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節
球球旋轉七八圈之后,時機非常合適的探出“四肢”,甚至做出了傾斜消除慣性的動作,停了下來。 這是另一個維度的展示了,比單純的墜落還復雜。 周瑞平靜道:“總之……姿態調節問題,至少附帶的‘著陸輔助設備’問題,我認為很好解決?!?/br> 此言一出,會議室里都安靜了…… 邱力勛嘿嘿一笑。 車乾長出一口氣,抹了抹額頭的汗水。 吳海明、樊成等熟悉周瑞的專家,眼冒精光。 李長平張了張嘴,目瞪口呆。 角落里,一個扎著馬尾,姿容清麗的女性,目不轉睛,咬著筆頭,在其上留下了整齊的齒印。 周瑞:“那么……我們討論下一個問題?” 誰贊成,誰反對? 這一個問題就討論了三個小時,按這個節奏,今天大家要在這里和衣而眠不成? 他覺得得加快一點。 李長平猶自覺得不安心:“周總啊……不急不急……那什么,我們還是再深耕一下,畢竟我們對智能技術了解還不夠……” 周瑞想了想,只能對車乾說道:“你把我工具箱拿進來吧……” 給大家做個更“深刻”的演示…… 第684章 我們公司這么牛逼了? 車乾去樓下,幫周瑞拿“工具箱”的時候,會議室里,一群專家圍著“球球”,一臉驚奇。 其實也不奇怪,球球畢竟是非賣品,按照開明智能的零售業務規劃,是下一個階段的產品。 其他地方,智能小鎮里有一些大型球球,部隊上也有自走地雷,但這些長期在自己領域打轉的老專家,沒見過很正常。 周瑞一眼就看出,這個球球是車乾自己特別改造的,普通的沒有這么大,啟用了“內組網”技術,里面是幾十個智能零件的幾何體。 順帶一提,車乾作為“軍無研究所”載具組組長,本身也參與了第一個內組網的試驗品,也就是“無人公交”。 “我聽說智能小鎮里的設備都能交互,老王你試著和它說話?!?/br> 一個老專家將信將疑,對著球球道:“你叫什么名字?” 在他驚喜的目光里,球球上傳來了“車乾”自己的聲線:“叫爸爸?!?/br> “爸爸?” “哎~,真乖!” 老專家:??? 顯然,車乾給自己的設備,錄入了一些無聊的玩笑。 周瑞都能想到,這個無聊的家伙,估計是拿著球球去騙好兄弟問名字…… 真無聊。 不愧是工程直男,要是周瑞,肯定錄一些sao話去騙小姑娘。 車乾卻只想騙兄弟叫爸爸。 車乾回來后,有些吃力的將黑色箱子放在周瑞身邊。 “老板,我帶上來了?!?/br> 李長平見周總所謂的“工具箱”來了,雖然不知道什么東西,但還是拍了拍手:“各位就座,我們稍安勿躁,聽聽周總的想法?!?/br> 一眾人紛紛歸位,車乾也拿回了自己的“球球”。 只是路過某個老專家的時候,被瞪了一眼。 車乾有些摸不著頭腦。 會議室重新恢復了秩序,長桌上所有人正襟危坐,想要看看周總說的“展示”是什么。 周瑞想了想,似乎也沒必要給這些人解釋“智能單元”的由來。 清了清嗓子,說道:“各位,這是開明智能未公開的技術,還涉及點別的,希望會議結束后,大家能夠不要外傳?!?/br> 都是國家隊,但還是要提醒的。 李長平立刻道:“您放心,會議結束前,我會讓大家補充一份協議?!?/br> 一眾專家也紛紛保證:“周總放心,我們懂規矩?!?/br> 周瑞點點頭,打開了“工具箱”側面的暗槽,抽出了一張和箱體一樣大小的白色平板然后展開,一開為二,攤在長桌上,大概1.5平米左右大小。 平板后連著電源線,從工具箱獲取能源,一陣波紋后,平板變成了美麗的鏡面色。 邱力勛等和“畢方”相關的航空人自然認得出來,這是“四象”材料。 除了擁有吸波特性外,自身優異的“導電性”,也可以有諸多妙用。 畢方發動機上,就大量使用四象材料,代替傳統電路,來節省空間,減少系統復雜性。 僅僅這一手,就讓沒接觸過“四象”材料的眾人,眼睛發亮了。 “這是……咱們威龍和鯤鵬上的那種?” 周總怎么會有這東西?鋪在桌子上又有什么作用? 李長平暗自感嘆,他級別夠高,從軍方那里了解到不少東西,共和國的隱身技術,幾乎都是這位一手開創的。 不,準確的說五代機,都可以說是這位的作品。 不過今天的主角不是四象材料。 周瑞拿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從“工具箱”里拉出一根連接線,然后雙手快出殘影的輸入了一些指令。 下一刻,咔咔喳喳的聲音傳來。 “工具箱”中,“爬”出了一只黑色蟒蛇。 “哎呀!” 離得近的一位專家嚇了一跳,蹬蹬蹬往后退,差點把座椅帶翻。 邱力勛忍不住直接站了起來。 這啥呀! 他驚疑不定的看向車乾,你們公司現在這么牛逼了? 車乾:??? 我們公司現在這么牛逼了么? 我平時上的是假班么? 周瑞安撫道:“別害怕,這依舊是一種智能設備,和球球類似,是異形體?!?/br> 黑色蟒蛇爬上了長桌,然后在鏡色平面上,組成了一個不斷旋轉的“金字塔”。 表面有著縫隙組成的整齊紋路,如同泛著烏光鱗片。 比在滬上的時候,要大了一圈。 50個“支撐”單元,30個“功能單元”,連同全部配套設施,被集成在周瑞身旁的“黑箱子”里。 這就是,“工具箱”的真相。 周瑞一邊說話,一邊在筆記本上輸入著什么,然后說道: “六大會議議題中,‘實時控制問題’、‘著陸輔助器問題’、‘姿態調節問題’三項,在我看來,可以合并為一個問題?!?/br> “如何讓一個從100km高空墜落的長直結構,豎著落在地上?!?/br> 周瑞敲下回車,只見桌子上,黑色的金字塔像是崩塌一樣失去形態,但很快又重新組合,利用磁吸能力,構建成了一個…… 一米五高的“黑色火箭”。 正是現在航天領域,最著名的“長征”系列三級火箭。 整個過程中,無人說話。 因為他們無法可說! 然后周瑞一心二用,一邊輸入指令,一邊繼續說道: “如果將任務拆分,需要回收的還包括整流罩、一級火箭、二級火箭等,不過我覺得先解決主體問題,就一通百通了?!?/br> 鏡色平面上,隨著周瑞的控制,火箭外形發生了變化。 先是一米多高的火箭底部,出現了四向反關節支架,不斷展開、并攏,展示出結構。 緊接著,箭體中下段,出現了四個指示燈,標志著“器噴口”。 最后,是指示燈下,四個智能單元單獨延伸出來,代表著“輔助風翼”。 周瑞皺著眉頭道:“輔助風翼的首選,還是最簡單可靠的矩形結構,做成鏤空減輕自重就行了,但其實類似多面體的結構也是可以的?!?/br> 復雜……但帥…… 像是火箭多出了一圈利齒。 “至于噴氣口,我補充一點,八向噴氣口,可靠性會降低,建議做成集成式的,四向就夠了,但每個口有四個獨立小孔?!?/br> 有著“智能單元”做講解,之前提出的方案,一下變得具象化了。 在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連帶什么結構…… 這相當于,直接現場只做了一個“模型”,還是動態的。 周瑞抬頭看向眾人。 “整套控制系統,開明智能可以解決,機械智能的自組織性非常強,甚至不需要外界控制,就能自行調節,也大大減少了地面控制臺的壓力,和遠程通訊的問題?!?/br> “各位還有什么問題么?是不是可以繼續討論下一個問題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