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3
書迷正在閱讀:基圍絲特的真實經歷、把同學變成了自己的meimei、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一部)全、流氓師表、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二部)全、宅男變身癡女御姐、穿越家有兒女之成為劉星(第三部)全、院長的十二釵、古劍yin譚-癡女yin姬今何在、母子成婚的角色游戲
她的直覺里,武昌里揚州這么遠,張寧沒法具體謀劃下令的。 桃花仙子見自己的暗示達到了效果,便立刻轉移話題:“這么一想,要想救你,只能連楊公一塊兒營救才行了?!?/br> “家父年紀大了,不像我這么靈便;而且咱們家在京師,我有個兄弟叫楊稷也在京師,還有全家老小上百人,恐怕此事難以辦到?!?/br> 桃花仙子沉吟道:“什么小妾奴仆丫鬟是顧不上的,京師的楊稷,我們可以馬上派人去帶走,不過需要楊公的親筆書信一封。楊公也是有辦法接應出來的,只是比較冒險;王狗兒現在被咱們要挾,絲毫不敢亂動,可以叫他予以配合……此事不僅冒險,而且須要快,也不是不可能辦到,值得一試?!?/br> 羅幺娘道:“家父不會答應?!?/br> 桃花仙子道:“這邊安排布置由我們來辦,勸服楊公就只能靠羅姑娘了。湘王和宣德帝同是太祖之后,湘王的父親建文帝比永樂更加正統,做誰的臣不是效忠大明?何況楊公今后在史上的評價如何,完全取決于誰能獲得最后勝利,假使建文帝一脈重掌大權,朝廷修編史實的官員今后還能污蔑自家的名臣、會說燕王諸臣的好話?如今朝廷看起來勢大,但在戰場上沒取得過一次重要的勝仗……楊公如今的處境,若不是真的非常迂腐,何去何從一目了然。羅幺娘只管好好勸他,楊稷的事也包在咱們身上,咱們的行動必定很快?!?/br> 羅幺娘似有動心之色,她來之前就想問問這邊的人該怎么辦,現在確實人家提出了辦法。她又重問道:“你們真的有法子在重重盯梢之下救出家父?那王狗兒雖說被你們制住,但他一個人權力太大,總不能下令手下鷹犬撤哨?!?/br> “有辦法的……”桃花仙子自然不會說一切都叫張寧謀劃好了,“當然是有些冒險,但世上必成的好事并不多,不試試怎么知道結果?” “行!”羅幺娘鄭重其事地點點頭,“接下來如何入手,如何聯絡?” 桃花仙子見她答應,微微驚喜下、早有準備般地馬上說道:“咱們聯絡的風險極大,隨時可能敗露,這是沒離開揚州之前的最后一次聯絡。你回去之后只管勸說楊公,事成后發個信號……你們家西墻上有幾盆花草都長青苔了,看樣子很久沒人管過,如果事成,你便叫人把盆端走。然后次日楊公出門辦公時,你與他一起出來坐一頂轎子,別的事只管見機行事,我們自有布置?!?/br> 羅幺娘前后思量了一遍,終于應允。然后她悄悄原路返回楊府。 夜色和路線的選擇都非常有利,雖然危險卻終究太平無事??墒莿傄刈约悍坷?,卻見楊士奇正站在門口。 楊士奇道:“我聽人說你不在房里了,便在此等候你回來?!?/br> 羅幺娘的心坎立刻“撲通撲通”如擂鼓一般,在這種時候人其實沒太多的感覺,只是腦子里有些空白,然后硬著頭皮熬著。她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楊士奇便又道:“那邊有間廂房,跟為父進來說話?!?/br> 羅幺娘順從地跟在后面,進了廂房,楊士奇直接把燈籠放在桌子上,于椅子上坐了下來。羅幺娘只好站著,不敢坐。她身上還穿著一身深青的夜行衣,這下子就像是竊賊被逮了現行一般。 楊士奇只是嘆了一聲,既沒有發火也沒有質問。他或許覺得無話可說,因為當天才叮囑過羅幺娘不要再出事端給人把柄,晚上她就出去了。 沉默良久,羅幺娘終于鼓足勇氣道:“事已至此,咱們是沒有辦法的,父親所言以不變應萬變,不過也是無計可施的無奈罷。于是我便想見見湘王的人,看他們有何辦法……” “什么辦法!”楊士奇打斷了她的話,“想讓細作接應,逃走?” 羅幺娘委屈道:“如果我只是想逃走,今晚還回來作甚;父親若也那么想,還等我作甚?” “唉……”楊士奇又嘆了一口氣。 羅幺娘又小心提醒道:“王狗兒有把柄在張平安手上,被人控制了?!?/br> “哦?”楊士奇一聽反倒沒有質疑,他立刻就想到了幾年前的“香灰案”,什么把柄能控制王狗兒,可能只有那件事中的問題。 羅幺娘觀楊士奇的神色,便稍微大膽起來,又道:“湘王是很有誠心對待父親的,他為了您這樣的重要人物,定然會不遺余力?!?/br> “無非就是裝點門面罷了,張平安怎么想,老夫還猜不到?老夫在天下士林的威望名聲,才是他看重的事?!睏钍科娴?。 羅幺娘聽罷忙道:“不管他出于何種心思,肯定很想得到父親這樣的賢能?!?/br> 因為事發突然,羅幺娘還沒來及去想法子說服楊士奇,幸好此前桃花仙子勸她的時候說了一番道理;于是羅幺娘便索性將那口話搬出來勸父親。 桃花仙子那口話過于直白赤裸,但話糙理不糙,著實不是信口開河。特別是關于身后名的論斷是血淋淋的現實,例子不遠,二十幾年前方孝孺付出那么大代價、忠心不可謂不誠,歷經三朝還沒能翻案,仁宗有心卻沒在位多久;等宣德一上臺,馬上就壓住此事了。除了方孝孺在民間略有爭議,還有別的建文罹難之臣,在翰林院編撰的實錄、史書里,有什么好評價?建文朝中樞的一干文臣,更是一個個被各種負面描述,最好是誤國誤君的評價少不了,不管事實究竟如何恐怕永世不能翻身。 而且楊士奇最明白的不是這種事,而是內部被清理的有實權威望的大臣下場,不僅僅是性命的問題,肯定事先要身敗名裂;否則,皇帝和諸臣豈不是自己承認是昏君和jian佞?只有昏君和jian佞才會害死自己的忠臣。就像太祖時期的李善長,牽連而死的幾萬人,沒有個說法豈不是冤殺? 楊士奇不敢斷定叛逃的結果,但可以預見到自己在宣德朝的下場……一個選擇因為另一個選擇實在糟糕而具備了競爭優勢,而且所謂叛逃,因為同是大明宗室而在氣節上的制約就更小。 第三百八十六章跡象 沒有人知道當初真正激怒朱瞻基的是張寧的書信里那句“當今宣德皇帝無甚本事”,至于背叛與不信任的猜忌都比不上這一句話的效果。 那句話確實有污蔑之嫌,因為太宗的偏愛、朱瞻基算得上一個見多識廣而有頭腦能耐的帝王,但他確實也是個三十來歲的青年皇帝,且養尊處優慣了,免不得仍有一些年輕氣盛和自視甚高的心態;于是竟然有人這么明目張膽地鄙夷他,加上本來就有幾次失敗的羞恥壓在心底,驟然發怒在所難免,實乃人之常情。 ……當然假如拿這句話在以前說仁宗朱高熾,朱高熾多半不會在意。因為朱高熾生前本來就體胖又表現木訥,長期不受長輩兄弟待見,更是多次被漢王弟弟給氣受,他都習慣被鄙夷了,很沉得住氣的一個人。 數日之后朱瞻基火氣稍緩,這才回憶起楊士奇以前的事,楊士奇作為仁宗(朱瞻基父)的東宮故吏,于永樂一朝數度因為保護仁宗被牽連下獄,和先帝的感情很深??墒鞘虑檫M展到現在,開弓沒有回頭箭,極難挽回了;朱瞻基心中的猜忌也并未解除。楊士奇和仁宗的感情基礎,隔了一代后到宣德朝,著實就淡化了很多。 事情只好任由這樣發展下去,朱瞻基準備按照規則一步步進行,朝臣才進行到拿楊士奇的兒子開刀一步,這才剛剛開始。不過朱瞻基是將此事一直掛在心頭的,早上辦公時才特意問王狗兒,楊士奇在做什么。 王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