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節
主神葉璐評價: “那他們的天賦絕對不會差?!?/br>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但被青山環繞的蜀地卻是一個比較多災多難的地方,不止自然災難。 “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白起坑殺了趙國40萬俘虜。蒙古對南宋發起了殲滅式戰爭,三攻川蜀,60年時間內,多次遭遇蒙古人的屠殺,人口由1300萬之多減少到僅僅只有60萬。張獻忠同李自成在延安起事,后屠川,明史上稱殺了60多萬,事實上可能遠遠不止……” 多次移民,多次被屠,移民再屠,這是一件件非常悲劇而恐怖的歷史。 比天災更可怕的是人禍。 葉璐都不太好估計川蜀地區有多少人是原來的古巴國人和古蜀國人。 實話說,隱藏山林間的少數民族部落可能多一些。 因此對待蜀地,除去主要城市,更多針對點和云貴一樣,偏向山林。 以小包大。 在建立鬼域的過程中,鬼差們不斷發現新的‘鬼才’。 “……” 江南古鎮星羅棋布,數量比其他地方多一些。 這里水鄉縱橫、以河成街,街橋相連、古橋古屋,風景如詩如畫,江南不僅水出名,絲綢出名,而且——江南子弟多才俊,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香是記憶中江南學子們的生活。 對905靈異部門的探索和進步,葉璐整體還算滿意,但不包括國學部分。 不論是《詩經》還是《爾雅》,死記硬背差不多已經成為很多學生現在的狀況,人類的古藝術天賦和古文學天賦下降得太厲害了。 可能教育模式也有一些關系,至今為止沒有一個人才是以音入道,或以文入道的,哪怕是王銳也不行,他可是從小被世家以文培養的。 自從喚醒一些古代真正的讀書人,并且和他們共享記憶,葉璐覺得自己得到不少升華,但是——,主神對自己的藝術天賦并不是很滿意,記憶不等于能力,主要是思考方式的問題。 強塞記憶會影響人,但影響有限。 因此,培養素質和古韻最好從青少年們做起,在他們的想象力還有翅膀的時候。 而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古鎮是主神選擇的第一個地方。 夜半鐘聲,綿綿細雨中,古老的水街不知何時起搖搖晃晃起了一只只古老的烏篷船,船頭似乎有或立著或坐著的身影。 隨著悠揚的琴聲或蕭聲或笛聲由遠到近,烏篷船漸漸出現在某些人家的面前。 第213章 儒雅書生 烏篷船是屬于江南水鄉獨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可坐可臥,耳聽潺潺流水,眼看古城景色,舒適淡雅。 出現在國民們眼前的一只只烏篷船,大小各異,工藝制作得很精細,似乎散發著竹子的清香,和一點點天然煙煤的味道。 當然,人們已經注意不到這個了。 他們可能被船上氣質儒雅的中年書生吸引,可能被坐在船頭彈琴出塵脫俗的姑娘吸引,可能被眉目如畫的瀟灑公子吸引…… 而這些突兀出現在水街上的人,他們的漢服可能不如電視劇里那么仙氣飄飄,色彩也沒有那么明亮,有的還帶有不可忽視的補丁,他們的外貌可能沒有銀幕里的精致和白皙,甚至不少年紀有些大了,臉上還蓄有華白的胡子…… 但他們本身給人一種和古老烏篷船一樣的感覺,甚至反而讓自己一家人有點突兀,至少沒有任何一個年輕人突然叫出‘cosplay’類似的話。 過了一會兒,有人才開始思考:“……他們是誰?為什么在這里?” 再把烏篷船細看一番。 烏篷船艙基本上都有半打開,外艙擋著一扇栩栩如生的屏風,或為古城山水圖,或為梅、蘭、竹、菊四君子圖,或為民風淳樸圖,且在圖上都有文人墨客親自為主題著的詩詞。 細心的人已經嚇懵。 有人立刻聯想到清明節。 也有少部分屬于粗枝大葉的家庭,他們可能會聯想到古鎮上白日出現的劇組或某某藝術學生。 笛聲或蕭聲或琴聲已經停止,船上立著的中年書生很有禮貌地行了一禮,問道:“在下龔璱人,仁和本地人士,剛返鄉不久,暫時無可去處,不知可否借住一宿?” 被問的李姓一家四口面面相覷。 現在江南古鎮的旅游業已經進行得很完善,有一套體系,雖然他們古鎮不算有名,但每年還是能夠接待來自全國各地不少游客。 從超市到旅游紀念品到餐館到租界船,衣食住行,什么不缺。 古鎮雖小,五臟俱全。 開民宿的有好多家,而他們家恰恰是不開民宿的當地居民,世世代代住在這里很多年了。 李mama:“這話怎么文縐縐的,鎮上民宿距離這里不遠??!” 高中生大兒子:“龔璱人這個名字有點耳熟……讓我想一想。 還沒有進幼兒園小班的女孩,則歪著小腦袋與中年書生對視兩眼,繼續啃手里的蛋糕。 他們一家都屬于比較善良的人,李爸爸最后還是請這個一身棉衣古裝、頭發很長的中年男人上臺階進來,正要問他行李問題 所有人中最細心的李mama又瞄了兩眼船尾,臉色刷一白了:“龔先生你這船怎么怎么——” 李爸爸翻個白眼:“怎么什么?” 李mama閉眼一狠心,說出來:“沒有人劃槳,沒有人彈古琴,可能根本沒有第二個人,老頭子,你再想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 一家三口:“!” 小女孩什么不懂得繼續啃蛋糕,還對他們家的新客人揮一揮小rou爪。 她笑眼彎彎,露出不太整齊的小米牙,講話不是很清楚:“你好?!?/br> 此刻,龔璱人已經一手他的古琴,一手拎著他的杉木古匣,從烏篷船上下來,一步步踏上青石臺階,似乎跟尋常人沒有什么倆樣。 他也對小女孩回了一禮。 已經僵硬到不行的大人們:“……” 李爸爸李mama是完全防備的,可他們又怕惹怒這個不知道是人還是什么的書生,可他們的小女兒似乎非常喜歡他,成為一個家里和他打交道最多的人。 在經過各種防備無用以后,尤其是那些去廟里求的符,李mama試圖偷偷打110報警,同時李爸爸暫時穩住這個暫時安全的局面。 書生甚至當著他們的面,送上三本書,《詩經》、《經史》、《大學》。 “第一本《詩經》是我娘給我的,第二本是小生八歲時的啟蒙書籍……” 聽懵的大人們:“……” 李mama心里再怕,還是代替孩子去拿書,手上的動作顫抖得不行。 整個過程,除去在龔璱人進入房間內溫度下降以外,他表現得都彬彬有禮。 但還是怕??! 高中生大兒子終于給力了一回,叫了一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br> 李爸爸李mama:“……什么鬼?” “龔先生,這首《己亥雜詩》不會是你寫的吧?”高中生大兒子咽了咽口水,一邊詢問,一邊查百度百科補知識。 龔璱人微微一笑:“小生不才?!?/br>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又號羽琌山民,仁和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自幼受母親教育,好讀詩文,從8歲起學習研究《經史》、《大學》。12歲從其姥爺段玉裁學《說文》,13歲,作《知覺辨》;15歲,詩集編年……”高中生大兒子把眼前求生的漂亮履歷一一念出。 一家子全都懵了。 “請問歷史名人到了我家腫么破???!在線等,挺急的!” “龔先生大才!” “愛國英雄……問題是,這是個死了的愛國英雄??!” “……” 龔璱人正是由于驅除外敵沒有成功,憂國憂民而留在這個世界的,當他蘇醒以后,見到變了模樣的世界,情緒復雜,但里面絕對有驚喜。 他的詩洋溢著滿滿的愛國熱情,有瑰麗優雅的,也有樸實通俗的,本身就是一位改良主義的先驅者,思想難得開明。 在蘇醒以后,龔璱人沒有選擇重新投胎,當然如果他選擇了,功德數量可以閃瞎人眼睛,畢竟“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br> 他甚至差點當了閻王。 葉璐評語:“……功力還弱了點,但確實是一位非非常有才、死了還憂國憂民的地府職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br> 作為一個如此有志之士,只在地府擔任職工真是委屈他了。 李爸李媽李高中生:“……” 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他們瘋了呢? 由于太瘋狂,在猶豫的瞬間,龔璱人已經和三歲半小女孩很愉快聊上了。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br> 龔璱人是個愛國愛才人士,有著極強的社會責任。 但在他死后,他的兒子龔橙卻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敗類和賣國賊,火燒圓明園有他的記載,據說是他為他父親的暴斃報復皇族。 “貪就是貪,錯就是錯!”by龔橙他父親,蘇醒時得知真相是氣得直接把棺材板都掀了,是真的把棺材板掀了,差點狂暴成厲鬼。 龔橙應該慶幸他活的沒心沒肺,因此沒有什么執念停留在人間。 龔璱人不肯投胎的最大心結就是不孝子。 葉璐認為江南水鄉的學子計劃,龔璱人可能比其他人更適合他,教育出一個兩個很多個品德皆優的學生,沒有什么比這個更能撫慰他了。 況且,龔璱人在書院讀過書,辭職江蘇丹陽云陽書院擔任過一名老師兼職學者。 在一家三口的懵逼狀態下,龔璱人已經開始教導三歲半的小女孩背啟蒙文學了,小女孩的天賦本身就很高,而且是一塊完全沒有經過打磨的璞玉,她在剛開始的學習中獲得不少快樂。 她并不知道眼前的先生有多么有名,也不知道眼前的先生已經不是人了,更不知道自己被他挑選有多么的幸運。 三張大臉懵:“……” 高中生大兒子有點羨慕自己的meimei了,帶著知識的渴求目光看向龔先生,似乎在說“我可以嗎,我可以,我也可以!”。 龔璱人抬頭看了一眼,搖搖頭:“你不行?!?/br> “……”嚶嚶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