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穿越水滸成為王倫之我能刷取聲望、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嬌妻、喜歡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快穿]、下鄉meimei高考回城[七零]、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殺瘋了、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權欲教父之春鎖闈亂宮墻柳、網紅在大雜院
“你瞧這盆牡丹,花開幾朵,各有姿色,正中那朵確實看著眾星拱月,風光的很,可我手里這朵就不惹人稀罕了嗎?” 皇后惡狠狠的將那朵花丟在地上,一腳踩上去,聲音冰冷道: “事情沒有塵埃落定前,誰能保證旁的花不會因為主人的偏愛,找到機會取而代之?我要做的便是想盡辦法,保證屬于我的這朵長盛不衰?!?/br> 那些皇子可一個個都不安分,合在一起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她知道長此以往陛下會猜忌,難道就因為陛下會猜忌便什么都不做,等著被人扯下去嗎? 陛下還不喜歡后妃爭寵鬧出事端呢,妃嬪便真的安分了嗎?陛下還不喜歡朝堂上爭權奪勢烏煙瘴氣呢,朝臣們便聽話了嗎? 真真是可笑。 李勤知道皇后不是這么容易說服的,換了個話題: “保山伯府的姑娘象征意義大于實用意義,既然他家不愿,您也勸著些太子,別在他家身上動腦筋了,免得惹急了又進宮跟陛下告狀?!?/br> 李勤這話是有幾分私心的,保山伯那人他就從沒看透過,只覺對方不是個簡單角色,要是那樣的人暗地里給太子使絆子…… 說來也稀奇,對方養出的兩個孩子他都見了,是一眼能看到底的單純,一點兒不像他那個做老子的。 皇后生氣過后理智恢復,擺擺手,無奈道: “原想著保山伯那人在文人圈里很有地位,又因老伯爺救了先帝的緣故,顧家向來得宗室三分看重,收了他家姑娘,好吃好喝養著,太子能在陛下和朝臣以及勛貴那里得一個好名聲,一舉三得的事。 罷了,我兒又不是非他家不可?!?/br> 李勤心說您要不這么咬牙切齒,我就真信了你這話了。 但對方不僅是阿姐,更是皇后,有些話就不能追根究底,于是又說: “我許久不曾回京,猛一回來,聽了滿耳朵的太子與馮家大姑娘之事,您也不管管?” 一個身上沾滿了桃色緋聞的太子,總會給朝臣留下貪慕女色不靠譜的印象,并非什么好事。 說起此事,皇后也惱怒的很,這件事可謂一步錯步步錯,太子確實行事不謹慎,酒后和人說了與馮家女初次相遇之事。 被有心之人抓住把柄,加以利用。 “定是三皇子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 若不然事情不可能一夜之間傳的到處都是,根本沒給他們反應的時間。 在那之后太子便非常注意與馮家女之間相處的距離了,很多事都是暗地里進行,誰知謠言不僅沒有平息,反倒越傳越離譜,真真假假,無從分辨。 太子年輕氣盛,從沒吃過這種啞巴虧,傳到后來,反而有幾分破罐子破摔的感覺,索性與馮家女明面上大大方方的往來。 這一來往,不用誰推波助瀾,大家都長著眼睛呢,傳的更沒譜了。 李勤就納了悶兒了,不解道: “殿下就非她不可了嗎?” 把人遠遠地送走,或是送些賞賜,封個縣主,另賜一門好婚事,不管哪一樣都能證明太子的清白,偏皇后沒這么干。 那個女人,除了出身,李勤是沒一樣能看上的。沒錯,在李勤這里,認定太子此時娶個勛貴之后,除了名頭好聽一無所有的女子,才好安了陛下的心。 皇后在心里回答是。 她想起馮少平的種種神異之處,那樣的女人不管落在哪個皇子手里,對太子而言都是極大地威脅,剛好她心儀太子,雖然有時候辦事蠢了點,但都是以太子的利益為出發點,簡直像是上天送給太子的助力。 嘴上卻道: “此事你別管,我心里有數?!?/br> 成吧,自家阿姐原也不是沒譜的人,能一步步坐穩皇后寶座,生下兒子當了太子,也是風風雨雨一路淌過來的。他除了提醒一二,也做不了其他。 “殿下那里只要持身正,專心政事,便是陛下也無法挑出他的毛病。我回去會約束家里往后低調行事,過幾日便要返回邊境了,屆時無法進宮辭別,阿姐擅自保重身子?!?/br> 邊境時常不穩,本不是什么稀奇事,對戍邊的武將而言更是平常。 熟料隔日,邊境奏報,北魏近一個月來陸續在邊境線上陳兵,隨時有大軍壓境的可能。 這些年朝廷和北魏沒少發生小規模交戰,可大軍壓境是頭一回,不管原因是什么,朝廷都得積極應對。 三皇子主動站出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兒,表示愿意身先士卒,守護河山。 陛下龍心大悅,當場任命三皇子為征北將軍,即日出發前往邊境。 消息傳到“在家修養”的秋東耳里時,他正指揮兩孩子間苗呢,才兩日的光景,兩人已明顯黑了幾個度,說他們是黑瓜蛋子一點兒不冤枉人。 偏他兩還不敢抱怨。 誰叫他們干活兒沒親爹利索不說,還起的沒親爹早。他老人家一大早起來忙完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日頭沒熱起來前早早地歇了。留下兄妹兩頂著大日頭干活兒,有苦說不出。 兄妹兩忙的大汗淋漓,秋東這老父親躺在茅草屋下,腳上一雙編制十分精細的草鞋,左手邊兒是老管家給打扇,右手邊兒是小廝捏肩,瞇著眼享受一口涼茶,好不愜意。 老管家看的心疼,想給少爺小姐求求情: “傍晚涼快了再干也是一樣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