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節
目送先行的騎兵離開,崔璟遂轉身,欲安排接下來的事,剛回過身,一句“請諸位將軍……”與我入帳議事,還沒說完,就被乍然撲面而來的道賀聲包圍淹沒了。 “大都督,屬下同您道喜了!” “恭喜上將軍!” “上將軍要做皇夫了!” “……” 崔璟盡量讓自己的神情看起來足夠如常,但是……真的很難。 大多數人并沒有聽到李歲寧的話,此刻聞言大感震驚,紛紛圍上來詢問究竟。 龔斗和元祥首當其沖,將皇太女的金口玉言大聲復述,然后……道喜聲就更加洶涌了。 江臺則面向后方的部將們,大聲道:“弟兄們!接下來的仗須得速戰速決,才好早些讓崔大都督回京做皇夫去!莫要讓太女久等了!” “沒錯,傳令下來,都打起精神來!” “快快快,去傳令!” 大家普遍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妥,太女都親自開口了,如此一來還能振奮士氣哩! “……”崔璟卻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抬腳離開。 “大都督!”元祥跟上來,忙指正方向:“您走錯路了,大帳在那邊呢!” 崔璟腳下一頓:“……知道,隨便走走?!?/br> 元祥“嘿”地一笑,也不揭穿,跟在自家大都督身后回帳去。 然而走著走著,待來到帳前時,元祥卻抬手抹起了眼淚:“大都督,屬下真為您高興啊,您這一路來,何曾容易過……幸而殿下不曾辜負您的心意?!?/br> “……”崔璟神情古怪地看了一眼仿佛在哭嫁的下屬,大步跨入帳中。 軍中士氣因此很是翻涌,就連隨后趕到的常歲安也一下便察覺到了。 常歲安是與自家meimei一同過來的——李歲寧歸境后,便從北境點兵五萬往此處來,常歲安在后方押運物資,便慢了大半日。 常歲安的眼睛是紅腫著的,沒別的,見meimei平安歸來,難免喜極而泣。后又與meimei談及自己的身世,慶幸meimei成了真正的meimei,喜上加喜,這一泣便是七八日,直到今日才算有剎住的跡象。 一入軍營,聽說自家meimei竟已動身離開了,常歲安忙問:“崔大都督何在?” 此去京師便要面對榮王,不知寧寧帶走了多少人,夠不夠用?他要去問一問崔大都督,需不需要他也立即領兵跟上去! 滿心記掛meimei的常歲安,在去尋崔璟的路上,無可避免地聽到了一些道喜之音。 常歲安花了好大力氣,才算聽明白怎么一回事,卻仍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你們是說,寧寧她,親口允諾,日后要立……崔大都督為……為皇夫?!” 常歲安下意識地問:“崔大都督他……答應了?!” “這是自然!” “常將軍何為這般吃驚?”滿臉寫著‘陪嫁’二字的元祥:“早前在京師時,大都督便是表明了心意的!” 常歲安:“可那……”不是做戲么! 所以崔大都督他……該不是被趕鴨子上架了吧! 想到這個可能,常歲安一瞬間有些恐慌緊張,但下一刻,他又忍不住胳膊肘往里拐…… 寧寧橫豎是要挑皇夫的,他的meimei天下第一好,自當要有天下第一好的男子來配,而崔大都督的樣貌,身形,修養,氣質,能力……無不最佳,寧寧會選上這樣的男子來做皇夫,似乎也是人之常情……這很合理啊。 那他就去試一試崔大都督的態度好了……若是需要,他會盯緊大都督,并勸服大都督的。 橫豎大都督也并不吃虧,何妨從了寧寧呢! 常歲安自覺肩負重任,整理好心情,去見崔璟。 此一夜的大營格外熱鬧,元祥辦完正事,連夜寫信送回太原,向戴長史以及盧夫人和崔瑯通風報信,分享喜訊。 吐蕃軍營中,則是截然不同的氣氛。 明洛令人去打探的事很快有了結果。 這結果讓明洛好一會兒沒能回神。 常歲寧,不,李歲寧……她活著回來了? 不單死里逃生,且打贏了與北狄之戰,北狄竟然已經退兵了! 任誰看來這場注定要打到北境殘破不堪的戰事,怎會結束得這樣快? 明洛也懷疑消息有誤,然而反復查實,結果如一。 而她的人之所以能如此順利地打探到消息,正是因為這捷訊已經在北境傳開了,正逐漸往此處傳來……而兵馬行進的速度遠超百姓口口相傳,據消息稱,李歲寧已經趕來此處支援了! 難怪玄策軍也來了,難怪朔方軍士氣大增! 吐蕃王聞聽此訊,驚怒交加,他之所以率兵攻來,不正是因為看準了大盛北境的兵馬被北狄軍拖住了嗎?如今這算什么? 他麾下的部將也開始躁動起來。 明洛自幾案后起身,看向吐蕃王:“她活著回來了又能如何,北狄鐵騎兇悍至極,她能在短短半載間取勝,必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王上此番攜兵近二十萬,無需憂慮后方補給,而對方不過是戰疲殘破之軍!” “太原便在眼前,此時退縮,便等同前功盡棄?!彼晢枺骸艾F如今不過是生出了一則小小變故而已,王上難道就要放棄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嗎?” 吐蕃王與她對視著,眼中壓抑著怒意。 他也明白,這件事并非這個大盛女人能夠左右,他在動兵之前當然也曾屢屢打探過北境的戰況,誰也沒料到這戰事會結束得如此之快,且是以大盛取勝作為收場…… 他不是無腦遷怒之人,此時擺在他眼前的事實,是這場戰事仍有繼續下去的價值,只是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顯然超出了他起初的預估。 吐蕃王坐了下去,讓自己先冷靜下來,聽部將們分析接下來的戰局。 而這時,忽然有探兵入帳來報——對方軍中忽有近萬兵馬深夜離營,往南而去。 明洛幾乎瞬時站了起來,篤定地道:“是李歲寧!” 她不打算留在此處支援,她是要直奔京畿了! “王上,速出兵阻截,務必殺了她!”明洛沉靜的眸中現出殺機。 活著回來了又如何,她與吐蕃軍守在此處,而榮王之所以答應與她合作……為的不就是以防李歲寧有從北狄活著回來的可能,繼而便由她來補上這最后一刀嗎? 她等在此處,便決不能讓李歲寧活著回京! 吐蕃王沒有立刻應允。 他在思量著是否要出兵,那李歲寧回京必然是要與榮王爭奪皇位的,這暫時對他構不成直接威脅。 但是,這位從北境活著回來的皇太女意義非凡,她很能振奮北境軍心,甚至能招攬更多勢力兵力……這一點,他已經見識到了。 殺了她,使北境大軍無首……唯有如此,他接下來的仗才能打得順利一些。 即便明曉其中利弊,吐蕃王也立即讓人出了兵,但他心中存下了一份未曾言說的不滿。 他很清楚,他這樣做等同是為那位榮王鏟除異敵……他被人利用了,他知道這個女人究竟是在同誰合作了。 既然知道了便不必明言了,他且記下這筆賬。 此一夜,明洛無眠。 她在等消息,等李歲寧的首級被帶回的消息。 天色放亮又再次暗下,直到次日深夜,帳外終于有了動靜。 明洛快步出帳,卻聞歸來的傷兵哀嚎,四下嘈雜混亂,負責帶兵前去阻截的將領滿身是血,正跪在吐蕃王面前請罪。 吐蕃王的臉色比夜色還沉。 明洛分辨著紛雜的聲音,逐漸聽懂了。 派去的兩萬余兵馬敗了,且是大敗,死傷過半,據說對方手中有從未見過的飛火神器。 而如若是兩敗俱傷,敗便敗了,至少還能重創李歲寧的人,但是他們甚至沒能接近李歲寧的兵馬,連李歲寧的半片衣角都不曾傷到……而是被另一支大軍迎面阻截了! 率軍者,崔璟。 崔璟…… 聽到這個久違的名字,明洛站在搖曳的火把燈影下,攥緊了十指,慢慢垂下眼睛,看著腳下忽明忽暗的影子,眼神也隨之明滅搖曳。 她很清楚自己的心思,她昔日并非是多么鐘情于崔璟,她沒有道理會無條件地愚蠢地去戀慕誰,她接近他,想要得到他,更多的是因為他是最出色最值得的最佳選擇,于她而言那等同是一件象征著尊嚴地位與優越利益的戰利品。 第632章 有人在為她設局 于明洛而言,未能取下的“戰利品”,會隨著時間染上沉暗的挫敗色彩,成為一根暗刺,扎進血rou里。 曾經她認為自己是崔璟最好的選擇,他在軍中聲望漸重,他身后的士族與圣人明爭暗斗你死我活,圣人需要他卻也忌憚他,娶她這個圣人的侄女為妻、消除圣人心結原是他最好的選擇—— 更何況她與別的女子都不同,她有才學,有官職,有見識……明明最足以與他相配。 可偏偏,這件她勢在必得的“戰利品”,卻被一個從天而降的人半路截下了……在那之前,她從未想過他會對哪個女子另眼相待。 從那人用常歲寧的身份出現在人前開始,他便沒有道理沒有緣由地偏向了那人…… 也是從那時,她的一切都被改變了。 崔璟這個名字,一直是她為自己謀劃的向上路徑中的一環,這一環的失控,伴隨著一切都很快失控了。 最終她從繁華的大盛國都,被丟棄到了西境吐谷渾,唯得了一個被施舍的公主之位。 這一切的源頭皆因那個人的出現,那個人……她甚至不愿提起那個人的名字,李尚。 她自然是怨恨姑母的,但尚且比不過對李尚的厭恨,尤其是知道了常歲寧就是李尚之后…… 崇月長公主李尚,這個身份這個名字她實在是太熟悉了……曾經她很慶幸有這樣一個人存在過,她借著與那人的兩分相似,機緣般從泥沼中爬了出來,走進了甘露殿。 無數次,她試著去了解那位長公主生前的習慣,反復對鏡練習神態。 她想,在十多歲的年紀里,她應當是真心感激對方的。 可一個被感激的死人,只該安分活在記憶中才對啊……為何又要重新回到這世間? 此時,明洛看著腳下的影子,口中發出一聲壓抑的諷刺笑音。 真是可笑,她曾經以為常歲寧在故意模仿李尚,為此還曾出言譏諷,那時的對方會是什么心情——居高臨下?得意?鄙夷?將她看作一個跳梁小丑還是自以為是的影子? 每每思及此,她便覺所有的體面尊嚴都被人撕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