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57節
徐溥此次恐怕是真的犯了糊涂,即便貪戀權勢想要留在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上,那么選擇婉拒便是,偏偏還整這么一出,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王相,你怎么走了?”朱祐樘看到李裕等人告退,對轉身準備跟著離開的王相忍不住出言道。 “???瞧微臣這個記性!”王相顯得后知后覺的拍了拍自己的額頭,當即進行匯報道:“微臣方才親審謝柯,謝柯并未透露賬本的下落!只是他說陛下如果能停止查抄他們謝家老宅,便愿意將賬本默寫出來,其中便有徐溥的貪墨罪證!” “默寫?這能有可信度嗎?徐溥亦不可能行賄謝一夔,更不可能行事如此不小心!”朱祐樘發現這位謝公子蠢得有些可愛,當即便譏笑地道。 “臣亦是這般覺得!”王相其實亦是看出這點,不過如實匯報是他的職責,卻是認真地道:“臣今日已經用了刑,但不知謝柯是嘴巴硬還是確不知情,卻是始終不肯開口,只是……” “只是什么?”朱祐樘已經重新拿起奏疏,顯得不動聲色地道。 王相稍作猶豫,便如實匯報道:“他倒是招了一事:他說謝一夔讓他記下一個數字,說是一萬三千二百一十三!” “這是什么意思?”朱祐樘顯得一頭霧水地道。 王相看著聰慧的朱祐樘都不知曉,便是苦澀地搖頭道:“微臣亦是百思不得其解,微臣無能,還請陛下責罰!” “謝柯大概亦不是知情人,你替朕再辦一件事!”朱祐樘順手寫下這個數字,卻是突然生起一個念頭道。 王相的臉色頓時一正,當即便拱手道:“請陛下明示!” “聽聞徐家四公子徐元概深得徐溥寵愛,時常流連于煙花之地,查一查他銀兩的來處!”朱祐樘心里有了一個決斷,便淡淡地命令道。 王相知道朱祐樘是在泄憤亦是考察于他,當即便是拱手道:“遵命!” 北鎮撫司,大獄之中。 “開飯了!” 謝柯迷迷糊糊醒過來,此時肚子已經是饑腸轆轆,看到原先不屑一顧的狗食就在柵欄邊上,當即便兩眼放光地撲上去,然后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只是吃到一半的時候,他突然感到腹中一陣絞痛。 第九十二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 夜幕降臨,小時雍坊的燈火璀璨。 隨著近期朝堂的人事變動和紛爭越來越多,官員間的往來頻頻,而作為清流領袖的徐溥成為了眾官員串門的對象。 今晚的主角卻是屬于原戶部尚書李敏,這位戶部的原尚書似乎放下了所有的心結,此時眉頭已經舒展開來。 這里整整三個大圓桌,除了戶部尚書李嗣等部堂級高官外,主要是六部各個要緊部門的郎中或員外郎,之后則是位卑權重的幾位給事中。 官職最低的其實是正八品的翰林檢討楊廷和,楊廷和的父親楊春是徐溥的門生,而他跟年紀相仿的徐元概很玩得來,故而此次是受徐元概的邀請前來蹭飯。 李敏顯得紅光滿面地舉起手中的酒杯,對在場的官員道:“今晚借徐宅宴請諸位!諸位肯賞臉前來參加本官這場餞行宴,本官感激不盡,同飲此杯!” “祝李尚書一路順風、衣錦還鄉!”眾官員紛紛端起酒杯,亦是一起回應道。 盡管李敏是不被皇帝所喜而辭官,但在他們文官集團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文官的退休待遇同樣十分優渥,毅然是回去做土皇帝。 李敏喝了一口酒后,整張臉顯得紅彤彤抬手道:“這些都是京城各家酒樓的頭牌菜,還有江南而來的鰣魚,今晚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 眾官員早已經注意到今晚這一頓花費可不小,每道菜都顯得頗為講究。 楊廷和出身于四川官宦之家,在國子監讀書時得到時任國子監丞黃明善引為婿,這些年在京城可謂是見多識廣,但看著這一桌才意識到這位原戶部尚書是真的內藏萬金。 盡管美食在前,但有人仍是食不知味。 謝遷昔日受李敏的關照,至今還欠著李敏的銀兩,此次受邀參加這場餞行宴自然不好拒絕。只是看著鰣魚,只恨刺太多。 從左庶子超遷到翰林侍讀學士,這將是多么值得慶賀的事情,但偏偏被桌上的某人給毀了,而自己還得陪著笑臉。 跟謝遷有相似遭遇的是翰林侍讀學士程敏政,原本都已經眼看著翰林學士的位置就要到時,哪想到徐溥這個老匹夫竟然玩了這么一出。 只是他跟徐溥是同鄉,這一路又得到徐溥的提攜和照拂,自然是不好擺臉色給徐溥瞧了,故而同樣得陪著一張假笑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徐溥從來都不是一個只圖享樂之人,在看到氣氛差不多之時,便是朝著戶部左侍郎葉淇輕輕地咳嗽一聲。 葉淇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便對同桌的李敏道:“李尚書,你便住在謝一夔隔壁,據說朝廷從謝宅查抄搜出了不少財物,此事可真?” 此言一出,在場的官員紛紛放下酒杯,好奇地朝著這邊望過來。 “這完全就是有人故意造謠污蔑我們清流,別人我還不知道,但謝一夔是清廉如水的好官,焉能有貪墨之舉?雖然錦衣衛是運了十余車重物到東廠,但老夫在錦衣衛有人,里面全都是從后院湖中挖的石頭!”李敏當即不屑地朗聲道。 湖石? 在場的官員聽到竟然是這么一回事,在感到震驚之余,眼睛亦是夾帶著一絲興奮。 “真是假的,運的全是湖石?” “李尚書歷來神通廣大,此事還能有假?” “若是如此的話,咱們便一道上疏好好說道說道!” …… 眾官員初時有人還有些不敢置信,但李敏的消息歷來靠譜,且亦符合朝廷這些天的反應,心思當即便重新活躍起來了。 他們早前便揪著司禮監秉筆太監陳準貪墨五十萬兩的案子大做文章,只是弘治帝突然查抄謝一夔才迫不得已偃旗息鼓,而今得知陛下玩了一出空城計,那么他們自然是要再度發難了。 特別在謝一夔的案子上沒有抄出大量貪墨銀,那么他們完全可以繼續標榜自己是清廉如水的文臣,從而迫使皇帝棄宦官而重用他們文臣。 戶部左侍郎葉淇看到時機已經成熟,當即便再添一把火道:“我可是聽說了,陛下已經有意培養十三位宦官出京總鎮十三??!” “如此重用宦官當真是亙古未聞,大明別說開創盛世,怕是要百年基業要廢于一旦!咱們作為大明的臣子,斷然不能讓陛下如此胡來!”兵部左侍郎何琮當即便強烈表態道。 在場的官員紛紛附和,在得知錦衣衛從謝宅運出來都是湖石外,底氣亦是瞬間變強,當即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 謝遷和楊廷和都是聰明人,謝遷是了解自己老師是無利不早起,而楊廷和是一個頗有慧根的政客,卻是紛紛若有所思地望向端坐在首座卻一言不吭的徐溥。 最聰明的政客無疑是自己什么都沒有說,但下面的人早已經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都給辦了,而他徐溥想要正式扛起對抗皇權的大旗。 “明日便一道上疏直諫陛下!” 大家一經商議后,當即便紛紛達成共識,明日便一道上疏向這位新君秀一秀他們文臣的肌rou,讓他明白這個朝堂還得依仗他們文臣。 “來,同飲此杯!”李敏今晚的心情顯得很不錯,當即高高舉起手中的酒杯興奮地道。 盡管他受到新君的排擠而不得不離開朝堂,但在臨走前導演了這么一出,亦算是一件值得吹牛的事情了。 “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同飲!”吏部文選司郎中顯得文縐縐地說了一句,而后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道。 李敏自然知道“天涯知己”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有著這幫“知己”,自己族中子侄入朝為官必有照應。 至于地方上更是不愁無人巴結,且不說許州知州和襄城知縣對自己這位致仕的二品京官只有點頭哈腰的份,這兩個其實都是自己提拔的人。 日落日起,又是新的一天。 紫禁城被陰云籠罩,只是這座雄宏的宮殿風采不減。 身穿五品官員的宋澄臉容透著幾分憔悴,只是將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卻是從謝宅的方向過來,跟隨小黃門來到了乾清門求見。 世上有很多事情確實不是努力就可以,賬冊仍舊沒有蹤跡。 宋澄在東暖閣匯報情況后,亦是深感慚愧地道:“臣有負圣恩,還請陛下責罰!” “這本就是大海撈針之事,宋愛卿在謝宅三日不出,此番亦是辛苦,你今日便先歸家休息吧!”朱祐樘雖然感到失望,但亦是體恤地道。 宋澄感受到了朱祐償的關懷,心里頓時一股暖流涌上心頭,突然像是想要什么一般,當即從袖中取出一個存票道:“陛下,這是臣在謝家宅中書本中發現的一張存票,亦算得上是謝一夔的贓銀,今交由陛下處置!” “存票?呈上來吧!”朱祐樘倒是來了一點興趣,當即便吩咐道。 雖然他已經了解過這時代的金融業,但都是以放貸為主的錢莊和當鋪,單純進行存取義務的錢肆只有數間,而從事票匯之類業務則一間都沒有。 其實這個時代的錢肆信用還沒有起來,特別在沒有強大商幫背書的情況,現在通常都是一萬兩以下的存票。 畢竟現在的錢肆只有存取這個功效,誰又愿意將自己的財產輕易交給錢肆呢? 宋澄將存票送給了劉瑾,劉瑾便將存票轉交給朱祐樘。 “呵呵……一萬三千二百一十三兩,這已經是不少了!宋愛卿,此物藏匿便利,你沒想過要據為己有嗎?”朱祐樘看到上面的金額已經足夠讓人心動了,不由得好奇地詢問道。 宋澄抬臉望向弘治,顯得天理地義地道:“臣是奉旨辦差,不義之財,斷然不??!” 朱祐樘很滿意宋澄這種能夠堅守原則的作派,正要將存票交給劉瑾前去兌付,結果瞥見上面的金額心里突然微微一動。 第九十三章 崇文清官,刑牢有請 秋高氣爽,崇文門。 雖然這座并非北京城的正南門,但這座偏東的南門卻是普通百姓和士子入城的首選,故而歷來都是熙熙攘攘顯得十分熱鬧。 此時正值中午時分,是這座城門往來最熱鬧的時段。 一個身穿布衣、皮膚白凈的老者頭戴一頂斗笠,手里牽著一頭毛驢出城,正隨著人流朝城外走去。 每個人都在為著生活奔波,故而行跡匆匆,所以并不會去特意關注旁邊的人。即便是朱祐樘出現在這里,若是沒有亮明身份的話,他們恐怕都不會多瞧一眼。 卻是這時,一個青年書生突然沖出崇文門內大街中央,還猛地推倒一個過往的行人,致使那個行人驚叫一聲。 周圍的百姓看到一個如此莽撞的書生,不由得紛紛投來關注的目光。 “李大人,李大人,您今日悄悄離京,要離我們歸隱于野,您一定要保重??!”青年書生的眼眶濕潤,對前面那個牽著毛驢的老者聲情并茂地喊道。 咦? 周圍的百姓紛紛尋著青年書生的目光望過去,亦是注意到在前面那個頓足的布衣老者,敢情這個布衣老者還是一個當官的。 一個好事之徒看著對方竟然是身穿布衣,不由得困惑地道:“這是哪個官員???看著也不是什么大官!” “李尚書,你主持戶部數年,請先帝厲行節儉,令大倉支用有度,天下萬民賦稅不加一文,減無益費用過百萬錢,今辭官而去,僅一驢一包袱返鄉,如此清廉如水,請受學生一拜!”青年書生的眼淚從臉頰滑下,然后朝著地上跪拜道。 “這位戶部尚書是清官?” “對呀,不是聽說住大宅子嗎?” “你們知道個屁,那個宅子是李尚書租的!” “李尚書太不容易了!為了朝廷官員的體面,亦為了上朝方便,所有官俸都花在租宅子上了!” …… 在場的百姓這才反應過來,敢情這個身穿布衣、頭戴斗笠,手牽毛驢的小老頭竟然是原戶部尚書李敏,一個被他們忽略的大清官。 “李尚書,您怎么就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