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科舉路 第267節
“不過,欲知實情如何,華弟也不必忙,我已經派人去打探京中的消息了,不過三五日就有音訊了?!?/br> 徐韶華端起茶水,抿了幾口道: “平南侯不會離京,此番,我猜……怕是雷同窗立了功勞?!?/br> 徐韶華這話一出,衛知徵先是一愣,隨后這才反應過來: “華弟說的是雷睿明?他在國子監中以射藝立足,至于其他的倒是不甚出彩……” 以前的樂陽侯府只管守好家門過自己的日子,衛知徵在國子監中更是只有常齊昀那么一個仇人,至于安王世子、雷睿明之流他并不曾深交。 是以,這會兒徐韶華這話一出,衛知徵難得抱有懷疑之心,徐韶華只搖搖頭: “雷同窗只要是雷家人,這就夠了?!?/br> 只是不知此番雷同窗究竟做到了何種地步,才會讓右相升起減兵之心,以達削弱雷氏勢力的目的? 衛知徵也不由得沉思起來,他一邊想著這事兒,一邊端茶喝了一口,方才說的話太多,衛知徵這一口便喝下了半盞茶水,可下一刻衛知徵眼睛差點兒沒瞪出來,在徐韶華笑意盈盈的眸子下,他生生將那口蓮心茶咽了下去,這才扭曲寫五官道: “華弟,你,你,你怎么喝下去的???!” 衛知徵一臉欲哭無淚,他長這么大,挨過的打不少,可卻從來沒有吃過這么苦的東西! 從來沒有! 徐韶華挑了挑眉,淡笑道: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嘛?!?/br> 衛知徵不由哽住,看著徐韶華慢悠悠的喝著茶水的模樣,都忍不住咽口水。 他都替華弟苦! 五日后,大雨讓京中的消息延遲了一日,等到衛知徵手中的時候,信封上似乎還帶著送信人的體溫。 衛知徵沒敢含糊,直接帶著信件去見徐韶華,而彼時徐韶華正與安望飛等人在屋子里賭書玩鬧,不過徐韶華下場了兩場后,便被三人齊齊要求徐韶華觀戰了。 實在是這家伙太過作弊,他們要是不攔著,他能背一整本書,那他們還玩兒什么! 徐韶華小小的表示了一下抗議后,便轉為了裁判,在他面前對與錯,無所遁形。 隨后,安望飛等人這才覺出些趣味兒來,可還不等他們賽上幾場,衛知徵便帶著一身水汽走了進來。 “華弟,京中來信!” 衛知徵的表情實在嚴肅,便是安望飛都知道此事不小,隨即與胡氏兄弟收了玩笑的態度,正襟危坐在桌前。 徐韶華面上倒是不變,他該氣的,早就已經氣過了。 等衛知徵的書信交到徐韶華的手中,徐韶華一行行看過去,半晌,他抬起頭,將手中的書信交給胡文繡: “大家也看看吧?!?/br> 胡文錦不明所以,三人擠在一處,不過片刻,胡文錦直接拍案而起: “荒謬!簡直荒謬!雷衛千總孤身一人摘下月以國王子的腦袋,竟然要被以損壞兩國邦交為由處罰,朝堂上的官兒都是被豬油蒙了心不成?!” 安望飛有些不解,胡文繡在他耳邊低聲解釋了幾句,安望飛那般溫和的性子,這會兒眼中也閃過了憤慨: “若是如此,他日我大周武將何人敢為先?!” “三位莫急,且往后看?!?/br> 徐韶華面色平靜的說著,胡文錦緩緩坐回座位,繼續看了下去,等整封信看完,三人紛紛皺起眉頭: “所以,這是讓平南侯在雷衛千總立功揚名,和邊疆減兵中二選一了?” 這里頭安王也摻了一腳,所以樂陽侯府這才拿到了第一手消息,可這個消息對于大周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邊疆駐兵可并不止有雷家軍,只要平南侯稍稍松松口……那么右相的減兵之法似乎也并不是全無可能。 衛知徵這時也終于喘勻了呼吸,他看向徐韶華的目光中,敬佩之情幾乎凝成實質。 這一次,竟是又被華弟猜準了! “華弟,依你之見,接下來該如何做?” 這話,是衛知徵替樂陽侯府所問。 第142章 衛知徵也沒有想到自己不過離京兩月, 京中便發生了這樣的事兒,這會兒衛知徵是既慶幸又擔憂。 慶幸自己跟隨華弟出來,此事出來可以請華弟幫著參謀一二。 可擔憂的卻是遠在京中的爹, 這件事既然安王都能讓他爹知道, 只怕也是要讓他爹拿出一個態度來。 可減兵事宜,弄不好那可是要遺臭萬年的! 衛知徵想到這里,面色蒼白, 袖中的拳頭不由自主的握緊, 下一刻徐韶華抬手拍了拍衛知徵的手臂, 衛知徵繃緊的肌rou微微放松, 徐韶華這才道: “明樂兄莫急, 此事一朝一夕不會輕易定下,而侯爺要做的, 便是全然以安王爺為主?!?/br> “什么?” 衛知徵瞠目結舌, 安王之所以愿意淌這趟渾水,只怕也是看中了這筆不菲的軍費,他與右相懷抱同樣齷齪的心思,樂陽侯府豈能與其為伍?! 更何況,勛貴王爵, 朝廷重臣都一邊倒, 便是平南侯有天大的本事,只怕也支撐不住??! 衛知徵面上閃過一抹憂色, 他素日雖然吊兒郎當,可內里卻深知個人與家族榮辱與共的道理, 是以這種事兒他跑的比誰都快。 可今日華弟這一句話, 讓衛知徵難得有些猶豫,他吞吞吐吐道: “華弟, 若是,若是減兵事成,他日我大周有個差池,那,那……” “若樂陽侯府愿以身入局,那此事便絕不會成?!?/br> 徐韶華的眼中閃過一絲冷芒,他看向衛知徵,低聲道: “明樂兄既知平南侯好名,那么,此番便不妨助其一臂之力,讓他真真正正做一回力挽狂瀾的大英雄?!?/br> “這……” 衛知徵有些不解,徐韶華垂下眼簾,緩聲道: “邊疆要出事了,最遲不過三月,必有戰事爆發?!?/br> 徐韶華說完,起身走到軒窗旁,而那兵書之下,是這兩日徐韶華讓人抄錄送來的軍報。 大周雖是新朝,可到底前朝也曾鼎盛過,沿用舊制,加上曾經那場科舉舞弊的大案的存在,使得大周的消息并不閉塞。 而這些張貼在告示欄中的軍報,也是一部分邊疆消息的來源。 再加上如今桂榜未放,徐韶華不好前往巡撫衙門尋馬清打聽更多的消息,現下徐韶華也不在京中,故而只能拿著軍報琢磨。 但即便只是軍報,也能揣摩到一二關鍵信息。 這會兒,徐韶華將收集到的半載以來的軍報分給四人: “清北省距離傲舜國和懷義國最近,更與懷義國接壤,是以這些軍報大多與懷義國相關,懷義國為我大周與傲舜國相夾,其國土狹小,物產并不豐富。 據藏書閣古籍記載,在三百年前,懷義國國民之數不過我大周一府之人數,魯齊來使前來朝貢之時,食魚而泣,見瓷而滯,為眾人之樂。 而在先帝時期,懷義國也是最先俯首稱臣,蓋因我大周掌握著懷義國之命脈——糧?!?/br> 徐韶華說著,四人也沒敢疏忽一字一字的看著軍報,胡文繡最先看完,他不由喃喃道: “可這軍報之上,卻是這半年以來,懷義國屢屢進犯,雖只是爆發了小范圍戰役,卻也有三十七場之巨?!?/br> 徐韶華將關鍵字眼都點了出來,胡文繡一處也沒敢怠慢,這會兒,那數字從他舌尖滑過,可胡文繡卻不由得后脊一寒。 半年中發生了三十七場戰役,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平均每個月有六場戰爭,每五日一次! 徐韶華微微頷首: “不錯,打了三十七場仗,說句不好聽的,以懷義國的國力,打三十場便可以打光他們的國庫,可諸君且細看,這些戰爭的頻率——” 胡文錦對于數字最是敏感,這會兒他心中一合計,面色微凝: “從最開始的一月兩場,但近來的一月十場,他們挑起戰爭的頻率在不斷加快!” 邊疆的征戰,是被保護的百姓所體會不到的,正如這樣的軍報,對于尋常百姓來說,不過是一句‘又打仗了啊’。 可此刻,開始琢磨此事的眾人,只看著文字都覺得心底發寒。 安望飛像是想到了什么,他的身子晃了晃,仿佛還未曾神魂歸位般輕聲道: “諸君,這些戰爭不會是……在試探我大周的兵力吧?” 安望飛這話一出,眾人不由一靜,徐韶華點了點頭: “不錯,這正是我的猜測。而且,若是我沒有猜錯,此番真正與我清北駐邊兵將較量的,該是傲舜國?!?/br> 傲舜國國土雖只有大周的一半,可其國力并不比大周差,蓋因其擁有獨特的煉鐵工藝,傲舜國的箭,哪怕是大周的重盾兵都不敢去接。 不過,幸好這樣的工藝貴精不貴多,先帝運兵有道,這才使得當初傲舜國借道懷義國在大周開國之初攻打大周之時未能獲勝,反而被先帝狠挫其鋒,將領兵大將殺的一死一殘,這才有大周這十余載的安穩。 可即使如此,傲舜國如今與大周的關系也并非其他邊境國的臣服,而先帝后期征戰的最大心病便是傲舜國。 “華弟是說,懷義國投靠了傲舜國?!” 衛知徵差點兒沒拍桌子站了起來,但最后關頭又咬牙克制住了。 “先帝時期,其便供傲舜國借道發兵,后又向先帝撅腚討好,立下百年之盟,現在先帝才去了多久,這群小人!” 衛知徵恨恨的一拳砸在桌子上,內憂未平,外患又起,衛知徵這會兒已經都沒有心情去考慮侯府未來如何了。 一旦傲舜國破了清北之防,大周危矣! “明樂兄,今日我等的猜測,你可以給侯爺去信一封,請侯爺在安王爺處透漏一二,接下來無論安王爺想要做什么,侯爺皆只需要全然以安王爺為主?!?/br> 徐韶華話音落下,衛知徵半晌沒有回過味兒來,但等他將所有事串起來后,眼中頓時迸發出驚喜的光芒: “原來,原來華弟是這個意思!華弟,對不住了,方才我竟然還猶豫了,我可真該死??!” 衛知徵立刻興沖沖的沖了出去,安望飛聽的還有些不明所以,畢竟他與眾人相差了三載光陰,如今連右相與安王都對不上號,這會兒他隨意瞥了一眼門口: “咦,明樂兄怎么沒有帶傘?我去追明樂兄?!?/br> 安望飛說了一句,便拿起傘追了出去,而等安望飛走后,胡文錦一臉嚴肅的看著徐韶華: “徐同窗你這一計,實在,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