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節
雙方量級對等的情況下,太難了……市面上沒有任何有效的武器可以應對。 除非戰爭事態升級,往上抬好幾個等級,用衛星、偵察機鎖定,然后火箭彈、戰斗機、乃至短程導彈,進行打擊。 “作戰平臺”的可控制范圍只有幾十公里,而火箭彈可以達到400多公里。 但這就屬于不是辦法的辦法了……雙方根本就不對等。 而且“作戰平臺”是車輛單位,機動性很強,還能藏在掩體后。 楊如彬對馮陽道:“你們自己反推過么?常規力量,相當量級下,如何應對‘智能機械戰’?” 馮陽作為指揮學專家,搖搖頭道:“我每晚都在反推,但都沒個頭緒,對等戰斗下,‘智能機械戰’能直接打成不對等戰,唯一的辦法只有‘以大博小’,從規則上設定‘智能機械戰’一方處于全面劣勢?!?/br> 比如己方有飛機、大炮、火箭彈,且不計算成本,對方啥都沒有,就一輛小車車。 “電磁防護方面呢?” “作戰平臺有c級防護,個別位置是d級,單體無人機則a級防護,周總說足夠了?!保╝級最低) 很多人都知道電磁炸彈emp,但卻不知道這玩意實用性極差。 電磁炸彈分為“核電磁炸彈”和“非核電磁炸彈”。 “核電磁炸彈”,是以核彈為基底的,有效范圍1000公里左右。 這玩意用了,世界就亂套了,哪里可能用來對付無人機這種小豆包。 而“非核電磁炸彈”,由于能量級問題,也就是弱了上萬倍吧,有效范圍一兩百米,而且成本極高,質量極大。 又不能單兵攜帶,又不能炮管發射,只能空投,是實用性非常差的技術,目前各國都沒有太大的進展。 因為費這么大功夫,為什么不直接投個航彈?不是更省事兒? 只在極特殊情況下有用。 放到無人機戰上…… 如果是為了解決“作戰平臺”,都飛到頭頂了,不直接炸了就完事了,用電磁炸彈是怕人家不拖回去修么? 如果是為了解決在外工作的無人機,這本就是消耗品,你隨便炸,下一批更乖。 馮陽摸了摸下巴,說道:“反倒是周總自己做了一個‘無人機反制槍’,效果很好,兩公里內可以干擾無人機信號接收,阻斷‘自組網’信息傳遞?!?/br> 正說著,那邊的周瑞終于摸出了一把類似“槍”的東西,士兵們眼前一亮。 終于有個熟悉的東西了! 雖然和他們想的可能不一樣。 周瑞道:“這個是無人機反制槍,可以發射電磁波和紅外線,干擾無人機周邊的信號傳遞,當然我做了硬件防護,無人機被干擾不會直接摧毀或者墜落,只是暫時混亂,但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對無人機武器?!?/br> 有戰士舉手道:“首長,我們也要打無人機么?我們是友方吧?!?/br> 周瑞笑的很核善:“不,是無人機打你們?!?/br> “本次演練分為四個大項,十幾個小項,你們不會以為自己一直是紅方吧?” 這次實戰演練,不再是之前肅省那樣實驗性質的,組織上已經理解了“無人機”的重要性,所以演練是成體系,有規劃性的。 涉及到的不同場景、不同配備、不同戰情很多。 從分配上就能看出點區別,以前無人機扮演的都是藍方,而這次,他們是紅方。 戰士們咽了咽口水。 再看旁邊那些機械犬…… 之前還挺可愛的,現在看怎么這么冰冷…… 第578章 藍方有話說! 第一大項:巷戰。 第一場,郊區,小規模遭遇。 這處場地主要模擬郊區、村落的地形,有著鋼筋水泥結構的模擬房屋,但數量不多,周圍也有荒地、土溝等。 到處都是彈孔,還有以前留下的爆炸痕跡。 一個排的戰士正在最后集結。 “本次演練我們是藍方,項目是‘無信息遭遇戰’,對方人員未知,武器未知,配置未知,我方的目標是擊退敵人,要充分利用掩體優勢,可以固守,可以主動進攻,但不能離開演練區域?!?/br> “通訊頻道1是演練總指揮中心,時刻注意情況,聽明白了沒有!” “聽明白了!” 排長暫時關了通訊,小聲說道:“對面有我戰友,對手大概率是那個東部z區的模范排,能不能長臉就看今天了!要是咱們干翻了模范排,回去請大家吃火鍋!” 根據指令,他們迅速以班為單位散開,每個班還會再分出瞭望點、火力點等不同配置。 戰士們躍躍欲試,都想會會這個“模范排”。 不少士兵從墻縫后,從窗戶沿往外張望。 然而剛開始就懵逼了。 紅方只有七人,停在了“郊區”入口外,然后通訊了什么內容。 只見極遠處飛來了好幾個大家伙,嗡嗡嗡的螺旋槳聲音非常明顯。 他們認得出無人機,畢竟開明智能現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只是沒見過這么大的家伙! 直徑一米多的無人機,飛到了紅方面前,然后懸停在一米多的高度,一時間有點飛沙走石的既視感。 “咔咔” 卡扣放開,每架無人機的機腹,落下一只機械犬。 這些不到一米高的家伙身上,都倒背著一柄輕機槍,還有,甚至還有背著榴彈發射器的。 藍方:??? 軍方已經擁有這種科技了么? 哦……我們就是軍方…… 個屁??!紅方那些家伙是在打游戲么? 你確定這是實戰演練?這是全世界都在演我們吧? 紅方機械犬就位后,卻沒有立馬進入區域內。 藍方不知道的是,紅方得到的演習目標和他們完全不同,他們只有“堅守反擊”、紅方還包括集結測試,戰場搜索測試,人機協同測試,遠程支援測試…… “通知‘智腦’,機械犬已投放完畢,啟動正常?!?/br> 紅方的耳機里,傳來了周瑞的聲音:“‘智腦’收到,現在進行戰場搜索測試?!?/br> 智腦,是周瑞的代號。 紅方小隊長點點頭,從戰術口袋里掏出一個金屬色的小球。 嗯……摸錯了,這個是呼叫空襲的,好險好險,還不是很熟練。 換了一個口袋。摸出一個特制的槍榴彈彈藥。 金屬外殼,像是一個小藥瓶子,不會爆炸,但是可以用步槍口下的發射器發射,用于遠距離呼叫無人機來偵查。 “嘭”的一聲,特制彈藥被射出400米遠,落在了“演練區域”中心。 “小藥瓶”滴溜溜的滾動著,里面的設備在不斷對外發射信號。 不到一分鐘,天邊出現了七八架小型無人機,飛入了“城鎮”內。 2分鐘后,“智腦”的聲音再度響起:“搜索完畢,發現七處疑似點,已經反應在你們的遙控器上,現在進行人機協同推進測驗?!?/br> 每個班都配備了“可視化遙控器”,其實就是“靈鳥系列”遙控器的反向版本,主要的功能不是發信號控制無人機,而是接收信息。 留了三分鐘給現場消化信息,然后機械犬整齊劃一的站了起來,朝前推進。 10只機械犬“咔嚓咔嚓”的開道,人員則滯后20米左右,每逢拐角都是機械犬先上。 …… 幾公里外,周瑞帶著耳機,盯著一個屏幕。 這種程度的低烈度戰斗,投入的總“機數”都不超過20臺,還犯不著“智能指揮艙”介入,也不需要帶手套,一臺電腦足以。 實際上設計里,這種小遭遇戰,指揮權限是會下放到現場的,反應更快一些,只是這些戰士只培訓了一天,玩不轉。 另一邊,馮陽則在測試“智能指揮艙”,他沒有插手指揮,但正在趁機檢驗指揮艙數據分析的能力。 身邊還有不少人,有“軍無研究所”的工程師,也有配合換彈的戰士,更有軍方的保護力量。 雖然隔了八百里,但周瑞這么重要的人,只要站在演練場上,就得確保萬無一失。 看著屏幕上的數據,幾分鐘過去了,可能是出于謹慎,紅方才推進了200米…… 周瑞嘆了一口氣:“和人打配合……效率直接降了好幾倍……這要是全交給機械智能,估計已經推平了……” 馮陽推了推眼鏡,目不轉睛看著指揮艙的各種數據,嘴上說道:“不能這么想,那樣投入成本也高,而且行動的精細度不夠,有人還是有好處的?!?/br> 周瑞耐住性子,說道:“慢慢來吧,我們好多項目呢,后面我記得有純機械推進的部分……” 越是深入研究,周瑞越是覺得……人機協同,不是“智能機械戰”的最優解。 只是倫理層面,道義層面,無論是軍方的期望,還是社會的接受度,都不可能跳過這個部分。 這就和當年的“克隆羊”一樣。 看向背后的智能指揮艙,周瑞心想理想狀態下,又兼顧到人的能動性和倫理性,又最大化“機械智能”效率,這算是一個折中方案,前提是指揮的人能玩得轉。 又過了幾分鐘,才終于響起了這場演練的第一聲槍。 開火的是機械犬。 30秒后,周瑞就聽到了反饋。 “報告‘智腦’,第一疑似點清理完畢,‘擊斃’5人,己方無傷亡,機械犬有一只被打中了前肢?!?/br> 都是顏料彈,但打中了就是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