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203節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上層人士,追逐權勢似乎才是主旋律。 由于現在已經臨近春節,京城各個衙門幾乎都沒有什么事情,而地方官員更是打著各種名義進京。 站隊,這是在任何時代都存在的政治現象。 那幫進京的官員像是要找奶喝的小羊羔般,卻是紛紛涌向了朝廷重臣的府邸,其中不乏很多攜帶重禮的官員。 弘治元年是京察大年,而明年開春便是針對地方官員的外察,吏部要對年老、殘疾、罷軟不能任事及貪婪、酷暴、生事科斂害民者等官員進行免職。 原本很多地方官員并沒有太當一回事,畢竟外察是時常出現的事情,但禮部公布恩科會試將會錄取六百個名額后,簡直像是丟下了一枚深海炸彈。 “本屆恩科六百人?明年外察是要地方官員給新科進士騰位子??!” “這樣不正好嗎?那幫年老或不能任事的地方官員早就該進行免職了!” “說到底還是咱們的皇帝圣明,虧那幫清流還反對恩科,要我說六百個可成定額!” …… 在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京城百姓針對朝廷加強外察和恩科六百個名額并沒有異議,卻是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天下的貪官污吏。 “哈哈……我們高中的概率大增!” “別高興太早,哪怕高中亦是只能出任知縣!” “實干興邦,知縣才是真正的實政,做知縣有什么不好?” …… 京城備考的舉子得知本屆恩科竟然是六百個名額后,卻是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對這個消息像是嗅到了餡餅的味道般。 自從大家開始意識到朝廷越來越重視實務,特別翰林官沒有以前那般風光,很多舉子對于出任知縣不再那般抗拒了。 特別在最新一期的《明》刊中,上面杜撰著宋朝一個海姓知縣的事跡和宋慈的破案案例,正默默地激勵著很多的年輕舉子。 吏部尚書李裕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面對不斷尋找關系上門的地方官員,卻是通通將其拒之門外。 現在所擁的的權柄已經堪比首輔,他自然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地位,故而并不想為那丁點好處便自毀前途。 只是朝廷的爭斗無處不在,明槍暗箭更是層出不窮。 紫禁城,乾清宮。 時間已經來到了年關,明天便是大年三十。由于現在的政務越來越少,且幾乎不需要召見大臣,故而朱祐樘最近幾天都在東暖閣辦公。 說是辦公,其實真正要處理的政務并不多,每日都有很多閑暇的時間,所以偶爾會將自己的女人叫過去搓麻將。 “這樣吧!誰贏得最多,今晚朕便寵幸她!” “真玩這么大嗎?” “君無戲言!” 朱祐樘知道自己的身份擺在這里,當即便開出賭注。 面對這個充滿著誘惑性的賭注,三個女人都是摩拳擦掌,只是她們都忘記了一件事情。 “自摸!”朱祐樘的手氣很好,而且頭腦異常靈活,在最后一局中自摸,故而輕松贏下了三女。 在看到這個結果后,三女頗為無奈地交換一個眼色,卻是暗暗下決心明天一定要堂堂正正地拿下這個男人。 朱祐樘突然意識到自己雖然贏了,但似乎亦是輸了,反倒今晚又得糾結是要小妖精、冰美人還是騎馬。 “陛下,出事了!”郭鏞拿著一份奏疏過來,顯得小心翼翼地匯報。 兩京十三省的官員紛紛送上來賀表,一份份馬屁文章送到了朱祐樘這里。 朱祐樘對這些恭維之詞已經免疫,卻是懶得親自進行翻看,所以將這一堆奏疏交給司禮監進行處理。 只是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這里面竟然夾帶著一份彈劾的奏疏。 郭鏞在看到這一份奏疏內容后,亦是知曉此次是要生起大風波,卻是不敢耽擱,當即將這一份與眾不同的“賀表”轉呈朱祐樘。 朱祐樘倒不覺得會有什么大事發生,在看到這是由工部員外郎阮耀遞上來的奏疏,便猜到是一個不安分的中下層官員借遞賀表的機會攻擊朝廷重臣。 除了那些胡亂攀咬的科道言官,其實很多中下官員同樣不安分,不僅喜歡對自己治國指手畫腳,更是不惜攻擊一些存在一定問題的重臣。 朱祐樘知道必定是攻擊自己所倚重的大臣,只是看到矛頭直指內閣首輔萬安,不由得暗嘆了一口氣。 萬安現在已經是護皇派的標桿人物,一旦他真的倒下的話,雖然無法改變現在的朝局,但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到護皇黨的士氣。 只是自己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若是對方拿出真憑實據,自己亦是不好包庇萬安,甚至要親手除掉萬安。 朱祐樘不知這小小的工部員外郎是舍生取義的直臣,還是某方勢力的刀子,便認真地翻看這一份名為《乞懲jian邪疏》的奏疏。 在看完這一份奏疏的內容后,即便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臉的帝王,此刻他的臉色不由得變得凝重起來。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家有本黃經? 大年三十當日,北京城的家家戶戶都已經準備過年,門口貼上一張張手寫的春聯,更是時而有鞭炮聲噼里啪啦地響起來。 新春佳節自然是喜慶的,何況今年的春節讓很多人家是真真切切吃上rou,更有很多人家穿上了暖和的棉衣。 淳樸的華夏百姓并沒有太多的野心,只需要豐衣足食便已經足夠了。 大時雍坊,瑞安伯府。 一家子人坐在大廳中,正在這里有說有笑地拉著家常,氣氛顯得十分的融洽。 王家的命運像被上蒼開著一個善意的玩笑般,雖然他們的jiejie是王太后,他們亦是因此得到了封爵。 只是王太后還是皇后的時候,卻是遭到了憲宗的冷落,更是沒有給皇室留下子嗣。 原以為他們這座瑞安伯府只能勉強維持一種表面風光,結果不想事情在弘治朝迎來了重大轉機,而今升格為王太后反倒獲得圣眷。 特別當今圣上跟周太皇太后的矛盾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反倒是王太后跟皇帝親近,而他們瑞安伯府成為最光彩的外戚。 由于瑞安侯王鎮去世,而今當家的是瑞安伯王源,即王太后的親弟弟。 王氏一族從南京遷居京城后,亦是已經繁衍出數十口人的大家庭,特別王源的兩個弟弟仍舊選擇在瑞安伯府共同生活。 跟往年一般,大家在傍晚時分將會在這里一起吃團圓飯,故而所有人便早早來到大房這邊的生活區域。 王源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留著漂亮的胡須,雙眼顯得炯炯有神。 早年間在國子監讀書,雖然沒能成功考取功名,但身上亦是沾上了儒雅之氣,活脫脫的一個讀書人形象。 王源的弟弟王清和王浚同樣年過四旬,兩個人早年間是紈绔子弟,特別王浚當年在京城是有名的花花公子。 王清已經慢慢厭倦了花月場所,但王浚仍舊癡迷其中,至今還時常會外出夜不歸宿。 王浚的身邊坐著的妻子李氏,年約三旬,一雙勾魂的媚眼,皮膚保養得極好,身材異?;鸨?,活脫脫的一個美少婦。 “爹,二叔,三叔!”王相自從升任錦衣衛僉事后,整個人越發顯得沉穩,來到堂中對長輩進行見禮。 王源在淡淡地輕瞥一眼這個二兒子,臉上涌起一抹淡淡的傲氣,卻是不太喜歡這個在錦衣衛沾著惡名的兒子。 明明他們王家可以做一個頗受稱頌的賢戚,結果這個兒子非要在北鎮撫司冒頭,以致有人背地里議論他家是貪慕權勢。 偏偏地,有些事情亦不好跟自己這個二兒子直接挑明,畢竟事情說出來便是不忠。 “如此侄兒便先行告辭了!”王相剛剛回來取落在房間里的刀,在說明自己要前往北鎮撫司而不能吃年夜飯后,便準備離開。 錦衣衛不是官場但亦勝似官場,朱驥和另一位同知要在家吃團圓飯,那么他這位剛剛升上來不久的錦衣衛僉事自然是前去值班。 “不是兄長說你,今晚團圓飯都不在家里吃,你這像話嗎?”王橋看著王相要離開,卻是突然淡淡開口責怪道。 王橋是王源的嫡長子,即是將來世襲瑞安伯的第一人選。 由于他迎娶了駙馬都尉馬誠之女馬氏,即當今圣上姑姑宜光公主的女兒,所以他跟當今圣上是親上加親,自然是完全碾壓于王相。 “大哥,北鎮撫司每年都需要有人坐鎮,上面兩位大人今年都要在家里過年,所以弟弟是真的不得不過去!”王相先是微微一愣,旋即便認真地解釋。 王源端起茶盞喝了一小口,卻是沒有說話。 主母柳氏對王相一直不順眼,便冷哼一聲:“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借口!依我看,有人是翅膀硬了,覺得不需要再倚仗這個家,連團圓飯都可以不吃了?!?/br> “相兒,要不你留在家里吃團圓飯吧?”孫氏看到柳氏如此發難,當即便認真地勸自己親生兒子道。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王相是庶出,而王橋是貨真價實的嫡長子。 原本一直都是尊卑有序,王橋亦沒有怎么樣為難王相,但奈何王相今年竟然升任錦衣衛僉事,更是得到圣眷。 正是這種地位上的差距,以致王橋將王相視為眼中釘,而今柳氏亦要為自己的新生兒子“出氣”。 王相知道自己母親從小都會選擇息事寧人,只是深吸一口氣:“母親、大哥,并非是我不愿意在家吃團圓飯,但這是北鎮撫司一直以來的傳統,而且陛下說不準會突然召見,還請能體諒!” 柳氏看到王相竟然還肯退讓,當即便出言訓斥:“呵呵……什么皇差,這分明就是借口!京城有哪個衙門大過年還上衙的?陛下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找你,你不過是靠著關系混上去的關系戶,幾斤幾兩自己不清楚嗎?你看你分明就是不想一家團團圓圓的,故意給我們老爺找不自在,讓人家笑話我們瑞安伯府!” 泥人都有三分火,王相被柳氏這般奚落,雙手不由得緊緊地攥起來,略尖的指甲陷入rou掌傳來一絲痛楚。 見過不講理的,但卻沒有遇到如此蠻不講理的,往年亦不見得他們母子會在意自己在不在桌上,而今看到自己風光卻是千方百計想給自己找不自在。 王源看到老婆和兒子都已經表了態,老虎到今天確實是應該團團圓圓,當即便是板起臉。正要進行訓斥的時候,門外傳來了動靜。 一個仆人匆匆走進來,后面則是一個華服年輕太監,正是朱祐樘身邊的當紅太監劉瑾。 劉瑾在進來的時候其實聽到一些聲音,只是此刻臉上保持著笑容,對坐在首座的王源微微拱手:“瑞安伯叨擾了!” “劉公公,您造訪當真是蓬蓽生輝,快快請坐!”王源并不敢托大,當即便站起來熱情地招呼道。 “瑞安伯,不必了!”劉瑾拒絕了好意,眼睛落到王相身上,臉上卻是突然板起來:“王僉事!” “劉公公,不知何事?”王相心里頓時咯噔一聲,顯得緊張地回應。 王橋和柳氏看到劉瑾此刻正黑著臉,心里不由得暗自一喜,便紛紛幸災樂禍地望向王相,卻是想要親眼見證王相倒大霉。 劉瑾長嘆一聲,顯得語重心長地告誡:“王僉事,虧陛下還時常念叨你,說你能時時刻刻替他分憂!現在陛下有事情第一個便想到你,結果你怎么能缺班呢?” 啪! 王橋和柳氏一直以為王相是得益于王太后的關系才被陛下特別照拂,但如今怎么成皇帝經常嘴里念叨的人,更是能替皇帝分憂? 至于柳氏剛才口口聲聲皇帝不會找王相,而今的打臉是如期而至,卻是狠狠地抽在這個蠻不講理的婦人臉上。 “劉公公,您誤會了,我剛剛是取點東西才回來家里一趟,敢問可是陛下有差事?”王相連忙解釋,旋即認真地詢問。 王源的弟弟王清深深地望了一眼自己這個侄子,當即急忙上前塞銀子:“劉公公,王相剛剛只是回來取得東西,還請公公務必照拂一二,這是我的一點小心意,還請公公拿去喝茶!” “雜家知曉你們是要一家團圓,只是陛下日理萬機,王相又深得陛下器重,卻不能讓陛下找不著人吧?”劉瑾沒想到竟然是一錠金子,卻是故意繼續埋怨道。 王源意識到自己二兒子不是簡單倚仗自己jiejie關系的草包,當即亦上前討好道:“劉公公,剛剛王相正準備前去北鎮撫司值班,咱們瑞安伯府自然是以時時刻刻效忠陛下為第一要務,還請您在陛下面前替王相多多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