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390節
因大明對他們朝貢放開了姿態,所以他父親安排他借朝拜的機會過來見識大明都城,只是剛剛還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心愿。 誰曾想,自己這個心愿竟然遭到大明皇帝如此大的反應,在感受到周圍的殺意后,亦是意識到自己闖了禍。 大內氏家臣陶謙道看著被拖出大殿的大友親治,發現這個年輕人當真頭腦簡單,自己略施小計便自絕于大明。 朱祐樘原以為經過去年阿勒楚喀部的教訓后,沒有人再敢公然挑釁大明,不承想還是冒出來一個愣頭青。 雖然他可以下令處死大友親治,但這種做法過于強勢和損害名聲,所以選擇折中的驅逐方式處理此事。 “大內家的,你騙了我,咱們走著瞧!”大友親治的嘴巴已經被松開,卻是突然不甘地挑軟柿子威脅道。 剛剛還得意洋洋的大內氏家臣陶謙道臉色頓時一僵,卻是沒有想到大友親治突然將矛頭指向了自己。 咦? 在場的文武百官和使臣都是聰明人,當即懷疑是陶謙道使的計謀,畢竟兩家有仇怨并不是什么秘密。 “大友家在朝堂如此無禮,乃臣之疏忽,還請陛下治罪!”兼管禮部的尹直站出來,主動進行請罪道。 朱祐樘知道問題不在禮部,畢竟吸納日本大名稱臣有利于雙方貿易,這是他下旨允許日本加大朝貢名額。 只是明朝不和親、不稱臣的堅守,體現了明朝君臣們的骨氣。 朱祐樘面對在場的文武百官和使臣,知道事情需要做一些補救來捍衛大明的威望道:“大內家臣!” “外臣在!”大內氏家臣陶謙道心里一緊,卻是硬著頭皮站出來。 這…… 吏部尚書李裕和工部尚書賈俊面面相覷,雖然他們亦是懷疑是大內氏家臣陶謙道從中教唆,但陶謙道必定打死不認。 朱祐樘上下打量著這個使了小聰明的中年男子,便是淡淡地道:“朕早些年便聽聞大內家長女才貌雙全,乃日本第一美人,不知婚否?” “尚未婚配!”陶謙道得知不是要追究自己,當即暗松一口氣道。 朱祐樘的嘴角微微上揚,卻是淡淡地道:“朕多年未有子嗣,然東方道神指皇子自東方!既然你家大小姐并非婚配,朕會派遣隨婚使與你同行,迎你家大小姐為宮嬪!” 這…… 陶謙道聽到皇帝竟然是這個意圖,頓時傻眼了。 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者看到大明皇帝玩了這一手,針對這個娶公主事件的始作甬者,不由得暗暗叫好。 “大內家臣,你還不領旨謝恩?” “外臣領旨,謝陛下隆恩!”陶謙道知道這是大明皇帝要懲治他及大內家,帶著一個比哭還難看的表情道。 按說,他們大內氏將女子嫁給大明皇帝是好事,但他們大小姐是家主唯一的千金,而今將大小姐嫁到大明便會讓他們大內氏受制于大明了。 只是不管他同意與否,而今事情必定是要按照大明皇帝的意思去做,而最后的壓力亦是去到大內家主身上了。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越想要做事越容易出現問題。 隨著國債兌付的日子越來越近,大家心心念念黃金船歸來。 正當很多持票人仍舊期待黃金的時候,結果事情還是出現了意外,運金船被劫的消息在京城迅速傳開。 “你們別聽風就是雨!” “以前不是說米荒嗎?結果現在漲嗎?” “這肯定是杜撰的,目的是要驗我們手中的國債!” …… 京城的百姓在聽到這則消息的時候,當即便想到下半年那場鬧得沸沸揚揚的京城米荒,很多人并不為所動。 戶部并沒有選擇隱瞞,而是開誠布公地張貼告示:“運金船在北上途經東南,一艘運金船遇風暴在淺灘擱淺,又遇一伙海盜洗劫。朝廷已經著手追查東南海盜,不過并不影響黃金兌付,有需要換金或銀元可于兌付日前往皇家錢莊兌付?!?/br> 這個事情原本可以不說,只是皇家錢莊深知信譽的重要性,故而還是選擇向持票人將這其中的風險說了出來。 “這國債確實是太過危險了!” “此次損失小才如此,但下次造成大損失呢?” “不管怎么樣,我絕對不會再買這種高風險的國債了!” …… 針對朝廷開誠布公地揭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當即利用這個事情大做文章,選擇瘋狂地抹黑國債。 只是不管他們如何抹黑,而今皇家錢莊都選擇以真誠對待持票人。 “我選擇換黃金!” “我也選擇兌換黃金!” “哈哈……我真的有金飾了!” …… 張英等女性持票人紛紛拿著自己的國債前往皇家錢莊,由于皇家錢莊跟皇家金店合作,所以她們亦可以直接到皇家金店換取黃金飾品和黃金。 “真換到黃金,像做夢一樣!” “去年很多人都說朝廷的國債不能買!” “什么不能買,我只恨當時買得太少了!” …… 在看到貨真價實的黃金飾品到手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般,對自己手中的黃金飾品是愛不釋手。 張英去年主要是支持朝廷的政策,亦是沒有想到朝廷不僅沒有違約,而且還給予他們簡直是超額的回報。 要知道,他們去年給予的是布票或白銀,只是現在朝廷給回她們的是黃金,而且還是按最新的比例進行兌付。 雖然黃金一直十分貴重,但黃金和白銀的比率是一比四,但現在黃金和白銀的比率是一比十了,甚至原本受人追捧的白銀都已經無人問津。 如果去年她們的白銀不是用于購買國債,而是選擇直接購買黃金飾品的話,那么她們黃金飾品還要小上四分之一以上。 “咱們投資國債是真的賺大了!”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我以后一定要買國債!” “你以為國債想買就能買,多少人翹首以盼卻遲遲沒消息!” …… 面對一些女人的白日夢,理性的女子當即指出了現狀,讓她們認清當下的事實。 朝廷自去年發行國債后,雖然有傳朝廷想要發行新國債,但遲遲不見動靜。弘治四年的國債,恐怕已經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至于那些專門搗毀國債的言論,或許在士林階層擁有一定的市場,但在京城百姓的眼里卻啥都不是。 年初三當日,圣旨下達。 王越和尹直紛紛接到圣旨,他們兩人將以閣老的身份前往江南,由王越兼任南直隸總督,而尹直則是出任浙江總督。 尹直并沒有選擇走水路,而是跟嚴肅直接前往天津,從海上直達寧波,卻是打算來一場直搗黃龍的戲碼。 朱祐樘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亦是開始著手新的規劃。 發展才是硬道理,雖然江南出了問題,但并不是停滯不前的借口,所以他已經將目光瞄上了交通網絡上。 在任何時代,運輸都是重要的成本,更別說現在是以畜力和人力為主的交通時代。 只是道路的交通不能胡亂修建,修建交通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隋朝很大程度只是被大運河拖挎了財政。 朱祐樘并不認為現在財政健康便可以為所欲為,仍舊還得精打細算,哪怕修路亦得考慮需要和經濟回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天津跟北京的貿易已經越來越頻繁,需要運輸的貨物是越來越多,特別天津是北京連接海洋的關口。 雖然天津擁有大沽口漕運,特別天順二年通過新河將北塘口和薊運河連接,但現在的通航能力太差了。 朱祐樘知道貨幣只有流通才能體現價值,而今很多海運貨幣到達天津,由運河的淤泥和動力太差,壓根無法通過大沽口漕運到達京城。 現在可以算是自上任以來最幸福的時刻,以前都在頭疼該怎么搞錢,現在只需要想著如何花錢即可。 除了花錢的事情外,其實還有一件頭疼的事情。 應天巡撫同樣要物色人選,而此次他決定給年輕人機會,亦是將弘治朝出產的官員徐鴻等官員叫了過來。 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 紫禁城,已經披上厚厚的白棉襖般。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各不同。不僅小小醉翁亭如此,這一座舉世第一宮殿群更是如此,正顯現著冬季之美。 滋滋…… 徐鴻和錢森一起來到午門前,兩個人在這里碰面的時候,卻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味道。 他們都是弘治朝最新一批進士,當年他們成績最好的十二人參加小傳臚第一次在西苑門前碰面,正是他們人生重大的轉折點。 時過境遷,十二人的境遇皆不同。 當年最風光的狀元劉存業已經辭官回家找mama,心高氣傲的榜眼錢福亦是辭官游山玩水,擅于權術的榜花郎靳貴步當年楊廷和后塵淪為微不足道的倉大使。 反觀張遂已經成為呂宋的第一任巡撫,于銘則升任工部侍郎,這兩個人算是他們這屆進士最杰出的兩個人,亦是前途最為光明的兩個人。 于銘利用出色的工匠技能已經成為工部最耀眼的技術型人才,很多人都斷定他是將來的工部尚書。 張遂雖然是屬于海外的巡撫,但呂宋金礦關乎大明的財政,呂宋島更是大明駐扎南洋的重要基地,其地位其實遠超一般的巡撫。 至于他們兩人,其實亦已經成為很多人所羨慕的對象。 雖然他們不像前兩位那般耀眼,但通過他們的務實精神,已經在戶部和兵部表現出色,成為司職郎中的佼佼者。 “兩位大人,請跟雜家一起進宮面圣吧!”一個公公打量著被召來的兩人,手持著佛塵淡淡地說道。 徐鴻和錢森輕輕地點頭,便跟著這位公公走進紫禁城。 雖然他們很多次進入紫禁城,只是不管是門儀還是殿儀,都是在外朝的區域,卻是從來都沒有到達內宮之中。 此次他們突然被皇帝下旨召見,而且還是來到哪怕大人物都難以企及的區域,自然會多一些緊張。 “錢大人,你說陛下因何突然召見咱們兩個小小的郎中呢?” 徐鴻現在已經是一個十分成熟的官員,只是看到離內宮的區域越來越近,顯得心里十分沒有底地詢問道。 雖然他跟錢森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已經成為各個衙門的骨干,但他們如今的官職品階不高,資歷太淺,卻是不明白皇帝因何召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