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聲日志后 第97節
不過,這樣濃郁而強烈的氛圍卻相當消耗人的情緒,即使只是高坐旁觀,按部就班的下令殺人,穆祺的額頭仍然冷汗涔涔,神經高度緊繃。如果說先前他還能有某種妄想,自以為可以穩定的把握局勢,那么到了現在,當眾多的情緒沸騰如火,四面的涌動的人群像海浪一樣撲來,他卻不由自主的感到了暈眩與戰栗,以至于一方書桌仿佛都在起伏搖曳——在揭開了民意的封印之后,你才能意識到群眾力量是多么可驚可怖的東西;你自以為可以駕馭它,但實際上卻只是汪洋大海上的一葉小小扁舟,只能隨波逐流而已…… 所以,他的選擇也只有一個: “死刑,下一個?!?/br> “死刑,下一個?!?/br> “死刑,下一個?!?/br> ………… 一個多時辰內快速殺了四十來人,只有兩個得到了寬宥——這兩人通倭時日尚晚,沒來得及做太多惡事;平日里也還愿意借點糧米給遠方親戚。所以念罪狀時群眾的憤恨情緒并不算大,也有幾個人愿意舉手給他作保。當然,要按先前的規制而論,作保的人只有寥寥三五個,其實也是保不下來的;但趙菲強烈建議他及時剎車,立兩個典型平復平復這滔天的殺氣。所以穆祺思索片刻,果斷刀下留人,只說是等待后日繼續調查。 這樣手不停揮的殺了半日,是字面意義上的殺得人頭滾滾,水為之赤,整個高臺都是紅的。好不容易等到日頭西落,穆祺迫不及待起身,讓人迅速遣散百姓,等到之后再審——這些被請來陪審的平民也不是白來的,每看一天都能拿半石米,全部從抄家的財產中支出?,F在上午的案子審結,還要回去吃了飯才能趁下午的熱鬧。 大概是大殺一通后瀉出了胸中的那口惡氣。百姓們倒沒有抵觸這道命令,老老實實跟著士兵去領糧米了。眼見狂亂的人群散去,世子長舒一口氣,回首一望高臺,卻不覺又打了個哆嗦——高臺上的數十顆圓球整齊碼放,砌成半米多高的金字塔形,下面是殷紅一片的血泊。 當然,這種東西其實有個非常優雅,非常美的名字……他叫做京觀。 據說海戰的倭寇也被割下了頭顱做成了京觀,只不過堆放未久就被一把火燒掉,遠遠沒有眼下這近景的刺激而已。 穆祺勉強按捺下惡心,揮手招來了親衛: “戚將軍呢?” 親衛拱手:“將軍還在縣令處盤桓?!?/br> 軍隊出動大肆搜捕欽犯,當然會與當地官府發生激烈的沖突。原本這種事需要長久的調節,但穆國公世子出面后直接用飛玄真君的口諭壓了下去。先斬后奏,皇權特許,懂不懂? 最后,一群地方官都被請到了衙門“喝茶”,全程由戚元靖陪同——雖然有皇權特許,但戚將軍肯定是扛不住傷害的,還不如遠遠打發了拉倒,免得礙手礙腳??梢舱驗槿绱?,穆祺別無分擔,幾乎是一人承受了最大的刺激。 即使海風呼嘯,血腥氣并不濃厚,穆祺仍然呆愣了片刻,才嘆息出聲: “在縣衙么?這樣吧,你去問問戚將軍有沒有把公文寫好,寫好后我直接簽字,發往京城拉倒——動作要快些,還有四百多人要殺呢!” · 閆東樓匆匆走進書房,卻見房內水汽氤氳裊繞,茶香撲鼻而來,恰是閆閣老偷得浮生半日閑,正在泡茶取樂。 閆東樓在門外躊躇片刻,還是咬一咬牙,跨進了門檻: “首輔,山東出事了!” 他自袖中抽出一張白紙,雙手呈了上去。 自閆閣老升任首輔之后,閆東樓的官位水漲船高,除工部侍郎的本官不變以外,還在通政使司兼了一個差使,能預先打聽到各處的奏折公文,消息格外靈通。尋常小事閆東樓順手也就辦了,如今倉皇到驚動親爹,當然是事體不小。 閣老盤坐于水霧之中,瞇著眼左右打量自己新得的這把陶壺,神色怡怡自得,儼然并不以俗務為念,只淡淡回了一句: “山東?那又是姓穆的出事了。不過他什么時候不出事呢,你又何必緊張?!?/br> “但此事不小?!遍Z東樓小心回話:“從消息上看,世子與那戚元靖似乎在山東殺了不少人,還都是軍法從事,先斬后奏……” “軍中綱紀,本就格外森嚴,只要能打勝仗。殺幾個人算得了什么?” 閆閣老仍然不以為意,只是小心拎起茶壺,預備用滾水洗滌茶具,加熱后再徐徐注入茶粉。但見閆東樓面色怪異,依舊吞吐不語,他終于皺了皺眉: “殺了多少?” “四,四五百吧……” 閆閣老手腕一顫,一股熱水飛流直下,徑直澆到了他的大腿上。 第111章 解決 未時二刻, 正在家中休憩的許閣老接到了管家匆忙呈上的消息,說是閆府派人送來了節禮,一定要他親自查點, 來人的態度還甚是急切焦躁,攔都攔不住。 最近兩位閣老通力合作,橫掃政敵, 做回自己;彼此間關系倒是有些緩和, 年節下送點禮也是有的。但再怎么送禮,也沒有欽點著一定要見主人家的道理。許閣老微微一愣, 只吩咐管家先將禮單送進來再說。但這句話剛一送出去, 便聽見外面喧嘩一片,下人們驚呼陣陣, 而后書房門被猛然推開,閆小閣老竟大步走了進來! 一聲招呼不打就往書房里闖,這也太無禮了!許閣老勃然色變, 正要起身怒斥,卻見小閣老身后窸窣聲響,有個披著斗篷的老頭一瘸一拐的轉了出來, 正是他相識數十年的老冤家。 許閣老的面色微微而變, 隨即抬手一揮,讓門后吵嚷慌張的仆役全部都退了下去。待到書房漸漸安靜,他注目良久, 終于徐徐開口: “大駕光臨, 不知有何貴干?” 閆閣老并不答話,只是遞了一張白紙過來。許閣老伸手接過, 從頭仔細讀起。寥寥數許效力無窮,用不了片刻的功夫, 許閣老雙手雙臂乃至兩只眼睛都開始劇烈顫抖,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但白紙黑字實在抵賴不得,他上下看了數遍,終于只能搖一搖頭,黯然嘆氣: “到底還是走了這一步!” 閆閣老被兒子攙扶著坐下,疼得嘶嘶抽氣,半晌才開口: “姓穆的就是這個樣子,本也不足為奇。但到了如今的地步,總得想想法子?!?/br> 許閣老道:“能有什么法子?也不過是‘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在我的面前,你就不必裝這一套了?!遍Z閣老直接打斷了他:“老夫知道你能忍,平生最高明的就是一手烏龜法——沙灘一趟三年半,今天浪打我翻身!夏衍當首輔你忍,老夫當首輔你也忍,只要忍字當頭,大家都拿你無可奈何。但這一回的事情,是能忍得過去的嗎?許少湖,你還是要清醒清醒腦子!” 這幾句實在是不客氣到了極點,噎得許閣老幾乎兩眼翻白,言語不能。而閆閣老不管不顧,一氣說了下去: “老夫知道你是什么意思:‘這是他姓穆的造孽,與我何干’?的確,若以往常朝堂的規矩,他穆祺殺的人,無論如何不能算在你我頭上;但現在是講規矩的時候么?他這一回殺的人頭當中,可有不少的舉人秀才!用軍法殺文人,這規矩早就被破了!” 朝堂之上也是有潛規則的。以往常的慣例,穆國公世子發狂殺人,板子確實打不到其余重臣的屁股上;但偏偏,偏偏這一回是軍法從事,大開殺戒;無論貴賤,一律砍頭;殺的是尸橫遍野、血腥淋漓,那種浩蕩腥風,簡直要從奏折的字里行間滲透出來。這種級別的殺戮,直接擊穿了數百年以來所有的底線。 自仁宗皇帝之后,文官重臣創巨痛深,彼此相約默契,政治清算極為克制,就是不想重演高祖太宗以來的血腥往事,對有官身者格外優容;如今四百多顆人頭一擺,這條規矩就算破了! 自孝宗皇帝以來,國家修文偃武,抬高文臣貶抑武將,數十年間不言兵戈。如今世子以軍法便宜行事,調動軍隊殺秀才殺舉人甚至逼死了一個隱居數十年孝養老母的三甲進士,這條規矩也算破了! 短短數日之間,隨著這四百多顆人口落地,朝廷以百余年艱難形成的共識,已經被迅速擊穿、掃地無余了。這最根本最緊要的政治規矩都被踐踏如泥,你憑什么還指望別人老老實實算賬,遵守什么“不許遷怒”的規矩? 戚元靖南下的軍隊是你們內閣同意調動的吧?所謂便宜行事的圣旨是經你們的手發出去的吧?穆國公世子殺人的公文是借用的內閣名義吧?既然如此,那內閣重臣有一個算一個,誰也別想逃脫干系! 這樣天大的干系前,姓許的裝烏龜王八有什么用?任你烏龜王八殼再硬再厚,又能抵得過幾輪撕咬? 許少湖明白這個意思,所以只能默然不語了。倒是侍奉在側的閆東樓心思活泛,聽到親爹語意森然,不由開口插了一句嘴: “其實,這到底也與咱們無關——真不是內閣授意殺人的嘛!我想滿朝上下,總能明白這個道理?!?/br> “能明白又如何?”閆閣老霍然轉身,語氣極為嚴厲:“怎么,你還要慢慢給他們解釋么?你以為現在有這個時間?” 官場風波驟起,人心難測,本質上就是個完全無法達成互信的黑暗森林,依靠著權力的核威懾而勉強維持。而現在,穆國公世子悍然撕破一切規則上手開大,無異于是向整個權力體系直接投放強力核彈。在這種情況下,被波及到的結構難道會平心靜氣仔細思索,等著閆閣老與許閣老慢慢分辨自己的無辜么?權力斗爭間不容發,一旦意識到有人打破了規則,狂猛的反擊馬上就會爆發! 互相毀滅互相捆綁,這才是威懾體系最大的奧義;如果能夠拖延搪塞乃至于解釋,那這黑暗森林也未免太含情脈脈了。閆分宜久經戰場,當然不會做此妄想。 說來也實在好笑,像閆閣老許閣老這種粘根毛比猴還精的角色,往日里滑不溜丟長袖善舞,但凡手下惹下一點小麻煩,切割甩鍋的速度比誰都快;但等到世子一桿子真把天給捅了,他們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同舟共濟,即使內心翻江倒海咒罵連天,亦不敢稍退一步——因為這一口鍋實在是太大了,大得沒有人能夠甩出去,大得他們但凡疏忽一點,立刻就是粉身碎骨! 奶奶的,這是被那癜公給硬生生拖下水了呀! 所以這就是辯證法的美妙之處。捅了小簍子的時候人人都要責備你打壓你,但如果你把簍子捅得太大太狠太難收場,那天底下所有人都得忙著給你擦屁股,也就騰不出手來懲戒罪魁禍首了。 不過,作為被辯證的受害者,閆分宜心中肯定不會好受。但此時實在不是斤斤計較的時候了,他沉默少許,還是望向老對頭: “事已至此,推諉再無用處?!?/br> “閆閣老說得不錯?!痹S少湖端坐不動,卻輕輕嘆息:“可是,到了現在,就算你我精誠一心,恐怕用處也不大了。朝堂上的規矩,豈是你我聯手就能抗衡的呢……” 兩個閣老聯手作戰,清流閆黨吳越同舟,居然都不能“抗衡”?這話聽起來似乎驚悚之至,但許閣老一字字吐出,卻是真心實意,絕無半分夸大。沒錯,兩位閣老的確是位高權重呼風喚雨,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的重臣。但若究其根本,他們的權威又從何而來? 門生故吏、姻親師友、科甲門第,兩個小小的讀書人能一步步爬到帝國的頂端,仰賴的還不是這數百年來官場潛移默化的規矩?權力不能反抗它的來源,由規則所塑造的權臣又憑什么破壞規則? 說難聽些,如果世子宰人的消息真泄漏出來,到時候黑暗森林大暴動,各方勢力互放大招,攻擊內閣的絕不止一個山東豪族——沒有規矩后政治就成了吃雞大賽,所謂朝堂大舞臺,有夢你就來;綱紀既然掃地殆盡,大家憑什么還要給閣老臉?身為文官首領卻破壞數百年辛苦達成之默契,真正是數典忘祖,罪莫大焉;即使今天噴不死你這個老登,千百文官磨牙吮血,總有能將你一擊斃命、打入十八層地獄的那一天。 文官最需要的就是規則,失去了規則就失去了一切。無論平日里再如何威重令行,一旦朝堂規制被動搖,重臣們都會本能的感受到虛弱與惶恐。如果是依照往常的慣例,兩位閣老正應該戮力同心,嚴整隊伍,與膽敢破壞規則的毛賊決一死戰,斷不容情??梢袁F在的局勢…… 由規則所塑造出的權臣,居然只有破壞掉規則才能生存,天下的荒誕與恐怖,大概莫過于此。 同為政壇大佬,閆閣老當然明白這個意思。而今再聽一遍,也只是徒亂人意而已。他漠然開口: “不必說這些廢話了。如今之計,為之奈何?” 許閣老沉吟片刻,長長嘆息 “其實首輔應該是明白的……按以往的規矩,無論穆國公世子還是我們,都是干犯大逆,罪無可??;必定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如果想要逆天改命,除非——除非換一套規矩?!?/br> 大概是被事情實在給逼急了,許少湖這樣靜水流深、隱忍不發的人,居然也放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閆東樓瞠目結舌,閆閣老的眼角則抽了一抽,終于緩緩吐出數字: “……你請繼續說?!?/br> “那就恕我冒昧,稍稍啰嗦幾句了?!痹S閣老道:“其實,早在入仕之前,我心中就曾頗有疑惑:所謂以文馭武,不得擅殺士大夫之類的條條框框,不過是文臣圈子里潛移默化,不成文的規矩而已;實際上沒有被任何皇帝承認,甚至也大大違背了高祖與太宗的祖訓。這樣不落文字的規則,是怎么被嚴格執行,百余年從無逾越的呢?難道列代的皇帝陛下,就真的愿意接受這個約束么?” 他停了一停,最終出聲長嘆: “等到真正入仕,我才明白了底細。圣上當然不愿意受約束,但事實如此,卻又由不得他們。若以法理而論,皇帝握著刀把子和印把子,是世上最強大、最為所欲為的力量;但在實際上一人之力有限,列圣不能親攬庶務,總得將權限分給旁人;而這‘旁人’之中,只有文官是最可靠、最穩妥、最方便的力量。委托給文官的權限越多,皇權要作出的妥協就越大,但偏偏列位至尊治國理政的水準,又實在是……” 或許是為尊者諱,許閣老咽下了最后那句話。但言下之意,卻已昭然若揭:權力來源于事實而非名分,威望來源于責任而非血統。在高祖皇帝的制度設計中,皇權無上無下無所不包,已經膨脹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但在實際的運行中,卻沒有一個人能運行如此龐大而恐怖的權力怪獸。所謂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哪怕為了維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換,后代的皇帝也不能不將大量的士人招攬入朝廷,一點一點的分享權威,一步一步的退讓妥協。這種逐步的妥協到了最后,甚至會蔓延到皇位至關重要的軍權上。 ——沒錯,理論上皇帝掌握著天下所有的兵馬,圣旨一下莫敢不從,絕無百官異議的余地;但名義上的從掌控不等于實際上的運轉,你可以調動部隊為所欲為,但部隊的后勤由誰保證?部隊軍官的升遷由負責?戰爭的規劃由誰擬定?戰利品由誰劃分?戰敗的創傷由誰撫平? 后勤與裝備,訓練與備戰;每一項都是戰場上高度專業的知識,每一項都不是久居深宮之中封閉孤立的皇帝可以輕易掌握的經驗。自己掌握不了就只能委托他人,于是久而久之干戈倒持,軍隊的調動與使用也就漸漸被人染指,由不得皇帝一人做主了。 所以,才會有所謂“偃武修文”、“養士二百年”的規矩。常人在局外瞻望,總以為文官是虛華浮躁,靠著一張嘴皮子騙來了現在的地位;但只有身處局中,才知一絲一縷,來之不易,都是歷代前輩與皇帝與宦官與勛貴與武將反復糾葛,才能勉強換來的這一點默契,分毫不容退讓。也正因為如此,如今閆閣老與許閣老涉嫌破壞默契,搞不好才會干犯眾怒,下場難言。 ——吃前輩們的飯,砸前輩們的鍋;你們兩個老貨,也有資格談什么君子小人?! 可惜,現在這鍋是非砸不可了。許閣老只有搖頭: “……開國之君英武,繼嗣之君守成;統緒傳承越久,這樣不成文的潛規則便會越多,越牢不可破,連皇帝亦不能違背。歷朝歷代,都是這么個道理。但普天之下,也不是沒有反例?!?/br> 閆閣老皺起了眉:“你說誰?” “漢世宗?!痹S閣老簡潔道:“孝武皇帝?!?/br> 隨著皇位傳承日久,皇帝的權威隨能力逐漸下降,不得不與官僚系統密切合作,服從官僚的默契。但世上總有例外——事實證明,如果皇帝的后代中突變出了某個水平極高、能力極強、精力極旺盛的怪物,如果這個怪物諳熟政治諳熟軍事,諳熟原本被官僚體系壟斷的知識與信息,順便還能抽出兩個ssr的小舅子;那么他照樣可以打破規則做回自己,為所欲為肆無忌憚,撕碎一切所謂的“潛規則”。 潛規則是與官僚妥協時的不得已,但當某個皇帝強到了可以無視官僚無視儒生,那一切的默契都只能算個屁——皇權在理論上是絕對無敵的;而如果有人能完滿運使這種權力,那他也是無敵的! 當然,將皇權運轉如意是極其需要天賦的事情;強如世宗孝武皇帝,那也是在派出了他的寶貝小舅子把匈奴像陀螺一樣來回抽了數次,才有此至高無上一言九鼎的地位。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能打勝仗就有了威望,有了威望就能牢牢控制軍隊;一旦軍隊盡在掌握,那確實可以視官僚體系如無物——用軍法殺四五百個讀書人算什么?武皇帝殺丞相殺九卿如殺雞,有人敢對著他齜牙么? 說難聽些,設如當今圣上有武皇帝的權威,那他派的欽差遇刺后殺個幾百上千人解一解悶,下面連個屁都不敢放,只會高呼殺得好。什么“不得擅殺士大夫”?我們大安從高祖太宗起就沒這個狗屁規矩! 所以,所有的疑難其實可以濃縮為一句話:當今圣上有武皇帝那種權威么? 閆閣老猛吸一口氣,臉色終于變了;他低聲開口,幾乎氣急敗壞: “你瘋了!” “首輔何必如此峻拒?” “我不拒絕,難道跟著你發瘋嗎?”閆閣老厲聲道:“西漢是什么時候,現在是什么時候?你有衛、霍嗎?” 武皇帝都得靠衛霍攢軍功換威望,你現在靠什么攢軍功?京營里吃空餉吃到喪心病狂的世襲軍官嗎? 和這群豬相比,士大夫都算高風亮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