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誰家開墾出來的田地,就歸誰家所有!” “免六年稅賦!” 最后這一條,是陳宮提出,呂布首肯的。 要依賈詡,免稅賦兩年就夠了。 但六年也行,大方點。 這黑土地肥得流油,隨便撒點種子下去都能成活,六年后,朝廷就能有大筆進賬。 陳林等人聽得心動不已。 確實,他們回到家鄉,日子也過得苦巴巴。 田地沒有多少,不遇天災,一家人勉強能糊口,遇上天災,就得家破人亡。 而留在這兒,能開墾出許多荒地,還免六年稅賦! 換言之,六年之內的所有產出,都是自己的! 上哪兒找這好事去? 況且他們早已發現,此地長出來的莊稼,分外香甜。 比如白菘,嫩得一掐就斷,生吃都極為美味。 可恨烏桓人暴殄天物,這么好的地,卻用來放牧。 但是他們也有顧慮。 “大軍走了,烏桓人會不會又來欺負咱們?” 賈詡:“放心,烏桓青壯殺的殺降的降,降的要跟大軍走,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還敢欺負人?打不死他!” 又道,“咱們也會留駐軍,烏桓人敢有異動,你們盡管上報,滅他滿門!” 這并非他信口開河,經過商議,呂布的確決定留曹性、成廉、魏續駐守柳城,統兵五萬。 但都不是新收的烏桓軍,而是呂布從長安帶來的原黑山軍。 見眾人還是面帶憂慮,賈詡下一劑重藥,“張遼將軍坐鎮冀州,離這兒又不遠,一有風吹草動就能過來,你們還怕什么?” 此言一出,眾人都舒展了眉頭。 若是這樣的話,就真不用怕了。 有名老者還說,“倒也不必趕盡殺絕,烏桓人也有好的?!?/br> 壞的都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頭領和貴人。 普通的烏桓百姓,跟漢人百姓一樣慘。 賈詡嘆道,“老人家心善?!?/br> 隨后貼出安民告示。 在陳林等人的勸說下,幾乎所有漢人百姓都決定留下。 執意要回去的,都是在家鄉有豐厚家底的小士族。 呂布也允許。 眾人沒想到的是,有些烏桓百姓弄懂了安民告示的內容,大著膽子來問,他們能不能也開墾荒地,能不能也免六年稅賦? 念告示的軍士說,你們不是漢人,沒有這種待遇。 烏桓百姓急了,說自己歸附已久,雖非漢人,也是漢廷百姓。 那軍士覺得這話有幾分道理,一層層報上去,報到了呂布那兒。 呂布不覺得這是什么大事兒,剛要順口答應,又強行忍住,急招智囊團。 來時神悅有交待,凡事多問問先生們,尤其是與打仗無關的事。 他現在的智囊團,除了陳宮、賈詡、沮授、許攸、荀諶,還多了一個人,郭嘉。 路過冀州時,荀彧舉薦的。 呂布與他聊了不到半個時辰,就覺此人水平很高,該深奧時深奧,該淺顯時淺顯,并不故弄玄虛。 遂納入麾下,為軍師祭酒,一路行來,也采納了他的幾條建議。 說回此時,烏桓百姓想種地想免稅,大家意見一致,都覺得可行。 但許攸有個補充意見,想要享受漢人百姓的待遇,就得改漢姓,用漢名。 眾人都認為他想得周全,出了專門針對烏桓百姓的告示。 大部分烏桓百姓也都接受了,不能接受的悄悄往更遠的北方遷徙,因人數少,呂布也不計較。 又有改了漢姓的烏桓百姓跑來告狀,說鮮卑人不是好東西,常在秋冬之際來搶牛羊財產。 ......這還了得? 烏桓人如今也是咱們自己的百姓了,必須為他們報仇雪恨,再說也要預防大軍走后鮮卑來擾。 所有武將眼睛發亮,找呂布請戰。 呂布難道還能反對? 他自己也嫌沒打過癮呢! 于是下令諸軍整頓兵馬,直奔鮮卑王庭。 連向導都不需要,因為來時經過了,大家都還記得。 —— 張禎再一次接到呂布的傳書,已是八月份。 信里盡是風花雪月,關于戰況只有一句話,捷報隨后到。 “呂鳳仙,你可真是個頂級戀愛腦??!” 就算戀的那人是自己,張禎也想抱著他的大頭搖啊搖,把腦子里的水搖出來一些。 八月末,捷報果然到了。 而且,從遼東往長安,都是露布以報。 即將勝利的消息用大字書寫在帛制旗子上,由驛兵扛著,一路前行,一路傳遞,一路宣揚。 具有時效性,公開性。 沿途百姓,識字的不識字的,都知道朝廷大軍攻破烏桓三郡,張遼陣斬蹋頓,降者二十余萬。 驛兵還給張禎帶來一堆信,有陳宮、賈詡、孫權、臺息的,也有曹cao、張遼、關羽、張飛、公孫瓚的,甚至還有馬超的。 當然了,最多的還是來自于呂布,厚厚一疊。 她都不知道該做何表情,先放到一旁。 繼續翻信,就發現了一個大驚喜。 郭嘉郭奉孝,竟然有信給她! 匆忙打開看,才知他如今在呂布帳下。 這么大的事兒,呂布那些海東青傳書中竟然一字未提! 張禎又想揍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