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雜交稻谷有望了! 今年就能開始實驗! 呂布微笑,“是該嘉獎!” 高順:“與這稻谷苗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封信?!?/br> 說著遞給張禎。 張禎看完,也就明白了他們為何這模樣。 陶謙請求朝廷阻止曹cao攻伐徐州。 這兩人之間的仇怨,看過三國的都知道。 曹cao之父曹嵩,帶著小兒子曹德以及大批錢財,去兗州投奔曹cao,泰山郡太守應劭前來迎接。 然后,曹嵩和曹德被殺死于兗州、徐州的交界處。 究竟怎么死的? 誰也說不清,是史上一個謎團。 有史書說陶謙派人截殺。 有史書說陶謙無意殺人,但他的士兵貪圖曹嵩的錢財,殺人跑路。 還有史書說陶謙想與曹cao交好,派部將張闿護送曹嵩,結果張闿見財起意,殺了曹嵩父子。 但不管怎樣,曹cao都把這筆賬算在陶謙頭上。 歷史上,他屠殺了大半個徐州為父報仇。 陶謙也因他憂懼而死。 讓徐州給劉備,不僅是欣賞劉備的為人,更是知道兒孫擋不住曹cao,不想讓他們白白送命。 張禎倒覺得,陶謙殺曹嵩父子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沒有任何政治、軍事上的好處,反而會與曹cao成仇。 只為了曹嵩的資財嗎? 雖然曹嵩為官不清廉,掙了許多錢,但陶謙一方大吏,不至于眼紅到殺人。 而且陶謙膽子并不大。 只要想想殺曹嵩父子的后果,就不敢做出這種事。 信中,陶謙并沒明著說這是交換條件。 但稻谷苗既然與信一起送來,就有這個意思。 哪怕不是交換條件,也是份人情。 在這個時代,“人情”有時候比制度還管用。 于公于私,大將軍府都不能置之不理。 “神悅意下如何?” 呂布的眼睛亮得像看見獵物的虎豹。 張禎知道他看的不是自己,而是陶謙和曹cao。 心念電轉,迅速拿定主意。 “諸侯互相攻伐,并非漢室之福。陶州牧既然有所請,朝廷怎能坐視?大將軍,宜出兵!” 呂布大笑,“我早就說過,神悅知我心!” 陳宮、賈詡、高順、張遼等人也面露微笑。 張禎沒來前,他們已草草商議過,都認為這是介入徐州、兗州的大好時機。 但因張禎近幾個月忙著經營朝堂,他們擔心她只想安于一隅,不想動兵。 沒想到她竟然也是同樣的看法。 哎,說來還是他們狹隘了。 神悅的目光,盯的一直是天下! 神悅的胸懷,從來就不輸男兒! 不對,不是不輸男兒,是比男兒更寬廣! 張禎見大家意見一致,也很高興。 笑道,“咱們不但要出兵,還要打出朝廷的威風,大將軍的威名!” 她在心里給呂布定的基本策略是韜光養晦、養精蓄銳,不出則已,一出驚人。 現在就是出的時候了。 這可不是朝廷強行干涉,而是徐州牧陶謙主動向朝廷求援,大將軍呂布奉詔調停,完美。 呂布再次大笑,“說得好!” 接下來商議出兵事宜。 呂布欲從涼州調兵兩萬,京城調兵三萬,合五萬兵。 張禎:“夠么?如果不夠的話,可以再多調一些!” 涼州軍有多少,她不太清楚,但京城駐軍六萬,留兩萬足矣。 諸侯們就算瘋了,也不會來攻長安。 若是想來搶小皇帝嘛,城門一關,打上幾個月都未必能破城。 而長安只要撐上一個月,呂布就能回軍救援,到時正好包餃子。 呂布自信地道,“夠了!有這五萬精銳,莫說曹cao,順手滅了袁紹都使得!” 他這么說,不僅是因為還記恨著袁紹,還因為袁紹派部將朱靈,率三營軍相助曹cao攻徐州。 此去定會對上。 見他這般有把握,張禎便也沒堅持。 第144章 山中無老虎,猴子就想稱大王 之后說到派誰留守,高順和張遼都不愿意,都想戰場沖殺。 慷慨陳詞完,期待地看著呂布。 呂布看一眼高順,覺得應該帶高順。 再看一眼張遼,又覺得張遼也不錯。 一時拿不定主意,提出一個極為公平的辦法:抓鬮。 結果張遼運氣不好,抓到了寫著“長安”的字條,氣得蹲在角落畫圈圈,差點猛男落淚。 高順向來沉穩,這時也忍不住仰天大笑。 笑得張遼想揍他。 至于陳宮和賈詡,自然一起隨軍。 呂布還想留下一個,張禎堅決拒絕。 武力方面,呂布堪稱當世第一猛將,可惜腦子拖了后腿。 所以陳宮、賈詡必須跟著,否則她不放心。 其實她也想跟去看看,但野生稻谷苗送來了,須得趕緊培育。 具體cao作人她也想好了,氾先、衛成,以及自家哥哥張五郎,大名張祈。 趁呂布等人未走,她依照前約,將三人帶到大將軍府,請呂布、賈詡過目。 呂布沒什么話好說,賈詡卻詳細盤問了氾先和衛成。 ——沒問張五郎,因為用不著,張家早和大將軍府在一條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