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節
常歲寧坐在上首,一張張地翻看對照著,雖為尋常名帖,然此刻經她之手翻看,落在顧家眾人眼底,卻好似賣身契一般。 常歲寧將名帖與人一一對照罷,露出一絲笑意:“顧族長有心了?!?/br> 未有多探究,也未有考問,即表現了滿意之色。 如此,便能斷定她粗心大意,是個好糊弄的嗎? 不,顧修心內的感受恰恰相反。 對方之所以滿意,是因族中推舉出來的子弟,個個皆是有真才實學之輩,得了蔣海那句“如捋槐葉一般”的痛心之言提醒,他又豈敢濫竽充數? 當下這常歲寧的反應,正是印證了此一點……她連他顧家藏書何幾都能估算出個七七八八,又豈會不知他族中真正可用之人是哪些? 但讓顧修沒想到的是,常歲寧并未直接將人留下—— “多謝顧族長今日慷慨贈書之舉,來日我必讓人為貴府記碑,以彰顧家之德?!?/br> 末了,常歲寧又道:“名帖我亦收下了,諸君便請回吧,之后有要事請教時,再請諸君前來相敘?!?/br> 顧家族人皆是一愣。 這是何意? 他們包袱都帶來了,結果對方又放他們回家了? 不是要留他們做門客? 但細品可知,對方卻也非是真正放他們離開,而是留下名帖,隨時傳喚的意思。 打個比方,若說門客是正經家妾,那他們這……至多算是個放養在外的外室? 這種感覺很微妙,雖然得以歸家,卻也很難讓人心情舒暢。 “刺史此時讓他們回去……不知是何用意?”顧家人離開后,王長史不禁問了一句。 常歲寧手中理著那十一張名帖,邊道:“沒瞧見么,他們個個都帶著書童小廝呢,這么些人都留在府上,單是吃住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且他們個個金貴挑剔,必然又比尋常人難養活許多?!?/br> 橫豎她也沒收顧家的銀子,讓他們自給自足一下,也很合理吧。 王長史了然大悟,原來背后的原因竟如此樸素,不外乎省錢爾。 “且如今的確還用不到他們?!背q寧將名帖交給姚冉,起身道:“待一切準備就緒后再說?!?/br> 盤坐在屏風后的駱觀臨凝神思索——不做門客,那她打算讓這些人做什么? 且觀其行,她眼下分明是有目的的在搜刮江南藏書……顧家既開了頭,余下想要自保的世家必會跟從,她逼迫這些世家不得不獻出藏書,又打算作何用處? 果不其然,繼顧家之后,虞家等江都望族,大多也紛紛效仿獻書之舉。 短短十余日間,江都刺史府即得藏書近三百種,此三百種皆為不曾流通在外的珍本孤籍,尚不包括重本。 如呂秀才此類出身寒微的讀書人,最知這個數目有多么喜人,多么令人心潮澎湃。 昨日清點這些藏書數目時,姚冉一轉臉,便曾見站在一旁的呂秀才眼神顫動,眼中竟蓄著振奮的淚光。 近日常歲寧卻不在刺史府中,她將此事交給了王長史來辦,橫豎禮桌已擺好了,就等著那些人捧著藏書來上禮了。 常歲寧抽空去了趟營中,察看海防及練兵事宜,也親自乘船出海巡視了兩日。 此一日,常歲寧帶著薺菜與何武虎回到江都城,經過一座為官兵所把守的府邸前時,似心血來潮般下了馬。 此處是原本徐正業在江都的“匡復上將軍府”,匾額被掀了之后,如今暫時作為那些欽差們的落腳處。 常歲寧下馬,徑直走上石階,守衛看著這衣袍尋常的少年,即按住了腰間佩刀,戒備呵斥道:“此處為欽差奉旨辦案之所,閑雜人等不得擅闖!” 這里如今存放著這些時日欽差在江南各族抄沒而來的家產藏書,不可有絲毫閃失,故而欽差有明令,任何人不得擅入。 此時,恰值一名宦官從府中出來,見得來人,甚感意外,立時訓斥那名守衛:“放肆,你這有眼無珠的東西,此乃刺史大人……休得無禮!” 守衛聞言大驚失色,立即跪下請罪。 “無妨,是我不請而來,不知者無過,起來吧?!背q寧抬腳經過那守衛身前,未有停留地道。 那名官宦行禮罷,態度恭謹地請著常歲寧入內。 不多時,此行為首的欽差大太監聞訊,也連忙前來相迎。 這名欽差太監正是之前常歲寧升任江都刺史時,出面傳旨的那位,與常歲寧打過不少照面,也算得上熟識了。 將人迎去前廳的路上,這名姓潘的官宦拿閑談的語氣問:“……聽聞刺史大人前幾日去了營中巡查,可是才回江都?” 常歲寧“嗯”了一聲,道:“剛回城,恰巧經過此處,便來看看潘公公?!?/br> 潘公公對她近來所行之事,所舉之措皆看在眼中,自知這位刺史大人是忙到了何等地步,所謂的來看他,只怕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果然,二人寒暄了幾句之后,潘公公便聽身側那位常刺史道:“據聞潘公公近來收獲頗豐,不知都得了哪些好物件?我能否去看看?” 這說的便是抄家所得了。 潘公公心頭一跳,趕忙笑著擺手:“刺史大人莫要打趣咱家了,咱家那都是奉旨辦事……” 說著,趕忙做出相請的手勢:“刺史大人既有興趣,且隨咱家這邊請……” 常歲寧笑著頷首:“有勞?!?/br> 潘公公一路上都在思索常歲寧的來意,待來到庫房前,令人打開了庫門,帶著人走進去,便含笑低聲道:“若刺史大人有看得上眼的,回頭咱家叫人送去府上……” 這種事若說合規矩否,自然是不合的,可官場上哪有非黑即白的事,不過是看人行事見機行事罷了,只要明面上不留下把柄即可。 更何況,如今江都形勢特殊,圣人也是默許了他便宜行事之權的,該變通的時候他自當靈活變通。否則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闖出難以善后的麻煩來,那就輪到他哭了——這些時日他四處抄家拿人,可沒少見人哭。 且他抄家所得的錢財,待整理好了數目,交予戶部官員核查批復之后,大半也是要交到這位常刺史手中的,江都戰后撫恤需要大量的銀子,而戶部定下的數額并不算寬裕,且要分批派銀,畢竟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好在這位常刺史在此事之上,未曾流露出過不滿,竟算得上好說話。 畢竟,她也沒太指望朝廷,已在想方設法自給自足了……且效果頗佳。 潘公公并不過問不該問的事,只將常歲寧在江都所行事無巨細地密奏于天子。 他是樂于在明面上和常歲寧打好關系的,圣人眼下也無意和對方撕破臉,沒法子,還得靠對方打倭軍,護衛江都呢。 總而言之,現今怎么能穩住這位常刺史,那便怎么來吧。 他敢說,常歲寧便敢點頭,毫不遮掩地道:“那就多謝潘公公了?!?/br> 潘公公在心底幾分訝然,還真是拿東西來了啊。 若果真只是想這仨瓜倆棗的,那倒算是好應付的了……可他又隱隱覺著,這位不該在百忙之中只為仨瓜倆棗而來。 在堆滿了金銀珠寶、名玩字畫的庫房中轉了半圈,潘公公見常歲寧似沒什么看得上眼的,心中不好的預感越來越大,試著問:“倒不知常刺史素日里最喜歡什么物件兒?” “我喜歡看書?!背q寧拿求知好學的語氣,問道:“此處怎沒見著書呢?” 潘公公眉頭一陣狂跳,卻還是扯出笑容來:“書嘛……都在后頭那間庫房里放著呢?!?/br> 常歲寧了然點頭,立即轉了身,往外走去:“帶我去看看?!?/br> “常刺史……”潘公公連忙跟上。 世家藏書的珍貴程度遠勝于金銀之物,另派了更多的護衛在嚴加看守著。 但常歲寧要看,潘公公此刻只能讓人打開庫房。 看看就看看吧,看一看也不能少塊rou……吧? 進了書庫中,潘公公亦步亦趨地跟在常歲寧身側,緊張到這塊rou好似長在他肚子里,而他好似就快要臨盆。 數千冊書籍皆裝在箱籠中,堆滿了整座庫房,四下雖未敢點燈,視線昏暗,然而常歲寧放眼望去,只覺華彩滿目。 因而,心中的麻袋蠢蠢欲動。 她能護下顧家之流,是因為這些人家本就算不上徐正業的同黨,屬于模棱不清之間。而那些有確鑿證據與徐正業同謀的,自當依律論罪,去付出應有的代價。 那些罪有應得的人可以被帶走,但是,這些傳承了江南大半文化的藏書,她要留下。 “潘公公,我只要這些書?!鄙倥苯亓水數穆曇?,在寂靜的庫房中響起。 ——只要?! ——人言否! 聽著這句重新定義【只要】二字之言,潘公公嚇得臉都白了,她哪怕挑個十來冊帶走,他尚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她說“只要”,全部都要的那種“只要”! 這種拿法兒,他縱然將兩只眼睛全剜了,那也行不通??! 若不是清楚地知道她這些時日使那些世家們“捐”出了多少藏書,他真要當她年少無知,不懂得其中利害了! 她分明知曉這些藏書的緊要程度! 世家捐書,他管不著,正如歷來那些藏書大家也不歸朝廷來管……可這些書是經他之手抄沒而來的,若全交到她手里,他便也不必活了! 潘公公只能“撲通”一聲跪了下去。 第342章 此乃喜喪! “常刺史……此事非同小可,小人實在做不得主??!” “你的意思是,這些書不能給我了?”常歲寧淡聲問。 潘公公口中叫苦,求道:“此等事小人無權做主……但求常刺史高抬貴手,勿要為難小人?!?/br> “我何時要為難你了,這不是在與你商量么?!?/br> 少女的聲音聽不出有動怒的跡象,只道:“我之所以有此言,是因我聽說過——當初洛陽及滎陽鄭氏的萬卷藏書,在送回京師前,圣人即在早朝之上說過,會將這些藏書與天下之士共用,待經翰林院歸分后,便會陸續將抄本送往各州府學。中原藏書如此,江南藏書,想來亦當如此?!?/br> 潘公公凝神聽著,忙點頭:“是,是有此事……既如此,常刺史何不等一等呢?!?/br> 強行端起笑臉,道:“……如此大事,落下誰,也絕不能落下江都的!” “可我急需這些書,等不了那么久?!背q寧道:“既早晚都要送來江都,為何我不能先留下呢?” 潘公公笑意復雜,小心翼翼地提醒她:“可……可這些原本,到底還是要存放于宮中集賢殿藏書閣的,您將這些原本統統留下了,那京中及其它各州用什么呢?” 常歲寧一怔后,露出恍惚之色:“也對,我竟將這個給忘了……之后該送來江都的,應是抄本才對。我擅自將原本截下,是有不妥?!?/br> 她說著,抬手去扶潘公公:“方才的確是我考慮不周,多虧公公提醒?!?/br> 潘公公一顆心忽下忽上,那塊rou剛要被他試著塞回肚子里時,又聽那道聲音道:“既如此,那我使人來抄,我只取抄本,不動這些原書?!?/br> 剛站起身的潘公公聞言雙腿險些又是一軟:“常刺史……” 常歲寧:“橫豎日后抄本也是要送來江都的,我自提早抄留一份,也可給翰林院省去諸多麻煩——潘公公,這下總可以了吧?!?/br> 她拿“吾已退了一萬步”的語氣在說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