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298節
今年京城最大的劫數恐怕要數年初的天花疫情,那一場疫情不僅迫使京城各坊封禁,而且還帶走了一些感染者。 只是朝廷的防疫措施得當,致使天花疫情沒能夠出現大面積感染,而后朝廷逐步推廣種痘的防治方法。 雖然五月份疫情出現反復,但朝廷始終能夠牢牢掌控局面,致使天花疫情已經成為大家腦海中一段不太重要的記憶。 反倒是棉布出海的計劃有序推進,特別打擊金融業后,越來越多的權貴資本進入紡織行業,從而推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現在不論是種植棉花,還是成為紡織工人,亦或者從事紡織副業的民間資本,都能夠讓他們享受到紡織業蓬勃發展的紅利。 其實京城并不局限于紡織業的發展,由于大量普通的百姓得到了紅利,無形中又推動了京城的消費市場。 不說大量年輕的紡織女工購置化妝品,像趙老四用多年的積蓄翻新房子,同樣無形中在拉動京城的消費市場。 現在面臨即將到來的春節,大家的口袋已經變得充實起來,哪怕節儉的人家也想過一個熱鬧的春節。 對華夏的百姓而言,若自己一個人隨意一點即可,但如果能夠讓妻兒開開心心自然不可能會過度吝嗇了。 “豪宅八折急售!” “黃金地段,八折誠意賣房!” “毗鄰學府,八折含淚大甩賣!” …… 歷史仿佛重演一般,京城突然又出現了一股賣房潮,只是此次不是他們提前得知朝廷即將出臺新措施,僅僅只是一年一度的財政會議即將召開。 第三百三十六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 冬天是一個多雪的季節,而今年京城的雪顯得格外的大。 滋滋…… 正值中午時分,一眾重臣乘坐轎子踏雪而來。由于地面的雪來不及清理,靴子踩在上面擠掉里面的空氣,故而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常鳳率領金吾衛頂著風雪嚴守西苑門,看到這幫重臣紛紛聚集而來,卻是知道今天召開隆重的財政會議。 “瑞雪兆豐年,好雪!” 戶部尚書李嗣顯得蒼老了一些,抬頭顧不得一片雪花落在眼睫毛上,望著從天空飄下來的鵝毛大雪由衷地發出一聲感慨。 不論是帝國的財政,還是普通百姓的吃穿用度,而今的大明太需要一個豐年了。 盡管現在越來越多的聲音稱呼皇帝為暴君,只是帝國暴虐的對象始終是為富不仁的富紳豪強,帝國對普通的民眾執行的是仁政。 若是能夠迎來一個豐年,那么朝廷不僅有著更多的財政收入,而且亦能得到足夠的生產力來興修水利和開發建州。 只需要熬過這前期的苦日子,那么大明王朝必定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國,更是能夠從周圍攫取資源發展己身。 “這雪可不許再這般下了,船廠那邊的工期一旦耽擱,陛下怪罪下來工部就擔待不起了!”工部尚書賈俊同樣身穿厚實的裘衣而來,卻是小聲地抗議。 自從大明在呂宋島發現五座金礦得到證實后,皇帝對太祖托夢更是深信不疑,在大洋的彼岸必定存在高產的玉米、紅薯和土豆。 現在皇家造船廠已經啟動打造致遠寶船的計劃,由致遠寶船橫渡東海,派遣使者將生長在大洋彼岸的高產農作物種子帶回來。 雖然他不是戶部尚書,但亦是清楚高產種子的價值。一旦真存在高產的農作物,那么價值要遠勝于呂宋金礦,大明百姓便可以過上真正的豐衣足食的日子。 只是這場雪這般繼續下,不僅影響致遠寶船下水的時間,而且還會嚴重影響致遠寶船的造船進度。 戶部尚書李嗣知道賈俊所統領工部的難處,而且接下來天氣如何取決于蒼天,故而僅是瞥了一眼賈俊。 由于身份不同,所以立場不同,但他們終究是希望帝國能夠變得越來越富強。 轎子陸續到達,只是轎子都在離西苑門十多米處停下,那幫后面到達的官員紛紛進行見禮。 “李尚書,請清查一下人數吧!” 次輔劉吉現在老老實實扮演輔政者的角色,看到六部的重要人員已經來得差不多,便淡淡地提醒吏部尚書李裕。 李裕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四年的時間,而且吏部尚書的位置越來越穩固,渾身越來越有大領導的氣質。 六部共計十八位重臣,而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是過來監察,只是工部兩位侍郎和戶部左侍郎都不在京城,所以共計人數是十七人。 李裕清查完人員后,便對劉吉進行匯報道:“次輔大人,除了元輔大人外,其他人員均已經到齊!” 萬安終究年事已高,特別遇到冬天更是毛病不斷。 前段時間突然腹部絞痛而無法下床,皇帝派御醫為萬安診治,只是身體才好沒兩天,卻是又染上風寒之癥,致使又臥床數日。 弘治帝對萬安可謂是寬宏,不僅派遣太醫診治,而且還恩準萬安的病假,更是時常派人關心病情。 現在萬安沒有到來,很可能是因病而不能到場了。 咳咳…… 正是這時,一頂轎子從南邊匆匆而來,轎中人發出一陣激烈的咳嗽聲。 “下官拜見元輔大人!”次輔劉吉等人面對從轎中走出的佝僂的老者,當即恭恭敬敬地見禮。 萬安經過一場場病疼后,雖然總能有驚無險般度過,但整個人顯得老態龍鐘,跟那日在奉天門廣場狂奔的那道身影是判若兩人。 咳咳…… 萬安的手枯瘦如柴,在兒子萬翼的攙扶走出轎中,忍不住又發出幾聲咳嗽,對行禮的重臣輕輕地擺了擺手。 “爹,要不您還是告個假吧!”萬翼感受到老父親身體微微顫抖,又忍不住出聲勸阻道。 萬安的表情雖然僵化,但眼睛仍舊犀利,卻是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這才遞給劉吉一個眼神。 劉吉跟萬安已經共事多年,自然知曉萬安的意思,便對在場的重臣道:“咱們跟隨元輔大人一起進去吧!” 吏部尚書李裕和工部尚書賈俊默默地交換一個眼色,沒有想到萬安病重仍舊堅持前來,單是這個舉動便值得他們尊敬。 “老不死,我看你能撐多久!”刑部尚書何喬新看著萬安步履蹣跚的身影,卻是恨恨地道。 雖然萬安亦是詞臣,但并不是清流官員,而是通過獻媚的方式上位,故而遭到他們正直官員的唾棄。 而今來到弘治朝后,萬安這個媚臣更是極力巴結暴君弘治,已經成為大明建朝以來的最大jian臣。 正是如此,他們都希望萬安和劉棉花都死掉,從而換上真正的清流官員統領他們恢復周禮開創盛世。 咦? 王越并不是最高會議的參與者,而是一直充當旁觀者的角色,卻是注意到刑部尚書何喬新惡毒的目光,頓時有所警惕地盯著此人。 最高會議的地點仍舊安排在御書房,而今地暖已經開始運作。 眾重臣來到這里后,由于身上都落了雪毛,所以紛紛脫掉身上的裘衣。 他們身上的裘衣是去年大明收復建州之時,弘治在處置戰利品之時,特意對他們的一項賞賜。 雖然他們的財力買一件裘衣不在話下,但身穿自己購置的裘衣過于惹人眼,只是皇帝賞賜之物自然另當別論了。 正是如此,他們對身上的裘衣格外的重視,先是將裘衣小心地掛在外面,而后走進了溫暖如春般的御書房。 他們可以說是這里的???,而今更是享受了地暖,渾身有一種說不出的舒暢。 大家已經習慣于這種議事模式,跟以前的模式相比,現在的決策更加的高效和快捷,特別各個部門間的合作顯得親密無間。 二十一把椅子早已經準備妥當,前來的官員在見禮后,便按自己的衙門和官職入座。 “開始吧!” 朱祐樘在閣樓上靜靜地品著香茗,看到內部和六部官員到齊后,便淡淡地開口。 財政會議最重要自然是錢,雖然今年大明朝廷收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奈何開支同樣龐大。 跟很多人所想的不一樣,以為只要封建王朝能夠做到政治清明,便可以開創周朝盛世。 只是社會生產力擺在這里,社會財富體量亦不可能用之不盡。且不說不可能做到將所有的富紳榨干,哪怕真能將所有社會財富歸到朝廷重新分配,其實亦不過能過幾年的好日子。 正是如此,現在大明想要真正的強盛,僅僅從官紳階層那里要回一些社會財富仍舊不夠,最重要還是社會生產力的提升。 閣樓上下,已經算是兩個等級。 郭鏞手持佛塵站在下面,得到信號便cao著特有的腔調道:“諸位大人,此次是明年的財政會議,在戶部說明今年的財政詳情后,大家便要暢所欲言了!” 雖然大家早已經大概知曉戶部是捉襟見肘,但并不知曉具體的數目,所以紛紛扭頭望向李嗣。 李嗣的屁股卻是沒有動,而是輕輕咳嗽一聲。 戶部右侍郎吳裕已經早有準備,當即將國家各個經濟數據進行公布,只是臉上并無半點喜色。 “奢靡稅只有兩百五十萬兩?” “少是少了點,但總歸是一筆重要的進項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咱們的開支項過大,完全頂不住??!” …… 禮部尚書徐瓊等官員聽到朝廷的財政開支明細后,卻是沒有半點喜色,反而顯得憂心忡忡起來。 自從弘治帝登基以來,整頓鹽政、清丈田畝、查抄大明第一貪和推出奢靡稅等,無不增加財政收入。 只是正如一些人所感慨的那般,現在最大的癥結是朝廷的開支太大,以致又陷入財政赤字的困境中。 閣樓上的朱祐樘默默地喝了一口茶,亦是暗嘆一聲,同樣意識到最大的財政問題其實是開支過大了。 不過大明王朝現在的弊病叢生,民眾的生活質量必定持續下滑。若是什么事都不做,哪怕沒有建州女真,亦會有其他勢力推翻腐朽的王朝。 正是如此,雖然他無意于改變政治制度,但要打造一個最強盛的王朝,甚至成為唯一一統全球的暴君。 “咱們財政開支雖然很多,但哪一項不是功在千秋之舉,又有哪一項是能夠終止的?”戶部尚書李裕將這些聲音聽在耳中,當即發出靈魂拷問。 由于種種的因素,現在朝廷的財政開支確實很高,但每一項開支都不是頭腦發熱的結果,而是經過他們深思熟慮的決策。 治理黃河,這關系到民生水利工程,更是河南、河北和山東三省百姓的生計,所以根本不可能叫停。 開發建州,既是百萬災民的生存的希望,亦是關系到大明京城糧食安全保障的東北糧倉計劃,更是沒有理由叫停。 強軍計劃,這是大明王朝強盛的基石,既保障大明的領土和邊民的安全,亦是為大明走出去保駕護航,所以同樣不能喊停。 致遠寶船,這看似最不重要的項目,但卻是大明真正走向強盛的有力保障,通過推廣種植高產農作物使更多百姓解除土地束縛。 大明精耕細作已經長達數千年,很多種植經驗已經是爐火純青,更有了他們的堆肥技術,想要提升產量的方式其實只剩下發明化肥這一條路。 只是科技的進步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科研。 即便到現在,工部仍舊弄不出尼龍繩,想要得到化肥更不是易事,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引進高產農作物。 若是能夠得到高產農作物,那么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都能得到提高,糧食同樣得到迅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