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節
“好吧.哎!我倒要看看一個小小的衛星,還能比導彈難?!” “導彈不難,衛星也不難,但兩個要結合在一起,回頭看看我那本《工程控制論》,也許對你會有啟發” “那我能常來找您么?” “哈哈,少廢話,我辦公室門又不帶鎖,快去吧!” 老舊的辦公室內,又恢復了安靜。 那位被稱為“錢老”的身影,下意識看向窗外。 不知不覺,已經是黃昏了。 但他還不想下班。 打開辦公室抽屜的小鎖,翻翻找找,摸出一個信封來。 那是他幾年前,寫給老大哥和摯友“聶帥”的一封信,出于慎重,當時抄錄了一份,以防遺失和篡改。 其上的標題,是:設立“人造衛星及宇宙飛船研究院”的二三思考。 從意義,到方法,甚至包括演算和初步設計。 他那時寫的很認真。 但事后聶大哥笑話他,說:“你這家伙,老是想得太遠了,每次看到你的建議,都讓我們好為難!” 國家百廢待興,工業基礎薄弱,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有能力去嘗試。 許多次,聶帥都直言不諱的告訴他:我相信你的水平,甚至找人論證過了你的設計,但我們真的造不了。 他是天才的那個,上百人合力,需要耗費幾年才能論證的問題,對于他來說,也不過耗費一個下午的時光。 但即便如此,卻也不得不面對祖國的現實:錢從哪里來、人才從哪來、甚至一顆螺絲釘從哪來、一塊半導體從哪里來。 他的想法太先進了,以至于舉國配合,也處處難做。 因陋就簡、土法上馬、人家用計算機,他們要用算盤。 他在24歲出國前夕的時候,就設計過火箭導彈,直到50歲才為國家真正制造出來。 而他更小的時候,就以之為夢想的“星際航行”,不知道這輩子有沒有機會. 其實是沒有機會了,他很清楚。 有些時候,是時代在等人,有些人,則是在等待時代。 所以許多人都打趣的說他:“早生了50年”.當然,也有人認為,他最大的錯誤是不該回國,國外有更高的基礎條件,不會限制他的驚世的天賦。 外面太空競賽打的驚世駭俗,國內卻連一顆小小的衛星,都耗費了十年。 錢學森將手中的信又讀了一遍,最后搖搖頭,將其收好,深深的壓在了抽屜最底層。 就像是其他那些超越時代的想法一樣。 “早生了50年,這倒是有趣的說法.” 錢學森已經爬上了皺紋的臉,望向窗外。 黃昏已經漸漸向黑夜過渡,卻傳來了不知院里誰家孩童的嬉鬧聲。 好生有活力。 就將星際旅行的夢想,徹底忘記吧. 不過,我可沒有早生50年. 我生正逢時,因為這片土地需要我。 我歸正逢時,因為這里的人需要我。 至于我的夢想會有人實現的,早晚的 —————— 四十七年后,冬。 漆黑的軌道上空,帶著整流罩的特殊榫卯捕獲器,不斷調整著自己的速度和角度,最終達成了與“東方紅”一號相對緩慢的程度。 電視畫面里,也變成了分屏模式,左半邊依舊是“萬戶指揮中心”,而右邊則是一片漆黑。 許多人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下一刻,黑色畫面逐漸向外打開,他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內部機位。 畫面遠處,有一個亮晶晶的小點,正在越來越大 “那是啥?” “臥槽!真的是‘東方紅一號’!” “和書上的一模一樣!” 周瑞在指揮中心內,眼睛盯著擬態指揮系統,輕聲道:“開始捕獲?!?/br> “捕獲程序啟動!” 特殊榫卯頂部的整流罩,向四片花瓣一樣打開,而內部的巨大洞口中,則探出了四條機械臂。 說實話,這造型略顯怪異,像是什么食人花 機械臂探出后,頂端的鉗子夾住了“東方紅一號”四個方向的天線發射器。 根據資料,這四根細長的天線是可以折疊的,這樣才方便收回,否則就需要直徑四米的空間還不好固定,難度會指數倍增加。 “咔嚓”. 好吧,太空中并沒有聲音。但所有人的呼吸一滯. 其中的兩根天線應聲而斷。 就連機械臂都有點愣住了. 雖然太空中沒有“氧化”一說,但被太陽光線照射幾十年,“老化”還是會有的,尤其是本就脆弱的天線。 周瑞捂住額頭,只能拍了拍肩頭的小花灑:“你來接管吧” 顯然,這臺特殊榫卯自身的智能性,可能不太保險畢竟拍攝著呢. 小花灑仰起頭,那顆大眼珠子的“機械眼瞼”睜大了起來,似乎在遙遙對準外太空。 無形的信號,通過萬戶基地傳達至“南天門”,再中繼傳給捕獲器。 雖然有所延遲,但對小花灑來說,影響不大。 很快,太空中的機械臂恢復了運轉,并且明顯可以感覺到更加靈活,精巧的將剩下的兩根天線都折疊,并把“東方紅一號”拉扯至整流罩中。 就連那兩根斷了的也沒浪費,一起收了回來。 花瓣一樣的整流罩緩緩關閉,將衛星完全包裹,內部復雜的懸掛減震支架開始收縮,將其固定。 “回收完成?!?/br> “啟動返回程序.” 特殊榫卯調轉了方向,向地球而去。 這個軌道高度,差不多100分鐘左右環繞地球一圈,算上剛才花費的時間,經過精密計算,特殊榫卯會在46分鐘后切入大氣層,并且降落在我國境內,目標地點是肅省酒泉。 這46分鐘的等待倒也沒有多無聊,捕獲器代表的機位上,是一顆不斷變大的蔚藍星球。 看著也挺新鮮的,很少有這樣的視角。 而指揮中心內,也只是每三分鐘匯報一下軌道是否正常。 周瑞閑得無聊的時候,一人過來小聲說道:“周總,返回艙測試準備就緒,遙測數據全部正常?!?/br> 周瑞點點頭:“了解,先等衛星落地吧,剛好那時候,南天門也回到國內上方了?!?/br> 稍顯枯燥的等待,讓部分觀眾覺得無聊離開了,但也有更多的人涌入了進來,尤其是海外那些等著寫報告官方人員,那是廁所都不敢上。 終于,經過多次調整和切軌后,“捕獲器”終于進入了大氣層,開始不斷下落。 雖然到了這一幕,基本就穩了,因為火箭回收本就是“太一天工”的對口專業,但畢竟這里面有一顆意義特殊的乘客,所有人都懸著一顆心。 而幾千里之外的肅省沙漠中,一隊車隊正在道路邊緣等待。 落區負責人舉著望遠鏡,頭疼道:“落地速度太慢也不是好事.rou眼觀測很難” “隊長,有信號反應了?!?/br> “走!快!第一時間抵達落區!” 一長溜越野車沖入沙海,黃沙被翻卷至數米高,泱媽的記者也隨車前往。 終于,五六分鐘后,他們rou眼觀測到了捕獲器。 沒有參照物的沙漠里,即便有位置信號人也不好找,還得靠rou眼。 又過了三分鐘,終于抵達了落區位置,找到了安靜矗立在沙丘上的捕獲器。 這個底座兩米邊長的立方體,算上整流罩接近四米了,還是很巨大的,如同一座粗壯的矮塔。 他們開始分割現場,檢查有無碎片,插旗測波,又是一通忙活,才在泱媽的攝像頭下,按下了捕獲器上的“按鈕”。 “噗呲~” 一聲氣壓聲,上方的整流罩再次打開,露出了里面被固定著的,完好無損的“東方紅一號”。 這一幕也被攝像機拍了下來。 “匯報指揮中心,落區成功收回‘捕獲器’?!?/br> 萬戶基地內,周瑞點點頭:“收到,接下來就交給你們了,將它完好帶回?!?/br> “保證完成任務!” 這是第二次捕獲衛星了,但卻是第一次向全球展示捕獲的完整過程。 上一次,只是帶回了一個融毀的鐵球,并且沒有捕獲過程。 這一次,完美的“航天自證”無懈可擊,再一次向全世界,彰顯了太一天工的實力。 或者說,中國航天的實力。 之前有很多人認為,“捕獲衛星”只是在“摧毀衛星”,甚至認為太一天其實做不到,一切只是一場騙局。 現在,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