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節
不過項慶良卻激動的很,咧著大嘴笑,就差追著無人機跑,在田間回憶逝去的青春了。 “太厲害了!太厲害了!這才是農業的未來!” 周瑞心說厲害你就多買幾臺。 他不在乎農神能掙多少錢,可能折騰一年,都沒“靈鳥”系列一個零頭多。 但買了的人就一定會盡可能去“用”,才能收回成本,將農神的生產力推廣出去,工作更多的畝數,才是周瑞真正看中的。 正在百無聊賴的等待“農神”收工,一行人的側面,圍過來一個陌生人。 他也沒打擾,就圍著農神轉了兩圈,周瑞一行人也就沒在意。 這段時間被圍觀,已經習慣了。 不管是哪個村頭,免不了路人、村民的好奇,甚至有一次,林瀟瀟被村里媒婆被拉著,硬要給她說個親事。 不過這人圍觀了半晌后,居然上前主動搭話:“請問……您幾位是‘開明智能’公司的人么?” 周瑞轉頭看去,這是一個老農模樣的中年男人,臉上風吹日曬的痕跡很明顯,但穿的倒是很精神,而且說話文縐縐的…… 難道是又遇到了一個意向客戶?運氣這么好? “您好,我們是開明智能的,您有什么事情?” 那人露出笑容:“真是你們……我是農科院的,剛才遠遠看著就像是網上那種‘農神’……” 一直站在田埂上的項慶良猛地一回頭,看到對方立馬跑了過來:“哎呀!李主任!您怎么來了?!” 李主任明顯愣了一下,顯然是沒想起來項慶良是哪號人,不過他沒在意,反而朝后跑去。 “等一下,我叫老師也來看看!” 過了幾分鐘,一個蒼老的身影,在十多人的簇擁下,有些蹣跚的走了過來。 周瑞瞪大了眼睛,看清楚來者后,立刻一路小跑迎了上去。 比剛才項慶良追無人機還快。 有些激動的說道:“元老……幸會……您怎么在這!” (避尊者諱,敬之) 老人笑的很和藹,笑瞇瞇道:“小年輕認識我???” 周瑞立馬道:“當然,您的名字無人不知……教科書上都有呢!” 他已經很少因為見到誰而激動了,但這一次確實不一樣。 重生后寫的第一首歌,就是《星辰大?!?。 而此刻,他真的親眼見到了一顆星辰。 第541章 元老 元老的面相,比周瑞前世記憶里網上看到的,要年輕一些。 但,依舊已經是耄耋之年了。 見到這位,周瑞才反應過來,為什么前世沒聽過湘省農業多出名,卻是稻米大省,產量能夠和萬年黑土地的黑省并駕齊驅。 正是因為元老在這里。 這里也是雜交水稻誕生的地方。 能認出元老的不止周瑞,開明智能的其他員工,乃至項慶良都認出了這位,但凡讀過幾年書,都不會對這張臉陌生。 顯然旁邊這片“冬稻”,就和元老有些聯系,至少也是徒子徒孫的項目。 這位老人八十多了,又是在未開春的冬季,依舊親身來到田間。 元老看著“農神”,感覺很新鮮,笑呵呵道:“我聽小李說……你搞了一個新農機啊,就是這個么?” 元老的鄉音很重,但還聽得懂,甚至有種莫名的喜感和親切感。 周瑞立馬自豪的說道:“是的,叫‘農神’,運用無人機技術……” 他帶著元老走到農神旁邊,為其介紹各種功能和作用。 “原本的地面農機,只能承擔‘耕、種、收’,但一旦作物成型就無法下地,無人機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 “高空優勢,加上智能化系統,效率是人工的200倍……” 看著兩人的身影,一旁的關歌下意識就拿出相機,想要拍一張老板和元老的合影。 不過周瑞壓了壓手,示意她先收起來。 元老是一個在科研前線工作了一輩子的科學家,不會排斥新事物,他對這些“改變”的意義,理解的很快。 “有點厲害……打藥撒肥都標準化了,管理起來就方便嘍!” “標準化?管理?” 元老指著后面的冬稻試驗田,說道:“這邊就是管理出了問題,抽穗情況不理想……我剛才還在批評他們呢……” 陪著元老一起的幾個人,羞愧的低下了頭。 這里面大的五十多歲,小的也三十好幾了,但在元老這里,也只是徒孫級別的…… 這時一架大型無人機歸巢,元老仰著頭,好奇道:“這東西全自動的么?我看沒人cao控啊?!?/br> 周瑞道:“這就是開明算法的能力……” 他干脆從農神里薅了一架無人機出來,實物展示。 周瑞講得很詳細,元老聽得也很認真…… 一連20分鐘,元老都蹲在地上,聽周瑞的講解。 結果起來的時候,可能是年紀大了,眼睛一黑,踉蹌了兩步。 嚇得周圍人發出一聲驚呼。 還好周瑞眼疾手快,一把扶住,支撐著元老的身體。 周瑞:好險好險……差點功德清零了…… 元老緩了緩,尷尬道:“老了老了!蹲一會兒就難受?!?/br> 他是個不服老的……但心不服,身體也得服…… 元老從口袋里摸出一包煙,抽出一根對周瑞揚了揚:“小伙子叫什么名字,抽煙么?!?/br> 周瑞出于禮貌,接過香煙,然后才說道:“我姓周,我不抽?!?/br> 元老一愣,心想你不抽為啥黑我一根煙…… 我被管著呢,一天幾根都有數嘞! 不過這個“農神”,確實有點厲害。 小年輕展示了自己的東西,元老也準備介紹一下他的領域,笑瞇瞇的招招手,說道:“你想不想看看稻子,我帶你轉轉!” 周瑞欣然應往。 元老和周瑞走在前面,背后也跟了不少人,不過都維持了一段距離。 主要是田埂踩不下,都擠上去,埂都踩塌了。 “小伙子哪里念書的?” “我復大畢業的?!?/br> “這么年輕就博士畢業了?” “我本科畢業……” 元老:…… 當然,橫跨好幾個時代,學歷這東西元老并沒有太看重,學歷不是本事的唯一證明,甚至不是科學的唯一證明。 “我聽小李說,這套東西都是你自己發明的,公司也好大了?!?/br> “一點點小成就罷了?!?/br> “對農業感興趣???” 周瑞思慮片刻,微微搖頭:“準確的說,不是對農業本身感興趣,而是對升級生產力感興趣,而開明算法的諸多應用里,就屬農業生產方面最簡單,最好下手?!?/br> 元老點點頭。 周瑞好奇道:“元老,咱們現在畝產多少斤了?” 說起來前世光聽個概念,雜交水稻產量年年創新高,但具體是個什么數字卻忘了。 元老道:“不同品種不一樣嘞,最高2000斤有嘍?!?/br> 雖然對這個數字的概念理解不深,但周瑞知道一定是很強的,所以很真心實意的夸了一句:“真厲害?!?/br> 元老卻搖搖頭,指著地頭的“冬稻”,說道:“像我們搞這種試驗田,打個比方畝產2000斤,但是給到普通農民手里,產量要打個七折,如果土壤差一些,還要打個對折?!?/br> 周瑞好奇道:“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歸根結底就是管理有問題……一樣的種子,一樣的藥肥,一樣的氣候,但普通農民種啊,產量就是達不到,撒肥不均勻啊,病蟲害防治不到位啊,很多問題,種莊稼是個技術活,不是說隨便灑灑種子就行滴?!?/br> “果也好,糧也好,菜也好,農科院一直教啊教啊,但真干起活來還是每個農戶不一樣……有勤快的,有懶的,有聰明的,有笨的……” “你這‘農神’啊,提高效率了是一方面,能夠標準化作業很重要,只有標準化,才能推廣開來,否則我這試驗田哪怕畝產做到3000斤、5000斤,如果只有科學家才能種出來,也沒意思!” 周瑞點點頭,確實是……這倒是以前一個忽略的點。 種地是門科學,而且是現代科學,需要發展,需要總結歸納,需要教育引導…… 種地最厲害的一定不是地頭老農,其實是農學家…… 正想著,就看到元老走著走著,突然眼睛一亮,跳進了田里,周瑞趕緊跟上。 只見老人從無數植株中,托起一株看了半晌,最后對后面的人說道:“這個標記一下,這是雄不育株,回頭送回去留樣?!?/br> 周瑞大為震撼,這一地的植株,在他眼里根本一個模樣…… 更不要說對方都80多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