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14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不是明君!、非常規事件調查組、漂亮炮灰美又癲,沙雕勇闖娛樂圈、死遁重啟后,人人都以為我是幼崽、喜歡成績好的?早說啊、睡前小甜餅短篇集、作精少爺下鄉,村霸你別太寵了、【古惑仔】兄妹 靚坤同人、在卡牌世界造機甲、勸你不要得罪我
原是想繡上去,后來發現太麻煩,沒時間了,就直接畫在了布料上面。 發型也簡單,沒做飛天髻,也沒搞復雜需要發包的傳統發髻,而是將頭發分成了四個部分,上面一左一右地扎了倆馬尾,末尾綁好,翻折扭到中間壓在頭頂,兩側編好的辮子向上纏繞,u卡固定,跟小兔耳朵似的,一個小小的飛天髻就做好了。 用的還都是自己的頭發,不沉,不影響動作。 簪釵用不了,一個旋轉就能把所有的發飾都甩出去,最后定了個花絲鑲嵌制作的小發冠。 中心是比青棗大一點的蓮花紋,兩側做了蝴蝶的蝶翅,整體很小,剛好扣在雙髻的中間。 本來就打算在腦袋后面垂三四條細的發帶,這下子干脆連在發冠側邊了,還能固定住不讓它亂跑亂掉。 突起的跟小兔耳朵似的兩個髻上,后側根部用了兩枚金色發扣,是跟發冠一起找匠人做的。 其實她發冠、發扣以及臂釧手鐲都是925銀打的,后續鍍了金,材料費不少,手工費也貴。 要不是實在沒錢,叢瀾都想直接用金子。 金子那么好看! 花絲工藝是傳統文化之一,叢瀾在網店里翻到的老手藝人了,是老匠人家的孫子開的店,做工很熟練,可以接定制,因為標價貴所以定制的人不多,她工期排得很快,給的成品特別好看。 臂釧上還用了碧綠色的天然石戒面做了鑲嵌,大的直徑有20mm,小的只有8mm,有規則地一上一下分布,配上花絲怎一個美字了得! 叢瀾決定以后要珍藏起來,不用也可以當紀念品。 最初倒也想做美美的發型,但不太適合她,叢瀾試過,老覺得腦袋上太重,跳躍都別扭,最后就舍棄了。 因為沒打耳洞,所以就沒有戴耳環。很多女選手都會戴,這個并不影響技術動作,有的人為了配合節目還會選擇偏大一些的夸張流蘇耳環,只要本人適應就可以,叢瀾只是單純不喜歡罷了。 這樣一整套從上到下的精致,怪不得褚曉彤在看臺上羨慕。 · 曲目選自同名《飛天》,但進行了很復雜的重新編曲。 先是一陣駝鈴聲,空曠的場館內一下子就充滿了西域特色,似乎帶來了沙漠的沉重、熾熱。 飛天的形象復雜多變,歷經十個朝代的演變,情感、意境等多有不同。 但有一點貫穿始終:它婀娜多姿不假,卻不是輕浮的妖嬈,而是寶相莊嚴。 敦煌舞蹈的動作優美,舞姿以曲線為主,手部姿勢豐富,腳位也滿是表現力。 眼睛更是傳神,是重中之重。 叢瀾的眼妝化得濃厚了些,眉毛特意做了柳葉的細長,眼線向后挑去。眉間多了花鈿,兩側顴骨外的面頰上也有紅色的細長花鈿,淘寶上一堆,買來貼了就行,很方便。 叢瀾原來沒打算彩排時候上全妝,她連頭發都不想做,結果被于謹轟走搞了全套。 于謹:“不然不好看?!?/br> 穿著這樣的考斯滕結果不化妝,臉上就寡淡了些,特別是她年紀小,化完妝還能成熟一點,現在看著太奇怪了。 叢瀾沒有辦法,只能老老實實地花了二十分鐘簡單上了個妝,頭發交給于謹,他看一遍就學會了。 彩排就不能跟op時偷懶,全套都要上,不能嫌棄旋轉就不排。 也因此,在場眾人有幸見到了第一次正式演出的全版《飛天》。 · 第一聲駝鈴過后,維持靜態姿勢的叢瀾就進入了動態,轉體時衣裙飄曳、巾帶飛舞,手腕間的金鐲叮鈴作響。 擰腰移跨,腳下轉三接莫霍克,左手手臂多彎,右臂折疊指尖向左,手指拈花般。 敦煌飛天講究s形體態、u形舞姿,需要合理地運用身體各個部位,手臂要彎曲,姿勢要舒展,卻又不能幅度過大,否則的話就會顯得張揚。 要有曲線美,但不能失去典雅。 叢瀾轉腰沉氣,以肌rou的內在勁力作支撐,手臂曲而不折、棱而不尖。 她身輕如燕地在冰面飛行,就此來看,倒是挺適合改變成花滑節目。 成品曲子里的民族樂器很多,古箏、琵琶、笙、排簫、塤、手鼓、定音鼓等等,還有西方樂器的大提琴。 原先不是這樣的,很多內容都是后續加進來的,可以說,一個樂器就是一筆錢。 整首曲子全是金錢的響動。 叢瀾:貧窮如我。 她向后滑去,左腳單足滑行,浮腿彎曲提膝蓋,佛手對腕變上舉,于是手臂上半固定的飄帶就飛揚起來。 長帶飄飛,迎風舒卷,動感強烈。 有簫聲響起,叢瀾昂首振臂,接了一個基礎燕式,還特意保持了蘭花手的姿態。 俯身向下變化夏洛特燕式,手臂由上至下,雙手握住小腿時,衣裙輕軟,彩帶飛卷飄旋,如橫空飄游般靈動,似逆風翱翔于彩云之上。 找敦煌舞的專業老師來糾正動作,花費時間去調整細節,實在是叢瀾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 很多時候,差一點點,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叢瀾很注意飄帶,擔心卷在冰刀下面,所以沒有往下抓腳踝,而是偏上的小腿部位。 起身順勢換y字燕式,她仿佛自云間穿梭而來,配上背景音里的排簫和塤,云霧彌漫,大氣磅礴。 叢瀾在演繹節目的時候,一向很注重面部表情,這大概是她遺傳叢凜的優點,不會因忽略與認真而面無表情,哪怕是第一次練習。 更何況,現在是她展示成品的時刻。 靜心、放松,雙眉舒展,嘴角微微上揚,時而雙目低垂,時而肅穆靜謐。 她面部的變化給得很豐富,一直在隨著音樂與動作的變換而調整。 敦煌飛天有很多手持樂器的不同姿態,叢瀾將其打亂,糅到了不同的節點。 揚腕擊鼓,反抱琵琶,拈笛吹奏……肩肘腕傳導至指尖,上肢動作緩慢又富有節奏。 右腿高抬向前,跳起時幾乎快與冰面成為了平行的直線,轉半周,一個極高的華爾茲跳,在手臂與衣裙間彩帶的飛卷舞動下,就這么完成了。 她整個人飛了起來。 弓步拖刀時,叢瀾雙手做彈琵琶狀,變鮑步,接莫霍克的同時有個逆時針轉體,接落葉跳,一手似托花于胸前,一手散花于空中。 含胸、收手,合掌禮佛,眉目低垂。叢瀾頭部微動,配樂出現“伶仃”的清脆聲響,她仿佛被這樂聲吸引了,正在凝神細聽。 少頃,她回過神,輕輕一笑,伴著一道琵琶聲,做了個延遲的1a。 3a講究快速轉體,delayed 1a卻不是。低空也可以做,高空當然也行。 叢瀾的高度就快要離冰面八十多厘米了,這個1a的延遲姿態做得太漂亮,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強大。 前面半圈像是身形凝滯在了半空,又在最后不緩不急地轉完剩下的周數,右足落冰,流暢滑出。 彩帶飄旋至身前,叢瀾傾胯,將浮腿在側面彎曲,做了飛天姿態。 過程舒緩曼妙,幅度剛剛好,動作間沒有滯澀,唯見柔和與圓潤。 butterfly難度姿態跳接燕式轉,仰燕時,肩上、手臂、腰間彩帶垂落,旋轉中肆意飛舞,充滿輕靈之氣。 單手拉冰刀換甜甜圈姿態,一如既往的靈動。 蹲踞旋轉被這個ex開除了,因為叢瀾很難保證自己蹲下后能夠完整地站起,而不是因為冰刀被落在冰上的飄帶纏繞導致直接摔倒。 甜甜圈后是雙足交叉直立轉,手臂自下而上,右臂高舉,左臂彎曲置于胸前,昂首抬頭,神情莊嚴,嘴角似笑非笑。 彩帶翩飛,莊重典雅間,飛天更顯鮮活靈動。 音樂來到高潮,叢瀾在捻轉過后手臂猛然上抬,點冰起跳,前腿屈膝向后,右腿擺直,騰空時是一個小鹿跳的姿勢。 就是壁畫中飛天在祥云之上的真正飛天姿態。 那一瞬間,場邊的攝像師記錄了整個時刻,拿著相機在拍照的人,則是下意識地連按快門,定格了這直沖云霄的飛行姿態。 她落冰后旋身,腳下是細碎的刀齒步,契合著節奏向前。 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小鹿跳,在之后還有動作更大幅度的雄鹿跳——比小鹿更高、更有力,顯得更威武一些。 曲腿是雄鹿跳,若是雙腿分開于空中形成一字,那便是分腿跳了。 體cao節目里常用,花滑這邊也有類似的,很多選手的賽用和表演滑里都用過。 叢瀾也是。 這個騰空的身形與剛才的華爾茲跳、delayed 1a、小鹿雄鹿一家跳等等就又不同了,略微一變化,就有不一樣的效果。 一連串的步伐出現,毫無偷懶的表演滑編排,冰面覆蓋率不輸賽用節目,路線也復雜多變,照顧到了360°方位的觀眾們。 她在路線行進改變中,摻了y字燕式、i字轉身、掰腿,如果說以前的節目里,轉三莫霍克兩個步法出現的次數偏多,那么在今天的《飛天》里,捻轉步得到了最多的偏愛。 沒辦法,這身考斯滕做捻轉步時,腳下的動作、身形的變換、旋轉的姿態,都極其曼妙,分配在不同的冰面區域上,時不時來一個,卡著音樂,會顯得節目豐富許多。 最后以側躬身接貝爾曼旋轉結束了整個節目,浮腿放下以后,叢瀾自小三指變反彈琵琶的手勢,定格了ending pose。 周圍爆發出掌聲,人很少,所以顯得稀稀拉拉的,但足夠熱烈。 叢瀾站好,在冰上微張著嘴喘氣。 看到那群跳起來的隊友時,她笑著比心。 褚曉彤他們伸直胳膊回應著,嘴里還“哎哎”地長聲喊了幾句,跟唱山歌似的。 誠然,整個節目里,為了適應冰鞋、花滑,導致很多腳位動作缺失,步法跳轉、手位、旋轉等姿態都與敦煌飛天舞有了差異,但不得不說,這依然是可以被認可的“飛天”。 有形有神,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改編。 叢瀾塑造了一個多面的、立體的、靈動的飛天,兼具大氣、莊嚴、慈愛、仙氣。 便如李白所敘: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 又如蘇軾所言: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更如觀眾所道:我泱泱大國,出個仙女怎么了? 第81章 gala結束 叢瀾扒拉了兩下自己胳膊上的帶子, 把它們從身前捋到了側邊,雙手叉腰,腳下走了兩步, 慢騰騰地朝著場邊滑了過去。 這個節目真的好累,里面的跳躍只放了個2a和3t, 沒有更多高難度的種類, 但是吧, 其他的小跳說是“小跳”, 實際上一點都不“小”! 想做出凌空姿態, 要高要飄,要輕盈又要有力量感,費的力氣半點不比一個3t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