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288節
不論是黃蠟、珍珠,還是檳榔,他們都要拼命往大明那邊送,從而拉近兩國的關系。 “跟大明相比,咱們這座島不值一提??!” 古麻剌郎等勢力同樣被明廷冊封為國王,現在跟著馬拉尼使者顏色和麻逸國王麻珠站在甲板上,卻是有著不一樣的感慨。 他們是乘坐海船從天津登陸,從福建沿途北上的時候,卻是已經領教兩者的差距。即便眼前自己所居住的海島很壯觀,但相較于大明王朝宛如鯨魚比之小蝦米。 艦隊從平靜的海面劃過,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波痕。 此行足足有三艘大海船,一艘海船主要是將使團及他們的賞賜物送回來,一艘海船是往呂宋城輸送的軍資和物資,一艘海船則是前來南洋從事海上貿易。 雖然大明跟南洋一直有貿易往來,但大明商人主要是看上人家的珍珠,故而雙方的貿易總量并不大。 只是現在大明開啟航線后,即便馬拉尼過剩的糧食和蔬果,而今亦成為南洋商船所重點貿易的商品。 至于明朝方面,在攜帶他們所喜的瓷器和鐵器的同時,亦是向他們極力推廣大明的棉布,讓棉布成為南洋居民衣服料子的首選。 待到艦隊靠近呂宋島的海岸線后,便沿著西海岸線繼續航行。 呂宋島的海岸線總長超過5000公里,若排除無法通行的因素,哪怕步行繞島一周亦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由于呂宋島的北部屬于海洋性熱帶氣候,南部屬于熱帶雨林氣候,而今又處于農耕時代,所以呂宋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 加上呂宋中北部大部分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像馬榮火山是全世界都排得上號的活火山,致使這里的人口相對較少。 特別水源是制約人口發展的最大因素,不說呂宋這里沒有農業支持和挖井技術的島嶼,哪怕是在大明的西南地區亦存在大量的無主之地。 正是如此,哪怕大明將呂宋島劃出幾個王國,但他們所著重的是耕地和水源區,整個島大半區域屬于無主之地,亦或者是大明王朝呂宋巡撫衙門的轄地。 經過一日一夜的航行,大明航隊終于來到一個被稱為玳瑁的地方,這里生活的玳瑁成為海船的重要補給站。 只是現在這里不再是獵殺場,而今出現了一座港口和一座城,正是大明王朝派遣工部所修建的呂宋碼頭和呂宋城。 呂宋巡撫衙門自然坐落在城中,呂宋巡撫張遂已經帶領俞元贊等將士恭候在呂宋碼頭上。 此行的總負責人是工部左侍郎陳政,雖然名義上是護送各國使者返回呂宋島,但更重要的任務是了解這里的最新情況。 現在已經是弘治三年八月份,大明布局呂宋已經長達大半年之久。 且不說皇帝著不著急,哪怕京城的百姓都已經是翹首以盼,卻是希望知曉呂宋方面的成效,是否真能找到海外金礦。 “金礦找到幾處了?” “主要金礦有四處!” “金礦的規模怎么樣?” “不可估量,目測起碼有上千萬兩黃金!” …… 工部侍郎陳政在勒令使船將各國使臣送回去后,當即向呂宋巡撫張遂打聽具體的情況,得知答案讓他心里涌起了一陣狂喜。 雖然不可能一下子便將上千萬兩黃金帶回去,但哪怕是花費二十年的時間,一年產出五十萬兩黃金都是十分的驚人。 很顯然,皇帝堅持下南洋的做法是做對了,那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又將開辟出一條重要財源。 北京城,西苑。 遠在一萬多里外的太液池湖面顯得古井無波,一只黑色的水蜻蜓正立在魚竿末端上,這里宛如一個美侖美奐般的垂鉤圖。 隨著浮標被拉進水里,那只蜻蜓被揚起的魚竿驚走,而一尾極漂亮的紅鯉魚被魚線帶出了水面,紅鯉魚呈現一個矯健的身形。 足足八百畝的水域,既是一個沒有污染的世界里,又是一個沒有其他釣魚人的場所,這里的魚情簡直是釣魚人的天堂。 “陛下,這條魚好肥、好漂亮!”劉瑾上前,摘下那條活蹦亂跳的魚道。 朱祐樘將魚竿放在旁邊,接過旁邊佳人送過來的茶水道:“算一算日子,陳政現在應該到呂宋城了吧?” 在這近半年的時間里,他一改前兩年年年用戰的做法,而是選擇休養生息,更是有意削減重大的財政開支。 雖然在自己主政下,鹽稅和糧稅都得到了迅猛增加,特別糧稅收入已經是坐三望四,一年的糧稅收入朝著四千萬石挺進。 只是大明的宗藩要錢來養,勛戚和文武百官要養,自己的軍隊更需要繼續投錢強軍,建州的工事至今都還在穩步建設中,治理黃河同樣需要百萬兩計的投入。 朱祐樘深刻地體會到做皇帝很難,想要做一個好皇帝更是難上加難。 不論是嘉靖讓“家家皆凈”的加征加派政策,還是萬歷派遣太監廣征礦稅,其實收到的錢比自己清丈田畝要強。 偏偏地,自己勞心勞力想要做一個好皇帝,故而并不打算讓百姓家家皆凈,所以始終不忍心加稅。 所幸,崇文門的稅收得到了一點蚊子rou,而奢靡稅的效果同樣十分顯著,卻是得到了一大筆的富人稅補貼財政。 雖然他成功地解決一度要停工的建州工程,以及治理黃河并沒有受到財政的影響,但奢靡稅收到的錢終究有限,卻是不可能將天下的富人都洗劫干凈。 一個帝國從來不缺花錢的地方,特別自己還面臨武器升級問題,所以現在大明的財政仍舊并不算十分寬裕。 “陛下,人應該是到了,這張遂是應該好好治一治了!” “為何要治張遂?” “張遂從小小監察御史被陛下超遷為巡撫,卻不知道感恩,反而不斷向朝廷索要銀兩,而今已經要去二百萬兩了,奴婢覺得有一半恐怕進了他們的口袋!” “你不懂!” “陛下,你派陳政過去不是要調查張遂嗎?” “是,亦不是,這錢肯定得花,但僅僅不讓張遂亂花!” …… 朱祐樘身處在這個時代才發現,前世那些小說以為找到小說便有源源不斷的金子是騙人的,開采金礦的前期需要投入一大筆龐大的開支。 到了此時此刻,讓他感受到做事確實不容易,亦是明白為何采金的企業利潤率并不算高。 朱祐樘知道想要將金礦開采出來,不僅僅需要龐大的前期投資,而且還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 最大的問題是運輸問題,并不是如何將金子運出來,而是如何將生活物資和生產物資運送進去,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銀兩支持。 偏偏,呂宋是懸于海外之地,碧瑤金礦又是呂宋島的腹地,這大大加劇了開采的難度,更是提高了金礦的開采成本。 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其實是腐敗。 大明并不是沒有金銀礦,除了年產量十幾萬兩白銀的云南外,南方諸省有幾個大銀礦,現在亦是處于開采狀態,但其他的銀礦則是沒有太大的開采價值。 這里所提到的開采價值是官府而言,由于官府的采礦效率低下,一些銀礦工場是入不敷出,卻是白白肥了那些蛆蟲。 另一方面,民間私采銀礦的事情是屢禁不絕,那些虧損的銀礦到民間卻是賺錢的買賣。 “陛下圣明!”劉瑾得知朱祐樘是這個心思,當即便是恭維道。 朱祐樘將手中的茶杯輕輕放下,而后重新拋竿道:“圣明不能當飯吃,陳政替朕視察歸來后,后續的錢還得更多了,但國帑現在差不多見底了??!” 明明可能得到好消息,明明是后世讓人垂涎的金礦,但到了堂堂帝王這里,卻是沒有顯得多么興奮。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黃金不能提升社會的生產力,遠不如將精力放到研制尼龍材料上,但偏偏世人皆癡迷于黃金。 第三百二十七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 夕陽西下,整座湖面顯得波光粼粼。 朱祐樘倒沒有過于糾結世人過度追逐黃金現狀,畢竟自己可以既要黃金,亦能默默推動科技發展,只有小孩才會做選擇。 至于所面臨的財政問題,更是沒有必要喊娘。 現在終究還是一個封建社會,社會生產力擺在這里。僅僅憑借實施仁政根本無法解決帝國的財政問題,甚至收入遠遜于暴政,所以財政注定不可能過于充裕。 朱祐樘執政已經三年,亦早已經想清楚很多東西,現在想要真正崛起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這一條道路。 正是這時,工部都水司員外郎于銘前來求見。 朱祐樘已經持竿開始釣魚,發現自己的腦子是剛想到曹cao、曹cao便到了,亦是輕輕地抬了抬手示意將人領進來。 現在工部是他推動提高生產力的最重要部門,所以一直十分重視培養工部的實用型人才,只是不清楚這位工部都水司員外郎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好消息。 華夏目前最主要的生產資料是土地,而生產資料的方向自然是農產品,但是八億畝的田地以水稻和小麥種植為主。 有鑒于后世的知識儲備,他知道華夏傳統農作物的水稻和小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亦是為何現在華夏人口始終無法破億的真正原因。 很神奇的是,后面的朝代人口竟然從七千萬突破四億,而原因正是引入玉米、土豆和紅薯等高產作物。 正是如此,他結合現在大明王朝生產資料的實際情況,并沒有貿然追求飛機和火車等高科技,而是決定引進玉米、土豆和紅薯,從而引領華夏進行一場農業生產革命。 一旦大明王朝擁有生產四億人口糧的能力,那么華夏便可以更專注地搞科研,從而真正引領全世界的科技潮流。 只是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 盡管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在海上蠢蠢欲動,足跡正慢慢地朝東方而來,但現在離麥哲倫完成第一次環球旅行還有著32年的時間。 若想要借助西方航線將玉米、土豆和紅薯散播過來,這還需要更長的時間的等待。 且不說實際的時間會是五十年或上百年,哪怕僅僅只需要等待32年,這都是朱祐樘無法接受的。 朱祐樘并不打算讓華夏民族再等待上百年的時間,亦不想將這個事情交給下一代,所以他決定親自改變原有的歷史。 正是如此,他一直默默地推動華夏造船廠的發展,更是將橫渡太平洋海船的任務交給工部和天津造船廠,計劃由華夏自主完成第一場農業革命。 就在昨天,經過反反復復無數次修改后,造船方案已經正式敲定,卻是已經完成至關重要的一步。 此時的夕陽顯得無限好,整座西苑被金燦燦的陽光籠罩。 工部都水司員外郎于銘正低著頭,跟隨小黃門緩步走來。 他是一個身上透著幾分傻氣的青年男子,年約三旬左右,眼睛透著血絲,面容憔悴,顯得睡眠不足的模樣。 在將近來到釣魚亭的時候,似乎是過于投入于走路,加上整個人顯得頭重腳輕,整個人差點被臺階絆倒。 劉瑾打量著這個在酉己恩科脫穎而出的官場新人,卻是不由得暗自搖頭。 直到現在,他都不明白這個透著幾分傻氣的青年官員有什么過人之處,結果僅僅依靠幾張圖紙和模型便得到陛下的青睞,甚至都已經準備將他提拔為都水司郎中。 “臣工部都水司員外郎于銘敬請圣安!”于銘來到這里后,當即便郎聲見禮道。 這…… 劉瑾猛地回過神來,顯得驚恐地狠狠瞪了一眼不懂規矩的于銘,而后擔憂地扭頭望向正在釣魚的朱祐樘。 朱祐樘看著浮標突然沒了動靜,卻是知道這個工部員外郎將自己的魚嚇跑了,心里不免生起幾分不快。 只是他并不準備因這種小事而暴怒,每日朝自己搖尾討好的臣子太多了,多幾個獨立獨行的臣子亦不算壞事。 何況,于銘這個人雖然不太合群,但確確實實是一個能夠專心做事的人,特別在造船有著很高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