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他兒子曹植寫過一篇“說疫氣”,描述疫癥造成的悲慘情形,“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br> 人們甚至不認為這是病,覺得是上天降災,疫鬼作祟。 張仲景這個醫圣,可以說是被傷寒逼出來的。 他家本是兩百多人的大家族,卻在建安年間因瘟疫死亡三分之二,而這三分之二中,死于傷寒的占十分之七。 目睹親人一個個死去,張仲景極為悲痛,下定決心攻克傷寒。 經過數年研究,寫成《傷寒雜病論》,系統分析了傷寒的起因、癥狀、發展過程、治療方式。 這是華夏醫學上的一大巨著。 此時雖早于建安年間,但張仲景其實已經在研究傷寒。 而且還有華佗,這也是位神醫啊。 陳、羅、劉三位太醫,也是醫術高明。 強強聯手,何愁治疫不成? 張禎對他們有信心。 果然,不到半個時辰,眾醫者已經匯總出十多個方子,其中就有流傳后世的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小柴胡湯、桂枝湯等等。 所需藥材,基本都備下了,這是華佗的功勞。 像他這樣的神醫,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又深知藥性,哪怕一時擬不出方子,心里也有數。 張禎還怕不夠,又派出五名使者,回襄陽找劉表索要。 身為荊州牧,他難道不該出力? 等她安排好,華佗和張仲景斟酌再三,開出最后一個方子,青霉素。 如果其它藥方不管用,他們打算試一試這個。 若真有神悅所說那般神奇,便是大幸。 忙完這一切,張禎向醫者和精兵們拱手,“諸位義士,請!” 眾人回應,“請!” 策馬揚鞭,即刻入關。 第260章 靖國長公主奉旨治疫,勿慌勿亂,各安其家 “馨妹,快關上窗戶,仔細疫氣進來!” 白氏哄著小兒子睡著,回頭恰巧見到大女兒開窗,連忙喝止。 馨妹嘟嘟嘴,失落地道,“娘親,咱們什么時候才能出去玩呀?” 外祖家的菊花肯定開了,她今年還沒去看過呢。 白氏背過身抹一把眼淚,安慰道,“快了,馨妹乖乖的!往后,往后娘帶你上街買糖!” 如果還能有往后,她不會再像以前那般吝嗇。 聽得娘親許諾,馨妹一喜,趁機提要求,“那我要黃記的飴糖!” 她才四歲,雖然聽娘說城中有大疫,卻還理解不了。 也不知道大疫意味著什么。 白氏:“好!馨妹想要什么糖,娘都給你買!” 馨妹高興了一會兒,又懵懵懂懂地道,“爹和祖母去哪兒了?怎么總不回家?我都好久沒見著他們了!” 白氏再也忍不住,眼淚滾滾而下。 馨妹很驚慌,也跟著哭,“娘親,娘親!” 白氏抱她到懷里,輕輕拍著背,哽咽著道,“我兒莫怕,娘在,娘在!” 半個月前,夫君和婆母已染疫病故。 若不是為著這一雙兒女,她也隨他們去了。 馨妹也知道的,只是她年紀小,不懂死亡是什么,偶爾還會提起。 娘倆正哭著,屋外傳來腳步聲。 隔著門,嚴二郎驚慌地問道,“長嫂,怎地了?” 不會是誰染上疫癥了罷? 曾經人丁興旺的嚴家,如今只剩這幾個人。 大伯家在另一個巷子里,已是滿門盡滅。 再少一個,他真的會崩潰。 白氏:“二郎莫慌,我們無事,只是一時感懷?!?/br> 馨妹也叫道,“二叔!” 她最喜歡二叔了。 二叔會背著她瘋跑瘋玩,還會帶她放紙鳶。 嚴二郎聽她們聲音通暢,不像帶了病氣,這才稍稍放心。 柔聲跟侄女說話,“馨妹,你今日乖不乖?” 馨妹答道:“乖,馨妹每日都乖!” 又驕傲地道,“馨妹還照顧小郎,幫他蓋被子!” 嚴二郎含淚笑道,“我家馨妹,是最能干、最乖巧的小女郎!” 馨妹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想起娘親教導,又大大方方地道,“我家二叔,也是最能干、最乖巧的小郎君!” 哪能說小郎君乖巧? 而且他已十六歲,不再是小郎君。 嚴二郎笑著笑著,無聲地哭了。 擦擦淚,對白氏道,“長嫂,糧米菜蔬我放廚房里,我走了你再出來,頭臉裹緊了!” 百藥堂的杜老伯說,疫氣無孔不入,尤愛口鼻,務必捂緊。 “有勞二郎!” 雖然知道他看不見,但白氏還是檢衽一禮。 若不是二郎,她和兒女們大約也走了。 夫君和婆母去后,二郎說疫癥傳得快,讓他們呆在堂屋中,吃食飲水,都由他去張羅。 他常在外行走,也怕自己身上有疫氣,從此不進堂屋。 有時候她想著,自己這一生雖未大富大貴,也算平順安樂。 有溫柔體貼的夫君,通情達理的婆母,善良孝順的小叔,還有一雙聰慧活潑的兒女。 可恨疫鬼來了! 于是家破人亡,哭盡了眼淚。 嚴二郎:“長嫂,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br> 又叮囑道,“千萬看緊馨妹和小郎!” 以他這一陣看來,幼兒和老者、體弱者最易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