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整個食堂有幾百張桌子,沒開照明燈,二人選了靠窗的位子坐定。 桌椅大多是深綠色,有幾桌明黃色和海藍色。一桌四椅,用很厚實的l型鐵條焊接,可以整體移動,但是桌子和椅子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 點餐區還沒擺上食物,頭頂的玻璃櫥窗貼著紅色標語:“珍惜每一粒米”“文明守禮”之類。其中一個標語,應該是“排隊禮讓,講究文明”。 不知道誰把“究”字那個“九”的尾巴摳掉了,乍一眼看去是“講窮文明”。 全市都剛剛供暖,陽光曬得人懶洋洋。 于喬學著陳一天的樣子,脫掉外套。 陳奶奶買的毛衣織得很密實,只穿毛衣也覺得微微發熱,她又把袖子往手肘處推了推。 “你這怎么了?” 陳一天背對著陽光,目光盯著她的左手小臂看。 于喬剛擼起毛衣袖管,手臂內側有一處淤青。 陽光下,淤青沒那么惹眼,一側邊緣發紫。 于喬也低頭看過去:“啊……不知道,好像撞哪兒了?!?/br> 陳一天看于喬有點不好意思,把袖子又往下抻了抻,他就別開眼,不再看了。 他撈過擱在旁邊椅子上的外套,不知道從哪個兜里夾出一張飯卡來,輕松地扔到桌上。 “一會愛吃什么自己去點?!?/br> 于喬連飯卡都沒用過。 “哥你吃什么?” 陳一天想了想:“我吃麻辣燙?!闭f著朝食堂深處一指:“在那邊,你先去點好,再買你自己的飯,再回去取麻辣燙?!?/br> 油浸菠菜剛做好,用長方形盆端上來,放在不銹鋼水槽里。水槽下面放了溫水,起到保溫作用。 其他的菜也陸陸續續上來,穿白衣戴白帽的打菜阿姨冷著臉忙碌著。 于喬點了一份油浸菠菜,又點了一份菠蘿咕咾rou,銀光锃亮的方形餐盤,被紅紅黃黃綠綠占滿了,新出鍋的菜,看上去很有食欲。 麻辣燙在食堂最深處的拐角,獨立在點菜區之外,只有一個工作人員,是位40多歲的大姐,也穿著一身白衣服,臉比剛才那位還冷。 第一個顧客是個小女孩,肯定不是???,她拿了個不銹鋼盆走出來,大喊一聲:“都要什么?快說!” 于喬:“???” “要什么菜!快說!”第二遍,嗓門兒更大了。 于喬慌張地往遠處瞅了一眼,陳一天坐在那里,沐浴在陽光下,神色泰然。 她一咬牙:“這個——還有大白菜、茼蒿、油菜、凍豆腐、香菇、豆腐皮……” 選擇有很多,她閉著眼睛點完,大姐穿著一雙雨靴,她話剛落地,就迅速伸過去抓一把,扔進盆里,于喬點完她也揀完了。這是個節奏感很強的大姐。 于喬手里端著餐盤,等大姐轉身進屋燙麻辣燙,她才想起來把餐盤送回座位。 陳一天像是在思考什么事情,于喬放下餐盤,轉身欲走,陳一天才補充道:“多放點辣?!?/br> 于喬依言照做,端回一碗飄著紅油的麻辣燙。 兩個人都吃得有點撐,等他們起身要離開,食堂的人才開始多起來。 “下午去哪?” “約了人,兩點打籃球。你先陪我回寢室換衣服?” “好?!庇趩探裉旌芄?。 于喬今天真是開眼!東北工業大學的籃球館也有年頭了,地板經年未換,泛著陳舊的光澤;從宿舍通往籃球館的草地上放了一架戰斗機,遠遠看去很是威武,走近一看,沒有起落架,沒有輪子,飛機是肚皮貼地的,油漆剝落,銹跡斑斑。 陳一天看于喬對飛機感興趣,就順嘴多說幾句,說這架飛機是學校與中航工業合作研制的,用了俄羅斯的技術,曾經是國內最先進的軍用戰斗機,不過擺在這的只是一個飛機殼子,里面的發動機和cao控系統都拆掉了。 陳一天只是照實敘述,小迷妹卻聽得如癡如醉。 打籃球的是陳一天系里的同學,于喬的人臉識別能力極差,幾局半場打下來,陳一天以外的人,于喬一個也沒記住。 在陳一天寢室,有一個細節,于喬注意到了。陳一天寢室沒人,8張床,分上下鋪。于喬坐在陳一天的下鋪,看他從自己的衣柜里掏出背心短褲,又從床底下拎出一雙籃球鞋。 他把鞋換上,把背心短褲搭在肩膀上,對于喬說:“走吧!” 于喬問:“你不換嗎?” 陳一天說:“到館里再換?!?/br> 作者有話要說: 沒有榜,今天起雙更到存稿發完。 結尾部分還在認真寫,不會因為沒有榜糊弄。 所以存稿用完可能恢復日更,見諒。 忽然珍惜文下諸位小主了,謝謝你們留評,讓我相信我不是單機。 第13章 血淚含悲啼-13 籃球館兩側有兩排凳子,跟食堂的一樣,每排連在一起,分不開。 于喬跟著陳一天走進來,已經有人在投籃,鞋底蹭在地板上的聲音很特別,吱吱吱。 他面前一個男生正在換褲子,隱約露出秋褲。陳一天回頭,跟于喬說:“你就坐這兒等我?!比缓笤趽Q衣服的男生后背重重拍了一下,說了句什么,那男生嘴里不干凈,說了句“cao”,又把褲子提起來,拿著準備換的衣服,回頭看了于喬一眼,跟著陳一天走到遠處的籃球架下面去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