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他感慨著,胸中忽然有無盡滔滔之意,仿佛就要奔涌而出。 【不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在《幽州臺歌》中的感嘆,竟然在蘇軾的詞句里有微妙的復現?!?/br> 陳子昂的一腔詩意生生被按下,他他有些喜悅,又有些如鯁在喉,喜的是自己終于也有一首詩傳世了,還順便找到了一個千載知音;鯁的是,他剛剛詩興大發想要吟誦一首,這首詩卻從別人嘴里說出來了?? 楚棠自然不知道他糾結的心思,接著講到:【陳子昂登上幽州臺,妙就妙在他寫的從來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心中之象。 如何展現幽州臺的歷史滄桑?“前不見古人”,只這一句,他的目光就穿過了千載時光。他望不見的古人,恰恰是那些浪花淘盡的英雄。 “念天地之悠悠”,空間的廣闊換成了時間的渺遠。但陳子昂的意思進了一層,因為他還有一句“后不見來者?!?/br> 時間渺遠無情,個體在其中不堪一擊。唯有如此,末了的“獨愴然而涕下”才令人感懷不已。 對接到《念奴嬌》中,連千古風流人物都能被時間的長河淘洗而盡,真正能留下的又是什么?生活在宇宙的闊大面前是如此渺小。一開始,蘇軾就進入了哲學層面的思考,用“千古風流人物”扣住了懷古的主題?!?/br> “妙,太妙了!” 曹植眼中放光連連贊嘆,他自覺他自己及父兄已經是頗具文才了,但后世的好詩怎么就這么多呢?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就足以讓他驚艷,接著又來了一首《登幽州臺歌》,時間之渺遠、歷史之悲慨,幾句之間便已窮盡。真是恨不晚生幾百年,與諸才人同游! 曹丕的臉上也有所動容,不同于父親的沉雄和弟弟的意氣,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敏感,聽完講解不由自主便低嘆道: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 誅心之論了。 曹cao整張臉都黑了下去,一拍桌案,咬牙切齒道:“閉嘴!兩個孽子!” 反應過來自己說了什么的曹丕一驚,連忙躬身垂首,一副認錯的姿態。一旁的曹植莫名其妙,他不就是夸了一句人家的詩寫得好嗎,怎么就孽子了? 曹cao氣不打一出來,本來,這詞寫赤壁就夠讓他心里不爽快了,結果后面還跟什么淘盡英雄不見古人、宇宙闊大個人渺小的,這不是往他心窩子上戳嗎?還是戳兩次。偏偏糟心兒子一個無知無覺,一個還說什么未有不亡之國,氣死他了! 曹cao把眼睛一閉,蘇軾的詞寫得再好,他都不喜歡,絕對不喜歡! 秦皇漢武也覺得有點扎心,時光之嘆會令每一個英雄人物惶恐,他們本想訴諸于神仙丹藥以求長生,可楚棠說丹藥有毒,神仙也不存在,他們只能坐等著被浪花淘盡嗎? ——太扎心了。 茶樓雅間。 蘇轍看著對面輕笑的兄長開口問道:“兄長,楚姑娘與你所想是否相同?” 蘇軾神情輕松的向著弟弟舉杯:“登臺所見,若只有眼前空間之景,自然不能生出雄視千載的懷古之作?!?/br> 蘇轍懂了:“登高攬勝,自有不見英雄之慨?!?/br> 這就是詩意的傳承與生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樣的感慨,可以從任何一個文人的筆下傳來,而后回蕩在歷史的空間,令觀之者動容。 “但眼下倒也不必悵然?!碧K軾飲了一口酒,突然又道。 “?”蘇轍遞去一個疑惑的眼神。 蘇軾笑得開懷:“水鏡連接諸天萬載,此時該是千古風流人物同觀我之詩詞,若是可以的話,抬頭所見,恐怕盡是古人??!” 蘇轍聽完也笑了:“兄長說的是,古人俱在,便談不上淘盡風流了?!?/br> 【這一句的思想藝術是成功的,后來有許多人沿襲其中的詩意或者寫法,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國演義》的卷首詞?!?/br> 羅貫中:又要來給我劇透是吧! 另一邊楚棠放出原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br> “好詞!” 水鏡里話音剛落,蘇軾就拍案叫絕,旁邊的蘇洵蘇轍也俱是覺得眼前一亮,蘇洵一邊捋著胡須一邊道: “滾滾長江東逝水,似有杜子美‘不盡長江滾滾來’之意,浪花淘盡英雄又承《念奴嬌》之詞而來,是非成敗,轉瞬成空,詞意豪邁悲壯,此詞有大智慧!” 【這首詞大家也很熟悉,是楊慎的《臨江仙》,當然大家可能更熟悉楊洪基老師的歌喉?!?/br> 始終等不到自己詩詞的韋莊疑道:“這楊洪基,莫非是個唱曲的人?” 他略一思忖,前面溫庭筠那首《菩薩蠻》,楚棠也說一提大家都能唱出來,看來諸時空都相同,念的永遠沒有唱的流傳度廣。 韋莊心念電轉,要不也找人唱唱我的詞?都溫韋了,他不能被溫庭筠比下去。 【在這首詞中,楊慎不以具體的人物、事件作憑依,仿佛只是面對江水而發出的感慨。江水滾滾,當年的英雄如翻飛的白浪一般盡數消逝,是非成敗只是過眼云煙,唯有青山夕陽依舊,感慨之間仿佛歷經了歷史的滄桑,意境深邃、富含哲理,又有淡泊清空之氣,是有明一代的佳篇,而往前追溯,詞意又可以循至東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