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節
“相比之下,我確信彼此真正相處了解之后的志同道合,才更加牢靠長遠,也更加值得相互交付?!背q寧誠懇道:“所以,先生不試一試,怎知就一定不行呢?” 駱觀臨垂著頭,撐在地上的雙手緊緊攥起,冷笑著道:“閣下之言,乍然聽來倒是頗具誠意……可駱某需要的不是誠意,駱某已無意茍活,將軍多說也是無益?!?/br> 常歲寧看著他:“所以,先生是不敢嗎?” 駱觀臨并不為所動:“激將法對將死之人無用?!?/br> 常歲寧卻搖了搖頭:“我所言‘不敢’,并非是指先生不敢答應我,而是指……先生不敢活下去?!?/br> 駱觀臨慢慢抬起無力垂著的頭顱看向她。 “先生選錯了人,心中有愧,因而不敢活著去看這世道繼續崩壞?!背q寧收起了方才的散漫之色:“先生一心求死,不是為殉舊主,更不是為殉此城,先生是為殉心中已死之道?!?/br> 四目相視間,駱觀臨通紅的眼睛微顫了顫。 “說到此處,先生便不好奇,我為何會如此執著于先生嗎?”常歲寧正色道:“因為我知曉徐正業之道是‘爭’與‘毀’,而先生之道,是‘守’與‘救’?!?/br> “先生不愿歸順于我,是因在先生眼中,我至多只是第二個徐正業?!背q寧看著神情一點點變化著的駱觀臨,道:“可先生想錯了,我與徐正業不同。正因不同,故我殺他?!?/br> 駱觀臨情緒不明地看著那聲音不重,卻字字穩穩砸在他心頭的少女,只聽她最后道—— “徐正業不愿做的、做不到的,我可以?!?/br> 駱觀臨幾乎是下意識地問:“就憑你嗎?” “嗯?!背q寧神色如常地輕點頭,認真到不像是在自夸:“先生,我的優點很多的,我不單擅長殺人,在其它方面也稱得上天賦異稟?!?/br> 駱觀臨自嗓子深處擠出了一聲怪笑,他從未從一個人口中聽過如此直白的自夸,她甚至懶得修飾言辭,或以事例來側面烘托,只用最直截了當的話語來稱贊自己。 此刻他在笑對方的天真狂妄,更是在笑自己竟然認真聽對方說了這些懸浮之言——倘若對方不是在刻意假裝天真的話。 見他神情不屑,常歲寧便提議:“先生若是覺得單憑我不足以成事,那何不一起呢?能得先生同行,此行便多一份勝算?!?/br> “……”駱觀臨只覺這輩子都沒遇到過此等人,無論你是何態度,她總能再次將話題引回到她的目的之上。 說她狡猾多變,卻又稱得上誠懇禮待。 但思路如此機敏的一個人,他又焉能相信她所言都是真話? 須知當初他就是被徐正業那些甜言蜜語給哄騙了! 若他今次再因這些動聽言語,而一頭扎進去,那他也未免太好騙了……整個大盛恐怕都找不出第二個如他這般天真爛漫、癡傻純白之人來! 同樣的當,他絕不會再上……至少不會再輕易上第二次了。 駱觀臨心中不可遏止地生出了一絲動搖,嘴上仍在道:“不必再多費口舌了,我意已決……” 他話音落,正期待著對方再說些什么時,忽見常歲寧從椅中起了身,嘆道:“也罷,看來今日這瓜,我是強扭不得了?!?/br> 駱觀臨一愣。 什么意思? 這就……放棄了? 他于愕然之后,繼而生出“果然如此”的寒心之感來——呵,果然也并沒有幾分真心與誠意! 這樣的人,料想她口中之言本也沒幾分可信! “今日事多匆忙,暫且如此吧?!背q寧交待道:“阿澈,駱先生是文人,需多加禮待?!?/br> 阿澈應下。 見那道身影就此離開書房,駱觀臨心如死灰地閉上了眼睛,等待著一個痛快的結束。 卻聽耳邊少年詢問:“駱先生,您平日里吃力嗎?” 此言古怪,駱觀臨費解不語——為何要問他平日里吃力與否,這算是哪門子見鬼的臨終關懷嗎! 阿澈緊接著解釋道:“我的意思是,您受不受得住大力氣?我待會兒需將您劈暈,于輕重之上您可有什么要求嗎?” 駱觀臨:“……?!” 劈暈他? 不是殺了他? 下一刻,只見那過于“禮待”的少年從身后取出了兩只麻袋來,一手拎著一只,認真問他:“那您喜歡哪個樣式的麻袋?” 從未有過這般荒謬離奇體驗的駱觀臨,此刻表情近乎扭曲,卻又下意識地看過去……有什么區別嗎? 阿澈認真解釋:“這個是十字吉祥扣的編法,這個是……” 薺菜打斷他的話:“就用吉祥扣的,女郎生辰,不得圖個吉利么!” 駱觀臨已經不知道自己能說些什么。 很快,他便被劈暈裝進了麻袋中。 阿澈特意選用了紅繩來扎住麻袋口,于細微之處點綴,往往可以恰到好處地彰顯儀式感,使得對方看起來更像是一份合格的生辰禮。 見得薺菜將那只麻袋扛了出來,常歲寧交待道:“將人從后門帶出府去?!?/br> 一時強扭不下來的瓜,那便連瓜帶秧一同薅走,待得閑時再繼續扭就是了。 “找一具與之身形相似的尸首拖過來?!背q寧抬腳離開此處,邊道:“然后便將這座書房燒了吧?!?/br> “是,將軍!” …… 接下來十余日,常歲寧都留在揚州城中料理后續事務,直到聽聞常闊與肖旻已將江寧城收回,她才率軍立即趕往潤州。 兩軍順利在潤州會合,左右接應之下,不過兩日,便將潤州奪回,接下來便是收尾之事了。 至此,離常歲寧與肖旻率軍自汴州返回,不過一月光景,即將三州全部收復。 江南大定的消息很快傳回了京師,徐正業之亂就此徹底平定。 接下來,大軍便該回京論功領賞了。 但此刻身在潤州的常歲寧,并不打算回去。 一則是不想,二來,是不能。 第324章 好大的口氣! 自江南傳回京師的,并不只是收復三州的好消息。 前后相隔不過數日,另有一則急報自潤州傳回——東海沿岸有漁民遇害,經常大將軍帶人查實,已斷定是倭寇所為。 此報令朝堂之上百官震怒。 這十余年來,倭寇少有作亂,而今這般關頭,突然出現倭寇殺害漁民之事,絕不會是偶然,多半如那急報之上所言,這必是倭軍的探路之舉! 探子之后,必然便是野心勃勃的倭軍! “……倭人向來無恥之尤,竟欲趁此時機犯我大盛!” “想當年先太子殿下率軍擊退倭軍,曾于東海之上打得他們上貢求饒!而今這些倭賊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敢不自量力妄圖生出覬覦之心!” “……” 聽著那些官員口中或鄙夷不屑,或怒不可遏之言,魏叔易微微攏起了眉心。 更多的官員和魏叔易一樣,一時皆沉默著,表情并不樂觀。 曾經的榮光早已做不得數,如今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江南東海一帶疲憊虛弱,正值戰后混亂交替之際,而那些休養生息了十余年的倭軍卻必然有備而來。 很快有大臣出列,陳明事實利害。 “……陛下,倭軍向來狡詐陰毒,此事決不可大意待之!” “請圣人著令潤州、揚州及楚州早做應對,令淮南道共抵倭賊!” “抵御倭賊不能只靠一張嘴!”有武官擰眉道:“潤州揚州等地,從官員到百姓,上上下下無不遭徐正業血洗,內亂不過初定,大半官位都是空懸的,軍務更是一塌糊涂,何談抵御倭賊?” 倭賊不正是看準了這空虛之機,才敢此時來犯的嗎? 那武官道:“單靠他們是行不通的,還需朝廷盡快主持大局!” “陛下,以臣之見,當務之急,應先行擇選出一位可用的抗倭主帥,并盡快整肅東海防御!” 圣冊帝看向那些先后開口的武官:“如此,諸位愛卿可有人選?” 這些時日,因戰事頻發,各處提拔上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武將。 但水上抗倭不同于其它戰事,不是誰都能夠勝任的。 聽著那些被推薦的人選,圣冊帝遲遲未有表態。 魏叔易試著開口:“論起抗倭經驗,曾隨先太子殿下擊退倭軍的常大將軍當是此次擔任主帥的不二人選,何必舍近求遠呢?” 起先開口的那名武官與常闊是有些熟識的,此刻嘆氣道:“魏侍郎有所不知,常大將軍腿上舊疾最懼濕冷,怕是支撐不了長時間在海上作戰?!?/br> 凡是打過海戰的都知曉,船只一旦上了海,人就得一直在海上飄著,且倭人狡詐至極,短時日內想要徹底清退他們是不可能的。 有文官皺眉:“倭賊當前,事關國土安危,個人傷病得失豈能是值得一提的阻礙?” 那名武官冷笑一聲:“那若常大將軍戰至一半出了閃失,致使軍心渙散,朱大人又是否擔得起這后果?” 雙方你一句我一句,眼看便要掐起來時,忽有內侍入殿來報,道是此番奉旨前往江南的欽差監軍已經折返,如今在殿外求見。 圣冊帝將人宣了進來。 那名監軍太監入得殿內行禮。 歷來,監軍太監負責監察戰事進度,戰事畢,則監軍歸。 而這名監軍太監,此時帶回了有關倭軍的最新急報——潤州之外,東海之上,已經探查到了倭軍的蹤跡,且來勢洶洶,已過耽羅。 百官聞言色變……果然! 有官員驚道:“竟已過耽羅……那耽羅因何不報?” 耽羅島歷來是大盛屬國。 “莫說小小耽羅了……”馬行舟語氣沉冷地道:“倭國如此來勢,必做不到悄無聲息,東羅與倭國之間不過只一道海峽相隔,不是也一樣一言未發嗎?” 東羅為大盛友邦,雙方向來保持著友好往來,此前在國子監內受教的昔致遠,便是東羅人。 “東羅竟也知而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