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198節
不等黎弄率領的親衛靠近張永,鐵象山手持大長刀已經率部沖了過來,宛如這片戰陣中唯一的狼王般。 論斬人奪首,而今的鐵象山可以說是第一人,渾身早已經沾滿了其他人的鮮血,此刻顯得勇不可當。 黎弄的親衛隊看到迎過來的鐵象山,不由得害怕地咽了咽吐沫。 黎弄自認是黎朝第一勇將,雖然自己的身形比對方矮上一個頭,但有信心取下對方的人頭,便催馬上前:“找死!” 噗! 隨著一道白光閃過,一道鮮血高高地濺起,黎弄的人頭突然滾落在地上,那雙眼睛顯得難以置信地瞪起。 “死了?” “主帥死了?” “這……這怎么可能?” …… 在看到黎弄被鐵象山斬于馬下的時候,在場的黎軍將士頓時是愣住了,卻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會是這個結果。 他們黎朝最強的黎將軍竟然死在了明軍的刀下,甚至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戰斗。 “黎弄已死!速速丟下武器,本將軍可饒你們一命!”鐵象山將黎弄的人頭提起,對已經處于混亂狀態的黎軍大聲地喊道。 黎朝的將士在得知黎弄死后,有人選擇了投降,但亦有人選擇繼續戰斗。 只是這一場戰斗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懸念,身披重甲的神盾營已經組成無敵之師,根本無懼這種裝備落后的黎軍。 雖然神盾營同樣會有所傷亡,但在整個戰場已經充分地將自身優勢發揮了出來,正無情地收割著這幫黎兵的生命。 國王拉森泰差點被黎軍打得亡國,而今面對這一支被明軍打殘的黎軍,亦是通過瘋狂屠殺來宣泄自己的恨意。 安南西線的戰斗顯得很血腥,足足一萬多人的黎軍仿佛眨眼間便已經倒下了大幾千人,其他黎軍已經嚇破了膽或逃或降。 只是殺戮并沒有停止,國王拉森泰已經是殺紅了眼,主動率領著自己的部下瘋狂地收割逃亡的黎兵。 在西線爆發重大戰事的時候,北線同樣迎來了戰爭。 王越率領五萬大軍從鎮南關出來,不論人數還是實力都在鄭公路所率的北路軍之上,雙方同樣發生了酣戰。 鄭公路明顯更加的警惕,在面對王越所率的五萬大軍之時,這位黎朝的名將并沒有主動進攻,而是選擇了據險而守。 戰場最忌諱的是驕傲自大的將領,而鄭公路明顯是一個十分成熟且優勢的將領,卻是沒有盲目跟大明軍隊以硬碰硬。 其實他知道以黎朝現在的軍事實力,壓根無法抗衡軍事造詣達到世界頂峰的華夏相比,此次簡直是以卵擊石。 雙方處于僵持狀態的時候,鄭公路從逃回來的兒子鄭春那里得知自己家人全部被黎廷殺害,不由氣得咬牙切齒:“該死!黎思誠,老子跟你不共戴天!” 在一番權衡后,鄭公路當即率部投降,倒不是為了虛無縹緲的北越王位置,卻是要替自己的家人復仇。 升龍城,寶光宮。 “怎么會這樣?” 黎思誠最先得知黎廷彥突襲橫山關隘失敗,而后得知西線和北線的軍情后,整個人當即處于當機狀態。 到了此時此刻,他終于意識到自己招惹了一個龐然大物。 他們黎朝這些年或許是變強了,但大明王朝仍舊是一個龐然大物,當年明軍能夠派遣一支軍隊輕松侵占安南,而今仍舊還是輕而易舉。 此時此刻,朝中的左相國阮烈等重臣齊聚這里。 那日意氣風發的場面已經不復存在,而今的重臣顯得人人自危,卻是知曉現在的黎朝恐怕已經無力回天,即將遭受建國以來的最大浩劫。 南部的地盤已經無暇顧及,但西線潰敗,而北線的鄭公路投降大明,整個黎朝可以說是危在旦夕。 黎思誠慢慢冷靜下來,最終問計于在場的重臣:“諸位愛卿,今如何是好?” “陛下,咱們還是上認罪書吧!”禮部尚書黎銘猶豫了一會,最后硬著頭皮提議道。 現在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太過明顯了,唯有主動向大明王朝屈服,這樣才有機會獲得一線生機。畢竟大明王朝似乎并不是為領土而來,那么他們放低姿態還是有機會換得大明王朝的“原諒”。 “事情恐怕已經晚了!不說現在馬上兵臨城下,現在請罪書再送到明廷,明廷恐怕不再相信了!”左相國阮烈想到他們這邊那些自作聰明的人早前制定的計謀,卻輕輕地搖了搖頭。 黎思誠知道主動向明廷請罪是最好的做法,但自己剛剛才利用請罪書迷惑明廷,而今再送上請罪書恐怕不會再有效果。 何況現在明軍馬上打下王都,現在亦是遠火解不了近火。 “陛下,要不咱們先離開王城吧!”左相國阮烈猶豫了一番,當即認真地提議。 安南的最大優勢是山林眾多,若他們能夠選擇逃進山林,那么明軍短時間很難找到他們,卻是有機會覓得新的生機。 黎思誠若有所思地望向在場的重臣,顯得皮笑rou不笑地道:“若朕逃離了王都,朕的江山恐怕是要換成鄭家或丁家了吧?” 現在的敵人已經不僅僅是明朝,更關鍵還是安南扎根幾百年的鄭家、丁家和阮家等。 像鄭公路若得到大明王朝的支持,便可以在升龍城建立一個全新的北越國。若是到了那個時候,鄭家為了迅速鞏固政權,自然不可能再給他黎家東山再起的機會。 “現在只有死戰到底!城在人在,城門人亡!”面對著這種情況,一直不吭聲的右相國丁睿視死如歸地表態。 只是說這番話的右相國,在明軍來到城下的時候,卻是主動將城門打開。 任誰都沒有想到,最先殺到升龍城下的并不是神盾營和鎮南關的主力軍,竟然是最不受重視的贛南主力軍。 王守仁看到突然間敞開的城門,先是微微一愣,接著親自率領先頭部隊駛進這一座王城,在城頭上插上了大明的旗幟。 第二百四十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 升龍城,寶光宮。 黎思誠昨天調派最后的親衛阻擋王越所率的大軍南下,正來回走動等待最新軍情之時,結果竟然得知東線的明軍已經進城。 殺??! 即便他此刻身處于王宮中,亦能夠聽到北城門傳來了喊殺的聲音。 “這怎么可能?” “右相國打開了城門迎明軍進城了!” 黎思誠的目光還停留在北邊戰線,結果發現明軍已經殺進了城中,整個人當即呆若木雞。 且不說這支明軍是從哪里冒出來的,王城的守軍不僅沒有為他浴血奮戰,反而打開城門迎接了明軍。 事情的變化如此迅速,以致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一直以為可以跟大明王朝相抗衡的帝國竟以rou眼可見的速度崩塌。 不,這不可能是真的? 黎思誠沒有想到自己引以為傲的帝國如此的脆弱,心里很希望這一切都是夢,但越來越近的喊殺聲讓他知道明軍已經殺到了王宮。 僅僅占據中南半島東線的黎朝沒有他所想象的那般強大,而擁有兩京十三省的大明王朝更不像他所想的那般弱小,此次不過是他夜郎自大罷了。 黎思誠得知右相國背叛,頓時對丁睿恨得是咬牙切齒:“該死!丁睿,朕一定要將你碎尸萬斷!” “陛下,王宮已經守不住了,現在咱們該怎么辦?”匯報的統領的頭盔都跑掉了,顯得十分著急的模樣。 黎思誠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王城如此不堪一擊,整個人頓時跌坐在地上:“完了,真的完了!” 大明此次最恐怖的并非是軍事打擊,而是伴隨著政治分化,卻是意圖從根本上顛覆他們黎氏一族的安南法統地位。 轟??! 在經過一輪輪撞擊后,王宮的大門終于被撞開了。 殺! 大明的軍隊頓時宛如猛虎下山般,當即持刀殺進了王宮。 “擒下安南國王,重賞!” 剛剛十七歲的王守仁擔任此次急先鋒的統領,臉上的稚嫩已經慢慢消失,宛如一個少年將軍般高喊起來。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贛南軍從成立之初便存在極大的非議,甚至因為兵餉過高而遭到江西巡撫的刁難,但在圍剿贛南流寇中證明了他們的實力和價值。 此次被朝廷調往廣東廉州伙同廣東兵征討安南,由贛南總督王華擔任東線軍的統領,一路上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特別在此次的征討中,贛南軍充當絕對的主力軍,大部分的首級都是他們拿的,反觀廣東兵只是打輔助而已。 “殺!” 贛南軍的將士早已經嘗到了戰功的甜頭,涌進王宮當即展開殺戮。 現在朝廷首重的軍功,不論是為了個人的仕途,還是為了賺到更多的賞金,他們都有足夠的理由讓奮勇殺敵。 這里已經沒有太多的防御,而今王宮的防御薄弱,他們自然更是珍惜這最后奪得軍功的機會。 噗! 王守仁看到一個近侍竟然想要縱火,當即驅馬上前直接進行斬殺,稚嫩的臉上被濺上了一抹鮮血。 經過這大半年時間的軍旅生活,他早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軍人。想要為華夏開創一個太平盛世,卻是離不開軍人捍衛領土,更要軍人為國征戰。 現在安南竟然無視大明王朝的權威,既然殘害大明西南邊境的百姓,那么自然是要通過軍事來宣揚大明的強盛。 王守仁顧不得抹掉臉上的血跡,只是并沒有看到安南國王黎思誠的蹤跡,便率領自己的人占據王宮的寶庫。 面對最后的負隅頑抗,明軍根本不需要理會不可在王宮縱馬的規定,卻是在這里興起了另一場殺戮。 “我們投降!” 王宮僅剩的護衛紛紛丟下手中的武器,向著這一支不可戰勝的明軍舉手投降。 王守仁很快便控制了這一座王宮,但很多時候事情都不會順風順水,卻是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少將軍,安南王跑了!”一個千戶已經尋遍了整個王宮,卻是無奈地跑回來匯報。 王守仁的眉頭不由得蹙起,卻是知道這并不是一個好結果。 大明此次是要顛覆安南的政權,從而扶植親明的新王室。只是黎思誠逃走的話,保不準哪天卷土重來,屆時會影響大明對安南的布局。 城西,一支經過喬裝的隊伍正急匆匆地出城。 黎思誠坐在一輛馬車上,在得知城破的時候,早已經忘記跟升龍城共存亡的誓言,一心想要率部出逃保命。 現在東京已經被明軍占領,他決定逃往西京順化城。 只要他能夠順利逃到西京,那么他便能以黎朝皇帝的名義將所有的手下聚攏,借僅剩下的力量跟大明軍隊進行周旋。 大明軍隊雖然很強大,但現在殺到安南的腹地,補給上必定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卻是不利于長期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