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井噴的軍工
看著面前剛被打開蓋子的兩具微縮型導彈,王棟震驚了,不由贊嘆道:“真有你的,這樣的妙計都能想到!”觀察一會又說道:“是真的,不是模型?” 凱瑟琳自得的點點頭,又將他拉到了另外一個小車間里,掀開一個木箱子蓋板,親自將外皮包裹撤掉,說道:“能看得懂嗎?” 王棟仔細觀察一番,有些疑惑的說道:“和前面的飛彈大同小異??!”摸著彈體,在凱瑟琳幫助之下,翻了一個個,有些明悟的說到:“對了,用途有別,是飛機掛彈?不對,這前段多個觸角的意思是?奧我明白了,是魚雷彈!” 看到凱瑟琳點頭之后,豎起了大拇指,王棟更加激動:“太妙了,天才的設計??!不過,試驗效果如何?數據理想嗎?” 凱瑟琳微笑著說道:“各自做過三次不同試驗,這幾顆是留給你的!” 王棟再次疑惑地問道:“留給我的?干嘛呢,我明白了,走,先看看地面飛彈的威力,然后明天咱們就上船,到海里轉悠幾圈,實彈試驗一下你們的新式魚雷效果如何!” 其實,看著凱瑟琳自得自信的樣子,王棟心中已經有數:效果一定不錯,但是眼見為實嘛,不親自驗證一番,這心里總是不夠那么的踏實啊,親手拎起一顆數十斤重量的縮小版飛彈,向靶場走去,讓后面兩個工程師驚訝不已,急忙將另外一顆抬到軌道車上,手搖著跟了上去。 一聲劇烈爆炸,飛彈正中千米之外的靶標。從直升機上下來,仔細觀察一番彈著點的情況,王棟回身問道:“威力效果計算過嗎?” 凱瑟琳迅速報出一組數據,然后說道:“總體效果還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動力不穩定,造成遠距離試驗誤差稍大一些,相關工程人員正在做進一步研究呢!” “記得有資料說過,固體燃料應該比液體燃料動力更足,更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你們沒試試嗎?”王棟很是神棍的說道。 “嗯?有道理,毫秒的注意??!我這就打電話通知他們做一下改進試驗!”凱瑟琳本性使然,顧不得王棟等人,拔腿就往飛機上跑,好像是忘記了,自己是坐著王棟親自駕駛的飛機過來的。 第二天的飛魚微縮版實驗照樣很理想,王棟很是欣慰地來到遠程飛彈,和微型動力研究所,與主要工程技術人員交流一番,肯定了他們的成就,同時提出了幾個建議:比如燃料的問題,制導系統的設計問題,飛機掛彈的外形設計與空軍技術人員溝通協調的問題等等,讓技術人員受益匪淺。 藍灣地區,新的潛艇基地也正熱火朝天。因為國內基地大部外遷,除了島城和海州仍然牢牢控制在愛*手里,其他基地已經移交給紅色政權一部分,技術要求太高,國內無力進行建設和使用的機械設備等都已經分作南北兩部分全部運走。其中兩大潛艇基地分別設在了藍灣和海參崴;大型艦只的生產,臨時集中在了安東地區。 兩大海軍巨頭,加上新近上任的牛滿司令,三人大體做了分工:牛滿暫時留在國內,負責兩個海軍基地的安全保衛,同時全面指揮正在建設的十幾艘潛艇,一艘直升機母艦,多艘護衛艦的后續建設和裝配;曹方屯去了北方,主要開建數艘航母的工作;孫定來到了藍灣,正忙著對收獲的數十艘老式艦只進行改裝;魚雷快艇,大型潛艇的制造工作。 通過孫定司令,王棟大體了解了最近一段時間各類船只的建設、改造等進度,心中默默計算一番,初步估計,如此進度,到年底之前,三大艦隊就可以成軍,其實力將不亞于目前情況之下的倭寇。 “海航的訓練情況如何?”王棟很長時間沒到島城訓練中心去過,只好問孫定。 “不錯,尤其是直升機編隊,效果很理想!”孫定回答說。 王棟點點頭,突然想到了凱瑟琳的飛魚,囑咐孫定:“記住,月底之前,與凱瑟琳總工聯系,派出幾名魚雷彈專家,協商一下新式魚雷的安裝和配置問題。至于后續訓練,你一定要親自過問,同時一定要嚴格保密,絕對不能將這個新家伙泄露出去!” 戰斗機直升機基地臨時集中在了后北海地區,背依撒嶺,前面是沙灘、荒漠以及少量的綠洲?,F在看來,將來運輸可能困難些,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便于集中各方面人才,形成研發合力;同時有利于安全保衛工作,外來人員很難進入這個偏遠和荒涼的所在。 坦克車的研究和制造基地主要分兩部分:赤塔地區主要研制重型坦克,適應于遼闊的平原和草原,便于應對列強的威脅;輕型和中型坦克,主要在中南地區進行生產,因為技術已經成熟,加上火炮技術的進步,其作戰能力有了重大提高。 根據計劃,近兩年主要是為幾個國家:大胡子、小胡子、甚至北非地區各交戰國生產各類中型坦克,主要目的不僅是為了賺錢,還有積累技術和經驗的因素在里面。 計算機的新進展也讓王棟感到滿意。乍見之下,起碼在體積上比原來小了很多,大約有二代機的三分之一那么大,并且形成了分體式,就像是幾*立的立式空調。按照凱瑟琳的說法,主要是考慮到移動的方便性,同時也便于分步進行研究,顯得更加清晰明了。 原來很是復雜,想蜘蛛網絡似得電線,也明顯的有了條理,相關部位的電路,變成了集束式;尤其可喜的是,集成塊電路板的研制、中心處理系統的研究,在王棟多次提示之下,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只是限于某些上有技術的束縛,還沒有徹底解決,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取得重大突破。 “三代機的耗電量明顯減少不說,運算速度也大大提高。一般性數字運算,已經突破了每秒數千次,極大方便了各類研究數據的計算。等定型之后,還可以多生產一部分,提供給其他地區,甚至財務部門使用!”凱瑟琳自豪地說道,王棟自然是馬上給與肯定和鼓勵。 厄口新城的建設,主要目的是為了工業化服務的。等三月底,王棟到來之后,首先關注了巨型炸彈研究的基礎性工作。負責此項研究的,是宋梅將軍,在歐洲反法西斯同盟組織的幫助之下,搭救出來的十幾名來自德奧、波、捷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負責人是奧本凱墨博士。 核武器是1940年前后科學技術重大突破的成果之一。早在三九年,德國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文章,一下子引起了科學界重視。很快的時間之內不少科學家,按照他們的理論進行了實驗性研究,從而驗證了這一理論的可行性。 玻爾和惠勒等人經過試驗,又提出了引起這一反應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鈾235。當戰爭在歐洲大陸展開,陷入戰火的各國,無力顧及這些,尤其在當時政治家們還沒意識到它的威力,故多數國家并沒有組織開展大規模試驗。 二戰發生之前以及前期,德國的技術力量比較雄厚,再加上戰爭初期掠奪了了大量土地,自身又沒受到戰火波及,搜羅了大批的科學和技術人才,所以在科研領域曾經處于世界前列。但是因為希特勒集團的狂妄,以為憑著現有實力,就很快能夠征服世界,所以并不是十分重視尖端武器研發,自然也就不重視科研人員的待遇等問題。 發動侵略戰爭的德國法西斯,同時還遭到了許多正直的,愛好和平的科學家的反感和抵制,比如愛因斯坦、居里夫婦等著名科學家,這些因素使得德國的核武器研究盡管起步比較早,但是結果卻逐漸落后下來。等到四五年之后,面對戰爭的失敗威脅,再想重視科學研究,制造巨型炸彈,條件已經失去。 同盟*事力量的圍困,不斷的空中轟炸,使得法西斯德國的工廠、道路、電力設施等受到了重創,生活設施都不能保障,何況是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