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節
李政掐準了吉林衛和燕山衛的彈藥不足,所以想要拖時間來想辦法解決楊舫和張淮橞。 然而面對他的條件,楊舫、張淮橞則是選擇了拒絕。 他們的條件很簡單,那就是李政、鄭令堯致仕。 盡管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可其它權貴未必有李政和鄭令堯的野心,天家的地位還能得到保障。 這一條件,無疑觸怒了李政和鄭令堯,二人開始下令繼續強攻三大殿。 只可惜他們估算錯了,楊舫早早就準備好了充足的彈藥,足夠吉林、燕山二衛維持現有烈度一周的戰斗。 盡管燕山衛和吉林衛中有不少人反水,但人數也不過二百余人,鎮壓他們過后,二衛還有六千四百多人。 經過剛才的戰斗,二衛還有六千人左右。 在李政不敢使用航空炸彈和火炮的情況下,他們足夠支撐到地方宗室和部分將領的勤王電報。 只要外部亂起來,他們的條件始終會被同意。 李政和鄭令堯終究無法代表所有權貴,維持現有的局面是所有權貴的想法,而李政和鄭令堯如果做不到,那他們就得下野致仕。 清晨,寧王、安王、漢王等內地二十八王先后致電李政,并整軍控制了王府所在城市,勤王軍隊隨時準備北上,地方局勢劍拔弩張。 由于光宗的開放政策,宗室們的兵力急劇增加,加上他們打著維護天家的口號,從道義上講,他們便已經占據上風。 正午,西部的涼王、雍王等藩王也開始控制就藩之地的城市,向北京致電。 此時,響應勤王電報的宗室親王、郡王已經多達一百九十四位,兵力難以估算,但起碼不會低于三十萬。 眼看冷戰即將演變為熱戰,加上二百多個府的控制權丟失,李政和鄭令堯也受到了其它權貴的施壓。 只有維持現狀,他們才能更好的維持現有生活,他們要的是權力和金錢,而不是戰爭。 黃昏前,所有親王、郡王響應勤王電報,由李政等勢力所控制的大明朝廷已經丟失三百二十四府,而整個大明也不過一千二百余府。 除了宗室,地方的?;逝蓪㈩I也開始表態。 南中都指揮使,南國公(王瑄)王茂恭響應勤王電報。 渤海、大寧、漠北等地都司皆響應了勤王電報。 眼看大半財政丟失,李政與鄭令堯狗急跳墻,對三大殿的廣場使用了火炮。 不過擔心傷害到朱仲檢,他們只敢使用口徑小于70mm的火炮進攻。 亥時,隨著響應勤王的電報越來越多,北京紫禁城外也聚集了數十萬計的抗議隊伍。 他們不瞎不聾,紫禁城內的槍聲和炮聲持續了多久,他們都心知肚明。 盡管平日里他們以“反帝制”為口號,但當作為皇帝的朱仲檢遭遇危險時,他們卻還是站了出來,用行動來表態。 亥時三刻,迫于壓力,李政下令軍隊停止進攻,并有序撤出紫禁城。 亥時五刻,李政與楊舫、張淮橞各退一步,李政交出開城門的祝敬等七十三人,同時辭去海軍都督之職。 亥時七刻,李政向外發布電報,宣布自己辭去海軍都督職,并解釋了前因后果。 在他們的解釋中,這次并非叛亂,而且燕山衛百戶官祝敬等人謊稱燕山衛和吉林衛挾持皇帝,故而引發沖突,雙方死傷有限。 亥時八刻,楊舫、張淮橞等人以朱仲檢的名義發布電報,宣布叛亂平息,祝敬等人以造反的罪名凌遲處死…… 盡管李政暫時落了下風,但這樣的結果卻是以戶部丟失大半稅源的結果。 宗室們占據不少府縣,借此得到了一個個穩定的稅源,地方的部分都司也是如此。 失去了大半的稅源,加上宗室和?;逝啥妓静粩鄶U充軍備,以此想要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權貴們在罷免李政海軍都督后,則是扶持鄭令堯開始擴軍。 朱仲檢被限制在了紫禁城內,楊舫和張淮橞手中二衛兵馬也僅存五千余人,只能保護他的安全,護送他前往其他地方的想法則是成了一種奢望。 大明朝廷的權威經過這次事件而衰落,由于事情發生在壬寅日,所以也稱“壬寅宮變”。 壬寅宮變發生后,大明朝廷還能掌控一百二十萬軍隊,宗室們則是不斷招兵買馬,地方之前響應勤王的七個都司也同樣招兵買馬。 盡管從地盤、財政和軍事上依舊是朝廷占優,但權貴們并不愿意打仗,所以熱戰并沒有爆發。 時間很快從跌宕起伏的隆武二年邁入永歷元年,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大明再無心將注意力放到境外,而是都放在了境內。 元年二月,李政任兵部兵馬司侍郎職。 三月,蔣裘任海軍都督,同月法國爆發革命。 四月,世界各國跟上大明腳步,開展軍備競賽。 這一年,由于喪失大半稅源,大明軍費占比財政收入從原本的17%上漲到34%…… 隨著軍備競賽展開,大明的軍費進一步上漲到了38%,各國見狀紛紛上漲軍費。 九月,日本地區被煽動而爆發民族叛亂,海軍聯合日本都司鎮壓,死難者十數萬,北京方面遭到宗室和地方都司譴責。 十月,南中及云南、四川爆發叛亂,很快被鎮壓,鎮壓結果不對外公布。 二年四月,李楙拔擢為四川布政司教諭,負責全省教育工作。 七月,胡粟被拔擢為安西副指揮同知。 十月,東洲南國余孽作亂,諸藩王不動兵,東洲都司僅三萬六千兵力,鎮壓叛亂吃力,朝廷調海軍大明洋三衛前往鎮壓叛亂。 十一月,北國宣布獨立大明屬國體系外,并舉兵十二萬向北洲三司發起進攻。 由于藩王侵占大量州府,所以此時的北洲都司僅二萬四千兵力。 盡管武器先進,有海陸空軍配合,但因為數量較少,僅擊退北國軍隊后,便無力深入滅國。 臘月,朝廷增派東海、北海、南海等九衛兵馬前往北洲覆滅北國。 三年四月初五,寧王朱庶濠起兵,以“天子受權臣鄭令堯、蔣裘挾制”為由,率六萬勤王軍發起勤王。安王響應勤王,率四萬勤王軍在山南地區攻城掠地。 初六,朝廷譴責寧王、安王此舉為叛亂,并讓朱仲檢發布譴責電報。 譴責同時,朝廷調派南軍都督李敏中為平叛將軍,調派湖廣、河南、南直隸、四川等兵馬鎮壓寧王叛亂。 新任西軍都督張保率波斯、河中、山南等地兵馬圍剿安王。 接到調令后,四川未動兵馬,只有湖廣、河南及南直隸兵馬被調動前往鎮壓。 南陽府及四周諸府百姓出逃,寧王占據襄陽、歸德等府,朝廷官兵將其包圍。 許多中原的資本商人,趁著戰亂將物價上漲。 初十,開封各商城糧食遭到哄搶,物價不斷上漲,一斤米甚至賣出了十文錢的高價,許多物資受到人為阻礙,無法運進湖廣及河南地區。 許多民營工廠因為原材料受阻而違約變賣,大量工廠被兼并收購。 被收購后的工廠為了提升利潤,開始以戰爭成本提高為由,將工人從每月三兩的工價降低至二兩。 鬧事的工人被兵馬司驅散,為了生計,大部分工人只能忍受委屈,繼續工作。 由于軍費提高,朝廷開始降低各種稅收的起征點,加上物價上漲,大量中產階級遭到朝廷和上層資本的收割而破產。 五月初二,寧王叛亂被平,寧王飲彈自盡。 朝廷俘虜叛軍三萬九千人,擊斃一萬四千人失蹤七千人,官軍死傷八千二百人。 六月,西軍都督張保率軍七萬進入山南,在山南都司三萬兵馬的帶路下,七萬西軍的鋼鐵洪流僅花費半個月時間就收復山南。 安王失蹤,四萬勤王軍被俘三萬,擊斃、失蹤一萬余,官軍傷亡不足四千。 官軍用兩場勝利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并奪回了南陽府和山南三府的實際控制權。 九月初二,英國公張淮橞在紫禁城巡視時被燕山衛一名兵卒襲擊身亡,海軍都督蔣裘趁機率軍接管紫禁城,控制燕山衛及吉林衛兵卒。 越國公楊舫得知消息,脫甲割須并焚毀自己居住的房間,偽裝吏員逃出紫禁城。 初二夜,蔣裘以朱仲檢的名義發布電報,稱楊舫指使兵卒襲擊張淮橞,并畏罪自焚。 彼時朝廷兵威盛,各藩王兵馬新募,武器生產緩慢,并沒有立即翻臉,而是默不作聲,都在積極發展軍備。 臘月初二,蔣裘、鄭令堯以朱仲檢名義發布電報,令南國公王茂恭入京擔任中軍都督。 初三,王茂恭以年老為由推辭。 四年正月十六,蔣裘與鄭令堯以王茂恭年老為由,罷免其南中都指揮使之職,同時調西洋等六支艦隊屯兵察地港, 二十日,王茂恭迫于壓力致仕,蔣裘與鄭令堯任命王茂恭之子王德為南中都指揮使。 四月,胡粟擢升安西都指揮使。 五月,背景薄弱的李楙難以升遷,他開始以教諭的身份來影響四周的百姓。 彼時由于全國范圍的工價降低,工作時間增加,工人們怨聲載道。 李楙的學說,很快得到了工人們的認可。 七月,鄭令堯為解決財政問題,宣布將農業稅征收起點下調到戶均三十畝,地方上引起了不少sao亂,但都被鎮壓。 作為大明七大糧倉之一的成都平原受禍害最嚴重,而20%起征的農業稅則是令農民苦不堪言。 八月初九,李楙作為四川布政司代表前往京城講述四川百姓壓力,但并未得到重視。 期間,李政見到了李楙,十分賞識他,并將他留下,平調禮科都給事中。 在北京期間,李楙并未宣揚自己的學說,而是改變口風,謹言慎行。 九月初二,在公眾視線中已經死去快一年的楊舫于吉林發布電報,控訴蔣裘買兇殺人,將英國公張淮橞槍殺后嫁禍于自己。 同日正午,楊舫發布《奉天勤王檄文》,其中以:“國家養民三百載,吾軍民世受世武帝恩澤,今國家危難,天家存亡朝夕之間,吾軍民雖死何憾?!睘橛?,起兵勤王。 九月初三,大寧、漠北各地軍隊響應越國公楊舫號召,起兵勤王。 九月初四,遼東都指揮使曹孟明被麾下武官所殺,遼東響應勤王! 事發突然,蔣裘與鄭令堯只能來得及封鎖山海關到居庸關沿邊軍事要地,同時調中原兵馬北上馳援。 十月初五,楊舫通電全國,宣布勤王軍將于正月十六進攻北京,希望北直隸百姓撤離當地。 彼時北直隸百姓約三千萬,得知消息后,三千萬北直隸百姓開始大規模撤離,資本則是趁機兼并大量民營工廠,同時哄抬物價,朝廷調西部和南部官軍北上。 正月初二,朝廷在山海關到居庸關防線屯兵三十二萬,與之對壘的勤王軍則是二十四萬。 除此之外,朝廷在朝鮮鴨綠江南岸還有六萬軍隊,隨時準備渡江奇襲遼東。 期間,楊舫幾次派人營救朱仲檢……未果。 戰線上,勤王軍士氣高漲,而官軍則是因為心知肚明而士氣低落,每日的逃兵數量多達數百人。 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雙方僵持個一兩年,官軍的陣地上恐怕就沒人了。