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484節
正當這里的各方勢力隨時爆發戰爭的時候,太平洋另一面的王朝顯得蒸蒸日上。 時值六月,京城迎來了一個盛夏時節。 隨著國力的節節攀升,而今鄰國沒有了威脅。野人女真正在慢慢漢化,海西女真四部學習華夏農耕,而蒙古的滿都海連兒子都送到京城。 現在誰都曉得大明已經恢復太宗時期的國力,甚至比太宗時期還要更強,起碼太宗時期沒有不需能點火便發射的火銃。 處于和平環境之下的大明迎來了發展的契機,整個社會邁向文人所描繪的盛世。 大明朝廷越來越重視科技,除了水泥井、尼龍扣衣服和蜂窩煤越來越普及外,亦是出現了不少新鮮的事物。 雖然蒸汽火車還沒有問世,但人力手拉車已經橫空出世。 在新修的水泥路面上奔走,而今的人力手拉車已經成為新的時尚,更是很多中下層百姓的謀生手段。 其實改變最大還是教育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走進了學府。 國子監慢慢蛻下培養科舉人才的角色,而是通過逐年擴容和增加學院,每年為社會輸送了各行各業的人才。 雖然現在的大明王朝還是唯有科舉高,但已經不再是百般皆下品,一些實干型的人才漸漸嶄露頭角。 特別朝廷正熱衷于前往美洲大陸掘金,即便是沒有任何功名的人,只要能夠服務于艦隊,同時可以得到官職。 其實最直觀的反映還是京城的人口驟增,大量的外來人口紛紛涌入,他們在這里讀書、工作或者經商。 在文人騒客筆下的暴君弘治治理下,雖然沒有人提及弘治中興,但越來越多的百姓認為如今是弘治盛世。 西苑,養心殿。 啊啾! 朱祐樘已經蓄起了漂亮的胡須,手里正拿著一根狼毫筆,感受到東邊吹來的風,當即打了一個重重的噴嚏。 或許是有所感應,他若有所思般地望了一眼東邊,只是終究是隔著一座汪洋大海,最后只能重重地發出一聲嘆息。 桌面上是兩京十三省的奏疏,每日處理政務已經成為了固定的生活,只是處理起來是越來越得心應手。 朱祐樘的目光落在都察院呈交的一份奏疏上,眼睛閃過一抹落寞。 不管社會如何向前發展,這反腐工作始終是一項重大的工作,甚至是亙古不變的難題。 大明王朝現在大力發展海上貿易,所以大明需要跟中南半島加強經濟往來,這樣才能促進政治和文化交融。 南流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中原地區連接東南亞的紐帶,所以得知南流江入??谟偃?,朝廷亦是撥款十萬銀元疏通河道。 結果朝廷的專項資金到了廣東后,這個工程進展十分緩慢。 時隔數月,在好不容易動工后,結果施工官員尋找各種理由向朝廷訴苦,最后勉強疏通由普通江船通航的河道。 且不說南流江的職責是服務于海上貿易,而粵西最重要的合浦碼頭需要從南流江進入東京灣,結果僅僅數月,連普通江船都無法行駛。 如此的豆腐渣工程,亦或者根本只是一個形式工程,這里自然是存在著貪腐等問題。 朱祐樘看著都察院呈送上來的最新報告,隱隱間有些不安,畢竟現任的兩廣總督正是自己所信任的原兵部侍郎陳政。 雖然呂宋巡撫是張遂,但陳政被委任兩廣總督后,一直在后方默默為呂宋金礦提供支持。真要論功績的話,陳政才是呂宋金礦開采的大功臣。 此次南流江疏浚工程,雖然不是他全權負責,但終究是他主政之地所發生的事情,恐怕他已經涉案其中。 朱祐樘自然不可能姑息養jian,當即對都察院的奏疏進行批示道:“不管涉及到誰身上,必須給朕嚴查!” 雖然陳政并不是六部尚書,但自己前些年便已經表彰了陳政的功績,所以他得到了正二品的虛銜。 在經過自己的俸祿改革后,而今高級官員的俸祿大幅提高。若陳政仍舊管不住自己的手,敢將手伸向工程款的話,那么自己亦不會念舊情了。 “陛下,大臣們都到宮門外候著了!”劉瑾看到朱祐樘將狼毫筆放下,便上前小心翼翼地匯報道。 朱祐樘伸了一下懶腰,便是起身移步御書房。 雖然他淡化流于形式的早朝,亦將權力中樞轉移到西苑,但并沒有避見大臣,反而跟大臣的接觸變得更多。 特別在一些重要的國事上,他往往都會交由眾重臣一起在最高會議上討論,自己最后才會一錘定音。 御書房,這里成為時下文武百官所向往之地。 在得到宣見后,各個重臣紛紛走進這里,而后朝閣樓上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帝王規規矩矩地行禮。 現在朝廷的氛圍變得越來越好,跟這個最高會議脫不了干系,越來越多的高級官員能夠參與到國家的決策中來了。 經過這些年的新陳代謝,六部侍郎的年輕面孔是越來越多,即便尚書一級同樣出現了不少新面孔。 陳坤此時笑得跟彌勒佛般,從地上起來的時候,整個人像一個圓球起立。 當年他因早早投靠弘治皇帝,加上在專業上有立功表現,所以很快便從戶部廣東司郎中破格晉升戶部右侍郎。 響應朝廷的升遷形式的改革,他外放九邊擔任宣大總督。 在職期間,雖然他沒有太過耀眼的軍功,但這些年將宣大經營得有聲有色,亦算是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在賈俊被破格調入內閣后,皇帝便讓他回來接替張珅所留下的工部尚書的位置,成為傳統的六部尚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將劉忠改任農業部尚書后,而今的六部從七部到八部,再到現在已經有了十部。 像帝師謝遷所執管的百花院,如今再度升級,成為了正二品衙門文化教育部,主要著眼于國家的輿情和教育機構。 陳坤的小眼睛一掃,對旁邊的劉忠擠眉弄眼,而后坐到屬于他工部的位置上。 雖然劉忠比他更早擔任尚書,但農業部終究是初創衙門,而且重要性明顯要低一些,所以位置在傳統六部尚書之下。 反觀他所掌管的工部尚書,現在負責朝廷最重要的明緬公路和京津鐵路工程,卻是頻頻可以跟皇帝接觸。 劉忠自然看到陳坤那股得意勁,只是默默地翻了一個白眼。 雖然他跟陳坤并不對付,但亦是不得不承認,陳坤確實十分適合出任工部尚書。在他執掌工部期間,明緬公路和京津鐵路工程進展十分順利。 郭鏞站在下面的虛座前,亦是按著流程道:“圣安!諸位大人,請入座!” 這里已經不再是二十張椅子,而是幾乎翻了一倍。 像兵部增設武職侍郎,現在的兵部侍郎出現了武勛的身影,一些為大明立下汗血功勞的武勛亦是能夠來到這里參與國家大事。 “本次最高會議第一個議題是有關琉球的問題!在今年元旦大朝會之時,琉球使者立契書,為助大明修京津鐵路,愿獻生鐵五千斤。然今已過半載,至今未見生鐵一斤,琉球國君聲稱無鐵可獻,諸位大人議一議此事該如何處置?” 由于京津鐵路對生鐵的需求量過大,所以朝廷對前來的使臣團進行威逼利誘,讓周圍的藩屬國向大明提供生鐵,從而緩解大明生鐵的壓力。 雖然有朝鮮這種積極的小弟,但亦存在一些頑固分子。特別琉球更是出爾反爾,已經聲稱他們沒有生鐵,所以當初的承諾作廢。 現在朱祐樘將事情丟到最高會議上討論,可以說,這幫重臣正在決定琉球國的生死。 第五百零七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 面對此等國家大事,當即有好戰分子即刻表態:“一個小小的琉球竟敢對我朝出爾反爾,此風不可長!” “若因三千斤生鐵便揮師征討,未免過于勞師動眾?”戶部尚書何琮的眉頭微微蹙起,亦是提出異議道。 雖然現在大明擁有了鑄幣權,但執掌這個國家財政大權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在大明的財政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 世人都盯著明緬公路和京津鐵路兩項重大工程,但大明為了打造一張大明的交通網,花到地方基建亦是已經超過了千萬之數。 若不是朝廷的稅收得到大幅提升,加上皇家錢莊發行的國債得到民眾的認可,大明財政恐怕都要走大明寶鈔的老路了。 只是現在美洲那邊的金銀沒有消息,各處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何琮亦是不由得伸手捏緊自己的錢袋子。 “這不是鐵的問題,而是關乎咱們大明的國威!” “今日他琉球言而無信,他日南洋與東海諸國跟風,又當如何是好?” “明緬公路之所以開建如此順利,亦幸印度洋總督汪直繞海道攻其白古王城!” …… 即便面對高高在上的戶部尚書,一眾好戰分子一點都不怵,而是紛紛據理發表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道。 最高會議并不會受到品級的限制,畢竟在皇帝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臣子,只要你言之有理便可跟內閣首輔拍桌子。 現在的六部侍郎原本就氣血方剛,加上亦是想要在這里表現出自己的才能,自然積極地想要表現自己。 哎…… 戶部尚書何琮看到群情激憤的好戰分子,不由得暗嘆了一聲。 雖然他覺得自己被削了面子,但這個會議不分大小,亦是默默地檢討自己的立場是不是存在問題。 雖然琉球那個地方確實鳥不拉屎,但如果事事都考慮得失,那么現在便沒有東北糧倉,亦沒有魚產豐富的九州島等。 現在大明派遣軍隊橫渡太平洋收拾印加帝國,這種勞師動眾的事情并不太可取,但收拾眼皮底下的琉球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 正是如此,亦不怪眼前的后輩像打了雞血般,他們紛紛表達主戰的立場。 “財政自然需要考慮,但咱們大明可是稱霸三洋!” “朝廷每年養這么多銀子養兵,眼皮子底下的小琉球為何收拾不得?” “今日琉球對咱出爾反爾,他日便有人敢上屋揭瓦,此風萬萬不能長!” …… 這一場爭論并沒有持續太久,很快意見統一下來,針對琉球王國的出爾反爾,大明需要對其進行打擊。 特別琉球王國在得知生鐵一事上,亦說了一些不敬大明及皇帝的話,單是這一點便得讓對方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 最重要還是大明現在軍事實力大大增強,而打擊琉球既能讓大明立威,又可以趁機好好地練一練兵。 內閣首輔尹直主持會議,顯得十分平和地道:“既然大家的意見基本一致,那么咱們便定議征討琉球了!” “正是!”面對這個決定,兵部尚書劉宣等官員自然紛紛點頭。 內閣首輔尹直得到答復,便是對著閣樓之上的朱祐樘行禮:“陛下,臣等對琉球一事已有決議!琉球乃我朝藩屬,前有對陛下不敬之言,今敢出爾反爾,懇請陛下免其封號,出兵討伐!” 雖然他們這幫重臣已經形成決議,但需要經由內閣首輔將在場的官員決議上報弘治,由弘治皇帝親自拍板才能生效。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模式既達到了集議的目的,亦是捍衛著皇帝的無上權威。 特別是后者,現在滿朝文武都知曉唯有高高在上的帝王不容冒犯,而一切國家要事都需要經由皇帝裁決。 朱祐樘的聲音從上面悠悠傳來,顯得十分簡潔地道:“準群臣所請!再議,誰可掛帥?” 跟士大夫共享太平之福的政治理念不同,而今真要總結是“神君上民下夷”。即便一個小小的夷長敢輕視大明,不肯為大明王朝的建設出一份力,那么他并不介意亮了亮自己的鐵拳。 特別在東海和南洋之間,福建方向早已經反映這里有海盜出沒,現在正好可以借此在那里派駐一個軍隊,從而徹底控制那一片海域。 既然是立志成為稱霸占據全球七成面積的海洋國家,那么就不能過分眷戀那些貧瘠的土地,畢竟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