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節
后面自有人來標記,元老繼續走著,說道: “雜交水稻美國也在搞,他們那邊試驗田1200斤產量,交給下面種能有1000斤產量,我們試驗田2000斤產量,下面農民很多種出來才800斤,好多人就說中國雜交水稻技術不行,都是騙人的,還有人說中國人不行,氣得我呀……” 元老表情還挺活靈活現的,是個有趣的老人。 “人家都是大糧商,是公司化在種,我們都是農戶在種,管理水平差太多了……要是我們也全搞公司化種植,小農戶生計又受影響,難搞難搞…… “你這個東西,如果可以將一部分中間環節標準化,就厲害了?!?/br> 比如現在“新農人”,一般都不會去愁“耕種收”,因為這些東西高度機械化了。 稍稍有點規模就得上機械,種子也都是農科部門研制的高產作物,都是標準化cao作。 真正導致產量、質量差距的,恰恰是“藥、肥、蟲”這些還無法大規模機械化的領域。 而這個領域,就是農神的領域。 第542章 元老眼中的農神 元老問道:“你這東西市面上多不多???” 周瑞誠實道:“我們去年才上市的,今年剛解決產量問題,正在推廣中,華東地區幾十輛有了,目標是春耕投入200輛?!?/br> 元老眼珠子看了看周瑞,突然道:“我們研究所要是買兩臺,一臺多少錢?能打折不!” 周瑞也笑了笑:“不打?!?/br> 元老:…… 這孩子說話好欠打…… “我給您送兩輛得了,夠用么?” 元老重新露出了笑容,這孩子看著真優秀! 不過還是說道:“送就不用了,優惠一點就好嘍?!?/br> 周瑞學著元老的口音:“沒事兒,我有錢,我大老板的嘍!” 一老一少哈哈一笑,爽朗的笑聲在田野上響徹,驚走了幾只覓食的飛鳥。 其實無論從哪個角度想,元老手下的“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使用“農神”,都是對周瑞更有好處,哪怕是送的…… 即便不說這是一個金字招牌,能被元老帶領的隊伍開去各個試驗田,廣告效應也是很強的,也更能夠引起上面的重視。 這時身后的那個李主任說道:“元老,差不多該去吃飯了?!?/br> 元老拍了拍周瑞的肩膀說道:“大老板!要不要一起吃飯?!?/br> 周瑞當然不會拒絕。 一行人重新朝外走去,包括項慶良都湊了個熱鬧,他們沒有走太遠,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個農家菜的館子,研究所的人顯然不是第一次來了。 吃飯間,周瑞和李主任對接了一下送“農神”的事情,雖然作為國家級的研究中心,也不差這點經費。 但送的,總歸是好的! 同時,周瑞也希望和“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進行一些深度合作,共同助力高產糧田的標準化制定。 這次和元老交談,也讓周瑞意識到,農神還有很多可以強化的地方。 那就是標準化,更細節、更落地的標準化。 以前農神的標準化:你說撒多少就撒多少,你說撒什么就撒什么。 未來的農神標準化:你就說你種的是什么,然后根據地區、氣候、水土、農學知識,由系統告訴你該撒什么,什么時候撒,撒多少。 甚至通過農神的數據記錄,可以遠程提醒,誰家該補肥了,誰家該打藥,誰家成長情況不理想,要追肥了。 再聯通天氣預報系統,甚至還能預先指導作業。 這樣以后引進了農神,也就是引進了科學種植,結合傳統農機的“耕種收”,未來未嘗不能實現“傻瓜式農業”。 啥也不會,準備好“地”就行了。 周瑞將這個想法和元老交流了一下,得到了元老的大力肯定。 “那就太好了!人人都是農學家!” 轉而又問道:“不過難度很大吧?” 周瑞想了想,說道:“一個是需要大量農業科學做支撐,另一個也需要建立數據中心,進行統計和集中處理,當然了,農業和地理都是敏感領域,還需要國家的支持?!?/br> 元老道:“步子可以小一點,就像我們搞試驗田一樣,你可以先嘗試一部分區域,弄明白一種作物,然后再慢慢擴大?!?/br> 周瑞立刻道:“那您覺得……就水稻怎么樣?您這邊的農業科學肯定是最厲害的,我先把水稻研究明白了?!?/br> 元老笑道:“原來在這等著呢,那你可得和小李談,我已經不問管理好多年嘍!” 那位地頭老農一樣的李主任笑了笑:“我還說巧呢,原本在網上看到農神,我就想著是不是聯系一下‘開明智能’,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今天居然在地頭上碰到了” 作為近來風頭最盛的公司,開明智能早已經傳到了他們的耳朵里,李主任不止一次看過“農神”的演示視頻。 所以今天他溜達著溜達著,看到一輛農神,才這么激動。 兩邊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合作升級! 口頭上的約定很快達成,李主任這邊要回去報會審批走流程,但通過的概率很大,八九不離十了屬于。 “開明智能”和“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力開搞一個新項目:無人機農業標準化。 各自拿出各自的技術,先把水稻這一種作物,給搞明白。 這是中國人的兩大飯碗之一,把這東西搞明白了,意義重大。 不光是將水稻種植的技術經驗錄入進農神,還要配套數據中心、遠程指導、天氣預報等系統。 傳統農機缺乏智能化,在工作的同時,無法承載更多的功能,但農神可以。 從“成本”上來說,這次合作自然是“開明智能”花的多,人力物力,遠比“送兩臺”要復雜。 畢竟“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可不是只管湘省這邊的幾塊試驗田,這是國家級機構。 黑省、瓊省、肅省、東省,乃至海外,都有他們的試驗田。 但從長遠考慮,卻是邁出了大規模推廣的第一步。 別的不說,只要這個項目成功,以后“高標準高產量稻米”種到哪里,“農神”就會跟到哪里。 甚至更遠的未來,如果大部分主要農業作物都能被覆蓋,可以說“標準化農業”走到哪里,都少不了農神。 一旁項慶良也舔著個臉想要湊熱鬧,奈何他確實排不上趟,只有一種看著大事件發生,卻只能旁觀的猴急感覺。 于是周瑞干脆道:“項總,您要是真看好‘農神’,不如做個代理商?” 項慶良道:“代理?” “你不是做米業十幾年了么,各地業務也熟悉,不如幫我賣農神,也能掙錢……” 項慶良眼睛一亮:“周總……請細說?!?/br> 一頓飯吃完,可以說其樂融融,都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且都有點意外之喜。 周瑞是沒想到,這次“推廣之旅”,能一下步子邁這么大…… 有了合作的由頭,周瑞索性也不著急回去了,之后的幾天里,跟著元老在湘省各處試驗田考察,以一個科研工作者的態度,認真學習各種農學知識,記錄數據。 他學習能力極強,海綿一樣的從元老這里吸收各種知識。 而那輛農神,也一直跟著進行各種科學化工作,讓元老的隊伍和元老本人,也對“農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看著漫天無人機,自動化工作,還有數據記錄,這可以說是為標準化農業量身定做的。 元老每次,都會站在農神邊上,眺望許久。 跟著元老跑了四天,時間則來到了三月初。 兩支隊伍一起來到了湘省南部某縣,這里有一處超級稻試驗田。 一天的工作結束,元老在縣里的招待所,要來了紙筆,戴上了老花鏡。 然后在昏黃的燈光下,提筆開始寫信。 “尊敬領導,你好:……” 第543章 月亮與稻穗 湘省南部,某縣級招待所,自帶的小院子內。 氣溫稍稍回暖,但還是能出哈氣的溫度,天黑后尤其如此。 周瑞穿著一身運動裝,一手捏著一把石子,一手打著電話。 “韓叔叔能自己走路了?” 韓子茵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是的,除了時間長容易累外,基本算恢復了,不過醫生不建議立刻回到工作崗位,因為長期久坐還是不行……” 周瑞說道:“又過了十來天了,韓叔叔真難啊……對了,你快開學了吧?到時候家里還有人么?” 韓子茵的聲音里帶著一點笑意:“你說呢?” 雖然不需要避人,不過周瑞還是左右看了看,然后小聲問道:“那兩位,有什么變化么?” 韓子茵也壓低了聲音:“怎么說呢……你回來就知道了……” 隱約還能聽到李文倩的聲音從電話里傳來:“韓叔叔,你該出去散步了,媽你也一起,你們兩都出去走走?!?/br> 掛了電話,周瑞搓吧了一下手里的石子。 心說這是兩家子快過成一家子了…… 那自己…… 不不不,穩住,別激動! 先刷經驗吧。 周瑞吸了一口冷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