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海島文小炮灰[七零] 第79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重回九零:簽到系統帶我躺贏、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云蘇好笑地看了對方一眼。心想估計大家都覺得林達明太話癆反而不靠譜。季向天這人在外頭表現得就是一副話不多但很靠譜的形象。 “你們醫院今天所有人都來嗎?” 云蘇看季向天在跟人說話,就問林達明。 林達明:“應該是分批。我們不上班的先來。要上班的估計中午會來?!?/br> 云蘇想想也是這樣。她站在那四處張望,準備看看來的人有多少。 然后就在人群中看到了白大娘。 就是那個住在五號家屬院的白大娘。這人在軍區食堂工作,有個在軍區醫院收費處工作的女兒。 這人在這里,難道她女兒調來新醫院了嗎? 云蘇看到對方身邊跟著個年輕姑娘,估摸著還真是這樣。 她轉頭去問林達明,不過對方聳聳肩:“這就不知道了。我們醫院挺大的,一個收費處的人,跟我們這些當醫生的不搭嘎。倒是嫂子你,之后去辦公樓上班。到時候會跟他們打交道……” 整個抽簽現場很熱鬧,云蘇很快就轉移了注意力到其他地方。 在現場又等了十多分鐘,抽簽就開始了。 抽簽是喊名字一個個上去抽的。很快就喊到了季向天的名字。 云蘇立刻跟季向天上去,自己伸手去抽簽箱子里面,隨意就拿了一個紙團出來。展開看到了上面的內容后,云蘇忍不住笑了。 二棟203,一個很好的方位。既不像一樓那么潮濕,又不像三樓要被太陽直接曬到樓板。中間戶,不靠近兩邊樓梯。沒有比這個位置更好的了。 確定好房子后,云蘇跟季向天領了鑰匙,直接就去看房子了。 —— 之前房子修建的時候,云蘇偶爾來醫院送飯,會在附近看幾眼。當時覺得到處塵土飛揚,也看不太清楚。但現在整個家屬院已經修建好了。圍墻、大鐵門、水泥地面都有了。 從大鐵門進去是一開始修建的一棟。二棟在一棟后面,樓間距很高。都是三層樓,陽光都能曬到陽臺。 是的。這里的房子蓋的不是筒子樓的樣式。 估計是考慮到海島這邊的實際情況。房子蓋的是那種家里帶陽臺、廁所、廚房的單元樓。單元樓的格局是左邊樓梯,一層樓是一排一共6戶人家連著。不是筒子樓門對門格局。每一戶人家門口都是走廊。通過走廊,陽光能直接照射到各家大門。 這樣的格局采光通風十分好。 靠近樓梯的201是一房一廳格局。緊接著的202、203是兩房一廳格局。204、205又是一房一廳格局。剩下的邊戶206是單身宿舍。 格局很緊湊,但布局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很好了。 云蘇早聽說了過房子的情況。 現在跟著季向天直接來到了未來的家。走廊走了一圈,覺得挺好的。太陽能曬到家門口,以后不會很潮濕。開門進去一看,客廳就連著一個陽臺。兩房一廳的格局,客廳很大,房間比較小。廚房、廁所也小。但都是有位置的。就是馬桶、灶臺都已經給安排上了。 總之,云蘇挺喜歡這個新家的。 就在這個時候,走廊的聲音越來越吵鬧起來。 云蘇走到客廳朝門口看去,就看到好些人都在進進出出。顯然,這一層樓的住戶都已經確定下來了。 一層樓有六戶人家,平時出入走的都是一條走廊。云蘇希望能遇到好說話的鄰居。不然的話,估計也會有沖突。 但這些小問題,不能讓她太在意。因為自己有房子了。有房子的感覺還真是奇妙。 新家都是簡單刷了白灰的房子。云蘇不準備去裝修,沒什么必要??亢_吶菀装l霉,回南天更是夸張。所以她不準備搞其他。就簡單收拾一下,通風多一些。家具什么的量好尺寸下單。過完年木匠做好后,送到新家。然后再晾晾就差不多可以搬進來了。 季向天也是這個意思。已經拿著卷尺在那上下倒騰測量起來。 外頭時不時有鄰居把腦袋湊過來打招呼。因為都是一個單位的,云蘇也笑著跟對方聊了幾句。 總之,今天過得特別熱鬧。云蘇回到家里的時候,都覺得說話說得口干舌燥。 —— 房子抽簽結束不到一周的時間,春節就來了。 今年春節是云蘇嫁人后的第一年,沒在娘家呆。而是趕在大年二十八,直接先一步到了騎樓街。 今年過年,季家一家人準備在羊城過年。 這個決定云蘇舉雙手贊同。騎樓街過年絕對會比五號家屬院要熱鬧不少。 俗話說:年廿八,洗邋遢。意思就是這天要全家出動大掃除。云蘇倒是沒有怎么動手,一早跟季向天先一步過來。季向天就開始忙碌搞衛生。而自己則是被他叫著坐在后院曬太陽。 云蘇沒有拒絕男人的好意。反正騎樓街這房子其實挺干凈的。就擦擦桌子,拖拖地夠了。 后院這里種了點香蔥,因為 幾乎每周都會過來,加上隔壁屠老大媳婦八姐會幫忙澆水。所以這香蔥漲勢特別好。 “我還跟何姨說,你們今年會不會來過年呢!” 身后傳來八姐說話的聲音。云蘇轉頭笑道:“過來。我婆婆說每年都會盡量來這里過年?!?/br> 季家從北城搬到羊城,在這里住了不少年。過年一般會在這里過兩天。然后再回家屬院,跟領導同事走動。 “過年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要我幫忙不?” 八姐這熱情勁,云蘇大概知道對方想做什么。但她沒主動說,而是岔開話題,問起了這棟房子其他住戶的情況。 八姐一聽聳聳肩:“還不就那樣。許家這兄弟幾個真是慫蛋。要不是他們家有個厲害的遠房親戚,我家老屠早不耐煩,把他們都打好幾頓?!?/br> 云蘇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詫異了一瞬間。但想想隔壁這房子許家也才住了幾年。沒點能耐還真沒法拿下這二層小樓。 “那你家老屠,之前不還踢了許老幺一腳……” 接下來的話云蘇沒說。但之前八姐跟她說過了,許老幺偷東西。然后老屠一腳過去,把人下頭那東西給廢了點。 八姐冷哼:“那是他自己先找死。我們這叫什么……叫保護自己。而且,他那毛病也不是我家老屠弄的。本身就有病根……” 云蘇覺得那許老幺也奇怪。這段時間她跟季向天隔一兩個星期就會來這里住一個晚上。 也沒聽到許老幺再找屠家兄弟的茬。但就這人受傷的地方,居然不報復回去也真是奇了怪了。 現在聽八姐這樣一說,莫不是許老幺早有毛病。之前想賴在屠老大頭上不成? 云蘇趕緊甩甩腦袋,不想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八姐顯然也想轉移話題,直接就說起何姨擺攤子的事情來。 —— “還是你們夫妻能耐。給何姨提了這么一個好建議?,F在她就在平房門口擺攤子,一天天賺錢。要不是得給街道辦交管理費,一個月下來這收入比普通工人還多?!?/br> 云蘇聽到對方這,就知道她終于說到正題了。 “哎,就是我家這情況。老屠是家里的老大,我家兄弟姐妹又多。好不容易二十多了才結婚。孩子估計也快來了。但我們手頭上也沒幾個活錢。他給人在碼頭扛大包,不是正經工作。我又是個沒工作的閑人……” 云蘇聽著八姐絮絮叨叨。想著這人也是不容易。 她叫八姐,是因為家里真有八個女兒。她排行第八,底下還有兩個弟弟,加起來一共十個孩子。這家為了攢錢,就一個個女兒拖得特別晚才出嫁。她父母倒是沒要天價彩禮。但把女兒個個拖到二十五六七八才結婚,就為了讓女兒多賺錢的人家。在這個時候還是少見的。 畢竟,這個時候二十五六還沒嫁人的,真會被叫老姑婆。 結婚后這八姐也沒再回娘家了。反正她家也沒女兒了,剩下兩個弟弟,攢了些錢,生活鐵定不難過。 但八姐是真窮。屠老大爹媽沒得早,一個人帶著三個弟弟,就靠扛大包跟鄰居接濟,把弟弟養大?,F在弟弟長大了,一個個跟著他扛大包。這才有點錢娶媳婦。 反正,這一家除了窮沒別的了。 “八姐,如果你想要跟何姨一樣的話。其實去找何姨幫忙。然后攤子別擺在附近就行?!?/br> 云蘇聽她說了一籮筐的話,又聽了她的請求,只能給到這么一個意見。 想跟何姨賣一樣的東西賺錢,其實沒什么。但不能在同一個街區。這樣的話就是搶生意了。 八姐聽完,連連感謝:“我知道我知道。我不會干那種缺德事的……最重要是你們村能同意讓我去拿貨……” 貨源很重要,云蘇懂:“只要你能街道辦開出采購單。我們村那邊是沒問題的?!?/br> —— “說完呢?” 云蘇走進家里,季向天已經在廚房開始做飯??吹剿M來,就問道。 云蘇點頭:“完了。我就說最近回來她那么殷勤,一定跟這個事情有關。哎,雖然她們要的量不大。但老叔那邊也不會嫌麻煩就是了?!?/br> 其實這種事情,村里能得到錢,海貨也賣得出去挺好的。就是這年頭什么都有限制,他們擺攤的貨也不是說能拿多少就多少。會有一個數量的限制。但是,拿到的那些數量能讓這兩家人過得好的話,那也是挺好的。 “那是。我覺得村里的人都挺好的?!奔鞠蛱鞂τ谠萍役甏箨牭母杏|挺多的。 “新家那邊需要不少東西……” “年貨爸媽那邊發了不少……我們也帶了些……” 夫妻兩人小聲說著家里的準備。今年過年他們都不用買年貨。四個人都有單位,單位都給發了不少年貨。放到一起挺多的,還能勻出來一些,等過年走親戚的時候用。 隔壁樓的屠老大,也拉著媳婦八姐問起了剛剛的事情。 —— “說了,云同志說手續我們去找何姨問。擺攤兩家別擺在一起就成?!?/br> 屠老大聽到這話,高興地撓撓頭:“多虧了何姨,我們才能認識隔壁那家。還能搬到這里來住?!?/br> 八姐點頭:“可不是嘛!雖然許家那幾個挺煩的。但鄰居是真不錯,是有能耐的人。我厚著臉皮扒拉上去,人家也沒嫌棄。對了,那許老幺的遠房親戚,真不會找我們麻煩?” 屠老大搖頭:“他那毛病又不是我害的。我頂多就踢了一腳而已。而且那能耐人有這么一門遠房親戚。人家估計還不想搭理了。這個事情你就別cao心。先把擺攤子的事情確定下來?!?/br> 家里幾個弟弟都長大成人了,老二、老三結婚了。老四也有對象了。屠老大覺得自己任務完成了。得趕緊賺錢經營自己的小家。爭取今年就當爹。 許老幺趴在屠老大的鐵皮房窗口底下,把他們夫妻的盤算聽得一清二楚。表情開始扭曲,只覺得屠老大是害了自己的罪魁禍首。 即使找林醫生看過,說他這毛病不單純是外傷導致的。還有什么感染什么的。但是許老幺把這筆賬記到了屠老大頭上。 就是他自己的兄弟,許老幺也恨上了。 因為那晚自己想去屠家偷東西,被屠老大發現后,他大哥、二哥要是出來幫忙。這屠老大根本不敢打自己。 偏那兩個哥哥沒有個當哥哥的樣子。遇到事情就縮了回去,讓自己那里受傷了。最后醫生說治了后也不能好全。 —— 年二八一過,年二九也過得很快。除夕這天,季家爸媽都從島上過來了。兩人來的時候,手里還提了不少海鮮。 “怎么還帶這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