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越水滸成為王倫之我能刷取聲望、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嬌妻、喜歡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快穿]、下鄉meimei高考回城[七零]、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殺瘋了、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權欲教父之春鎖闈亂宮墻柳、網紅在大雜院
便是他那才上幼兒園的小侄女也總是小大人似的,把她在幼兒園獲得的小紅花帶回家,鄭重其事的送給他,希望他感受到被人喜歡,繼續快樂下去。 一直到大侄子的孩子出生,秋東作為家里團寵的地位依然屹立不倒,連侄媳婦兒教導孩子,都免不得下意識說一句: “不許欺負叔爺爺,將來要做個像叔爺爺一樣幸福的人!” 這一世,對秋東而言,在父母的愛和期待中出生, 他擁有疼愛他的父母,包容他的家人,知心的朋友,忠誠的伙伴,以及一段七十年的浪漫歲月。 第106章 第一回做(亡國)前朝皇子 要亡國了 “殿下, 四更天了,您該起了,殿下, 殿下!” 緊接著便有內侍熟練上前,將床上睡得正香的殿下從被窩里挖出來, 伺候他梳洗穿衣。 內侍們動作嫻熟,訓練有素, 連丁點多余的聲響也未曾發出, 可見并非第一回做這種事。 一整套流程走下來, 被他們伺候的殿下中途眼皮子都沒睜開一下。 直到熱乎乎的rou糜被喂到嘴邊, 這位殿下才在室內昏黃的燭火中睜開眼,皺眉接過瓷盞,三兩口吃下去。 又有內侍熟練地伺候他漱口擦嘴凈手。 這位殿下, 也就是秋東,趁這段時間搞清了現下的處境, 問內侍: “幾時了?” “殿下, 剛過四更天?!?/br> 四更, 秋東揉揉眉心,側耳去聽, 殿外已經有喧嘩之聲, 隔著窗紙能瞧見隱隱綽綽的火把光亮。 按理來說, 四更天也就是丑時, 屬于夜里一點到三點,正是夜深人寂兵困馬乏之時, 內宮更不應該如此熱鬧。 奈何今日實在特殊。 秋東起身, 伸展手臂,內侍急忙上前為他整理大禮服的細節。 待聽見外面隱隱有宮人說話聲, 秋東深吸口氣: “走吧?!?/br> 此時整座內宮都在火把的照耀下忙碌起來,秋東站在長秋宮門口遙遙望去,人影幢幢,好似一切都是恍惚不真切的。 內侍打著宮燈在前頭引路,間或與來回巡視的內廷侍衛擦肩而過。 秋東腳步未停,面色沉凝,誰都不敢自討沒趣與他搭話。 眾人心里清楚,這位殿下此刻正憋了一肚子的火沒地方發。 當然,此時恐怕除了高坐明堂,期盼長生不老的陛下,整個王朝也沒幾個有良心之人能開心的起來。 秋東居住的長秋宮與兄長所在的長信宮約莫有一盞茶距離,他到長信宮的時候,兄長姜松已經換好了黑底金邊的太子朝服,正與太子妃低聲叮囑什么。 見是秋東來了,太子隨意一指桌上rou脯,繼續方才沒說完的話題。 秋東沒有胃口,從宮人手中接過還在襁褓里的孩子,見她小臉紅撲撲睡的正香,心底生出無限憐惜,不滿道: “兄長,這般冷的天,蔓蔓就不去了吧?” 蔓蔓是太子與太子妃的長女,才出生不到八個月,太子親自取名姜用,乳名擇蔓草之意,是一種極為堅韌遇風而長的雜草,希望她是個生命里旺盛的小家伙。 太子從秋東手里接過襁褓,見女兒睡的安詳,也不知夢中有甚稀奇的遭遇,不時吐幾個歡快的泡泡,他親自用帕子細細的擦了,動作溫柔至極,顯見是位極疼孩子的父親。 然而出口的話卻讓人感覺風雨欲來: “明堂初成,父皇大悅,號令豐都城內滿朝文武勛貴子弟,不論是剛落地的稚子還是耄耋老者,需得全部到場慶賀。 昨日已經在朝堂上砍殺了一批冒死勸諫的大臣,此時擾父皇的興,后果難以預料?!?/br> 太子妃憐惜的從丈夫手里接過襁褓,語氣輕柔: “阿弟,今日后宮諸人齊聚明堂殿前,內宮空虛,蔓蔓留在此間也不得叫我放心?!?/br> 秋東眼皮一跳,這鬼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所謂明堂,源自遠古時代黃帝祭祀昊天上帝的場所,各個朝代有不同的稱謂,夏朝“世室”,商朝“重屋”。周代“明堂”,說的大致都是同一回事。 用來彰顯君權神授,方便帝王統治百姓。 既然是君權神授,那就得有個過程,有個像樣的地點吧,明堂完美承接這一功能。據傳帝王可以在高高的明堂之中與上蒼溝通,傾聽來自上蒼的旨意,進而將上蒼的意思傳達給治下百姓。 于是不管在哪個朝代,明堂的象征意義都極為重大,要不然也不會有“天子高坐明堂”的說法,不過有些朝代專門建了這東西,有些朝代沒有。 中間的原因很復雜,但始終逃不開“耗資巨大”四個字。 秋東所在的姜國就是此種現狀。 畢竟是人皇溝通上蒼的地方,過于樸素無華,那也太沒有排面了,顯示不出對上蒼的誠意和敬意,可什么樣的排面才能配得上呢? 一定是花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就對了! 但大多數朝代開國之初,皇帝住的都是前朝皇帝留下的二手屋,整個天下需要休養生息,哪有那么多資金專門建明堂? 開國皇帝不建,到了后代子孫,哪個敢說他的功勞能趕超老祖宗? 自然也就作罷。 姜國傳國至今三百多年,歷經十三位帝王,從未有過明堂的存在。 直到秋東他爹開始沉迷求仙問道向長生,在妖道卜鶴的慫恿下,皇帝力排眾議,耗時三年,征調民夫數萬,由卜鶴主持建立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