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吉恩·哈克曼恰到好處地扮演了這個神秘莫測的輿論cao控專家。在故事中,專家康拉德是個非常神秘的角色,喬琳和編劇大衛·馬梅特都沒有給他設定背景故事,這讓他的一切行動都染上了一種奇怪的神秘色彩??偨y陷入輿論麻煩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找康拉德來”,而總統身邊最親近的助理威尼弗雷德卻對康拉德是誰一無所知。 顯然,他是那個掌握一切謎題的人,但他能夠不動聲色地使用他的權力,就像是決定早餐吃玉米片還是培根三明治一樣舉重若輕。他當然能夠輕柔地同合作伙伴開玩笑,也當然能面不改色地下令除掉“安全隱患”。 而吉恩·哈克曼安靜的表演無疑將這個角色從紙面上帶了出來,他賦予了康拉德立體的深度。哈克曼站在那里,喬琳就知道他是一個能掌握權力且享受匿名身份的人。 電影中的另一個重量級人物達斯汀·霍夫曼扮演的角色制片人斯坦利卻是另一個極端。他是好萊塢制片人這個群體形象中的一種極端表現,他們掌握著電影幕后的權力,甚至掌握著電影本身,但他們從來沒有獲得過公開的認可。 斯坦利就像是喬琳和霍夫曼認識的那些老派制片人一樣,住在比佛利山莊山頂上的豪宅里,生活奢侈,總是夸耀自己的電影功績。他們或許自認是締造電影明星的人,但他們從來沒真的享受過電影明星那樣的公眾追捧。 就像是斯坦利在劇中的臺詞所說,“制片人制作了電影,可沒人知道制片人是干什么的!就連奧斯卡都沒有屬于制片人的獎項!” 是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是頒發給制片人的,但它的本意可不是表彰制片人,而是影片的整個創作團隊。 達斯汀·霍夫曼的表演同樣將這個角色帶活了,他模仿了他父親和著名制片人羅伯特·埃文斯的行為舉止,將這個略帶戲劇化夸張的角色變得使人信服的同時又保持了他身上的幽默勁兒。他把臺詞中有點生硬的地方都變成了他自己的話,更別提他的即興發揮了,喬琳喜歡極了! 總統助理溫妮弗雷德也是個非常有趣的角色。最開始時大衛·馬梅特將她寫成了個男人,但喬琳特意把她改為了女人,她想知道一個女性角色放在這個故事里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這必然會比三個男人的動態更有趣。事實證明,她沒選錯。 扮演溫妮弗雷德的安妮·赫切很準確地抓住了她的特征:這個年輕的總統助理很緊張,根本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她就像是所有走入華盛頓特區的那些年輕政治精英預備役一樣,聽從任何命令,只要那能保住她自己的飯碗和政治前途。當cia威脅要揭破假戰爭的秘密時,她唯一擔心的就是她會失業,而她三歲女兒的牙醫保險沒了著落。她因為年齡和性別看上去甚至有點天真,但她的冷血特質很快就幫助她掌握了這個游戲,她遠比斯坦利這個看上去閱歷豐富的好萊塢大人物明白權力是怎么運作的。 除去溫妮弗雷德外,另一個重要的配角則是“時尚之王”。這是個外號,而這個角色本身也沒有真名,他是斯坦利的商務負責人。當斯坦利帶著所有人策劃這起虛假戰爭危機時,他關注的就是“電影項目”能帶起多少周邊銷售,所有人又能從中獲利多少。喬琳把他當成是故事里的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化身,他本身沒有道德判斷,他只關心利潤。 事實上,故事里的所有角色在入局前都只關心自己能得到什么:總統的顧問小隊想要保住白宮的工作和權力,斯坦利想要玩弄公眾并且獲得認可,時尚之王、藝術指導和歌手都只想要獲得不菲的后續收入,而全程完全沒有露面的總統本人當然也只關心民調率——這代表了他的白宮寶座是否能坐穩。 喬琳實在是太喜歡這個故事了,這像是把政界、媒體和好萊塢都取笑了個遍,卻又不會讓人說出“這根本不可能”!事實上,這反而會讓人煩惱,該死,以后我們的孩子還能分得清什么是真實新聞,什么是假新聞嗎?這就是我們的現實世界面臨的真實威脅! 在拍攝進入到第26天時,整個劇組已經進入了拍攝的尾聲,加州的攝影棚和外景地已經不足以滿足需求了,剩下的鏡頭需要到華盛頓特區去拍攝。 問題是,喬琳聯系的中間人正在想辦法在不告訴白宮新聞辦公室他們到底在拍什么的情況下獲得拍攝白宮的許可,這著實就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劇組只得繼續留在洛杉磯拍一些補充鏡頭。而喬琳原本想借用華納那個模仿白宮的特殊攝影棚,可排隊的人太多,華納自己的劇組都不夠用,根本輪不到她的劇組。 就在喬琳想辦法拖各路朋友走民主黨選舉委員會的路子時,她突然看到了訃告,保羅的父親厄尼·安德森先生在家中因病去世了。正好劇組也遇到了瓶頸,又連續加班了好幾天,因此她順勢讓大家休假,好讓她自己去處理這件私事。 事實上,這不是喬琳唯一需要處理的私事。諾埃爾隊友bonehead的母親也去世了,悼念活動在近日舉行。喬琳在洛杉磯參加完悼念活動后就又飛去紐約,乘著協和號飛去英國,參加了悼念活動。 等悼念活動結束后,喬琳立刻飛回紐約,又前往華盛頓特區跟劇組匯合?,旣悂喭ㄟ^一個朋友為喬琳搞到了拍攝白宮和國會大廈外景的許可,盡管這還沒有完全滿足她的需求,但比沒有強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