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孫氏忙忙搶口答道,“多謝爹信重兒媳,只要爹不怪罪兒媳擅自斷了夫君前程,兒媳愿一輩子呆在崔家,好好教養濟兒他們,再不敢有別的想法,兒媳一日是崔家媳,便一輩子是崔家媳了?!?/br> 斷了腿的男人,自然是沒有前程可言的。 崔閭垂眼,從鼻息里哼出個音來,“他便是腿沒斷了,也不會有什么前程,孫氏,說說你們到了和州之后的事情?!?/br> 和州是畢衡的地盤,可連接和州的地方,有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也是導致和州缺水的原因。 那沙匪就跟韭菜似的,割了一茬,隔不多久,就又會長出一茬,早年太上皇就帶人剿過一回,當時以為應該是連根拔了的,結果,十來年后,又長出了一批,畢衡便帶兵深入沙地,也去剿過一回,然后,這一批應該是新長起來的。 孫氏道,“我們進了和州后,帶過去的商品總算好銷了一點,海鹽這一路上零零散散的也銷了些,可因為西北長廊線上,那一條鏈的鹽商聯合,即便我們要白送,也沒人敢來領,畢大人誆了都統黃飛鵬,此后往和州的一路,都有各種劫道的上前,跟隊的江州商賈苦不堪言,想走,又怕掉了隊被單殺,再跟下去,誰都知道這一趟血本無歸了,沒法,畢大人許諾,只要能跟著他一起進了和州,他便用府庫里的銀子,填充了我們這次的損失……” 畢衡敢這么說,是因為走前崔閭答應了他,會給他從江州這邊挪些錢過去,作清理河渠之用,否則憑他那窮的老鼠都留不住的府庫,哪來的銀錢賠呢! 只崔閭實在沒料,在手握那樣一支鹽隊的實力提升下,畢衡竟然沒能把西北長廊線上的銷路打開,早前說好的傾銷,和打價格戰,畢衡竟一個沒執行。 孫氏揉了把臉,繼續,“畢大人到了和州,開始給和州的百姓發鹽頂錢,這消息很快便被須彌沙海里的一伙沙匪知道了……” 崔閭狠狠捏了一下拳頭,這畢衡……是舍不得將鹽賤賣了,原來是想留著回和州派發給那里的百姓。 蠢,鼠目寸光,太著眼于眼前小利了。 旁邊的太上皇也忍不住嘆氣,窮慣了的州府,有點銀錢好物,都恨不得往家里劃拉,他其實有點理解畢衡的做法,但放崔閭這里,一個著眼于大局觀的人身上,就非常的難以理解他這種抓小放大的做法了,聽后難免要氣上一氣。 這就跟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一樣,前者沒見過好東西,后者天天跟好東西相伴,要前者把從前沒有的好物,像扔垃圾一般的扔出去,說為了吸大盤,沒有那個膽量是真不行,可放在大家閨秀身上,沒有什么是不舍得的,只要最后能成事就行。 說到底,還是環境造就的人性,人性則把握著處事方式,道理畢衡都懂,崔閭也給他掰開揉碎了講過,奈何真到了執行階段,那份小家子氣還是占了上風,總想著會有更省錢的方式,不過多費一番功夫而已,可在崔閭這邊,花錢省功夫,才是最優解。 孫氏閉眼,終究是講到了吳方身死處。 事情還是得往崔仲浩身上引,他失了一條腿,與孫氏徹底離心,每日言語辱罵,動輒摔盤子砸碗,孫氏有幾回替他換藥,生挨了他好幾巴掌,從此后,他好像就解鎖了新的折磨人的方式,只讓孫氏幫他換藥,然后趁換藥時就對孫氏扇臉抽巴掌,孫氏那一段時日,出門只能戴帷帽,以此來遮掩臉上的青紫。 后來吳方發現了,就接過了換藥喂食等事,崔仲浩沒了宣泄處,他也知道吳方是老爺子的人,又自知在吳方手里討不了好,便暫時收斂了性子,開始讓人抬著他在和州城內逛,這一逛,就叫進城來打聽海鹽的沙匪看見了。 孫氏眼淚再次滴了下來,閉著眼睛懊悔萬分,甚至一度哽咽難言,“夫君叫沙匪的人綁了去,起初我們以為只是意外,吳方帶了人沿著沙匪蹤跡追尋,畢大人也派了官員從旁協助,他們抄到了沙匪的地盤,結果,那群沙匪就推著夫君出來,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要畢大人拿三千斤海鹽去換……” 那是他們從江州出發時的走量,一路行進,到了和州時,已只剩了兩千斤不到,又給城內百姓日日派發,庫里只剩了八百斤,這沙匪一張口就要三千斤,簡直是故意為難人。 畢衡也氣的要死,若崔仲浩不是他友人崔閭的兒子,他真想撂挑子走人,才不管他死活呢! 吳方卻是不能丟下人不管的,最后和畢衡商量出個計策,由畢衡從正面拖住沙匪那幫人,他帶著崔家來的護衛,深入沙匪老巢去救人。 孫氏嘶啞著聲音道,“吳方帶人進了沙匪的老窩,卻見……卻見夫君正與一女子臥榻調情,那模樣根本不像是被綁來的,后來才知,竟是他與沙匪合伙作的戲,就是想要套走那批海鹽,運出須彌沙海,到西番國炒鹽,那伙沙匪告訴他,說西番國有一味藥,可以續斷腿,夫君信了,于是也跟沙匪交了老底,說自己家在江州,是大寧第一世族清河崔氏本家嫡系親族,家底豐厚,身份尊貴……” 他們出江州的時候,崔閭這邊還沒與太上皇接上頭,更沒有挖出更豐厚的地下城寶庫,若然崔仲浩還要更大大吹噓一把,來抬高自己的地位身份。 那幫沙匪就跟見了血的螞蟥,竟然逮了個黃金蛋蛋,自然要予了他們中最漂亮的女人,假作沙匪的女兒,來與崔仲浩作個百年好合之事,至于那斷腿藥膏,倒是也沒騙他,真有、真貴,且得有斷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