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舉路 第318節
德安本來有些困頓,可聽了景帝這話,一個激靈清醒了過來,他不由磕磕巴巴道: “大周開國以來,狀元郎都,都為從六品翰林院修撰的啊……” “可此前那么多位狀元郎,何人能一介白身,除jian佞,平邊疆?” 景帝一句反問,德安不由得沉默了,他,也確實沒有見過還有人能在一無所有之時,便能做出這般功績。 景帝沒有說的,還有那些借樂陽侯之手,為自己送上的人,穩住的局勢,諸多事宜,徐卿或許不圖回報,可他卻無法不記在心中。 “朕覺得,給事中這個職位……挺好。馬愛卿也是自此做出來些實事,倒是個吉利的?!?/br> 景帝喃喃著,德安瞠目結舌,過了許久,直接只有呼吸發出的聲音了。 您自己都決定了,還在這兒一驚一乍的折騰他作甚? 不過,那徐會元若是直接被圣上提至正五品,如此一躍三級……只怕朝臣不會答應吧? 景帝卻沒有去管德安怎么想,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若是做起來,倒是還需好好籌謀一番。 夜深了,御書房的燈熄了,與此同時,巍巍皇宮之中,似有暗流涌動。 翌日,讀卷官中,有一人先是發出一聲驚呼,隨后整個人直接從椅子上滑了下來。 “楊大人,你這是……” 楊大人從地上爬了起來,看著自己面前這份考卷,露出一絲苦笑: “我無事,只是被嚇到了?!?/br> 楊大人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平日在朝中也是穩重之人,如此才能成為本次殿試的讀卷官。 最重要的是,他也曾是常家案的受害者,此時被圣上點來成為這閱卷官,他本是懷抱為圣上定要尋覓棟梁之心。 可是,他從未想過,這場殿試之中,竟還有如此直言之士! 楊大人深吸一口氣,隨后提起筆,鄭重的在上面畫上了一個圈。 他雖不敢在朝中與右相之流當面對上,可他也不愿看到如此佳作蒙塵。 楊大人只是第一個,接下來的屋子里,時不時都會傳出倒吸冷氣的聲音,眾人紛紛抬眼去看自己同僚,仿佛想要從同僚的臉上看出什么。 但是,這份考卷的爭議性實在太大,等到最后,諸人也只是悻悻的重新將目光放在了面前的考卷之上,斟酌半晌,這才做出自己的評價。 如此,一晃三日,百余份考卷終于閱完,可諸人卻紛紛抹了一把冷汗,對視一眼,楊大人率先開口: “吾等既已讀完,也該為圣上上呈佳卷了?!?/br> 眾人紛紛點頭,殿試之中,并非所有考卷都能被圣上過目,只去其中十份最佳之卷,呈給圣上,由圣上在這十份考卷之中,點出一甲,及二甲傳臚,其余則由讀卷官商議后定下名次。 而這十份考卷的選取,也有規矩,乃是需要選得圈最多之人,這會兒八名讀卷官紛紛整理了自己面前的考卷。 “吾此處有圈中五者一人,圈中四者二人?!?/br> “吾此處有圈中五者二人,圈中四者無,圈中三者一人?!?/br> “……” 待八位讀卷官紛紛說罷后,其中圈中五者三人,圈中四者六人,圈中三者……二人。 這樣的結果一出,眾人紛紛面面相覷,尤其是,待眾人看了這兩位考生的答卷之后,一時不由得沉默了下來。 “這份考卷,雖然行文如水,氣勢恢宏,但此言有過激之嫌,還是棄之吧?!?/br> 不多時,一人將那份有爭議的考卷正要撤下,楊大人抿了抿唇: “慢著?!?/br> 那人看向楊大人,動作微頓,但還是淡淡道: “楊大人這是何意?此子雖有文采,可卻太過張揚,須知,過剛易折!” 楊大人聞言只是冷聲道: “那又如何?在場有三位大人覺得此卷上佳,難道高大人要因一己喜惡,而替圣上裁決嗎?” “休要胡言!” “此乃殿試,既有爭議,當請圣上圣裁!我以為,此二卷可皆上呈御前!” 第179章 高大人聞言面色一沉, 他眸色晦澀的看了一眼楊大人,隨后捋了捋袖口: “放眼朝野,倒是漏了楊大人這么一位……忠君之士?!?/br> “食君之祿, 擔君之憂, 高大人莫不是這些年被那些膏腴肥脂糊了心竅不成?!” 楊大人義正言辭,抬眼看去,卻不想其余諸人皆紛紛避開了眼, 楊大人一時皺了眉。 高大人原本臉色發青, 可等看到眼前這一幕, 方才和緩了神色: “楊大人, 你如何作想吾等心知肚明, 但你真的能保證,這位考生即便榜上有名, 接下來也能青云直上? 屆時, 待殿試結束,本次考卷公之于眾,你說……他又會是何下場?!” 高大人不緊不慢的說著,楊大人聞言,面色一時暗淡下來, 高大人隨后又下了一記猛藥: “楊大人, 這世上不止你一人忠君,但為圣上盡忠前, 你莫要犯蠢死去,才是最重要的?!?/br> 高、楊二人的一番話, 在場諸人皆默默不語, 只是楊大人原本按在那考卷之上的手,微微xiele力道。 高大人也不由得微嘆了一口氣, 隨后這才將將那十分考卷整理妥當,并與諸讀卷官朝御書房而去。 高大人昂首挺胸,目不斜視的走著,只是心中還是有些惋惜,若是這考生再遲兩屆,待右相年老勢弱,或許才是正當圖謀之時。 此子,還是鋒芒太過,是要壓一壓的。 高大人的想法不過心念電閃,其余諸人也只是緊緊跟在高大人的身后,不多時便至御書房。 景帝算著時候,在御書房也是等候許久,等看到高大人一行走來之時,他立刻正襟危坐,但眼中還是不由得帶了一絲期待。 十份考卷被那填金漆飛龍紋盤所呈,一字列開,柔和的日光籠罩其上,仿佛散發著熠熠光彩。 “呈上來吧?!?/br> 首先被呈上的,便是那三份圈中五者的考卷,景帝雖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看的內容,可卻也一一認真看了過去。 這里面,有一份考卷,乃是提議對各地方官員應有所約束,建立地方巡查機構的答卷,景帝心中微動,隨后放在了手邊。 之后,又是兩個時辰,待景帝將最后一份考卷看完,他緩緩抬起頭: “諸位愛卿,此番爾等要舉薦的答卷,都在此處了?” 高大人率先站出來: “回圣上,是?!?/br> 眾人也紛紛稱是,楊大人遲了一瞬,未曾開口,只是囫圇的拱了拱手,也算是想此事糊弄過去。 景帝卻一眼看穿了他的異狀,隨后直接道: “楊愛卿,你上前來?!?/br> 楊大人有些發愣,但隨后還是向前走了兩步,景帝看著他,雙眼含笑,可眸地卻沒有絲毫笑意,楊大人有些心驚的低下頭,景帝緩聲開口: “楊愛卿,你來回答朕方才的話?!?/br> 楊大人只覺得雙唇像是被那漿子緊緊粘住,任憑他腹中有千言萬語,卻怎么也說出來: “臣,臣……” “朕繼位至今,幸有諸位愛卿在朝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我大周才能有如今的安穩。 然,科舉取仕,亦是千秋大計,諸位皆是朕用心選取的讀卷大臣,朕本不該苛責于爾等,然朕更不會使得明珠暗藏?!?/br> 景帝看了一眼眾人,隨口道: “臣對,家有家法,國有國法,家法為一家法,國法為一國之法,法有大小之異,而能世守其法者,則皆曰權也。 亂臣之禍,起于邊疆,邊疆之禍,皆因權在地方。山海之遙,一粟之民,知巡撫而不知圣上;邊關之遠,輕卒銳兵,知將軍而不知圣上,民何能安?國何能寧? 臣竊謂圣上能攬威福,率自己出,則亂臣之象可止,二國之禍可平,天下有不難治。不然,圣上雖勤勤問之,臣雖譊譊頌之,無意也……” 景帝不疾不徐的開口,可是那里面的每一個字眼,卻是他幾日里,足以熟記成頌的話語,而景帝此言一出,楊大人尚且在迷迷瞪瞪,但隨后,高大人已是跪下請罪: “圣上恕罪,臣等有罪,此卷得中圈者三,皆因此子鋒芒畢露,失了些許中正平和,故而這才未曾進至御前?!?/br> 楊大人反應回來,也隨后跪下,一眾讀卷官紛紛跪地,景帝看著他們的脊背,抿了抿唇。 “呈來吧?!?/br> “是?!?/br> 高大人應了一聲,隨后退了出去,景帝沉默的看著其他人,或許在臣子們的眼中,自己這位天子除非右相讓權,否則便要這般郁郁下去。 景帝的思考沒有持續多久,高大人便已經將那份考卷呈了上來,景帝看著那熟悉的字眼,一字一句,仔細讀來,仿佛在與少年臨別前的雙眼對視。 良久,待景帝將最后一字看完,這才如釋重負般的呼出一口氣,少年的文字鮮少這般鋒利,讓人的心也不由得崩的緊緊的。 但隨后,景帝笑了,他持著這份考卷,語氣堅定道: “此為,狀元之材?!?/br> 景帝這話一出,眾人具驚,高大人聲音艱澀道: “還請圣上三思??!如今我大周初初平定,若是冒進,只怕,只怕會使朝野動蕩??!” 楊大人這時也反應過來,連忙一同勸說著: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還請圣上三思?!?/br>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摧之不去,方為良木。爾等不必多言,朕意已決?!?/br> …… 三月二十一,乃是殿試放榜之日。 暖風拂面那堪春,金榜題名得意時。 但見滿城鞭炮齊鳴,天街之上,已經是人聲鼎沸,而此刻,徐韶華等人也終于自宮門而入,在內侍與侍衛的接引下,朝集賢殿而去。 這一次的考生們同樣需要換上白衣,只不過相較于考前的惴惴不安,此刻一個個皆是神態輕松,與那更衣的內侍也能低語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