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節
王嬙也同樣覺得不可置信。 她見過不靠譜的爹,這世上不靠譜的爹多了去了,但是這么心腸狠毒不希望女兒過得好的娘她真的還是頭一次見。 齊夫人自己有錯在先,怎么還能怪三夫人不求情?她竟然還希望王家休了三夫人,這簡直是我過的不好你也別想過的好的心理。 怎么會有這么當娘的?! 王老太太人老成精,齊夫人的那點道行在她面前還不夠看,她微微冷笑,就皺眉道:“我以為齊夫人心里知道,女人出嫁之后就冠夫姓了,再說,老三家的嫁來我們家,自來都是安安分分,從不曾行差踏錯,侍奉婆母友愛手足,教養子女,沒有一樣做的不好的。要說有什么不足,那也是有個不好的娘家,但我們王家怎么會因為這個就休妻?您真是太cao心了,別人家里的閑事都這么愛管,恕我老婆子倚老賣老罷,既然您都這么說了,老婆子就替我那可憐的兒媳做一回主,你們往后不要再上門了,咱們兩家從此也不再是親戚?!?/br> 她說著,對著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的那些婆子點點頭,那些做身材粗壯的婆子們立即就一擁而上,推得推拉的拉,把齊夫人和齊少夫人給轟出府里去了。 齊夫人婆媳在門外哭鬧了半天,但是最終連人家的門都沒能再進,只好六神無主的回了家。、 等到他們回了家,家里更糟糕-----錦衣衛的人已經把他們家都給圍了,搜了不少東西,一家子老小都團在后頭的屋子里瑟瑟發抖。 齊夫人終于兩眼一黑,忍不住暈了過去。 得到了消息的叔晨眉頭都沒皺一皺。 這些陰溝里的老鼠總是躲在暗處害人,如今也該是她們償還的時候了,他只是囑咐底下的人:“繼續盯著,看看是否還有什么漏網之魚跟他們聯系的,若是有,絕度不能放過任何一個?!?/br> 都已經做到這一步了,好不容易才讓王太傅那個老狐貍吐口轉風向,一定不能在細節上出錯。 林大廚正好進門來,挑了挑眉就問叔晨:“你還在忙呢?” 林大廚早就是自己人了,否則也不能隨意進來,叔晨嗯了一聲,自然的問他:“張大人讓你去,是要說什么?” 張顯麟今天突然提出要見叔晨,但是叔晨這邊有事走不開,所以就讓林大廚代走了一趟。 林大廚喝了口茶,這才說:“那個白柏勛,最近似乎很喜歡去佛寺?!?/br> 什么? 叔晨當然知道白柏勛了。 這個賤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竟然想對他們的少爺打歪主意,而且在他們家里竟然都還藏不住自己的狐貍尾巴,敢強行亂來,禍害了府里的姑娘。 若不是朱三太太對這種事情很警醒,誰能想到這個大才子包藏禍心呢。 提起白柏勛,叔晨就冷笑了一聲:“佛寺?怎么,他這是要痛改前非了?” 林大廚忍不住笑了,諷刺的說:“你還不如指望狗改了吃屎呢,據我所知,他去的佛寺可不一般,因為,最近除了他,不是還有一位大人物也要去佛寺的嗎?” 大人物? 叔晨略微一想就明白了過來,睜大眼睛問:“你是說靜安公主?!” 對了!他們之前一直都以為白柏勛是王太傅的人。 畢竟王太傅針對東宮的行為太明顯了,巴不得東宮死似的,安排個把人再對付朱元和朱景先也不奇怪。 但是這次他們跟王太傅和解了,王太傅也是因為受制于人才會跟東宮作對,那就自然不是王太傅指使的白柏勛。 原來竟然是靜安公主嗎? 這位公主一直就沒安分過,東宮出事她上躥下跳比誰都高興,也是因為做的太出格了,太后才會忍無可忍的讓她去祈福,名義上是祈福,其實就是讓她滾蛋閉嘴。 現在想想,如果是她,那就什么都說得通了。 叔晨冷靜下來,手指在黑漆桌面上不緊不慢的點了點,挑眉道:“這也好,那你們想個法子,跟住了他,看看他到底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這個姓白的不要緊,倒是他身后的靜安公主麻煩,若是不能打蛇打七寸,死了一個白柏勛,自然還會有別的人來幫她做事當她的走狗,咱們不能這么被動,這次剛好借著這個機會,看看能不能一勞永逸?!?/br> 林大廚也是這么想的,堵不如疏,白柏勛是個小人物,連功名都還沒有,可靜安公主卻已經出宮立府了,她手里是握著一些勢力的,如果她要對付朱景先,那實在不是什么難事,不能讓她再這么胡亂折騰下去,她是不怕,國朝公主,皇帝再生氣也不會對她怎么樣,可她卻十分容易就能害死別人。 林大廚答應下來:“我知道了,這邊我讓人去盯著,你忙你的事就是了?!?/br> 第1218章 母子 大朝會上,葛閣老和沈閣老再次提議朝廷答應瓦剌人和談的要求,要把太子給贖回來,畢竟是國朝太子,落在敵方手里,不能不管,和談的話也不算是很丟臉面,畢竟這也不是沒有過先例。 大不了到時候就跟前朝一樣,說太子北狩就是了。 葛閣老和沈閣老的門生故舊們早就已經通過氣了,一致的都擁護他們的意見,而另外一部分文臣則在看王太傅的態度。 王太傅保持了許久的沉默,終于在嘉平帝點名問到他的時候站了出來。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大家都等著看這位太子太傅會怎么說,是繼續堅持己見,堅決反對和談,要跟瓦剌人打仗,還是休戰把太子接回來。 王太傅理了理自己的心緒,表情嚴肅的站了出來,拱手彎腰:“老臣以為,迎回太子殿下勢在必行!我國儲君,決不能落在蠻夷手里!” 葛閣老和沈閣老對視了一眼,兩人都又驚又喜。 這個老頭子的脾氣簡直跟茅坑里的石頭似的又臭又硬,他們還以為今天這老頭子也是來搗亂的,也做好了仍舊長時間扯皮的打算,可是沒想到,王太傅忽然改變了主意。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 有了王太傅的這句話,剩下的那部分文臣也都紛紛贊同了這個提議。 坐在上首的嘉平帝不著痕跡的松了口氣,一直以來都很陰沉的心情總算是見了一點陽光。 他之前一直都對沈閣老和葛閣老的提議很心動,經過了秦妃的事情,他越發的發現自己身邊的兒子都不怎么成器。 而九皇子年紀又實在是太小了。 楚庭川不管是哪方面來說,都是很合適的繼承人。 可偏偏王太傅死不松口。 君臣多年,嘉平帝很相信王太傅,也覺得王太傅的意見該好好考慮,所以他一直不能徹底下定決心。 這一次他倒是下定決心了,可如果王太傅還是不肯同意的話,他心里仍舊會有個疙瘩。 好在,這一次王太傅終于松口了。 嘉平帝放下了心中的顧慮,挑了挑眉讓朝臣們舉薦出幾個合適的人選來,讓他們去跟瓦剌人和談。 忙碌了一天,嘉平帝終于回后宮的時候,天色都已經擦黑了,張公公問他去哪個娘娘宮中,嘉平帝想了想就搖頭:“去太后娘娘那里吧?!?/br> 事情已經定下來了,他也想跟太后說一聲。 雖然太后一直都不肯提這件事,但是他心里知道,那不過是太后體貼他,不想說出來讓他為難,可太后心里到底是十分關心楚庭川的。 如今有了好消息,也該告訴太后,別讓太后心里擔心。 張公公答應了一聲,吩咐御駕趕往太后那里。 太后正用晚膳,聽說嘉平帝來了,急忙讓人請進來,見他身上還穿著黃袍,當即就心疼道:“還沒用飯吧?這是才從前面回來?” 一面又打發人去取皇帝的常服來,讓他換了常服。 嘉平帝換了衣裳,回來坐到太后身邊,忍不住就笑了:“是啊,忙了一天,不過這回倒是商量出了結果,母后,內閣已經去擬章程了,等到議定了去和談的人選,朝廷的使團就會出發,去把庭川給帶回來?!?/br> 太后沒想到嘉平帝是來說這件事的,怔了怔之后才反應過來,又驚又喜的問:“是么?他們議定了?這可真是……” 見太后如此高興,嘉平帝心里也有些內疚,點了點頭道:“是啊,議定了,庭川這個年也沒法兒好好過,哎,罷了,如今也沒別的,希望他好好回來吧?!?/br> 說到這個話題,母子倆都沉默了一會兒。 “既然都把話說到這里了,皇帝,那哀家就問你一聲,咱們母子經過這么多事兒,也沒什么好不能說的了。母后問你,皇帝有換太子的打算嗎?”太后認真望著嘉平帝:“太子回來,該以什么身份立足呢?” 這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之前嘉平帝其實也問過自己許多次了,這一次面對太后,他也不想再含糊混過去,想了想,他便嘆了聲氣:“其實朕也為了這件事在為難,論理來說,這件事不是庭川的錯,他歸根到底是受了徐二的設計,如果不是這樣,也不至于如此。但是事情總歸是發生了,他的確是落在了瓦剌人手里,這說出去不好聽,王太傅那幫文臣,雖然這次同意了他回來,但是未必肯繼續讓他做這個太子,母后,朕不瞞著您,朕如今也做不了決定,等一等吧,等到庭川回來再說?!?/br> 這是大實話了。 太后也知道能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難得,她也知道自己兒子的個性,因此她聽嘉平帝這么說,也半點都沒有為難他,反而還順著他的話點了點頭嘆氣道:“是啊,皇帝你也是為難,原本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大事,如今哀家也不說別的了,只希望庭川能夠平安回來,到底他還是剛成親呢,連個子嗣都還沒有,叫哀家怎么忍心他一個人在蠻夷手里受苦?” 太后都這么說了,嘉平帝更加慎重對待此事了。 他從太后公里出來,原本是打算去皇后宮里坐坐的,說來也真是奇怪,原本年輕的時候相看兩厭的兩夫妻,等到時過境遷,都已經到了做祖父母的年紀了,反而都把從前的事情看開了,解開了心結,彼此都對對方變得更加寬容和體諒起來。 嘉平帝如今竟然也覺得古板固執的皇后可親可敬了起來。 不過他才吩咐了,就有人來傳話,說是錦衣衛的方良求見。 這么晚了,按理來說宮門都已經下鑰了,有什么消息都應當傳不進來的,除非是十分緊急的大事,才能讓守門的羽林衛破例傳信。 可這個時候,還能有什么大事? 想到衛敏齋去邊境追捕徐二少爺了,嘉平帝心里一緊。 難道是那邊的事情出了什么差錯? 不過不管是什么事,既然方良會選擇這個時候傳消息進來,那就是大事,他立即就宣了人到御書房去。 第1219章 問罪 方良今天是不當值的,所以他傳消息進來,也廢了許多功夫,首先就得經過守門的羽林衛,而后再往后宮傳遞消息。 這種事在之前除了衛敏齋還沒人做過,方良頭一次做,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好在他見嘉平帝并沒有十分動怒,心里緊繃的心弦才略微松了一些,急忙跟嘉平帝行禮。 嘉平帝并沒有動怒,他心里知道衛敏齋帶出來的人不是沒有分寸的人,既然會選擇這個時候來,肯定就是有必須要稟報的事兒。 所以雖然今天忙碌了一天已經十分疲倦,但是他還是皺了皺眉頭,強打了精神開口問他:“什么要緊事,這么急著來見朕?” 方良撲通一聲跪下來,把自己今天抄了李御史等人的家的事情說了。 嘉平帝有些反應不過來。 抄家?李御史?! 李御史他當然知道了,那是個總是動不動就參這個參那個的人,但是為人還算是清正廉明,朝廷上大家都公認的好官。 他皺起眉頭,看著方良問他:“誰給你下的令,你就敢私自去抄一個四品御史的家?!你們膽子大了!” 李御史是朝廷言官,雖然這些言官們實在討厭,基本上都是風聞奏事,總是讓人下不來臺,但是朝廷沒了他們不行。 而且他們非常喜歡抱團,一個若是出了事,其他的御史言官都會一擁而上,恨不得都被皇帝給打了殺了。 在他們看來,這是十分光榮,可以流芳百世的事情。 嘉平帝對這些言官向來是很寬容的。 因為他立志要當個仁君。 對這些書呆子,連衛敏齋都知道得緩著來,不能太過狠辣。 方良怎么能私自去抄家? 眼見嘉平帝發怒,雖然心中早就已經做好了措辭和準備,但是方良還是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很是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