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主席臺時不時有廣播:“參加乒乓球折返跑的選手,到檢錄處檢錄。參加乒乓球折返跑的選手,到檢錄處檢錄?!?/br> 各類目的檢錄信息播了四五條,還是不見于喬的身影。陳一天又不知道她報了什么項目,身邊往來的人他都不認識。 “薛老師,您喝水嗎?”是一位家長。 “噢!謝謝!我不喝?!边@聲音有點熟悉。 陳一天巡聲望去。他和于喬的班主任隔著一個看臺出口,出口有斑駁的欄桿,油漆的藍色已經被曬成了灰色,一摸就掉渣。 薛老師穿了一件深粉色拉鏈衛衣,在水泥臺階上站著,格外惹眼。 旁邊遞水的那位,大概是五年二班學生家長。 他繞過看臺出口,走到薛老師一側:“小丫頭一定要我來?!?/br> 廣播里傳出女聲:“《致短跑運動員》,作者:六年四班朱曉曦。致短跑運動員,你們身似箭,你們心似火,你們揮灑的不是汗水,是青春,你們收獲的不是獎牌,是自信?!?/br> 女聲稚嫩又高亢,陳一天的話被淹沒了,薛老師大概沒聽清,兩人在這首打油詩中靜默佇立,只能等廣播結束再交談。 陳一天聽著這并不愉快的贊美詩,心想:這種詩我半個小時能寫一打。 廣播結束,cao場上一聲發令槍響。 好多孩子和家長擠到看臺最前面,扶著欄桿往下看。 薛老師和陳一天也跟著看過去。 cao場的跑道被人為分成四段,每段站著一排運動員,發令槍響,第一排已經渙散了,看臺上加油聲隨即響起。 轉瞬之間,第二棒也渙散了,第一名和第二名距離很近,與第三名拉開很遠距離。 陳一天發現薛老師很緊張,大概有點近視,覷著眼,不由自主地往前邁了兩步,跨下一級水泥臺階。 陳一天也跟著走下來。 第三棒是彎道,原本領先的那一組在內側跑道,雖然第二名拼死提速,終究不占地利,被落了五米開外。當她跑到第四棒跟前,腳脖子明顯軟了一下,遞棒的動作就緩了一些。 第四棒往后跨一步,穩穩接住落下來的接力棒,調整重心,重新起跑,竄了出去。 接力比賽分高年組和低年組,高年組的比賽,遠遠看去,身形高矮都差不多。 尤其是女孩子,腿上套著麻袋一樣寬大的校服,窄窄的肩膀,后背別著寬寬的白底紅字號碼牌,站在看臺上,大概只有親爹親媽能認出來。 饒是如此,第四棒的女孩子也格外惹眼一些。她起跑并不快,幾大步邁出去,勝似閑庭信步。 領先的那一組第四棒絕塵而去,她也沒有奮起直追的意思。 觀眾都不淡定了,有必勝的吶喊,有懊惱的嘆息,大人和孩子的聲音匯成一鍋粥。 1998年,新樂小學秋季趣味運動會,高年組女子4x100米接力賽,最后一棒出現了驚天大逆轉。 前三棒屈居第二的五年二班,在第四棒跑到1/3處時,女選手于喬奮起直追,以加速度超過第一名,沖過終點線,并且,在終點線后又跑了50米,速度才慢慢降下來。 全場沸騰。 陳一天在喧囂中呆立著,眼看薛老師轉過身來,淚光瑩瑩看著他,說了句什么,看他沒有反應,扭身消失在看臺的出口。 站在他身邊的,還有五年二班的同學和家長,他們的歡呼聲里,偶爾夾雜著于喬的名字。 他是在于喬加速后,才認出她來的。 “動如脫兔”說的正是他看到的景象。于喬的身高在比賽選手里并不突出,但是她跑步的姿勢是天然的,沒有矯飾的成分,也沒受過專業訓練,毫無技巧,她仿佛是用人類本能在奔跑,所以,陳一天看到的女孩,首先是悠揚的、自如的、舒展的。 30米后,于喬脖頸稍微較上了點勁,腿上的交替就快起來,眼看與領先先手的距離越來越短,場下的驚呼聲四起…… 對手顯然沒有料到會有人反超,心中一緊,身體自然緊繃起來,趕忙加速,頭后仰,雙腿緊搗騰,效果不明顯。 于喬原本在她的余光里,轉瞬間,就跑到她前面。 這一刻對于喬而言是靜止的,她反超后,時間又流動起來。她就保持著舒展的姿勢,跑過了終點。 陳一天認出于喬的同時,也認出了cao場上、看臺上,所有于喬的同班同學——五年二班的同學們喊破了嗓子…… 薛老師走到她們班的人群里,馬上有女生撲進她懷里。還有幾個女生向終點方向跑過去——于喬迎著夕陽,正從終點慢悠悠地往回走。一群女孩子把她圍住,陳一天又找不到她了。 傍晚的風變涼了。他回過神來,發現看臺上的人已經走得七七八八。 接下來是800米的比賽,廣播里又播了一首歌頌800米運動員的詩,依舊無邏輯、無對仗,寫得跟小學生作文似的。對!可不就是小學生作文嘛! 于喬自始至終沒看見她的小天哥哥,她只是憑本能跑了個接力賽,卻意外地受到眾人追捧,小姑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正找不著北。 陳一天走進人群,遞給于喬一瓶水。水瓶子杵到于喬眼前,她接了過去,才順著手臂看到陳一天。 前一秒的女王于喬,頓時有點羞澀,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沖陳一天笑了一下。 陳一天脫掉自己的拉鏈衛衣,隔著幾個同學扔過去,衛衣剛好罩在于喬頭上?!拔嫔宵c兒,一身汗,吹風該感冒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