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從正確使用黑料開始 第101節
影片高潮,那被她懷疑是兇手的少年終于拿出了確鑿無誤的證據,不是露西曾經被拍下的說“想要自殺”的錄像帶,那被特蕾莎認為是這少年將露西的死亡偽裝成自殺的手段的一部分了。 而是確鑿無誤到,就連她也無法否認的證據。 “好害怕啊,果然還是有些怕死呢……你能不能推我一下?” 畫面里的少女笑著,那笑容甚至可以稱得上陽光,但是越是陽光,她身上的絕望就被越重地襯托了出來。 那是一種過于平靜的絕望。 “當然不行,我還有大好人生,絕對不能因為殺人的罪名而進到監獄里去啊?!?/br> 少女又笑了:“也是呢……是我要求太多了……” 然后她開始走神,十幾秒后她突然說:“你說,我mama會后悔嗎?” 畫面外的男聲說:“應該會吧?!?/br> “怎么辦啊,我現在想的還是,不想讓她露出失望和難過的表情,怎么辦啊……果然只能去死了吧,只要還活著,就不可能擺脫這種愧疚感了吧……” “可是你不是就想看她后悔的樣子嗎?你還叫我把這盤錄像帶給她看完之后再燒給你——顯然這是你們的傳統還是什么的?!?/br> “對啊……對啊……” 少女低下了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然后她突然抬起頭:“我后悔了?!?/br> 畫面外的男聲:“后悔了也好,我早說了,就算活得像狗一樣,也還是活著最好了,那你快上來吧?!?/br> 少女朝他露出了最后一個笑容,那笑容真可以稱得上天使一般純凈與甜美了:“不,我是說,我后悔要你把這盤錄像帶給她看了,不許給她看,我不想讓她太難過,她不需要知道我是為什么才選擇死亡的,反正我只是一個不成器的女兒而已,我這么軟弱的人,她不會記得多久的……她最討厭這樣的人了……” 說完后,她慢慢地張開雙手,向后倒去,以一種近乎浪漫的模樣沉入了湖中。 女兒笑著死去的樣子徹底擊潰了特蕾莎,那些強壓下去的不安與恐懼全都化作了痛苦重新席卷而來。 “啊————” “啊————” “啊————” 那哀嚎聲聽起來甚至像野獸的哭喊。 男生臉上露出了一種復仇成功般的快意——這就是她應得的痛苦,但是快意之后,又是茫然。 “我試過阻止她……你知道嗎?我試過阻止她,但是有些人,你就是知道他們是你無法阻攔的?!?/br> “他們說人自殺之后還保持著意識的那一段時間會后悔,所以我一直在等她掙扎,但是她完全沒掙扎……她就像一塊石頭一樣沉下去了……” 他近乎殘忍地對特蕾莎說著這些話,他就是要看這個將露西折磨成那樣的女人痛苦,但是為什么他也開始流淚了呢…… 影片的最后,特蕾莎空手站在露西的墓前。 她沒有帶花,也沒有帶任何供品,她只是慢慢地,慢慢地扶著墓碑跪了下來。 她的嘴巴張開又合上,張開又合上。 然后屏幕一片全黑中,一聲低啞的“i'm sorry”響起。 音效消失后,場館里低低的抽泣聲便猛地凸顯了出來,然后那些抽泣聲越來越大,一時間竟然沒有人離開,而是全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泣不成聲。 有非華裔的觀眾問自己的華裔朋友——特蕾莎最后在說“i'm sorry”之前的口型并不是“i”的口型,她那時是要說什么? “是對不起,是中文的i'm sorry,只是她說不出口,她沒有說對不起的習慣,我們的文化中,父母的道歉是一桌菜,是一盤水果,是突如其來的噓寒問暖,但絕不會是說出口的道歉,所以她只能用非母語來向她的女兒說出這一聲對不起?!?/br> 得到了回答的那個人臉上閃過的不知是驚訝還是悲愴。 電影結束后十分鐘,才陸續有人離開這一場館,可見這部電影的情緒感染力之強。 而已經看過很多遍這一版《復仇》,又看過上一世的《復仇》的秦尤,倒是能以更客觀的角度來評價這部電影。 上一世的《復仇》,其實拍得絕對絕對不能說差,費舍爾導演的水平很好,可以說是名導中的名導,不然那位好萊塢人精大佬也不會覺得李平是如此不識抬舉。 上一世的《復仇》在上映后第二年成功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其實如果不是后來李平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成為了與費舍爾同級別的導演,他出來說他覺得《復仇》其實應該怎么怎么拍,估計都是會被嘲諷他不懂拍電影的,因為上一世的《復仇》,本來就已經是經典級的電影了。 但是。 就是不對。 上一世的《復仇》雖然沒有完全按照李平的劇本拍,但其實對李平的劇本改變也不大,真細究起來,好像都是些微小的改變而已,但就是這些微小的改變,使它變成了一部與李平心目中的電影完全不同的影片。 首先,費舍爾導演版本的《復仇》懸疑感更重,他并沒有明牌露西的死亡就是自殺,他淡化了對真相的暗示,頭一次看電影的人,其實會真心相信這是一場偽造的自殺,而這位母親會為她的女兒找出真兇,只是看著看著,總覺得有哪里不對,最后幾經反轉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一開始的就是真相,只是特蕾莎不愿意相信,而他們相信了特蕾莎。 平心而論,懸疑片天生就更能抓住觀眾的心,這個改動無可厚非,而且那時候又沒人能看過李平拍攝的《復仇》,沒有對比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覺得這種拍法有什么不對,甚至很多人在李平導演反復提出這一點之后,依舊有些嘀咕,覺得是李平的想法太奇怪了。 但是真正看過由李平一手導演出來的《復仇》之后,秦尤覺得就該是這樣的。 甚至李平導演那備受片商詬病的老舊的鏡頭語言風格也和這個手法融合得那么好,為整部電影增添了一種近乎悲憫的氛圍。 那種濃厚的哀傷與悲憫是那么打動人心,讓人在明知真相是什么的情況下,也愿意強忍著不忍一直看下去…… 一個是人類天生的好奇心與對真相的追尋促使著觀眾一直看到了結局。 一個則是以純粹的情緒體驗控制住了觀眾使他們動彈不得。 不過這個改動還不是問題最大的,其實費爾舍導演最讓李平不滿的,應該是他微妙地改動了幾個人的性格,譬如露西,費舍爾導演大概是真的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攤上這樣的家長,在決心以自己的死亡向她復仇后,居然還那么溫順地放棄了這個念頭,要少年別給特蕾莎看這卷錄像帶。 同樣的,他也理解不了少年為什么真能看著露西就這么自殺,最后那段劇情在他看來簡直就是一團亂麻,所以他大手一揮直接改動了這場李平導演的得意之作,將這卷錄像帶改成了少年原本是在湖邊玩耍,意外拍攝到了露西投湖的影像,他連忙想要劃船去救她,但還是去晚了,害怕自己被當做殺人兇手的少年不敢報警,自己偷偷地銷毀了所有痕跡,當然這些他試圖銷毀的痕跡也成了后來特蕾莎鎖定他的重要原因。 簡而言之,費舍爾導演是個正常人,所以他下意識地將所有人的行為都“合理化”了,他覺得這些人的行為看上去太不正常,觀眾肯定也會覺得很困惑,所以他把這一對少年少女改成了“正常人”。 這個改動看似不大,因為露西和這個少年在整個電影中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加起來可能也就十幾分鐘的出場,他們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且改動了更方便觀眾理解不是嗎? 所以露西成了以死亡復仇的叛逆期少女。 少年成了救人未遂陷入噩夢之中的普通人。 這兩個角色的確變得更好理解了,整個故事也變得合理了,但是這個改動給故事加上了“合理性”的同時,也徹底讓這個劇本變得普通了。 不論是露西還是少年,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很特別的溫柔,而溫柔是一種讓人震撼的特質。 李平導演其實就是一個溫柔的人,所以才會寫出這樣的劇本,拍出這樣的電影。 他的筆觸其實很犀利,他對他的每一個角色都很殘忍,辛辣諷刺絕不手軟,但是同樣的,他對他筆下的每一個角色也都很溫柔,他的風格有點像李寒香,只是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李寒香是淡化情節的沖突,在平淡的劇情中加入尖銳的筆觸,而李平導演則是為沖突劇烈的情節加上一種特殊的平和。 這是他的特點,只是上一世這個時候還沒有人能懂這個特點。 所以在費舍爾導演手中,這整部電影的沖突都被改得太尖銳,變成了一部更標準的電影,但也徹底失去了那種特別的氣質。 其實秦尤并不意外《復仇》這么難賣,她很清楚,上一世的《復仇》在發行上毫無困難,確實是多虧了費舍爾導演,不光是多虧了他的名氣,也多虧了他的改動,那些片商們想要的就是費舍爾拍攝出來的那個版本的《復仇》,環環相扣的劇情,適當的主題升華,精致的鏡頭與剪輯——多么完美的電影??!而不是由李平執手的這部看上去又溫吞又哀傷太過而且絲毫沒有懸念的電影。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電影不光是精巧的結構,完美的鏡頭。 觀眾并不是僅僅會為一部“好電影”駐足,他們更會為一部可以觸動人心的電影駐足。 情緒,永遠都是凌駕于一切合理之上的存在。 而且,關于影片結尾處錄像帶那個情節,費舍爾導演不懂那種近乎殘忍的自我犧牲的快感。 是的,現實里可能大多數人不會有露西這樣溫柔又平靜的死意,無力反抗的人以死亡作為向親人唯一的復仇似乎更合邏輯,但是那些和露西處于同樣處境的人,他們絕對幻想過這種完美的犧牲,這種完美受害者的溫柔才是真正的殘忍快刀,而他們想看這快刀斬在他們又愛又恨的那個人身上。 費舍爾導演以為他對劇本的改動應和了《復仇》這個標題,但是他沒懂,另一面的復仇本該在電影之外的。 而這一重復仇會讓本應看完電影哭一場就算了的觀眾賣力地將這部電影宣傳出去。 ——我恨你,但我要讓你,要讓所有人看看我有多愛你。 第64章 艾德驚訝地發現, 還真如秦尤所說,這場館隔音差的問題反倒成了優點——里面的動靜太大了,吸引了不少好奇的人。 《復仇》的場館僅僅經歷了一場較為冷清的首映,就開始爆滿了。 這突出的效果吸引了不少自詡專業的片商, 其實以他們的專業目光來看, 《復仇》這部影片本不該如此火熱, 但是……他們自己看下來其實也覺得好看,不是作為片商的好看,而是單純覺得好看,簡單來說, 電影提供的情緒已經充足到足以壓過他們天長日久作為專業人士累積起來的觀影本能了。 他們很快就敏銳地意識到——這意味著他們碰到了極其難得的好電影,必須趕快買下來! 沒多久,艾德就發現自己其實完全不需要忙碌地出去打聽來的那些片商都在哪并且試圖去偶遇他們, 他光是站在原地不動,就有不少人和他來套近乎了。 不光是他,其他人也被圍住了。 艾德看見李平導演被圍住的時候, 第一反應就是先掙脫出人群然后又擠進李平周圍的人群將他帶了出來, 拉到墻角里認真嚴肅地對他說:“不要急著松口, 千萬別急著松口, 這些都是人精,他們可能會跟你說一些聽上去特別誘人的條件但是里面全是陷阱, 而且這才第一天,我們有的是時間去尋找合適的片商?!?/br> 李平導演“嗯”了一聲, 然后也認真嚴肅地跟他說:“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它決定了我以后還能不能拍電影, 能拍怎么樣的電影,所以我覺得你可以放心, 畢竟它還是個劇本的時候,我就已經經歷過這一切了?!?/br> 艾德立刻意識到自己是多余擔心了,李平可不像他看上去一樣耳根子軟。 不過他沒意識到,他下意識地擔心了李平導演這邊會不會被人忽悠,卻從來沒擔心過同樣被圍成了一圈的且真的有權做交易的投資人的秦尤會不會被忽悠,或許……是因為秦尤的氣質太多冷靜而篤定,讓他完全想象不到她有任何可能會被騙吧,說實話,他只能想象秦尤忽悠別人的樣子。 “多少??” 艾德睜大了雙眼,雖然他剛勸完李平導演要矜持,但是面對這個數額,就算是他自己也很難矜持得住啊…… 而且不光是出價,對方的條件也非常優渥且令人動心。 簡單說,面前這位先請他吃了頓飯才談起想要買下《復仇》發行權的老派體面人士給出的條件是,一千萬美元買下發行權,另外在電影本身達到兩千萬美元的票房后給他們分紅,票房每高五百萬美元,分紅的比例也會跟著多一個百分點。 等于說是立刻能到手五百萬美元不說,還有未來的收益,其實作為制片人,艾德很清楚,一部電影就算大爆,真正能回籠到他們這些制作者手上的錢可能也不會很多,電影這行就是這樣,誰知道錢都去哪了……所以這個條件真的讓人非常心動。 他使勁咬了咬自己的臉頰內側,讓自己不要脫口而出一個“好”,他深吸了一口氣—— “咳咳……這我還得和我們其他工作人員商量一下?!?/br> “當然沒問題,不過我想,應該沒有誰會比我提出的條件更好了?!?/br> 那體面的老派人士付好賬單,留下小費,才慢悠悠離去。 而艾德在對方的背影消失后第一秒,就光速沖出了餐廳,朝他們劇組住的酒店狂奔而去了。 “多少????” 李平導演發出了和他一模一樣的反應,艾德感到了一陣欣慰。 如果這個合約成立,李平,秦尤,還有艾德所代表的好消息制片公司基本就是最大受益人,簡單來算一下吧—— 秦尤作為投資人對李平導演可以說是大方至極,雖然由于預算限制以及李平導演更多地把這部電影看作自己的孩子,哪怕倒貼錢他也要把電影拍出來的,所以沒有基本工資,但是秦尤直接給了他百分之二十的分紅,然后好消息制作公司拿40%,秦尤的分成是37.3%,剩下那2.7%是給一些其他他們付不起工資的工作人員的。 如果這部電影被以一千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凈賺五百五十萬美元,先不算稅,光李平導演自己就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這句撕心裂肺的“多少??”聽起來也就非常情有可原了。 艾德喝了口水,壓了壓驚,然后看向了秦尤。 秦尤看起來倒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反應,好像這五百萬美元在她看來不算什么一樣——哦……還真是不算什么,畢竟拿出四百五十萬美元全額投資一部鬼知道能不能賺回來的獨立電影而且在沒人買的時候一點也不著急的人就是她。 秦尤偏了偏頭,看向泰德:“你再詳細點描述一下那個人長什么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