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張禎輕嘆,“原來沒有,現在有了?!?/br> 蔡琰:“誰?” 張禎:“禰衡?!?/br> 她偷偷旁聽過,感覺自己能吵贏楊修,但禰衡是真無敵。 蔡琰面露嫌棄,“怎地跟他相比!” 禰衡此人,真正不成體統。 性子一上頭,不但不管別人的臉面,自己的臉面也不要了。 她都替他尷尬。 縱然有才,也讓人不想搭理。 要不是孔文舉致信父親,請多關照,她都懶得看他一眼。 又嘲諷禰衡幾句,方轉入正題,“神悅,陛下對我頗為信重?!?/br> 張禎笑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兒?!?/br> 蔡琰是女子,也是君子。 小皇帝見多了陰謀詭計,最喜歡的就是坦蕩赤誠的君子。 蔡琰慢慢道,“我說的話,他還能聽上幾句?!?/br> 話鋒一轉,“所以,神悅,你希望我跟他說些什么呢?” 張禎:“......想說什么說什么?!?/br> 果然是自家姨母,大事上向著她。 蔡琰目帶探詢,“神悅,姨母以為,此事輕忽不得?!?/br> 神悅和呂布,早已功高震主。 要想往后安穩保身,就必須讓皇帝不生猜忌。 而要讓皇帝不生猜忌,最好的辦法是從小教導,讓他親近信任,不被jian邪所離間。 又鄭重道,“這也是你外叔祖的意思?!?/br> 陛下漸漸長大,見的人也越來越多,再不防著,就來不及了。 神悅、呂布一片丹心,怎能叫他們沒有好下場! 第242章 洗腦得一步一步來 張禎很是感動,握住蔡琰的手搖了搖,微笑道,“姨母,我知道你和外叔祖都是為了我好,多謝!” 不用這父女倆提醒,她也知道她和呂布的未來十分兇險。 但他們提醒了,她承這份情。 世人看她與呂布,看大將軍府,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唯有蔡氏父女,能看出潛藏在這興盛之下的重重暗礁。 匡扶漢室失敗,會死于諸侯之手。 若是成功,小皇帝就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以目前的態勢來看,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因而蔡氏父女暗示她,要在小皇帝身上多花心思。 蔡邕是最正統的儒家學者。 卻想要幫她防著皇帝、塑造皇帝,這是私心,也是良心。 她和呂布辛苦這兩年,得到的也不少。 蔡琰沒笑,嚴肅地道,“既然知道,便該居安思危。這會兒就好好想想,你需要什么樣的君王?” 最好是仁善的、溫和的、要臉面的。 是否有雄才偉略,還在其次。 張禎失笑,“姨母,皇帝長成什么樣,可不是你我說了算?!?/br> 教得再好,也架不住人之天性。 況且老劉家還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傳統。 她和呂布要想全身而退,就不能只靠小皇帝善心大發。 大家都知道,皇帝這種生物,是無所謂善惡的。 此時劉協念著呂布的好,也將她當成jiejie,視他們為漢室棟梁,但等天下太平,他還會如此么? 不,他只會覺得這兩人讓他感到恐懼。 哪怕他們卸下兵權,歸隱田園,他也不能安心,必得除之而后快。 韓信就是例子。 若叫她和呂布像蕭何一樣自污名節、誠惶誠恐,那別說呂布,她自己都做不到。 正常權臣到了這地步,就只能篡位了,不篡位就得死。 然而她不正常,她是穿越者,粗淺了解過各種政體形式,更有幸見識過幾千年華夏智慧文明,因而有另一個更好的思路。 蔡琰:“但至少可以施加影響?!?/br> 管教著長大的孩子,和沒有管教的孩子,長大后能一樣么? 其實現在都有點晚了。 應該在陛下六、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只是當時誰能想到有后來這些事呢? 那會兒陛下都還不是儲君! 張禎淡然道,“姨母不用費心,沒用的?!?/br> 她這般直接,讓蔡琰一愣,“為何?” 張禎:“臥榻之側,怎容他人鼾睡!” 傳統模式之下,若干年后,她和呂布只要能呼吸,在皇帝心里都是過錯。 唯有死了,才是真正的忠臣。 蔡琰更擔憂了,“話雖如此,總得一試?!?/br> 她觀小皇帝也不是狼心狗肺之輩,若是好生教導,未必不能成長為寬宏大量的仁慈之君。 實在不行,實在不行...... 再找別的好苗子! 劉氏宗族多得很! 總之不能坐等可悲的未來,要做好幾手準備。 張禎一笑,轉移話題,“姨母,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和外叔祖?!?/br> 蔡琰:“什么問題?你說!” 張禎幽幽道,“要怎么做,才能保證代代皇帝都是明君?” 蔡琰:“......神悅,你這是強人所難!” 誰能保證? 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兒,能管后面一兩代,都是僥幸。 而且她熟讀史書,知道連出兩代明君,就值得世人彈冠相慶。 哪來的勇氣奢望代代都是明君呢? 運氣再好的人,也不敢有這種妄想! 張禎語氣惆悵,“若無明君,只怕又生亂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