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王大夫雖然收入可觀,可他有那一代人的勤儉傳統,很少花天酒地、胡吃海塞。 所以這里是他能想到的請陳一天和于喬的最合適的地方。 席間,王大夫看了陳一天拿來的化驗單,又給于喬把了脈。 這一次,他把三個指腹壓在于喬手腕處,輕輕撫幾秒,再重重壓幾秒,號完了左手號右手……又頻頻點頭。 最手,如釋重負般撒了手,表情徹底放松下來,開始認真地扒蝦爬子。 陳一天問怎么樣? 他答什么事都沒有。 陳一天又問要不要帶點藥走? 他說沒病吃什么藥。 正事辦完,陳一天陪王大夫起了酒。 于喬不會說漂亮的告別話,陳一天想替他說。 可一張嘴又覺得多余,這么多年來,兩個年輕人和這個老年人建立的關系,說哪一句都顯得遜色了。 喝了幾瓶啤酒,王大夫嫌不過癮,提出要喝白的。 于喬有點擔心,他喝酒上臉,眼皮都是紅的。他紅著眼皮,笑咪咪地盯著于喬說:“沒事。我自己干這個的,還能給自己喝倒下?” 于喬攔不住,兩人又倒了白酒…… 誰說海鮮吃不飽?于喬那天就吃飽了。 另外兩位男士喝了許多酒,王大夫說了許多話,多到把于喬和陳一天的話都說了。 他說:“于喬的病在我手里治好了,你們不知道我多高興!”這大概是醫者最大的成就感。 “我17歲給我爸打下手,后來趕上國家政策,我考了醫專,當了正經醫生,經我手的病人有多少……我自己也記不請了?!?/br> “活到我這年紀,我還缺什么?我什么都不缺了?!?/br> “每天來看病的堵住門口了,我真累,可是干這行的,就得這樣才有意思啊。你要門前冷冷清清的,那就沒意思了,干著也就沒勁頭了?!?/br> “但是,我經手的那么多人、那么多病,都不算啥。你那算啥?”他對陳一天說。 陳一天有一陣子免疫力低,渾身起了疹子,帶于喬看病時,王大夫順便給他開了一副藥,藥沒喝完,疹子就下去了。 “你那算啥?你那遠遠算不上厲害。真正厲害的,真正考驗本領的,就是你!”他又看向于喬。 “你和我的小外孫,我把你們倆救活了,我心里真舒坦。于喬,我把你當成我的小女兒,你就是我的小女兒,看見你我就發自內心的高興?!?/br> 陳一天和他碰杯,兩人各抿了一口白酒。 “所以,我的喬喬,我的女兒,要在這世界上好好活著。不管以后去了哪,我都希望你好好活著?!?/br> 話里帶有幾分醉意,卻也情真意切。 晚場已經開始上人了,他們三人才起身出店。 北鎮比沈陽還要低三五度,太陽西斜時,溫度降得很明顯。 于喬伸手去扶王大夫,被他躲開了。 他腳底虛浮地去開自行車鎖,那輛二八自行車,陳一天和于喬看他騎了好幾年。 光看這輛破自行車,真聯想不到日入五千的事實。 三人在傍晚的寒風里穿過北鎮商業街,側身穿過賣臭豆腐、炒飯、煎餅果子、烤香腸的小攤,陳一天和于喬一左一右,把王大夫夾在中間。 夕陽余暉下,真的像年長的父親帶著他的子女。 走到小區門口,王大夫停下來,說啥也不讓他倆繼續送。 說天晚了不好坐車,讓他倆趕緊去車站,到沈陽給他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窩心的話似乎已經說盡了。 于喬用圍巾堵住嘴,避免嗆風。 她迎風站在王大夫自行車前,語塞。 王大夫把她拉到背向風的一側,看著她漸紅的眼眶說:“沒事,沒事,又不是見不著了。以后你多回來,明年冬天我帶老伴去海南,路過你那不? 我順路去看看你?!?/br> 陳一天怕于喬哭起來不好收場,走過去攏住她的肩。 東北冬天的冷,一旦適應了就會甘之如飴。 王大夫伸手按了按于喬腦門,低聲說:“咱們走到哪都別忘了這一段兒,別忘了你這個哥?!?/br> 于喬把頭縮在脖子里,被風吹亂的流海遮住眼睛,不說話,猛點頭。 第68章 紅羅帳共話纏綿-68 人生中的很多次告別,在轉身的當時, 當事人都不知道, 那就是終點。 前些年, 網上流行一個略顯沉重的段子。 兩位老奶奶在火車站告別。一位對另一位說:“老jiejie, 你今年86歲,我今年85歲, 今天很可能是我們此生見的最后一面, 謝謝你坐火車來看我?!?/br> 有一段時間, 這個段子在網上廣為流傳。短短數語,談不上痛徹心扉,可擱在特定的時空里, 由特別的人說給特別的人聽,就會讓人莫名感動。 深冬,太陽落山早, 返城的路上, 天光一層層暗下來。 像有人一層層拉上天幕的窗簾。 于喬吃得很飽,陳一天喝進胃的酒精漸漸融入血液, 隨著車的顛簸, 二人更加沉默。 在公交車上, 沉默氣氛被電話打斷。 有人給陳一天打電話, 聽起來是海鷹機械的人。 電話里在討論技術, 是近日來頗受爭議的老話題。關于一個設計方案,陳一天堅持傳統的、保守的、安全的設計方案,認為這樣的設計更適合客戶的風格??蛻羰且患依蠂? 項目也是人家求穩、力保成功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