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烈火噬心 (BL NPH)、慢熱、咒術師不需要輔助、病嬌向乙女合集、[綜漫] 變成一個呱蛙子
總的來說,杭廷芳認為,這么多年她遇到的各式各樣的采訪人物中,葉青算是比較特別的一個。 這個女孩很有她自己的想法,談吐見解不俗,同時思維還有些跳脫,有時候杭廷芳甚至都跟不上她的節奏,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葉青牽著鼻子走。 這個發現讓杭廷芳非常驚詫,因為她在新聞行業也從事了十幾年了,各式各樣的采訪中都是她在帶節奏定基調,由她這個采訪記者作為主導,這是她第一次碰到反客為主,把她給帶偏了的。 關鍵是這種反客為主的行為,葉青并非刻意為之,完全是不自覺地就那么干了。 所以等到采訪結束,葉青倒是一臉的放松自在了,杭廷芳后背卻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拿著手里那一疊密密麻麻的記錄資料,杭廷芳深深地看了葉青一眼,非常中肯地評價道: “如果你不做村醫,而是選擇進入記者這一行,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新聞界嶄露頭角,把我們這些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葉青聳了聳肩:“這您可太高看我了,您這一行真不是什么人都能邁進去的,別的不說,光是限時寫稿這一塊兒,就夠我喝一壺的!” 說著,葉青就指了指她那個書案,很無奈地薅了一把額前的碎發, “這段時間我也在嘗試著空閑時候寫作,但一個星期了,攏共都沒能寫出來幾個字,寫個文章也太難了?!?/br> 晚上在曬谷場,葉青那個《智慧家族歷險記》杭廷芳就已經聽了一耳朵了,所以她還以為葉青說的寫作,是指的這個兒童系列故事匯,不由得失笑,還想要說兒童讀物本就難把握,既要充滿童趣還得具有教育意義,尺度控制這一塊兒就能難倒不少人。 結果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呢,目光就被葉青書桌上的那些手稿給吸引了。 “《立秋》?這是你寫的散文嗎?” 見手稿第一頁就倆字,杭廷芳愣了一下,只當葉青是在寫下鄉插隊的散文隨筆,就下意識地把稿子來起來翻開。 結果看到第一章 ,杭廷芳就愣住了。 這竟然是一篇小說,而且還是一篇以李秋為第一視角的女性小說。 【李秋推開窗子,就如同推開了桎梏她的那個牢籠一般,毅然決然地跳了出去。 從大姐被丈夫打,二姐被婆家磋磨流產,而她被父母包辦婚姻,以高昂的彩禮賣給瘸腿老光棍開始,她就想這么干了! 去他娘的認命!她憑什么要認命?她自己的命運,只能由她自己來主宰! 身后熱鬧慶祝準備開席的人似乎察覺到新娘跑路,馬上就有人追了出來。 但李秋撒開丫子拼命往前跑,一次都沒有回頭?!?/br> 看到這一段,杭廷芳倏地一下紅了眼眶。 故事在這兒卻戛然而止,再往后翻只剩下空白的稿紙。 杭廷芳立馬抬起頭來,著急地問道: “后面的呢?李秋逃婚成功了嗎?她接下來會怎么樣?” 三四萬字的手稿,她竟然在不知不自覺中看完了,可越看就越是欲罷不能,恨不得立刻就想知道后續的劇情。 葉青苦笑:“杭姐,我已經盡力了,我不是專業干這個的,就你手里的這些,都是我這段時間晚上挑燈夜戰,逐字逐句擠出來的?!?/br> 杭廷芳一聽這話就沒轍了,知道葉青肯定不會給她劇透,可她對這個故事意猶未盡,頗為上頭,拿著葉青的這份手稿重新又翻到了第一章 ,這次她品得更為仔細,也發現了葉青在前面那些章節里面埋了不少鋪墊。 “你這個名字就起得好,立秋,一語雙關,很值得人細細品味,故事也寫得很好,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女性視角來描繪農村女孩的生活處境,很期待看到后面李秋真正立起來,為她自己而活的劇情!” 杭廷芳很客觀地做出了評價,然后她問葉青: “你是有考慮給報社投稿嗎?” 葉青有些忐忑。 她對這個時代的媒體報刊了解并不是很多,只大約知道,這個時期是沒有稿費一說的,寫文章投稿完全是為愛發電,報社刊登作者的文章,對作者而言已經是榮譽,但稿費是絕對沒有的。 但她寫這篇小說,目的也確實不是為了掙多少稿費,只是單純的希望能激勵到那些在逆境中受苦受難逆來順受的女性,給她們迷惘的人生提供一些啟示。 但這樣的小說在這個時代無疑是個另類,估計并不是每個報社都有膽子能接受得了她的這篇小說傳遞出來的思想和信號,所以挑選合適的報刊雜志就變得尤為重要。 而葉青在這方面唯一的人脈渠道,就是杭廷芳了。 “這是一篇女性類小說,有沒有專門面向女性類的報刊雜志?” 杭廷芳不由得一愣,然后她緩緩搖了搖頭: “沒有,國內暫時沒有這方面的報紙刊物,如果你確實有發表的想法,我的建議是你直接投給青年報?!?/br> “薊城日報的基調,和你的這個文章風格不太一樣,肯定是通不過審讀的,但青年報那邊不一樣,讀者都是以青年為主,并且你這篇小說傳遞的思想概念,也更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br> 說著,杭廷芳就忍不住補充了一句, “我有個同學在青年報那邊當編輯,如果你覺得合適的話,我可以幫你把手稿帶去給她看看,如果她覺得這篇小說能行的話,我再讓她來跟你聯系?!?/br> 那就再好不過了! 葉青心下頓時有些激動,不過她很快就克制住了。 這會兒可不能高興得太早,不然要是被人退稿,那可就鬧大笑話了。 看完了《立秋》,杭廷芳又翻看起桌上的其他稿件,沒想到這一翻,她就拿到了孟嘉白天交上來的那個女性健康課題的短篇科普。 自從葉青給孟嘉提過建議后,她就開始按照葉青的思路,重寫了那幾篇短文,葉青白天抽空看了一下,覺得比之前那種生硬死板的科普要好很多了。 不過,之前她在給孟嘉指點文章的時候能說得頭頭是道,但這會兒在看到杭廷芳拿起這些短篇科普翻閱的時候,她還是有點忐忑。 等看完這些文章后,杭廷芳罕見的沉默了。 這就搞得葉青更是緊張,還以為這幾篇文章不小心在哪里犯了忌諱。 結果好一會兒后,杭廷芳忽然抬起頭來,沒頭沒腦地問了葉青一句: “你說咱們國家,是不是就應該有一份專門針對女性閱讀的刊物?” 葉青:“???” 杭廷芳表情復雜:“新中國成立前,咱們就有了婦女聯合會,新中國成立后,咱們又有了《婚姻法》,那為什么在報刊雜志這一塊兒,會完全忽略了婦女同志的閱讀需求呢?” “這個女性健康課題,不管是創意想法還是內容,都很好,非常好,但就目前國內的這些媒體雜志而言,沒有哪一家是適合刊登發表這些內容的!” 這讓杭廷芳很是迷茫又遺憾,她一直都是在做記者主編,但在此之前,她都是在男人堆里爭取各種資源和機會,也習慣了報社的那些文章以男性群體為主。 但這會兒,在葉青的桌案上看到的這些文章,不管是《立秋》也好,還是這幾篇女性健康方面的科普小短文也罷,放眼整個新聞報社圈,十幾家媒體報刊雜志,竟挑不出一家是完美契合這些文章的主基調的。 這是一件多么讓人震驚沮喪又難過憤慨的事實,杭廷芳感覺她好像被澆了一盆冷水,腦子瞬間變得清晰分明起來。 所以,國內喊了這么多年的男女平等口號,真的已經實現了平等嗎? “這幾篇科普短文是誰寫的?”杭廷芳已經從字跡上看出來不同了,小說跟短文,是兩個人的手筆。 葉青點頭:“這是我徒弟孟嘉寫的,她也是靠山屯的插隊知青,我看她學習能力強,就帶了她做學徒,這個女性健康課題,就是她提出來的?!?/br> 杭廷芳拿著這幾篇文章愛不釋手,作為女記者,站在女性的角度,她可太明白女性健康常識的重要性了。 但目前國內并沒有專門針對女性在這方面的閱讀需求出版過相關的書籍刊物,因此不論是城鎮還是農村的女性,都缺乏相關的閱讀和學習渠道,從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對于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可這些文章就算她帶走,也沒法刊登面世,這些文章的命運,只可能是出現在一堆廢稿中,最后被拉去廢品垃圾站。 一想到這么好的文章要被埋沒,杭廷芳的心里就極度不平靜也不甘心。 不知道為什么,她的腦子里忽然就閃過一個大膽的念頭。 這個念頭一起,就怎么也按捺不下去了,她的眼中閃爍著濃烈的野心,再抬起頭來時,看向葉青的表情格外堅定: “葉青,你的這篇《立秋》和你這個徒弟的女性健康課題,能不能留給我?給我一點時間,半年,最多半年,我一定會讓你們的這些文章都能刊登見報!” 葉青一愣,細想了一下就意識到了什么,她猛地抬起頭來,一臉詫異和不敢置信地瞪著杭廷芳: “您是想——” 杭廷芳鄭重地點了點頭: “對,我覺得你說得對,咱們國家,就應該有一家專門面向女性類的報刊雜志,沒人敢做這個事兒,那我就來當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葉青心下震撼不已,沒想到只是閑聊了這么幾句,杭廷芳竟然就要做出一個這么重大的決定。 但不得不說,這位女記者的眼光和魄力,確實非同一般,如果真的能成立一家這樣的報刊雜志,絕對是造福全國億萬女性同胞的大好事,葉青舉雙手雙腳贊同。 “正好我的這篇小說才剛起了個頭,按照這個進度,要寫完估計也得大半年的時間,希望等我的小說完成之后,可以聽到你的好消息!” 葉青剛開始落筆寫《立秋》的時候,不過一時意起,對于發表這個小說,她確實是有點想法,但是并不多。 但如果杭廷芳這邊真能把第一家女性報刊雜志給申請下來的話,她無論如何要把自己的小說登上去,不是沖著登報的這份榮譽,而是為了她寫下這篇小說的初衷,推動億萬女性讀者的意識覺醒! 既然決定了要做這個女性報刊,杭廷芳就不是會退縮和拖延的性子,所以在采訪完葉青的當天下午她就急匆匆地走了。 倒是靠山屯這邊,在秋收農忙結束后,看完電影的第二天,迎來了兩件大事。 一件事,就是公社大考。 屯子里報了名的知青,這天一大清早就都急匆匆跑去村口集合了。 可能是這段時間葉青的到來辦了不少實在事,連帶著其他知青在屯子里的地位和境遇都提高了,這次公社大考,屯子里還專門套了幾輛牛車,由伍聰帶隊,駕車送這些知青去紅旗公社參加考試。 伍月英也報了名,但她卻直接棄考了。 這段時間在家中休養,她也曾試圖把課本拿出來復習,想要臨時抱抱佛腳。 可奈何上輩子她就是個學渣,基礎實在太差,如今再翻開那些泛黃的課本,沒看上幾頁書呢,她就開始瞌睡犯困,連一天都沒堅持完就放棄了。 對這個結果,伍家人并不意外。 在一塊兒生活了十幾二十年了,伍家人對伍月英的性子十分了解,知道她做任何事都是三分鐘熱度,就她這樣的學渣要是都能考上大學,那這個大學的含金量可想而知有多低了。 不過,伍月英棄不棄考的,伍家人也顧不上在意了,畢竟除了公社考試外,這天屯子里還有另外一件大事。 沒錯,那就是靠山屯衛生站的建造工作,終于要開始動工了! 老支書和伍永兵十分激動,兩人一大早的就開始滿屯子做動員工作,家家戶戶只要是能干活的青壯年勞動力,都被他們給召集起來了。 按照葉青之前提出來的對衛生站的建設要求,幾個生產隊干部快速對人員進行分配調遣,確保每項工作都能在最快的速度完成。 要知道等衛生站一建,再把屯子里通上電,他們靠山屯就會成為整個紅旗公社,不,是整個青山鎮獨一份的存在! 為了拉電線這個事兒,大隊長其實已經向公社那邊反映和申請過很多次了,每次公社給的答復都是得排隊慢慢等上面的消息,但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個問題遲遲都沒能得到解決。 這么多年被上面領導推諉搪塞,把伍永兵還有其他幾個干部都給磨得沒了脾氣了,結果誰曉得,這么難辦的一件事,在葉青這兒,竟然不過一句話就搞定了。 村里人一聽說在葉知青的幫助下,屯子里年前就能拉線通電,頓時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又期待,干起活來那是吭哧賣力,大隊干部指哪兒他們就打哪兒,生怕一個速度慢了葉知青不滿意,回頭把通電的事兒又給撅回去了。 除了衛生站的建設外,這次知青院以及葉青現在住的鄒家老宅的擴建也都納入了生產隊的年底計劃中。 根據葉青和伍永兵之前的協議,鄒家這邊的宅基地,將來是直接回落在葉青名下的,但現在這個宅子里面只有兩間房,葉青還需要在旁邊擴建一間廂房,同時在后院加蓋一個洗澡間和旱廁。 雖然說全屯子的人都出動了,但眼下已經到了十一月初,氣溫已經很低了,隨時都有可能會降雪,一旦大雪封村,整個屯子就會被厚厚的雪層覆蓋,外頭所有的東西都會凍得邦邦硬,再想建房子那就得等到來年開春了。 所以時間緊任務重,誰也不敢懈怠,除了各家出的青壯年勞動力之外,就連不少老弱婦孺都自發地前來幫忙,加入到了打雜的行列,就連去公社參加完大考回來的知青們,也一個也不能少的全都參與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