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書迷正在閱讀:替嫁沖喜小夫郎、直播不易,貓貓嘆氣、論如何制服易感期的Alpha、快穿:祖宗輕點作、刑警本色[九零刑偵]/jiejie破案好兇[九零刑偵]、皮膚饑渴癥大佬矜持一點、毛茸茸的他、窈娘、我的對象非人類[星際]、撿的小可愛是超危級
朱熹在點評《歸去來兮辭》時注解說,劉裕將要取代晉室,陶淵明恥事二朝,所以拒絕劉宋的征辟。他至死都是晉室的遺民,即使那個晉室,在我們看來,實在不堪。 在序言結尾,顏延之滿懷崇敬地落筆: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cao,有合謚典,無愆前志。故詢諸友好,宜謚曰“靖節征士”。靖節,即平淡、清高、保守節cao之意,這是對陶淵明人格的最大肯定?!?/br> 陶淵明眼中泛起水光:“靖節,靖節,靖晉室之節,靖君子之節。好啊……延之,謝謝你,你果為老夫知己?!?/br> 顏延之紅著眼悲傷不已,聽到這話連忙道:“兄長,您快別這么說,兄長不肯折節事新朝,任真固窮,靖節二字是諸友生對兄長的公認,延之何敢當兄長一謝?” 陶淵明擺擺手:“我二人自柳州相交,老夫知曉你胸中之志,你亦知老夫所求。老夫詩作能于后世流傳,遇到個百年后千年后的文章知己,亦能在當世有你這么個忘年知音,為老夫作誄,宣我心志,蒼天待老夫不薄,老夫當敬你,敬天地山川一杯!” 顏延之含淚舉杯:“是我敬兄長?!?/br> “哈哈哈哈哈,好,那便同敬,同飲!”他大笑,似有昔年豪氣,沖破夜色。 蘇軾嘆了口氣:“陶顏之交令人神往,世人但知淵明恬淡,可知其中壯心?士人皆道延之仕宋,可曾解出這誄文里的深意?” 顏延之,想必也未能完全忘懷晉室。 劉徹也讀出了誄文中的哀婉與崇敬,他斂了,面容低聲道:“陶淵明確為忠直之士,可惜不在我朝?!?/br> 他發現自從水鏡出現之后自己就有一個毛病,很眼紅其他朝代的人才。開頭那個神農似的袁老就不說了,后面的什么曹cao劉備、周瑜陸遜、桓溫劉裕之類好像都挺能打的,還有這陶淵明顏延之,想來當官也是不錯,要是這些人都能在他的漢武朝就好了。 漢武陛下大度地表示可以對曹cao等人不計前嫌,反正,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在自己面前謀反。 【詩人的創作是豐富多樣的,陶淵明筆下有恬淡的田園風光,亦不乏金剛怒目之作。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彼麑懬G軻,“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馀情?!?/br> 他雖然從政治漩渦中退出來了,但那種對時事的憤懣還是會偶爾從詩中流露出來,這也可以證明,他并非消極地忘懷塵世,實乃是以遠離作抗爭。 或許是讀出了這一點,后來的辛棄疾才會這樣感嘆: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 他自信可以做陶淵明的知音。辛棄疾是南宋詞人,同為南渡政權下的文士,同樣對污濁世事氣憤不已,他們或許會有許多共同語言?!?/br> 咸陽。 嬴政目光微冷,荊軻這個名字他當然不陌生,甚至印象深刻,當年就是他在大殿上刺殺自己,領的,還是那少時故人,燕丹之命。 千載有馀情?一介莽夫賊子,也配讓后世傳唱么? 趙匡胤死死按著額角:“南宋,南宋,朕的大宋到底發生了什么,以至于讓金兵攻破汴京、倉皇南渡?!” “皇兄別急,說不定水鏡往后會說到呢?當下皇兄務必要保重身體??!” 趙光義緊緊地在一旁安慰,端的是一幅好弟弟的模樣,只是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卻是無人知曉。 南宋。 辛棄疾打著節拍低聲吟唱:“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br> 調子低低有似嗚咽,為蒼生起,為蒼生起,兗兗諸公,為何眼里看不到蒼生?! 建章宮,劉徹忽然回頭看向衛青,奇道:“這辛棄疾的名字,不會對照著去病取的吧?!” 第21章 后續+夢游天姥吟留別序章 衛青聽了也是覺得好笑:“去病,棄疾,兩人的名字倒很相像?!?/br> 劉徹品味著辛棄疾吟誦的那幾句詞:“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同在。聽起來倒像個心憂天下的志士,字句里有浩然之氣,如果可以朕倒想見一見?!?/br> 陶淵明也在品味這幾句:“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那后世叫辛棄疾的文人,亦如我等偏安江南,嫉惡除暴之心,怕是日夜不肯歇息。高山流水,這個千載知己,老夫認下了!” 顏延之也很為兄長在后世有這樣一個知音而高興,不過他還注意到了一些別的:“這幾句不似詩,又不似駢文辭賦,讀來卻自由韻律,但不知是何種文體?” “后世氣象更新,詩文進步是好事,延之你又何必糾結?”陶淵明笑瞇瞇地開口,臉上盡是豁達。 顏延之一聽也是這個理,笑道:“兄長說得不錯,詩文更進,我等且欣賞便是了?!?/br> 【陶淵明或許不能像曹老板那樣進取,但他嘗試過、追尋過,最后又以最決絕的姿態拒絕與俗世合作,保存生命的本真。 他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人生選擇,而他的桃花源理想也給此后的士大夫提供了一座精神堡壘,此后的王績、白居易、蘇軾、歐陽修、辛棄疾……文人之心,古今相同?!?/br> 【最后我們用葉嘉瑩老師的一段話作總結?!?/br> 水鏡變換,一段文字出現在了眾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