你見事明白!” 他們這次來襄陽,看望諸葛晴只是托辭,否則就帶上諸葛暄和諸葛均了。 主要是來勸說劉表順應大勢。 什么大勢呢? 自然是奉上稅賦,臣服朝廷,不做無謂的掙扎。 這是諸葛亮先提起來的,諸葛玄也覺得有理,便走這一遭。 名刺已遞上去兩日,劉表卻臥病在床,無法見客。 說來也是巧,叔侄倆正聊著,蒯祺就來給他們報信,言道劉表今日精神尚好,想見他們。 諸葛玄一喜,帶著侄兒就要出門。 臨走想起一事,問道,“陳登走了么?” 蒯祺苦笑道,“沒走?!?/br> 諸葛亮關切地道,“姐夫,此人重利薄義,不可深交!” 為家族利益,就能謀出這么大的局,既無德,也無智。 就是一急功近利之徒。 蒯家與其相交,只怕會受其害。 何況,他那位阿姐,可不是以德報怨的人。 誰若害她、害朝廷,她必然加倍奉還。 袁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著大姐的緣故,他也不想看到蒯家落敗。 蒯祺無奈地道,“孔明啊,請神容易送神難!” 對于劉表而言,張禎是難送的神。 對于蒯家而言,那難送的神就是陳登。 事實上,此時兩位叔父已經后悔了,認為不該招惹張禎。 也覺得是上了陳登的當。 可又不能割袍斷義,只能慢慢冷著,希望陳登自己離去,大家都體面。 陳登卻像是看不出來,依然厚著臉皮住在蒯家。 蒯家高門望族,名聲在外,做不出趕客的事兒,而且陳登也出自官宦世家,不好過于得罪。 私下里很是煩惱。 諸葛亮明白蒯家的難處,但還是道,“姐夫,早做決斷!” 這一次,蒯家必然付出代價。 至于這代價有多重,就看他們接下來怎么做了。 他只是還未成家立業的姻親,能給出建議,卻不能替他們做決定。 蒯祺鄭重地道,“多謝孔明提醒!” 他這舅子可不是一般的少年郎,去年將冀州逢措氣得卒中,還勸得袁術不出兵助袁紹。 打那兒以后,這舅子的話,他便不敢等閑視之。 —— 劉表在靜室見諸葛叔侄倆,臉色蒼白,舉止無力。 但好歹能坐起來了。 氣喘吁吁地道,“胤誼,多日不見,一向可好?” 諸葛玄大皺眉頭,“景升兄,你怎地,怎地成這樣了?” 上次相見,劉景升還老當益壯,精神飽滿。 眼下看來,怎么像是命不久矣? 劉表和他相識多年,故而也不敷衍,恨聲道,“禰衡小兒,氣煞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