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 浮世
番外,用來補充投行的背景。 清晨六點,一群穿緊身健身褲,踩nike運動鞋,披頭散發如陰間出逃的女人們快速穿過welchave的街道,沒有化妝的臉在路燈下比伽椰子還驚悚。隔幾條街外那些穿汗背心,脖子流汗,掛一條毛巾,耳戴運動耳機的男人們也陸續出現,魚貫打卡進入大廈。這宛如災難片的一幕在芝加哥金融圈見怪不怪,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他們是投行雇員。 在投行工作的基層雇員生活作息時間可能比國內的高中生還高中生,五點起床前往健身館,做力量訓練快速提神,為一天高強度的交易做準備,六點準時來到公司,女人們在廁所里換掉身上的運動服,換上從工位拿來的高跟鞋和通勤裝,對著鏡子化妝,整理發型。男人們抓緊時間上個廁所或是交換信息,設計今日的交易策略。七點晨會,十二點半午餐,五點下班,回家繼續分析今日的交易回報率,優化策略,大部分人在凌晨一點結束工作,睡四個小時出發,迎接新的一天,周而復始。 芝加哥時間來算,美股是早上八點半開盤,七點整各部門主管召集大家開個十五分鐘的短會,討論今天的議題,交換情報,隨即散會給大家上廁所,拿咖啡的時間,準備刺激的交易日。八點,每個人基本都在工位待命,工位設計的如同劇院的座位,密密麻麻只用隔板簡單分割,交易員不是檢查今日份的日歷進程,就是回顧昨日的交易收益。每個人面前是六塊屏幕,分別顯示不同的信息,做外匯的會有各種外幣實時匯率,投資股票的會有nasdaq或是sp500index。做投資組合portfolio的會顯示阿爾法和貝塔,也就是風險和收益。開盤后,電話聲瞬間被引爆,人聲鼎沸,比華爾街之狼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基層的交易員和分析師也各不相同,分析師相對靜態,比如researchwork就是收集數據,financialmodeling負責建立初步的金融模型交給上層復查加工,parables對比更新關鍵的金融指數ratio,比如pricetoequityratio,ev/ebitda,用于定價和估值。 交易員是一刻不能停的動態崗位,時刻緊盯跳動的數字,腦子飛速運算,手頭鍵盤能按到冒煙,買入,賣出,對沖,債券,股票,期權。絕大部分交易員的投資組合里混了三十種以上的股票,債券,期貨,可見要從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里脫穎而出是何等困難的事情。為什么要三十多種以上,那是因為根據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只有投資的金融產品達到三十種時整個投資組合才能開始降低非系統性風險non-systematicrisk。通俗點說,分雞蛋時如果籃子小于三十個,那么和放在同一個籠子里沒有區別。 為了應付下午的工作,frontoffice的投行社畜中午只吃清水沙拉,只喝清咖,拒絕一切厚重食物可能引發的fooda影響思維的活躍度。投行的離職率非常高,大部分原因是很多人無法適應這樣的節奏和壓迫感,一周里只有在周五下班時,才會有片刻的輕松感。 做sales的極富口才和激情,通過出賣股票的ission傭金賺錢,聯系機構和高凈值投資者。他們需要密切和客戶聯系,了解客戶投資風格,投資結構和風險接受能力。trading靠買賣各種金融產品然后賺bid-ask的差價,需要極強的量化分析的能力和堅實的心理素質。這兩個職位如同蜂巢的工蜂。 前臺部分再高一級的就是經理,負責對接一些小型融資業務,區間以百萬作為單位。他們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不過就在交易員,分析師的蜂巢工位旁。很多時候,他們會正經危坐的和客戶洽談融資方案,建立新的合作關系,或者共同尋找最優解。比經理更高級的是總監,他們掌管成熟穩定的融資計劃和投資規劃,區間以千萬為單位,相比經理的戰術性,總監更偏向于戰略性。他們一般在專屬的辦公樓層,有自己的咖啡機,甚至豆子的種類都會更好喝一點。 中后臺部門就偏向于研究,管理。researchdepartment對目標公司研究,提供買或者賣的建議,為salesforce及賣方提供參考意見。明牌上,對整個股票市場和經濟形勢做出實時評論以提供觀點輸出,很像我們聽到的早間新聞。暗地里,情報販子,各種灰色的insidesource層出不窮。middleoffice負責評估marketrisk和creditrisk及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來限制交易員的交易額度,把控投行的投入比。當然還包括運營風險operationrisk和宏觀經濟風險eicrisk,可以算得上是內部的晴雨表,這部分發出的的見解大多直接內部消化,不會流到外面。treasuryma是投行內部資金,資本結構,資產流動性的看門狗,需要直接和cfo首席財務官匯報。internaltrol追蹤內部資金流向,密切關注風險敞口riskexposure,上述兩個部門由有多年從業經驗的senior領導。最后太的backoffice就和其他公司的一樣,負責讓整個公司正常運作,比如人力資源部門,it部門。 從wharton畢業后去了曼哈頓的goldmansachs,被吸納入并購重組部門,financialadvisory。三年后進入大摩manstanley的王牌,一本萬利的ibd。如何評價投行這份職業的收入和產出是一件極其主觀的事情,拿我舉例,我對數字敏感,有從大學校友會,實習,家人等多方搭建的消息渠道和人脈基礎,加上天生能起早貪黑的體質,大幾年里在大摩從a做到d,再做到ed,看上去風光無限,但依然在金融苦海里找不到歸屬感。這不是凡爾賽或者矯情,而是這行當的確不如醫生拯救病人來的有意義和成就感。投行絕不算金融行業的守夜人,我們用大量的杠桿和對賭攪動資本主義市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動性,錦上添花,打信息差去賺不義之財,用富人的資本套利,是跗骨之蛆,即便為瀕臨倒閉的企業融資也絕不是外行想象中的雪中送炭??陀^上,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來看,投行對北美金融的發展和幫助甚至不如商業銀行和合作社。 為什么繼續在苦海沉???足夠刺激?電視電影里駕馭千萬級別資本梭哈不亞于是一場豪賭?不,那只是藝術化的加工,無論融資,證券,私募,風投,投行的主流業務里基本上不存在賭博這個概念,2021年了,精密的金融模型,龐大的數據檔案,以大摩的research部門來說,擁有常春藤聯盟至少百分之十的數學統計物理phd作為技術支持。如果投行入場,那就代表它有穩cao勝券的心。在我看來繼續留在投行的人,無一例外是因為巨額回報率。 美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極其厭惡的依靠計算機算法制定交易策略的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成為新的趨勢,三大投行已經悄然轉型成為北美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科技的加持下,資本市場上的不確定性會越來越低,博弈性也隨之大幅降低,企業間戰術和戰略的比拼再度回到那個基于原始資本累積能力的時代。相比過去十年的黃金時代,整個投行行業已經鮮有讓人心驚rou跳的商業案例,原本極富想象力的行業在機器學習,高頻交易,各種回測優化的介入下形成一種乏味的扁平美學,我欣賞量化金融的高效,但越來越高度相似的投資策略很難被稱為藝術,即便在薪水后面加個零,我的心臟也不會多跳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