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77節
書迷正在閱讀:魅魔的樂章、侯門外室她恃美行兇、此地良宵、[歷史同人] 我有一個哥哥、[綜] 歷練記、直播:我的后山成了動物園、[日韓同人] 今晚月色真美、[HP同人] 和救世主協議結婚了、[HP] 關于前任、[HP] 攻略上司的一百零八式
懷古圣手劉禹錫也不由得感慨:“此三句寫赤壁景色,給人以驚心駭目之感??!” 北宋。 歐陽修對這幾句詞賞玩再三,眼中的贊許幾乎快要實質化:“亂石直插云霄,驚濤似欲將堤岸拍裂,兩相激蕩間卷升起雪堆似的浪朵無數,起起落落忽隱忽現,當真是蔚為大觀。蘇老泉這個兒子,真是讓人眼饞得很吶!” 梅堯臣亦是贊嘆:“莫說是詞,便是詩家也難有此等筆墨?!?/br> 想到先前頗為盛行的白體、西昆體、晚唐體,梅堯臣便不由得感嘆,這三家侵占宋初詩壇,如今看來卻無一首可與課前出現的蘇軾那篇《自題金山畫像》媲美,梅堯臣開始眼紅了,蘇軾怎么不多寫幾首詩??! 南宋。 辛棄疾贊道:“蘇學士之詞,確如前人所言,須關西大漢,執鐵板高唱,非如此,不足盡磊落之氣?!?/br> 陳亮頷首,又忍不住打趣:“你的詞風也頗為豪放,不知又該誰來唱?!?/br> 辛棄疾大笑:“我之詞,該是披甲銳士,執長劍矛戟,唱烈烈秦風!” “好!”陳亮拍案叫絕,“好氣魄,便讓我先做這個拔劍的銳士!” 他鏗的一聲抽出桌上的長劍,拔劍而歌:“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br> 他唱的是那首的《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辛棄疾向他舉酒,知交心事,盡在不言中。 一句提問激起了各大時空解詩的熱情,無數蘇軾的粉絲和在這里被他圈粉的人都不吝于自己的溢美之詞,但也有人提出異議: “日前我曾慕名往赤壁游覽,并未見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景,東坡辭賦微夸焉?!狈冻纱笠贿厯u頭一邊指出詞中的問題。 赤壁雖好,但蘇軾這幾句實在是言過其實了。 【對于景物的賞析,除了著意于其所構成的意境,大家更慣于從煉字、修辭等角度入手,我們一起來看。 首先是“穿”“拍”“卷”這幾個動詞,穿,寫嶙峋峭拔的石壁直插云天,表明山巖的險拔高峻;拍就是擊打,濤聲如雷拍打著岸邊石壁,寫出了波濤的聲勢浩大; 卷即席卷,滔滔巨浪擊打著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萬堆白雪,表明江水力量之大。 同時,詩人又以“亂”和“驚”進行修飾,亂石,寫出了巖石形狀的險怪;驚,表現了水勢的洶涌澎湃,而后面的雪又賦予浪花以清冽的顏色。 短短三句,有視覺、有聽覺,并雜以比喻、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引發讀者的想象,呈現出一幅頗具聲色、極富動感的畫面。這樣的寫景之筆,哪怕放在整個文學史上,都是毫不遜色的?!?/br> 蘇轍略略往后一坐,嘴角翹起,神情舒泰。 他哥說得也對,后世之人確實極為擅長夸詞,他開始喜歡這種語言方式了。尤其是這些話還是用來夸他哥的,更喜歡了。 唐朝。 王、孟諸人俱是低頭一笑:景有闊大、精微之分,蘇軾這幾句詞豪氣縱橫、疏蕩磊落,卻也有雪色清冽的精微之筆,這樣超絕的遣詞用句能力,的確可以與諸古人同笑。 南朝。 謝靈運將自己手中的山水之句棄置一旁,他愛會稽的靈山秀水,也愛用筆下的清辭麗句為之描畫,但蘇軾詞筆卻又是另一種雄奇。 “本以為一個李白便足以讓人側目,不曾想如今又出了一個蘇軾?!彼麌@笑著搖頭,不無艷羨,“仙才??!” 如今他不僅是要恨見不到古人,還要恨無法與天地同久,見一見后人了。 南宋。 評論家胡仔頗覺新奇:“后世解詩與我等當真殊有不同?!?/br> “怎么?”正在品詩的友人頭也不抬地問。 胡仔道:“我日前讀東坡此詞,批注曰,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前代論家如鐘嶸、司空圖諸人,亦是著力于短章小評,聊記所感。后世似乎賞得極細,這煉字、修辭,豈非一句便可賞出長篇?” “你的意思是后世的解法過于繁瑣?” “非也,”胡仔嚴肅地搖搖頭,“如此解法便于傳道受業,吾人若是能編一書,錄前代佳作而詳解之,于解詩、傳詩,豈非好事一樁?” 不說其他,這種解法當真極易于開蒙! 胡仔沒有想到,自己一時興起的想法竟會在后來蔚然成風,自南宋胡仔始,越來越多的詩評家嘗試編寫詩文賞本,用語之精、解讀之妙令后世無數人拍案叫絕。 更重要的是,由于詩文評的興盛,詩評家們逐漸開始系統地梳理自己的觀點,編之成理論專著,代代流傳,后世中國文本解讀之專門精深令世界側目,無數東西方學者試圖從中找到方法來突破自己闡釋的困境,一個文化強國蔚然壯觀。 【在這里,詩人選取赤壁的典型意象,以亂石、驚濤、江岸、雪浪等,輔以貼切傳神的動詞,描繪了一幅赤壁江景圖,營造出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意境。 但它畢竟不是完全寫實的。 比如說,當年,南宋詩人范成大在赤壁游玩之后,發現那里并不像蘇軾詞中所寫的有“亂石穿空”之景,于是回來就寫: 家人們,避雷赤壁古戰場景點?。?!我去看了,就是一個小土山,和《念奴嬌》里寫的根本不一樣,好失望,文案詐騙。蘇軾寫詞也太夸張了!】 才發表完看法沒多久的范成大:???這是我的原話? 蘇轍冷笑一聲:我兄長的詞寫得不好?! 第68章 念奴嬌5 未央宮里,劉徹沒忍住笑出了聲:“早知道楚棠促狹,真是……時時刻刻都會給朕意外之喜??!” 看這語氣、這表達方式,不和前面的“曹氏集團大舞臺,五險一金包吃住”有異曲同工之妙嗎?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唐朝。 王維也是搖頭:“范成大亦是詩家,豈不知詩家多有靈視心象,不可以等閑觀之?” 白居易和元稹對視一眼,含笑打趣:“蘇軾的詞寫得這樣好,可惜這范成大不是知音咯!” 看他的詩,就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正與好友在檐下賞月聽詩的柳宗元同樣忍不住露出笑意,蘇軾真慘,后世的評論真有趣。 然而下一秒他們就高興不出來了,因為楚棠接著說: 【像范成大這樣較真的人其實還不少,比如說王維的那首《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庇腥司驼f王維寫得不對,桂花是秋天開的,怎么就春山空呢?他一定是寫錯了?!?/br> 王維:??? 我說你們別太荒謬。 玉真公主因為一首《郁輪袍》對王維青睞有加,此時聽到有人攻擊自己欣賞的才子,當場坐不住了,凝著眉滿臉嫌棄: “這些人到底懂不懂什么叫意境?” 人閑而感花落,夜靜而覺山空,夜靜又暗暗回扣前文之人閑,此等清幽淡遠之境,怎么就是寫錯了?不會賞詩別賞! 【不過也是有人為王維鳴不平的,他們考證了一下,確實有一種桂花是春季的,王維沒寫錯?!?/br> 眾人:…… 王維:…… 一時不知道該不該說一聲謝謝。 【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同樣因為開花的時間不對而受到質疑,于是也有人去考證,說這是因為山上的氣候比山下低,所以白居易沒寫錯。 這一句的官司流傳得非常廣,以致于現在已經成了一道經典的地理考題。但正像有些老師所指出的,這種科學的求證,某種程度上會破壞詩歌意境?!?/br> 白居易的笑容僵在臉上,剛還嘲笑蘇軾,回旋鏢扎到自己身上了,他無奈地搖頭,好一會兒才道:“后世之人也太較真了?!?/br> 看了一通熱鬧的元稹忍笑打趣:“樂天兄此言差矣,此種求真務實的態度,正是治學之要略??!” 白居易很想在心里翻個白眼:呵呵,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幸災樂禍。 另一邊,酈道元精神一振:地理考題!山川物理之事也可列入科舉取士的篇目么?后世學子涉獵范圍真廣! 這么想著,酈道元的干勁更足了,他要努力為后世多留下些文質兼美的水文著作。 【另外還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薄扒鄻浯渎?,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北尺^都說好,打卡之后都搖頭,永州八記,頂級文案詐騙?!?/br> 安心吃瓜的柳宗元嚯地一聲站起來,大聲辯駁:“大家都在詐騙怎么我就是頂級了???” 劉禹錫聽到好友的口不擇言,不由得失笑出聲:“子厚兄啊,連你自己都被帶歪了?!?/br> 柳宗元反應過來,剛要分辨,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頓在原地,難以置信地抬頭看向劉禹錫,恰好劉禹錫也覺出不對,神情嚴肅地看了過去,兩人四目相對,眼中都有訝異,異口同聲道: “我/你怎么去永州了?!” 二人一齊沉默,過了片刻,柳宗元垂眸,開口道:“永州地處偏遠,瘴癘叢生,先前楚姑娘曾言我等被貶,想必我的貶謫之地,就是永州吧!” 他那時竟有閑心,去寫些山水游記。柳宗元有些自嘲地笑了。 劉禹錫看著好友傷懷的樣子也不好受,他心知這個猜測是八九不離十了,在心里嘆了口氣,他出言寬慰道: “子厚暫勿煩憂,如今水鏡已出,未來之事或許并不如楚姑娘所講?!?/br> 柳宗元搖搖頭:“文章憎命達,屈原放逐、賈生罹憂,仕途幽寐總難料,命定之由,豈是容易更改?” 他臉上的輕松不見,都沒心思去駁斥所謂的“文案詐騙”了,水鏡里的楚棠還在繼續。 【這里他們其實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以科學之真去求文學之真。他們忽略了蘇軾所寫的赤壁江景是他心象的描繪,王維側重于意境的呈現,白居易只是以詩筆繪眼前之景,而柳宗元更是將謫居的孤寂與失落投射于永州風物之上。 這些景物都經過了詩人的藝術改造,是一種文學的真實,而文學的真實應該是主觀的真實、假定的真實、內蘊的真實,它具有詩藝性,更多的訴諸于心,而不能簡單粗暴地用現實去求證或否定?!?/br> 蘇軾蘇轍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一齊點頭:沒錯,就是這樣。 太極宮。 孔穎達捻須輕輕頷首:“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br> 他念起魏晉玄學家王弼《周易略例》中的句子,作為經學大師、孔子第三十二代孫,孔穎達對言、象、意同樣有著自己的見解。 “這主觀之真實、假定之真實、內蘊之真實、詩藝性,聽來直白,卻頗值得玩味,應是后世那位論家的學說吧!” 孔穎達眼光老辣地下結論,上首的李世民微微頷首,不過他有自己的疑惑:“這楚姑娘說的科學,又是何種學說?” 孔穎達也是一愣,殿中諸臣陷入沉思:“聽其意,科學之要旨,似乎是一門求現實之真?統計學?” 有人從腦子里翻出久遠的記憶。 “統籌計算之學,倒是可以求真,”李世民敲著椅背沉吟,“但它并不冠以科學之名,難道統計學只是科學中的一種?” 啊這……貞觀群臣覺得有些頭疼了,后世的學科當真是過于龐博了。 【回到蘇軾的詞,正如開頭的“大江東去”雜以虛筆,“亂石穿空”以下三句同樣是詩人的藝術創造,如此美景,難以一一言道,所以最后蘇軾以一句“江山如畫”進行總括。 眼前江山如此壯麗,天地鐘靈的土地上又會孕育出多少人才呢?后面的“一時多少豪杰”順勢而出。結合詩詞內容來看,這兩句很明顯是什么句?】 ??? 蘇氏兄弟一時還沒反應過來:“什么句?” 【沒錯,是過渡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