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書迷正在閱讀:[綜] 福運郡主、【強制np】人生存盤失效后、詞不達意(骨科,姐弟)、騙局(勾引,出軌)、兄弟倆太愛我怎么辦(強取豪奪、1v2)、壞毒(真偽骨科)、裙擺風(同居1v1)、至若春和景明(gl)、惡毒大小姐今天也在爭取完美結局(NP)(西幻)、天臺(一個月后,我們一起死去 1V1)
稱王算什么?日后,他還要直接攻滅趙國呢! “將他們帶上吧?!辟⒌溃骸邦^一回去見大父,寡人可不好不準備見面禮?!?/br> 他身邊的白起暗道,也不知,秦孝公看到他們這浩浩蕩蕩一大群人,究竟是喜更多一些,還是驚更多一些。 第3章 各國士子們陸陸續續進入了秦國,這次入秦的士子,竟有三四百之數,其中不乏一些小有名氣的士子! 這也讓秦國的官員們十分驚訝??磥?,他們秦公的那封《求賢令》,的確是起到了絕佳的效果。 只是,不知數百名士子中,究竟有多少真才實學之輩,最終,又有多少人能留在秦國,為秦國效勞。 衛鞅在入秦的路途中,特地將秦國的現狀打探了一番。 老舊,苦窮,氏族林立。 井田制已明顯跟不上發展的需求,田間的黔首們,卻依舊在井田上勞作。 他們每天在田間忙忙碌碌,卻沒有一塊田地屬于他們自己,進行完辛苦的勞作之后,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只能分得一份薄薄的糊口之糧。 這使得許多黔首得過且過,沒有努力種田的動力。 而那些老氏族們,仗著祖上的榮光,卻可以不事生產,整日享樂。 即便他們什么也不做,他們依舊有爵位可以承襲,田間的產出也有他們的一份。 衛鞅將這一情況記在心中,對于如何治理秦國,改變秦國的現狀,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 弊政重重的秦國,就如同一輛老舊的戰車,雖還在緩慢行進,卻隨時都有可能散架。 想要改變秦國的現狀,必須得變更法令,削弱這些老氏族們,令大權歸攏于國君之手,并以或威逼或利誘的手段,充分調動黔首們的積極性,令他們努力在田間勞作,令他們上戰場時不畏生死。 對于衛鞅而言,為秦國找到一條出路不是難事,難點在于,這位重金求才的秦公,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這位秦公能否如他所言,虛心接受底下士子的諫言?當變法面臨重重阻礙之時,這位秦公又能否堅持到底? 衛鞅是從魏國來的。 魏國開國國君魏文侯執政時期,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這一次變法,使魏國國力強大了起來,也給衛鞅提供了不少經驗。 衛鞅在入秦之時,懷中就揣著李悝變法時所著的《法經》。 隨后,在魏文侯的兒子魏武侯執政時期,遠在南邊的楚悼王也感覺到了來自三晉之地的威脅,以及楚國內政的種種弊政。 這時的楚國,早已不是春秋時期那個可以對著別人說打就打,被人聲討就說一句“我蠻夷也”,懟得別人啞口無言的楚國了1。 因為分封制在楚地的盛行,楚國儼然成為了一個縮小版的周王朝,看似強盛,實則一盤散沙。 楚王僅僅是個還有些實權的“周天子”罷了。別看楚國那么大塊地,兵多將廣,真要跟三晉之地對上了,楚國可不見得能夠討到便宜。 為了重新讓楚國強大起來,楚悼王不惜重金將吳起從魏國挖了過去,任用吳起為楚國令尹,展開了一次浩浩蕩蕩的變法行動。 這次變法,的確讓老舊的楚國重新呈現出蒸蒸日上之景??上?,變法終究失敗了。 楚悼王生前堅持吳起的法令,卻管不到身后事。他一死,主持變法的吳起便被楚國老氏族們射殺在他的靈柩前。 他的繼任者楚肅王沒能抵擋住來自舊勢力的反撲。最終,吳起與楚悼王所變之法盡皆被廢。 這一成功,一失敗的變法案例,也給衛鞅帶來了不少啟發。 衛鞅在魏國為官時,也曾反復思考過李悝與吳起的成敗得失。 而后,衛鞅得出了結論,法令固然重要,人也同樣重要。 再正確的法令,若沒有能夠將它維持下去的國君,照樣無用。 基于這種種考量,衛鞅并不準備一見到秦公,就向秦公說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他打算先好好試探一下這位秦公,看看這位秦公究竟是不是能夠與他共事之人。 衛鞅一路來到了櫟陽,這是如今秦國的國都。 在過去長達三百年的時光中,秦國都以雍城為都,直至秦孝公之父秦獻公繼位后,為求“北卻戎狄,東通三晉”,便將都城遷到了櫟陽。 櫟陽是一座新興的都城,不如臨淄繁華,不如大梁氣派,但在衛鞅眼中,這座城池卻與苦窮的秦國一樣,蘊含著無限的希望。 與衛鞅不同,一些士子才來到秦國,便不由嘀咕了起來。 這秦國也太窮了吧?就算他們能夠在秦國獲得高官厚祿,也沒有地方可供他們消費啊。 一時之間,有些人打起了退堂鼓。 但不管怎么說,來都來了,他們準備先見秦國國君一面,再做打算。 嬴渠梁在聽說入秦士子多達三四百人之時,頗為驚喜。 他對身邊的寵臣景監說道:“這么多人中,只要有真才實學的人能夠達到一半,寡人若能將這些人留下來,何愁我秦國不興?” 不過,嬴渠梁也知道,如今有本事的人不少,人家卻不一定愿意留在他的秦國。能夠留下多少人,既要看他這個秦國國君的表現,也要看對方與秦國的契合度。 景監道:“君上如此誠心求才,必能覓得良才,為君上出計強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