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158節
書迷正在閱讀:魅魔的樂章、侯門外室她恃美行兇、此地良宵、[歷史同人] 我有一個哥哥、[綜] 歷練記、直播:我的后山成了動物園、[日韓同人] 今晚月色真美、[HP同人] 和救世主協議結婚了、[HP] 關于前任、[HP] 攻略上司的一百零八式
這是亦在怪罪高太尉等人苦苦相逼、趕盡殺絕了。 太極宮。 李世民微微斂了神色,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但憑他這段時間對楚棠的了解,她要說的內容,絕對不是一望而知的泛泛之談。 就看,她能說出什么來了。 【其實大家很容易發現,在林沖命運變化的軌跡中,高太尉一家堪為禍首。但問題是,此前林沖分明處處隱忍,甚至隱忍到讓人憋屈的地步,為什么最后會突然爆起呢?他為何而忍,又為何而狠?】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林沖為何而忍?!俊鞠葟乃募彝ト胧?。在課文陸謙等人自曝陰謀時,他們提到了張教頭這個人,課下注釋說,這個張教頭是林沖的岳父。 由此可見,林沖的妻子必然也不是一個貧家女,他們的結合,可以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他的家中有侍女,妻子端莊嫻雅,并非普通人家。 而林沖刺配之時岳父前來相送,替他打點,一番話也說得情真意切,后來林娘子尋來,夫妻情深的場面大家也是看到過的??梢哉f,他的家庭非常幸福美滿。這樣美滿的家庭,理當有所眷念,不敢輕易打破?!?/br> 一番話說的眾人頻頻點頭,這都是先前水鏡里播放過的,后人演得活靈活現,他們當然印象深刻,甚至不少人都有些羨慕起林沖來。 但只要一想到他后面的遭遇,就又忍不住低頭惋惜,千言萬語只化作一句車轱轆話—— “殺千刀的高太尉??!” 【再看林沖本人,他本身是禁軍教頭,雖然不是總教頭,但自己本事了得,又有聲名,是實打實的體面人。在經濟實力上,前面補充到他買寶刀的情節,說是林沖花了一千貫直接全款拿下?!?/br> 楚棠放出原文。 【大家可能對一千貫不太有概念,我們換算一下,按照網上的說法,北宋時期一兩銀子等于一貫錢,一千貫就是一千兩。不過徽宗時期因為很多saocao作,好像貨幣貶值得厲害? 但就算貶值后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六位數。六位數隨隨便便花出去,林沖什么實力不言而喻?!?/br> 北宋。 歐陽修等人沉默了一下。楚棠不太清楚他們還不清楚么? 按時下大宋的官員俸祿,一個小縣縣令每月的俸祿是十五貫,大縣縣令約莫三十貫,林沖一下子能拿出一千貫,家境不可謂不殷實。 另一邊的梅堯臣顯然更有體會,他是寒士,又仕進坎坷,更知物力艱難,是以也更感到可惜:“林沖一生,本該平順?!?/br> 唐朝。 李白也道:“一千貫的確不是個小數目。林沖行家里手,一擲千金只為求得寶刀一口,想來那必是口吹毛斷發的好刀!” 雖然李白不用刀,但不妨礙他對好兵器的欣賞。 李傲天一身俠氣,更不在乎錢財,竟是對書中描寫的寶刀起了興趣,興致勃勃的樣子惹得對面的杜甫一陣無言。 雖然但是,這是事情的重點嗎? 未央宮。 劉徹磨了磨牙,你們宋朝人真是有錢??! 經費那么充足練兵不好嗎?還至于被異族壓著欺負! 北宋。 趙匡胤被楚棠那句“saocao作”糊了滿臉,神色頓時黑了幾個度:“貨幣貶值,趙佶這個混賬到底還做了什么好事?!” 太極宮。 李世民眸光深杳地若有所思:“后世的銀錢叫,人民幣?” 【從這兩方面來看,林沖可以說是個人生贏家了。那么相應的,他的生活應該也是平靜沒有一絲風浪。只是“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安定的生活也會滋生不愿改變、得過且過的情緒?!?/br> 水鏡下的王安石抬了抬眼皮,眉心微蹙,又很快舒展開來,恢復平素端肅波瀾不驚的模樣。 另一邊的司馬光就沒那么平靜了,他抿著唇神情不郁,沒好氣地看了一眼水鏡的方向,心說后輩有時當真可氣,要不你再聽聽你那糟糕的引用呢? 司馬光拂袖冷哼,袖袍帶起的風吹動桌面上的書箋。書箋折痕深深,墨色簡潔,依稀可以看見楚棠念出的那一句文字,而書箋起首,正寫著“答司馬諫議”等字眼。 【而他對上的人,是高太尉父子。按宋制,太尉為三公之一,正一品秩,而在徽宗時期,北宋武官又定為五十二階,其中以太尉居最高。官大一級壓死人,更何況好多好多級?!?/br>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許多人其實先前也考慮到,經楚棠一點出,更是覺得棘手。 “高俅位高權重,林沖位居其下,的確動輒得咎?!?/br> 不少品階低的官員設身處地,覺得若是自己易地而處,可能也會作出與林沖同樣的選擇。 但也有些生性剛烈的人覺得憋屈:“位高權重就能隨便欺負人了嗎?地位低下就要任人欺負了嗎?劉皇叔還有怒鞭督郵、掛印而去的時候呢!” 他說的,便是最近流行的三國戲了。 【或許那時的林沖會想起另一位教頭王進。高俅未發跡時,曾被王進的父親打傷,后來高俅一朝得勢升為太尉,便借故欲置王進于死地,王進無奈,帶著老母親一起逃離東京。如果他得罪高衙內,順便被高太尉記恨上,是否自己平靜的小家庭也會破裂?】 眾人不妨還有這么一段故事,皇宮中的趙匡胤眉間更是擠出了一個深深的“川”字。斗雞走狗踢蹴鞠,公報私仇陷下屬,教子無方助行兇,趙佶這混賬是選了個什么好太尉? “此賊,當誅!” 宋太祖怒氣沖沖,各人各自議論—— “高俅原來早有惡行,怪不得林沖不敢輕舉妄動?!蓖蹙S輕嘆。 “只是忍這一時,林沖一家仍是難保平靜?!碧K軾惋惜搖頭。 “那時的林沖也并不能未卜先知吧!”蘇轍唏噓一聲,不期然便想起父親《六國論》中“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的句子。 賊心一起,貪欲無盡,豈會因為對方一時之退讓,便善罷甘休? 恍惚間,蘇轍的思緒似乎轉過千百回。 【其實小說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就是魯智深。魯智深為救孤弱婦女,三拳打死鎮關西,開始逃離生涯,幾番輾轉之后落腳相國寺,遇到林沖,在林娘子受辱時還想著和替兄弟出頭,實在是個快意恩仇、俠肝義膽又灑脫至極的人物?!?/br> 【可是魯智深也說了,自己是個無甚掛礙的人,他不似林沖背負得那么多,自然可以快意。林沖只是一個有諸多負累、諸多掣肘的體制內打工人,所以他選擇忍讓,反正總沒到最壞的時候?!?/br> 【況且,他這一路之上有兄弟相幫,家中又有妻子、岳父等待,好好服刑,刑期滿了,總會雨過天晴的吧!】 【于是,相國寺里辱嬌妻,他忍;白虎堂上設jian計,他忍;野豬林中謀性命,他還是忍。忍的背后,是一個委曲求全的求生的人?!?/br> 一番話說得眾人感嘆不已,連素來冷峻的嬴政都忍不住在心中點頭。林沖本身,的確是個安分守己的清白好人,并無他心。 【可是這樣的忍換來的是什么呢,是與愛妻、岳丈的分別,生活翻覆;是受杖黥面、刺配滄州;是滾水燙腳、草鞋燎泡;是林中被縛、生死一線;是火燒草場,不死不休。他的忍讓沒有換來生,反而一次次將自己推入更深的死境,如此,他又怎能不“狠”?】 【就像陸謙他們說的,葬身火海是死;僥幸逃脫,草料場已毀,林沖還是難逃一死。他的身后已經再也沒有退路了,現實也再容不得他的種種隨遇而安的幻想,于是性子里那急躁勇猛的一面終于被激發出來,他橫槍在手,風雪之夜,正是復仇之時!雪夜的林沖,終于完成了自己從“林教頭”到“豹子頭”的轉變?!?/br> 水鏡里的講述似乎也被林沖跌宕的經歷所感染,本是平靜的語氣一層層染上激蕩的情感,好像在和眾人的心緒共鳴,又挑起他們更多的思緒。 然而這還沒完,只見半空中,先前的影片又出現了—— 大雪紛飛,烈火炎炎,提著花槍的中年漢子面目冷峻,眼中有痛有恨。漫天雪色,他的面容與烈火交替出現,似乎無聲訴說著什么。 忽然,他一槍飛出,搠倒一個差營,又將之一槍挑起,甩在木架之上,繼而提槍向著剩下的人步步緊逼。男人身手矯健,槍法干凈利落,每招每式都似蘊含著無盡怒火,好像要將先前的壓抑、委屈、折磨一股腦宣泄出來似的。 兵戈相交,火星濺射。林沖的怒、林沖的狠、林沖的忍,俱在這鏗鏘的兵戈里。 畫面里,林沖眼眶含淚,壓抑著低吼出“我不愿殺人,也不想殺人?!陛p輕偏過頭去,狠狠一刺!煢煢孑立,碎瓊滿身。 眾人的心也隨之緊了起來。 視頻的最后,林沖以仇敵的頭顱祭拜山神,復在悲壯的樂聲里扛著花槍走出廟門。雪還在下,火仍在燒,他最后看一眼烈火燎原的草料場,轉身披著風雪離去,蕭索又悲愴。 興化,白駒場。 施耐庵不知何時已經站起身來,他下意識地往前走,就好像試圖靠得更近似的。沒有什么比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呈現在自己眼前還要震撼,更何況它還拍得那樣好。施耐庵看著,便好像當真看見筆下的林沖站到自己面前似的。 “其怒真,其情憫,其招狠,其情切,后世人的戲本子排得好,后世的林沖也扮得好??!” 雖然細微之處同他筆下略有出入,但他撰書之時也對前代、民間雜說戲文做了改動,后人演繹需要,做出些調整也是應當。 總的來說,原著老師非常滿意。 蘇州。 金圣嘆也覺得這出戲極好:“著‘風雪’與‘火’同林沖交替表現,風雪與火,正是書中絕妙之筆,后世讀懂了《水滸》!” 北宋。 蘇軾笑著贊嘆:“后人演繹的這場復仇,可謂是酣暢淋漓?!?/br> 蘇洵也是笑,他年齡更長,春秋頻過,也曾見得些世態,人間之事,哪有那般輕易?多的是如林沖一般進退失據之人。 “施耐庵于人情,可謂洞察已深?!?/br> 唐朝。 杜牧亦覺暢快,他是個瀟灑不羈的性子,哪受得了一忍再忍的憋悶? 快意地飲了一口酒,他頗有種一吐胸中濁氣之感:“還是這般酣暢淋漓的場面更得我心!” 盛唐時期。 李白也覺得心氣舒暢,暢快之余,更是對先前就感官頗好的魯智深升起了十二分興趣。 救護孤弱父女,三拳打死鎮關西,只一聽便知曉是何等精彩人物。 他又想交朋友了。 另一邊,心思更為敏銳的柳宗元卻是喜憂參半:“林沖奮起固然勇猛酣暢,然其間種種,皆非他所愿,他雖在走,卻步步不是他想走?!?/br> 他想起水鏡里那個在風雪中信步東投的背影,想起手刃仇敵之前那句“我不想殺人,也不愿殺人”的含淚剖白,手刃仇敵當然痛快,但那一刻的林沖,心中會想些什么呢? 漢朝。 年輕的司馬遷深深地覺得自己被震撼到了,他平素最喜歡那些游俠義士英雄人物,而英雄往往落寞,百般磋磨不得脫,又讓人痛惜淚落。 他覺得自己在林沖的身上好像看到了那些悲情寥落的英雄的影子,雖然林沖的性子過于忍耐,有著不可忽視的缺點,但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這個活生生的人借著施耐庵的文字,借著后世人的演繹,鮮活地立在了他面前。 “林沖之血rou,盡在此篇之中矣?!?/br> 他再次確信了一句話:“施耐庵,超世之才!” 文人各自感嘆,四野之間同樣熱鬧極了。 林沖復仇一段,書中寫得鮮活,電視劇也拍得較為還原,甚至比起純文字在感官上的刺激更強一些。 但這凜凜生風的打斗模樣卻并未讓人覺得血腥殘忍,蓋因先前的林沖被欺負得太狠了,過得太憋屈了,一朝奮起,倒讓大家有種大仇得報的感覺。他們激動極了,有些人甚至在看的過程中就忍不住拍手稱快。 “殺得好!就該像歌里唱的似的,該出手時就出手!” 水鏡里的林沖真是好武藝,惡人就該殺!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林沖為何而忍?忍,不過是心存幻想,茍且求生;而他的狠,不過亦是絕境中的一種求生之舉。忍狠之間,唯一“生”字。那林沖為什么會有這樣由忍到狠的轉變呢?相信大家心中已有答案?!?/br> 明朝。 羅貫中沉沉一嘆:“林沖所為,全在‘逼不得已’四字爾?!?/br> 話音剛落,仿佛應和似的,水鏡上出現了一個朱筆鮮紅的“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