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治大明 第32節
“承蒙陛下隆恩浩蕩,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崩钤O氲絼倓傇谇鍖m的境遇,亦是由衷地朝乾清宮方向表忠道。 本以為此次是真要返回江西老家,但所幸當今陛下并非迂腐之人,而今對自己寄以厚望,自然是要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了。 李裕卻是走向了閣中央,徑直來到了徐溥面前。 徐溥的目光呆滯,原以為自己離掌控天下僅差一步,但還不等他有所行動,李裕竟然已經官復原職了。 入閣夢斷,而吏部尚書又無望,自己這位帝師別說在新朝發光發熱,如今的情況竟然比成化朝還不如。 徐溥看到李裕朝著自己走過來,其實他跟李裕是同年關系,只是此刻發現這個歷來對自己恭敬有加的李裕變了。 此人每每見到自己都是笑臉相迎,以致自己心里其實十分瞧不起這個老好人,但眼前的李裕竟然斂著臉居高臨下打量自己。 咳! 坐在旁邊的禮部尚書周洪謨望向徐溥,卻是輕輕地咳嗽了一聲。 什么??? 徐溥不由得困惑地蹙起眉頭,突然發現不僅僅周洪謨對自己咳嗽,周圍的官員同樣紛紛欲言而止地望向自己。 “徐大人,該讓座了!”刑部尚書杜銘看到徐溥向來是霸道慣了,便是淡淡地提醒道。 禮部尚書周洪謨等官員亦是暗嘆一聲,顯得目光復雜地望向坐在主座位上的徐溥,這個事情竟然還需要其他人出言提醒。 若吏部尚書缺失,自然是由吏部左侍郎徐溥主持廷推,只是現在吏部尚書已經歸位,那么徐溥這位副手自然要乖乖讓座了。 徐溥這才意識到自己確實是坐了不該坐的位置,只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給李裕讓座,心里當即感到十分的不爽。 他跟李裕是同榜進士,只是他是清貴的詞臣,而今更是清流的領袖。反觀李裕,不過是從地方爬上來的土鱉,依靠攀附jian人才得以在京城出任要職。 徐溥盡管心里十分的不甘,但官場的規矩容不得他胡來,便默默地忍受這一口惡氣,便板著臉讓出了座位。 李??吹胶谥樀男熹叻吹垢械揭魂嚂晨?,當仁不讓地坐在首座上,對剛剛奚落自己的兵部右侍郎何琮等人道:“何侍郎、賈侍郎還有諸位,今承蒙隆恩,本官已經官復原職,卻不知可有在這里說話的份呢?” “李大人自然可以,剛剛是下官失言了!”兵部右侍郎何琮是一個油滑的官員,當即像是換了一眼嘴臉地道。 李裕已經看穿了這般同僚的嘴臉,便直接表態道:“陛下早前便已經說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可由王越出任!今新朝重啟廷推,咱們不可辜負陛下的信任,當替陛下物色可擔重任之人,故而本官推舉王越!” 在場的官員看到李裕如此表態,不由得默默地交換了一個眼色,隱隱感覺到他們今天的如意算盤要落空了。 “李大人,今北邊韃子有卷土重來之勢,朝事當以國防為重。雖陛下欲任王越出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然北疆安定才是今大明頭等大事,越乃是軍旅奇才,當以兵部侍郎出任九邊督巡為上!”兵部尚書余子俊拋出剛剛的理由,當即站出來阻止道。 刑部尚書杜銘卻是冷笑一聲,便進行質問道:“余大人,不知今天是議邊患之事呢?還是在論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人選呢?” “自然是議廷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一事,但北邊的安定亦得進行考量!”余子俊心里暗自不喜,卻是大義凜然地答道。 杜銘自然知道這是這些人想阻止這個任命而找出來的理由,便是淡淡地道:“余大人,若非要王越才能安定北邊,那么本官現在便跑一趟皇宮,向陛下稟明這個緊急的情況,如此可好?” 李裕領會到杜銘的心思,當即再添一把柴火道:“不錯!若九邊已是無人可用,邊防岌岌可危,那么咱們現在便向陛下匯報!” 這…… 兵部右侍郎何琮深知若是如此上報的話,定然會招致整個兵部的人員動蕩,不由得擔憂地扭頭望向余子俊。 在這里打著國防的旗號阻止王越的任命可以,但如果真向陛下進行匯報的話,那么就是上綱上線的軍國大事,陛下恐怕需要考慮更換兵部尚書的人選了。 “這兩個人怎么都變聰明了?難道黑化真會變強?” 工部尚書賈俊一直在旁邊坐山觀虎斗,而今看到李裕和杜銘兩個叛徒明顯變得不同,不由得重新審視這兩個人暗道。 第五十三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 余子俊面對杜銘和李裕的聯手進攻,便做出讓步地道:“此事是本官考慮不周,今日只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但本官始終認為王越調任北邊任職最為合適!” 工部尚書賈俊不由得暗嘆一聲,雖然余子俊后面還補充了一句,但明顯是虛張聲勢了。 李??吹接嘧涌∫呀浰煽?,便對在場的所有官員道:“若是沒有異議的話,本次廷推由徐廷章充當主選,而張錦、王越充當備選!” 眾官員聽到這個廷推的人員名單,不由得紛紛扭頭望向徐溥,此次廷推的結果已經脫離了他們的掌控。 雖然只添加一個人,但結果必定是要差若天壤了。 徐溥面沉似水地盯著李裕手里的那份圣旨,卻是一聲不吭。 事情至此,其實已經木已成舟。吏部尚書李裕已經淪為皇黨,內閣選擇擬旨重新任命李裕無疑仍舊選擇逢迎圣意,自己一個清流領袖根本是獨木難支。 李??葱熹邲]有跳出來阻止,便一錘定音地道:“好,此次廷推到此為止,本官即刻將此次廷推的結果上呈陛下!” 眾官員不由得暗嘆一聲,終究還是無法逆帝意而行。 若沒有意外的話,陛下恐怕是堅持選用王越,而以王越的性情總理鹽政必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那些官商恐怕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了。 隨著廷推人員名單敲定,大家便紛紛散去。 李敏和杜銘交換了一個眼色,便拿著名單一起朝著午門而去。 戶部左侍郎葉淇對這個結果十分不滿,卻是將矛頭指向文淵閣方向道:“徐學士,那兩個紙糊閣老又不干人事了!” 文官集團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因成化朝內閣三閣老劉珝、萬安和劉吉都沒有表現出跟皇權抗爭的勇氣,故而被文官集團戲稱“紙糊三閣老”。 本以為萬安和劉吉到了新朝會變得有文臣魄力,結果現在依舊成為了皇帝的應聲蟲,此次還是選擇幫皇帝草擬圣旨。 若不是此次情況確實有點特殊,加上如今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人選仍舊通過廷推,他們當真懷疑傳奉官又要重出江湖了。 “若是他們硬氣一點,何至于先帝用傳奉官命官一百多人!”禮部右侍郎倪岳對著兩位紙糊閣老進行嘲諷道。 兵部尚書余子俊猶豫了一下,卻是認真地透露道:“據本官所知,劉閣老早朝便回了家,此事恐怕是萬安一人所為!” “這個老匹夫,當真是咱們文臣之恥!”戶部左侍郎葉淇得知是萬安一人所為,當即氣得咬牙切齒地罵道。 兵部尚書余子俊顯得成熟而穩重,便扭頭望向徐溥詢問道:“徐學士,事已至此,接下來咱們該如何是好呢?” “徐學士,萬安不可再留,咱們得……”戶部左侍郎葉淇看著四下無人,當即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道。 徐溥知道自己晉升吏部尚書的路斷,而今確實是時候對萬安出手,便是擺了擺手制止繼續議論道:“此事老夫自有安排,大家都散了吧!” 余子俊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覷,卻不知道徐溥還有什么樣的后手,但還是紛紛選擇返回各自的衙門。 “阿福,準備一輛馬車,我要秘密前往城北!”徐溥鉆進轎子便閉目養神,思索良久便是淡淡地吩咐道。 正當徐溥秘密前往城北之時,剛剛參加廷推歸來的眾官員走入西江米巷,卻是看到照壁貼著一張新公示。 葉淇排開人群走了進來,當看到是有名寶坻那塊土的公告之時,臉上不由得浮起幸災樂禍的笑容,但看清內容便徹底傻眼了。 時值正午,清寧宮。 周太皇太后對著銅鏡看到自己日漸色衰,亦是不由得暗自神傷,正想要詢問有關乾清宮的情況,結果剛吐到嘴邊便咽了回去。 原本太子府的宮女和太監大多數都是她安排的人,甚至覃貴本是她清寧宮最忠心的太監,所以一直以來對朱祐樘的一舉一動可謂是一清二楚。 只是不知因何緣故,朱祐樘在繼承帝位后,不僅沒有像以往帝王那般重用東宮舊人,而且摒棄太子府絕大多數的宮女和太監。 自從乾清宮換了一個掌事宮女后,自己安插在乾清宮最后的眼線亦被摘除了,自然亦是失去對朱祐樘的監視。 現在的乾清宮就像一團霧,宛如她如今觀望朱祐樘一般。明明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孫子,結果現在卻變得如此的陌生,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般。 “太皇太后,慶云侯求見!”一個宮女從外面輕步走進來,對正在梳理頭發的周太皇太后匯報道。 周太皇太后卻是黯然一嘆,但還是讓人安排他前來。 按說,自己弟弟過來該高興才是,但這個弟弟眼里壓根沒有多少親情,一心只想著如何變著法子討要賞賜。 當看到滿臉堆笑的親弟弟之時,她便是知道對方是因何而來。 來到前殿入座的周太皇太后端起茶盞,顯得云淡風輕地道:“你放心好了,君無戲言,那塊地肯定是跑不掉,你無須日日過來催促!” “姐,那塊地好像出了點麻煩,陛下剛剛已經下了旨意!”周壽聽到提及那塊地的事情,當即變得愁容滿面地道。 周太皇太后停下喝茶的動作,當即便認真地詢問道:“什么旨意?” “陛下已經著令戶部對寶坻那塊地的田產進行丈量,說是要以市價對苦主進行經濟補償!”周壽眼神復雜地透露道。 周太皇太后喝了一口茶水,卻是不以為然地道:“雖然這般便宜了那些百姓,但亦能讓百姓不鬧事,這樣做對你不是挺好的嗎?” “按說是這樣的,但那里的百姓不鬧,京城的百姓對我開始指指點點了。早前大家都說陛下被我欺騙而嘲笑陛下,只是陛下現在這么一搞,大家反倒開始指責我太貪了!”周壽當即大倒苦水道。 若是朱祐樘悄無聲息賜地的話,六百頃地并不會招人注意,畢竟很多山林壓根不值錢。像是一些海島,哪怕給大明都瞧不上,在這個時代只有耕種才有經濟價值。 只是現在朱祐樘突然對寶坻那塊地的耕田進行清丈,而且還高價對苦主進行經濟補償,如此一來那塊地便有了經濟數據。 你討要六百頃地,即便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塊肥地,但終究是一筆糊涂賬。只是大家知道你討要的六百頃地有一萬畝良田,那么此次討賞的性質就變了。 “怎么會這樣?”周太皇太后端著茶盞,顯得十分困惑地道。 在講清其中的利害關系后,周壽宛如吃著黃連地道:“姐,陛下給的這塊地真不好拿??!” 隨著有關寶坻那塊地的告示張貼出來,京城的輿論徹底發生了改變。 “造孽啊,寶坻那可是一片肥地,不知有多少百姓靠著那里的地過活呢!” “可不是嗎?大家都說新君賢明,但根本不問民間疾苦,我看就是一個糊涂皇帝!” “現在都還沒有正式改元,新君便已經做出奪人田役人清道河道之事,天理何在???” …… 這是大家得知皇帝要將寶坻那一塊六百頃的地賜給慶云侯的反應,那時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朱祐樘,已然對這位新君的好感降到了冰點。 “賜地的事哪是陛下糊涂,慶云侯終究是舅老爺、太皇太后的親弟弟,這事無法拒絕??!” “要說這事只能怪慶云侯太貪了,這都敢開得了口,老夫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陛下仁德,奈何外戚如此之貪,現行的補償方案亦是權宜之策,這證明陛下裝著我們百姓??!” …… 隨著公告張貼而出,在得知事情的處理方案后,大家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慶云侯周壽,很多老者更是為朱祐樘的做法感動得老淚縱橫。 北京城的天很藍很低,以致很多百姓覺得天子正在親切地注視著他們,而一行秋雁正往南飛。 第五十四章 京山風波1 京山縣,由漢初云杜縣而來,于隋大業三年始稱“京山”,因城東京源山而得此名。 京山城雖然是壘土城墻,但高一丈有余,城中青石磚道貫穿四門,主街道的商鋪頗為興盛,而城南更是熱鬧非凡。 “都別擠,一個個好好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