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因為,就是劉焉提出,應當復立州牧。 這一jian計,害苦了大漢天下! 自此皇權旁落,諸侯林立,百姓只知州牧而不知天子。 劉焉,就是始作俑者! 張禎:“他若是哭得狠一點,只怕會死?!?/br> 真實歷史中,劉焉就死在了這一年。 某天,治所綿竹突發大火,燒毀了他的州牧府、車乘等等,本來這也不算什么,重造就是。 但劉焉這人很迷信,認為這預示著將有災禍,整日惶恐不安,將治所遷到了成都。 隨后又得知兩個兒子的死訊,傷心不已,引發了背瘡。 三管齊下,人就沒了。 雖然這次劉范、劉誕沒死,但劉焉的麻煩也不會少。 封張魯為漢中太守、鎮南將軍,不就是為了給他添堵? 張魯,可不是安于現狀的人,極有進取心。 劉協笑道,“他若死了,朕遙祭薄酒?!?/br> 張禎也笑,“陛下仁義!” 盧夫人有一點沒說錯,益州據有天險,的確難打。 劉備能得益州,靠的不是武力,而是他長久以來打造的仁義之名,以及一些智謀和運氣。 曹cao與劉備爭奪益州的門戶漢中,也是打了幾年都沒成功。 雖然現在朝廷占有優勢,未必不能打下益州。 但光是修補入蜀的棧道,就得耗費極大的民力、物力、財力。 如果有更好的辦法,何樂而不為呢? 有了名份的張魯,不會安于漢中,必然向周遭擴張,也就會侵害到劉焉的利益。 劉焉能容他么? 再迷戀盧夫人,他也不可能容忍張魯坐大。 何況還有他的四個兒子。 張魯若是聽話,他們還能留他,若不聽話,留他做甚? 歷史中,劉焉死后,繼位的劉璋就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理由是張魯不聽號令。 還曾多次派兵攻打張魯,但都沒打贏。 現在還多了劉范和劉誕,蛋糕沒變大,分蛋糕的人卻變多了,怎么能容許再多張魯一個? 張禎都不敢想,這兩家會亂成什么樣。 還有,劉范是劉焉的長子,按禮法是劉焉的繼承者,為人也算有勇有謀。 但益州的世族、高官,卻更看好劉璋,因為他懦弱多疑好擺布。 這兄弟倆之間,也有一場紛爭吶。 總之益州馬上就會亂。 然而這也沒辦法,朝廷要是進軍益州,亂子更大。 兩害相權,取其輕。 劉協笑著笑著,忽然擔心地道,“皇姐,你說張魯會不會想到咱們拿他當刀使?” 張禎:“顯而易見的事情,他又不蠢,當然能想到?!?/br> 劉協:“那他還敢接詔書么?” 張禎:“敢!” 有什么不敢的? 錯過這一村,就沒這一店了。 對于野心家來說,這是個讓人無法拒絕的陽謀。 張魯可能一邊罵她,一邊歡歡喜喜地接詔書。 第228章 之前是他們想坐山觀虎斗,現在自己變成了虎 “陛下真讓我們去益州?!” 劉范和劉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傳詔的侍中微笑道,“千真萬確!” 兩人激動地接過詔書,一字一字細看,看完心里才踏實,連呼皇恩浩蕩。 聽說這是靖國長公主的提議,感恩戴德,往張家送了許多禮物。 他們一直待在長安,自然知道張禎不落閑棋,但那又如何? 不管她在打什么主意,能讓他們離開京城、回到父親身邊的,就是大大的好人! 父親明擺著已經生出異心,他們隨時可能被朝廷拿來祭旗,就如當初的袁氏一族。 每天都在擔憂小命不保的日子,誰懂! 何況,三弟劉瑁、四弟劉璋都很會討好父親,他們要是再不回去,就什么都落不著了。 迅速收拾行裝,辭別親友,接到詔書的第五天,就拖家帶口急不可耐地走了。 主要也是害怕朝廷反悔。 他們的行蹤,自有人報給呂布和張禎。 呂布閑閑問道,“神悅,你不教教他們?” 要他說,應該給這兩人講講道理,免得他們到了益州不做事。 張禎:“不用,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br> 到了那個環境中,他們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就像把兩只斗雞關在一個籠子里,不需要別人煽風點火,它們自己就會斗得你死我活。 劉家兄弟走后第三天,朝廷的使者也出發了。 還帶著螺妹和山翠。 要依呂布,這兩個人就該打死喂狗。 但張禎覺得,她們活著并不影響大局,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殺? 另一方面,將山翠送還張魯,可以傳遞友好的信號。 將螺妹送還盧夫人,則是凌空甩她小小一巴掌。 螺妹活著,會比死了更讓盧夫人氣惱。 —— 從長安入蜀,必然會經過漢中。 因而張魯也知道劉范、劉誕來了,思忖片刻,設宴款待。 劉范、劉誕也知自家和他關系不一般,勉強能算自己人,但心里還是有些膈應,也有些戒備,宴席上客氣有余,親近不足。 張魯向他們打探朝廷的近況,兩人隨意搪塞,只說自己長久待在家中,不知外面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